“低碳小将”将美丽温州带到世界舞台

金江是温州大学建工学院“筑心”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志愿者。11月26日,他受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邀请,登上了飞往卡塔尔多哈的飞机,去参加第十八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他是中国受邀赴会26人中,唯一的一名志愿者代表。

金江,温州大学建工学院大四学生,绍兴上虞人。他说,自己也没想到身为土木工程专业,大学四年里竟会和“碳”这个字眼交集出这么多故事,甚至还能以一名普通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亮相在国际舞台上,这无疑是对他大学期间努力的最好的肯定。

2009年9月,刚踏入温大校园的金江,在众多社团协会中,选择加入了建工学院组织的“筑心”青年志愿者协会。

“筑心”青协长期以来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在2008年11月“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成立的背景下,于2009年起开始致力于宣传林业碳汇和倡导低碳生活工作。大二的金江由于做事有干劲,肯花心思,所以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同时担任学院团学生会青协部长。

金江说:“现在很多人对 ‘碳汇’这一概念还不太了解。碳汇,简单说就是捐资造林,让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鼓励大家一起低碳生活,抵制不必要的浪费。同时,鼓励市民进行小额碳汇认捐,无论数额大小,体现出的都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

为了做好宣传工作,金江和他的团队经常走街串巷,分发传单和自制明信片,组织前往碳汇林种树,走进社区、校园演讲。而且,志愿者还走上街头分发低碳宣传资料,“筑心”青协讲师团走进小学宣传低碳。

“筑心”青协组织下的“林业优碳”社会实践队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下的一支宣传低碳环保的讲师团队伍,作为学生组织,在温大建工学院刘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活跃了三个年头。活动下来,前后共进社区61次,参与讲座的人数多达4000人次,宣传面积涵盖鹿城区12个街道社区。

除了演讲之外,“筑心”青协还与个别社区长期合作 ‘爱心家教’活动。如果居民向社区反映家里有孩子需要补课,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把情况反馈给“筑心志愿者”,然后,就会有“小老师”来上门辅导。

金江说:“我们一个月会向受助家庭收取100元学费,但这100元不是进了我们自己的口袋,而是最终以学生的名义认捐林业碳汇。”只要进行认捐,就会得到一张认捐证书。看到很多孩子美滋滋地把得来的证书和在学校获得的荣誉证书一起贴在墙上时,金江和自己的团队就感到非常开心,充满动力。

在多哈气候大会上,金江和温州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杜晓敏,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室主任陈秋夏女士,一同带去了温州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实践。

例如,温州低碳小镇项目、小额碳汇认捐公益活动等建设低碳社会的经验和做法。并与各国分享了温州在解决保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宝贵经验,将“美丽温州”带到世界舞台上去亮相。

由于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德班平台”开启的关键时间节点,各方希望多哈气候大会能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

金江说:“会议主要聚焦在每个国家该如何承担碳排放责任,共同制定出一个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我很高兴亲耳听到,中方在会议上多次强调中国将积极配合履行国际责任,也强调了发达国家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性。如今,中国成为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最快、人工林最多的国家,这正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决心,也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动力与启发。”

四年下来,金江见识广了,也接触、认识到了很多活跃在绿色事业的“低碳先锋”、良师益友。其中,就有长期坚持碳汇宣传的温州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打造了全国首个“零排放”低碳市场的温州碳汇第一人白琼璟,实施全国首个标准化碳汇造林基地的浙江苍海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晖等。

金江说:“虽然年纪相差较大,但因为有着同样的话题与愿景,所以遇到问题会请教,有了想法会 ‘通气’,感觉十分亲切。”

如今,在温州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温州已经种植碳汇林10.5万亩,许多“低碳城镇”脱颖而出,马路上公共自行车随处可见。在“绿色碳汇”的基础上,温州“蓝色碳汇”项目也开始蠢蠢欲动。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温州离低碳城市越来越近了。

对于金江来说,“低碳”是公益,更是责任。因为他的大学四年中,有2/3的时间都给了温州,所以他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

访谈末尾,这个绍兴小伙子坚定地对笔者说:“毕业后,我会继续留在温州发展,继续这份绿色公益事业,让更多人知道低碳,让更多人加入低碳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