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彭阳,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县。说她古老,是因为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说她年轻,是因为她是1983年建县的。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千百年来,以其丘陵迭起、雄浑奔放的自然风光,陶冶着人们美好的情操;以其悠久的历史,积淀着彭阳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彭阳,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哺育了魏晋时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针灸医学家皇甫谧、北魏都督田弘等历史名人,留下了秦长城、汉城堡、朝那县城遗址、璎珞宝塔、红色革命遗址等历史古迹。就是这样的一片热土,养育着彭阳代代人民,成为宁夏南部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彭阳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自强不息,战天斗地,不断地创造着彭阳崭新的面貌。如今,挂马沟林海、“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路畅通”的小流域治理、栖凤山、茹河生态园、无量山石窟、五峰山、设施农业建设等已成为彭阳的旅游胜景。

位于彭阳县县城的彭阳县第一中学,已走过51年的风雨历程,有着优良的传统,是全县教育系统的龙头学校。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突出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德育名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学校特色、“勤学多思、守纪爱校、求实进取、尊师爱生”的校风和“为人师表、勤学上进、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教风,2008年通过了自治区“百标工程项目学校”验收,200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区级示范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连续5年高考升学率位居固原市前列。

学校在严抓常规教学和高考的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校本课程研发和使用已成为我校推进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不仅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从形式上看,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而实质上是“以人为本”,强调了“人”本精神,立足“人”的发展。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天象观测、气象观测,开展对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工农生产、交通运输、商业网点、名胜古迹等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发以乡土为背景的综合性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为地理学科的教学服务。

为了更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也为了让彭阳的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自然条件、旅游资源、城镇建设等发展状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使他们将来为家乡的各项建设作出贡献,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本县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的需要和我校的实际,我们组织地理组全体教师立项研发,编纂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彭阳地理》。校本课程《彭阳地理》是国家地理课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细化、分解教育目标,可以及时更新地理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彭阳地理》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校本课程《彭阳地理》有利于教师内涵的提升,它的开发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养成,促使教师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上审视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它有四个显著特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生活化、社会化、本土化;突出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的选择性;突出创新性。本教材作为新课程实验选修课教材,供彭阳高级中学学生使用。

《彭阳地理》开发虽然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但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因为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课程的研究,对教师而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校而言,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疏漏难免,恳求专家、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张建银

2009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