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杰副主席在自治区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6月30日

同志们:

加强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事关我区防灾减灾事业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刚才,自治区发改委、气象局的同志分别汇报了我区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的工作方案、课题设置、任务分工等,各有关部门的同志也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强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家知道,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灾害频发,是20世纪阻碍着人类前进步伐的四大突出问题。新世纪以来,如何应对气象、地质、地震、农业等自然灾害以及新型传染病、恐怖主义、战争等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突发灾难,仍然是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问题。干旱、暴雨、洪涝、沙尘暴、环境污染、地震、泥石流、农林牧业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交织作用,不仅给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还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灾减灾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也是对一个政府应对重大危害、重大危急处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平均每年自然灾害损失将近1600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8%、国民收入的30%,这一比例是发达国家的10倍。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开展了大规模的防御自然灾害的工程性和非工程性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减灾科研和技术的创新,大大增强了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地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破坏程度。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进一步明确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各省市都启动实施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宁夏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干旱、暴雨、洪水、强风、沙尘暴、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农、林、牧业病虫害及崩滑流等地质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地震灾害对宁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构成潜在的威胁。如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1993年的“5 · 5”强沙尘暴、1998年贺兰山的“5·20”洪灾、2002年6月8日的暴雨洪灾、1996年“7·27”彭阳红河乡黑牛沟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加强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快制定宁夏防灾减灾规划,建立现代化的灾害防御体系和重大灾害的危急处理机制,已势在必行。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防灾减灾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初步建立了涵盖水旱、气象、地震、地质、农牧业生物、林业、环境等灾害的监测预测业务和科研体系,实施了多项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逐年增强,各类灾害的监测预测和服务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效益。90年代末成立了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2003年12月又成立了自治区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委员会,有力地促进了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宁夏的防灾减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宁夏现阶段防灾减灾综合能力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现行的减灾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减灾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不具备系统性,无法实现减灾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灾害损失的最小化;二是各部门对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基本上是各自为战,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三是灾害的动态监测水平和预报预警能力亟待提高,防灾减灾决策指挥信息系统比较薄弱;四是宁夏还没有制定出台综合的防灾减灾规划,只出台了地震等专项防灾减灾规划;五是对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的认识不够,将减灾视同于救灾和赈灾的片面观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六是防灾减灾政策和制度建设还落后于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确保宁夏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开展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打破部门、行业界限,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扎扎实实地搞好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宁夏的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优化减灾资源的配置,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提高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的质量

防灾减灾包含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命题,不仅是科学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我们组织开展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面向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开展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的质量。具体地讲,要体现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体现宏观性和战略性。要从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出发,打破部门界限,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宁夏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紧紧扣住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脉搏,深入开展战略性的研究。

二是要体现全局性和综合性。今后20年,是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防灾减灾规划,深入研究探索宁夏防灾减灾工作总体目标和思路,通过对防灾减灾重大技术和业务问题以及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组织管理体系问题的研究,抓住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促进宁夏防灾减灾资源的共享,提出加强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有效策略和措施,建立健全宁夏防灾减灾体系,减缓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是要体现前瞻性和改革创新精神。要加强对国内外防灾减灾及其相关领域科技发展的调查研究,注意学习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要认真研究各种灾害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提高灾害及其对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同时,还要研究体制和机制问题,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四是要体现实效性。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防灾减灾影响重大的科技问题,要凝练出关键的研发课题;对防灾减灾影响重大的工程问题,要凝练出重点的建设项目。要科学规划有利于实现宁夏资源共享的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利于各有关部门协调发展的灾害监测预测系统和评估的系统,有利于发挥综合效益的灾害指挥和救援系统等。坚持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的统一,注重研究的实效性。

五是要体现法律性和政策性。要加强防灾减灾法制建设和政策研究,规范防灾减灾工作,保障防灾减灾事业的进行。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取得预期成果

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一定要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发挥好各领域、各方面专家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使这一研究取得预期的成果和预期的目标。

第一,要面向区内外,开展开放式的研究。自治区发改委要做好牵头工作,组织好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协作,努力实现资源、信息、成果的共享。课题研究组既要有各种自然灾害专业领域的专家,也要吸收经济、社会、资源、区情、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专家,并聘请院士来参加,提高我们的总体研究水平。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克服条块、领域分割的现象,提高设备、资源、人才的利用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促进专家组、研究组及各分课题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民主、高效、严谨、求实的研究氛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特别是各课题承担单位,要精心组织本部门研究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第二,要注意上下衔接,突出宁夏特点。课题研究工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注意与国家防灾减灾规划及各专业领域的国家中长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相衔接,要紧密结合宁夏的实际,充分体现宁夏的特点,要与制定自治区防灾减灾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相衔接。

第三,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课题研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要积极提倡不同观点的争鸣和碰撞,求同存异,取得共识,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既能体现前瞻性、全局性、长远性,又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标志着宁夏防灾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正式启动。参加会议的同志都是防灾减灾有关部门的领导,还有不少同志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协调配合,确保高质量高要求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促进宁夏防灾减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