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五千年的魂·民间文学卷
- 王海荣
- 7653字
- 2020-08-26 16:38:16
第二编 茨乡故事
黄河养育了中宁人民,也孕育了灿烂夺目的茨乡文化。而今天流传在这块土地上劳动人民口头的东西,不但成为这里的文化瑰宝,也成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研究的珍贵资料。
枸杞文化是组成中宁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流传于今天的诸多中宁民间故事中,许多方面都粘连着枸杞,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如“白马拖缰”“王母娘娘镇峽口”等。这些故事其侧面包含有中宁地区地理成因、独特的自然生态等科学和文学艺术价值。“扁鹊”“狗子狗妻枸杞子”“刘孝孝亲”“虎山行,釆来野果救娘亲”等故事及其人物,听起来是那么的遥远,但领会起来如在眼前。“古堡天骑下扬州”“树如人生”“仙童开山”“是何故,提督难敌茨乡妇”“理难讨,卫宁杞贩试比高”,“富庶地,早春余丁有珍奇”,等等,这都述说着中宁这方土地上,历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无比智慧,也反映了作为在“塞上江南”享誉着“文化发达县”的中宁,那种诚朴、崇尚、勤善的民风的一面。对茨乡人,中宁俗有“男子达德文涛涛,女子利落火辣辣”一说,当你听听那些韵味深长、语锋犀利的古今传奇、类似评说,就仿佛活灵活现。再看一些古代人物故事,把中宁县享有盛名的枸杞子反映得入画传神。刘禹锡、唐肃宗、苏轼、陆游、范仲淹、李时珍等历史人物与枸杞的情缘,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中宁的民间故事可谓博大精深,无所不包。这里分述的,只是中宁故事中含有茨园色彩的一部分。
一、神话
万众昂奋相神驹 牵得黄河进大渠
枸杞是中宁县出产的举世闻名的国宝。有了七星渠的引黄灌溉,这件国宝才姹紫嫣红。相传在古代,这里的人主张修渠,但是官府不出面主持。有一次县官外出,遇见六个农民跪在地上请求修渠,衙役恣意驱赶,旁边一位自称庄启的农民站出来同县官争辩,在场的人异口同声:“请县令为民做主!”正当县官摆出一条条困难的时候,忽然有人插嘴说:“修渠要由神马画线!”大家一听,都十分惊讶:“这神马到那里去找呀?”这时,匈奴人伸出友谊之手,他们大声说:“我们匈奴有的是马,谁能把神马认出来,我们就献!”
庄启和这几位农民从此决心修渠,他们经过计议以后,结拜为兄弟,分头联络农牧民共议寻找神马的办法。经过一番周折,终于选定吉日,利用集市举行相马大会。这一天,市场十分热闹,汉人和匈奴人家家户户都带上马群参加盛会,官府的马群也来了。中午时分,庄启捧上香烛,拜过皇天后土,领上六位兄弟,沿着市场逐一相马。他们来到匈奴的马群,面对匈奴骏马,赞谢不绝,但是没有相出神马。不久,相到衙门马群,有一匹长得十分高骏的白马,刨蹄摆尾,长嘶一声,腾空而起。在场的人立即高呼:“神马,神马!”喊声响彻长空。庄启绕着白马端祥一周,把香烛递给金兰兄弟,左脚一蹬,骑上马背,然后绕场向大家高呼:“这就是神马!”同时,向各族父老们再三道谢。县官也十分高兴,当场表示要献神马支持修渠,指定庄启为渠工统领。刹那间,匈奴头人来到跟前,指定身后的7匹骠马说道:“我们匈奴骏马成群,这七匹送给庄启兄弟使用,祝汉人修渠马到成功!”
