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发展概况

彭阳县是农业县,工业生产发展缓慢,至今基础薄弱。

一、农业经济

彭阳县境内种植业历史悠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定居,并使用磨制石器刀耕火种,从事原始农业生产。

境内大部分耕地分布于梁、峁、丘陵地带,壕坎、坡地、条田居多。可供机耕的土地仅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99%,大部分耕地主要靠人畜耕作。县城内总土地面积2532.3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复杂,组合多样,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

北部梁峁沟壑农牧区:包括交岔、罗洼、冯庄、小岔乡和王洼镇的全部,草庙乡、白阳镇的部分村。土壤肥力甚低,水蚀、风蚀严重,是县内人均生产用地最多的区域。

小流域治理

红河、菇河河谷残塬粮果区:包括城阳、红河乡和白阳镇的全部,新集乡、孟塬乡、草庙乡、古城镇、白阳镇的大部分村。西部为河谷地段,东部的残塬丘陵段是县内水源比较充足、水质好、热量最丰富的区域,农作物产量较为稳定,是县内主要产粮区,该区宜农、宜林、宜牧。

西南部土石质山区林牧区:包括新集乡的阳洼村、谢寨村、单湾村,古城镇的后峡、小岔沟、挂马沟、海口村、张沟村。该区天然林集中,草场资源较丰富,是人均宜粮地最少的区域。

彭阳县粮食作物分夏粮、秋粮两类。夏粮有小麦、大麦、豌豆、扁豆、洋麦5种。秋粮有谷子、糜子、莜麦、荞麦、大燕麦、洋芋、玉米、高粱、蚕豆、大豆10种。除冬小麦、洋麦越冬隔年一熟外,其他作物当年成熟,在雨水好的年份,红河、茹河河谷残塬区冬小麦收割后复种小日月糜子或荞麦,可一年两熟。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红河、茹河河谷残塬区和北部梁峁沟壑区;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梁峁沟壑区的交岔、罗洼、王洼镇的石岔村及西部土石质山区;其他夏杂粮全县范围内均有种植。秋粮类谷子主要分布在几个残塬和北部干旱山区;玉米主要分布在红河、茹河川道,其他乡的河谷、台地也有少量种植;蚕豆主要在西部土石质山区种植;其他秋粮全县范围内均有种植。

彭阳县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药材、烟叶、甜菜和大麻5类。县内油料种植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有“东山油盆”之称。油料种类有胡麻、芸芥、小麻子、油菜籽、向日葵等。

彭阳县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大,林业和畜牧业比重太小。近些年来,县委政府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气候特点,在稳定主体粮食作物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种植业;压夏增秋、压麦增豆、压粮增经,通过粮食自给工程、温饱工程、种子工程等实施,初步形成了以红河、茹河流域为主要地膜玉米种植基地,以东南部残塬区为主的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以北部黄土丘陵区为主的小秋杂粮种植基地和以西南部土石质山区为主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格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工业经济

彭阳县是农业县,工业生产发展缓慢,迄今基础薄弱。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步伐较快,工业的基础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通过近十年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市场规范,初步形成了以果脯、矿泉水、蜂蜜保健品、黄(白)酒类及黄花菜、花椒等为主的绿色保健食品业,以烤烟、淀粉、饲料、草编、皮毛、小秋杂粮、清真肉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煤炭、磷肥、硫酸、农膜、棉纱、产品包装袋(箱)为主的支农建农业和以机砖、石料(灰)、缸瓦、水泥制品、建筑施工为主的建筑材料四大工业体系,其中原煤、硫酸、磷肥、果脯、矿泉水、机砖等产业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硫酸产量居全区第一。

煤炭工业是彭阳县开发历史最早的地方重工业,已开采的有县属银洞沟煤矿和自治区属王洼煤矿,两矿南北相距23公里,煤炭同属于侏罗纪下统迁安群,是县内和邻省、县的主要燃料供应基地。王洼煤矿区位于彭阳县王洼镇、草庙乡、罗洼乡境内,呈南北条带状分布,矿区面积428平方公里,总资源76.83亿吨。划分为劳沟川井田、王洼井田、北部备用区、东部预测区和草庙找煤区。王洼二矿矿井地质储量2.6459亿吨,设计可采储量1.8317亿吨。矿井主要开采五、八煤层,开采技术条件良好,有利于综合机械化开采。煤层贮存稳定,埋藏较浅,储量大,煤种单一,具有低灰、低水、低硫、特低磷、较高发热量等煤质特征,属于高化学活性的不黏结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现已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我县煤炭供应能力将大大提高。

阅读材料

王洼二矿的发展前景

建设中的王洼煤矿二矿

研究性学习

调查县域内发展情况较好的工业企业,总结其经营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