庄启兄弟得了神马,天意民心归一,众志成城。他们初步踏勘了线路,计算了劳力,动员了一批车马物资,决定在端午节举行开工仪式。这天早晨,庄启早早来到泉眼山下,六位兄弟和各路民工首领也带人参加开工仪式。日出时分,庄启登上高台,一一跪拜诸神之后,骑上神马,第一个顺着南岸平川飞奔,那撒开的红皮缰绳随风飘动,沿路拉出一条土壕。金兰兄弟们和众首领的马队跟在后面,迎着朝阳,沿着白马红缰拉出的路线,踏开一条大道。马队越走越远,大道上空的尘土在朝阳下蔚为长龙。各路民工就沿着这条长龙动手挖渠,工程就这样展开了。庄启兄弟安排好第一段工程以后,又继续拉出全部渠道。从泉眼山到红柳沟五六十里长的大渠,成千上万的民工挖了几个月,终于把干渠修通了。清甜的黄河水顺着干渠,流经恩和堡到鸣沙州,支分脉晰,尽入田间沟恤,灌溉沿线十多万亩肥沃的农田。从此,中宁川区大地展现出江南水乡的风光,被人们誉为“塞上江南”。在清水河淤积区内的枸杞,得到黄河水灌浇以后,果大肉厚,品质极佳,后来被朝廷列为贡品,由宁安堡的农民们遵命种植,上等品都交给官府纳贡。当时修的这道渠就是七星渠,七星渠这个名字就是由七兄弟修渠的传说演化的。
七星渠修成以后,沿线山洪灾害比较多,最大的干扰是清水河,其次是红柳沟。清水河可以向西引到渠口上游流入黄河。这红柳沟确实是个难治的害,它不仅经常发山洪,而且有一股终年不干的苦水。七星渠要灌溉红柳沟以东的万亩良田,就得穿越红柳沟。如果过沟时掺上苦水,盐碱含量增大,庄稼就长不好。庄启是红柳沟人,深知苦水的害。他和金兰兄弟们在红柳沟上架了几次渡槽引水,都被山洪冲坏了。最后一次架起一座大渡槽,通水的第二年,南山坡地上的枸杞就有了空前的好收成,第三年来了特大山洪,渡槽被冲得摇摇晃晃。庄启带领村民拼命抢护,结果在渡槽倒塌时和几位村民一起被山洪冲走。当村民们把他救出来时,他伤势过重,年老体弱,没有缓过气来,这位古代的水利英雄就这样牺牲在红柳沟了。
庄启去世不久,那一匹放在白马滩上牧民精心呵护的拖缰白马也忽然不见了。牧民们四处寻找,得知它沿着七星渠左岸上行,走到渠口附近那座木桥时,站在桥上张望,好像是在寻找自己的主人。牧民们又到右岸查访,没有人见到它来到右岸。从此,这匹马杳无踪迹。渠口上的农民们知道它是当年拖缰白马以后都个个赞叹不已,后来就把渠口的那座木桥称为“站马桥”。他们认为,拖缰白马在站马桥上失踪是由于它的身影被桥下的水面映到了天宫,太白金星发现它在人间转世,就把它收了回去。于是又在站马桥南面修一座庙宇奉祀太白金星,纪念他的神马在中宁修渠时拖缰画线的功绩。
庄启去世以后,七星渠下游白马滩引黄灌区的农户们为了纪念他的英雄业绩和白马拖缰的豪迈壮举,在红柳沟东面七星渠右岸山坡的旧城址上修了一座寺庙,叫白马寺。庙院里有一匹泥塑白马,还有一个记载白马拖缰事迹的石碑。大厅正中的太师椅上坐着一尊布衣神像,他神采奕奕,一双明亮的眼睛凝视着西面广阔的平原,那慈祥的面容好像在期待人们去完成有待继续的事业,他就是庄启。
王母中情河曲地 留下玉坠传枸杞
枸杞子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滋阴,是人间的福寿果。说起枸杞子,还有这样一段有趣的传说:
话说王母娘娘得道成仙前,曾在昆仑山乌龙沟一带以挖药为生,因她不图钱财,把采来的草药送给有病的穷人,后被仙人点化成仙,封为玉皇大帝的皇后,也就是王母娘娘。在天庭,王母娘娘不忘凡间的穷人,想到凡间点化一个传药治病的人代替自己造福人间百姓。
有一天,王母娘娘扮成一个老太婆讨饭到一个村落,她向围观的众人说,谁要认她为娘,便可传授识药采药的本领。一时间,讨饭老太婆能识百药的消息便传开了。不久,有一个商人找到了讨饭老太婆。这商人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学会了认药就可以采药治病,卖药材,赚大钱。于是,他把老太婆接回到自己家里,好衣好饭伺候着。但过了好些日子,老太婆却一直不提传药治病之事。一天,商人假惺惺地叫了声娘,问起传药之事。老太婆答道:“我老年体弱,上不了山,需你背我上山。”这商人心里想,上昆仑山要几十里路,我哪背得动。于是,他找了几个农夫用轿子抬老太婆。可老太婆说,必须你亲自背我,这样我才传本领给你。这商人哪能吃得了这苦,心想这不是在整我吗!商人大怒:“我白养活了你这么多日子,你想骗吃骗喝呀,滚你的吧!”老人也不发怒,笑了笑,换上自己的破衣裳,离开了商人的家,又开始沿街讨饭。没多久,又有个财主找到了她,愿认她当娘。这财主心里盘算的是,若能让老太婆传授采药的本事,采到名贵的人参和灵芝,把它们献给权贵,弄个官当当岂不是件美事!于是,他把老太婆接到家,先是好吃好喝招待,可过了一个多月,仍不见老人传药,财主心里忍不住了,又像商人一样,把老人赶出了家门。
这样,王母娘娘仍扮作要饭的,每走到一个地方,就会说出自己的心事,但是很多人把老人当作疯子、骗子,谁也不愿认她为娘。最后,王母娘娘驾祥云来到了宁夏中宁地界。她看这里水面宽阔,河道环曲,是个有仙境的好地方。按下云头,王母娘娘看到山河发洪水,一樵夫背着一老人正在过洪水漫过的石桥。王母娘娘一看,心中想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传药之人吗!看见樵夫把老人背过桥后,王母娘娘又扮作讨饭老太婆喊樵夫,请他也背自己过河。樵夫听到喊话后,立即过河,把讨饭老人也背过了河。王母娘娘一看这樵夫如此善良,想把认药本事传授给他,于是考验樵夫,就说自己几天没吃饭了。樵夫又把老人扶到了离河边不远的家里,嘘寒问暖后,让妻子端上饭菜。讨饭老太婆吃了饭要走,两口子拦住说:“这大热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当老人说还要去讨饭时,善良的两口子十分同情,劝她说:“您这把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呀!要是不嫌我家穷,就在这儿住下,给我瞎老娘做个伴吧?”讨饭老太婆迟疑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过了半年。一天,讨饭老太婆试探说:“老这样住您家心里过意不去,还是让我走吧?”樵夫急了:“您没儿没女,我把您认做干娘,这不挺好吗?将来为您养老送终。”王母娘娘心想这才是我要找的善良之人,将来定能把造福人间的圣果传授下去。
又过了些日子,讨饭老太婆突然对樵夫说:“孩子,你背我到龙泉山看看吧!”樵夫不明老人的心思,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人。他背着老人上坡下沟,跑东串西,累得汗流如雨,还不时和老人逗趣,老人自始至终很开心。于是,老人开始给樵夫传授认药采药治病救人的本事。天天如此,樵夫识得了很多草药,记住了治病的方法。
一天,王母娘娘仍让樵夫背着早早上了山,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王母娘娘对樵夫说:“我的使命已完成,今天就要离开你,我该上天庭了。”说着摘下了自己的耳坠,连同自己平时拄的拐杖都给了樵夫,嘱咐樵夫,回家后把拐杖插在你家的院子里,耳坠挂在拐杖上,就可结出满树的红果子,可治好你瞎娘的眼睛,同时叮嘱道:“你要造福百姓,切不可拿红果子发财,去坑害百姓。”说罢,化作一股清风,上了云天。樵夫呆了,双手感激的发抖,双眼含泪目送王母,直到看不见了。
樵夫遵照老人之说,回到家后,把拐杖插在院子里,耳坠挂在拐杖上,拐杖变成了树,立马结出了满树的红果子。后来樵夫改行行医采药,并把红果子送给乡亲们。他一直牢记王母娘娘的话,真心实意为穷人送药治病。
这就是枸杞的由来,所以枸杞又有“仙人杖”“西王母杖”“红耳坠”之称。
“弱水”著入《山海经》 舟塔鸣沙聚宝盆
西王母是女仙之宗,她美丽动人。玉皇大帝让她掌有长生不老之果,有蟠桃、仙果等。她还掌有不死之药。她深知仙果能使人延年益寿,还可美容,只有开蟠桃会或仙果会时才能吃上。天宫里的东西是不准随便带到凡人间的。于是,王母便把仙果当耳坠戴在耳朵上,仙果红似玛瑙,宛如耳坠,她决定把这仙果赐给人间。
西王母这一形象在神话、仙话、谶纬神话、道教神话、民俗信仰和文学戏剧艺术作品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西王母在甲骨卜辞中就有记载:“出于东母、西母,若。”关于西王母的记载见于《山海经》之中。《大荒西经》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昆仑山的位置在《山海经》里是指在西北。西周以前的昆仑,就是宁夏的贺兰山,这说明西王母住在贺兰山脉,贺兰山延伸到宁夏中宁的黄羊湾。“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那时,中宁舟塔到鸣沙有很大的湖面,黄河水与清水河的水注入湖内,这一带水面平稳为“弱水”。而碱沟山的煤矿在那个年代露天很多,常常自燃,西王母居住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将猎物烧熟了吃。《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身边有三青鸟,是“为西王母取食”的。《大荒西经》载:“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鹙,一名曰少鹙,一名曰青鸟。”昆仑山很大,西王母当时是部族首领,后来才为道教之神的。
中宁这块盆地在远古时代有一个湖,湖很大,湖水清凉甘甜,湖里有鱼虾龟鳖,还有野鸭鸡鹅在湖面上嬉戏,湖的东面和南面分别住着几十户人家。东面的叫枸庄,就是现在的鸣沙镇;西面的叫杞庄,就是现在的舟塔村。枸庄崇拜物为枸树,一种带刺的植物,而杞庄则崇拜一种不带刺的杞条。而这两种植物的叶子便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这说明他们的图腾崇拜物是生殖器崇拜。
王母生于西北,便想到家乡看看,她看到美丽的湖,便去嬉水,她将耳朵上戴的仙果一颗丢在鸣沙,另一颗丢在舟塔,于是仙果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枸庄和杞庄的人看到如此好看的果子,便摘下来吃,结果许多有病的人吃了这仙果后便好了,许多没病的人吃了仙果身强力壮。鸟儿也吃仙果,结果鸟粪中有仙果籽,鸟飞到那里,粪便排泄到那里,于是粪便中的仙果籽便入土生根发芽,所以山野到处都有了仙果树。枸庄人想叫这种树为枸树,杞庄人想叫这种树为杞树,而这种树像枸树又像杞树,于是他们称这仙果树为枸杞树。
石空灯火映阁楼 古堡天骑下扬州
石空灯火,是中宁八景之一。
相传,老石空街上过去住着一个姓孙的老先生,这老先生,一身的本领。腰间斜插一个用枸杞树枝做成的烟杆,使用一个用老茨根做成的狗头拐杖。少时长年担贩枸杞,奔波于江南和宁安之间,到老时又执迷花灯工艺还修炼了魔幻般的本领。他能腾云驾雾,就是鬼神也听他使唤。他出远门常常是夜里行路。
有一年,老孙听说全国最有名的是扬州的灯火,花样多,想学习回来把石空城也装扮起来,每年正月十五让大家观看。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扬州。他在家里,花了几个晚上的工夫,用纸扎了一头毛驴,夜里骑着毛驴,腾云驾雾去了扬州。到扬州时已是深更半夜,可扬州城的灯火格外好看,还有许多人正在观灯,玉美人、八仙庆寿、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牛马骆驼、鸡雉鹅鸭,应有尽有。
老孙慌忙将驴牵到一个小店里,对店主人说:“我先出去看灯,你把我这头驴给喂上,只添草料,不要给水喝,要记住!”他便进城看灯去了。
店主人把驴拴好添了草料。又过了一会儿,提着一桶水来了,一想客人安顿不让喝水,就把一桶水泼了,没想到这一泼,溅了驴一身水,只听“咔嚓”一声,驴的整个身子垮了,只留下个空芦苇架子,店主人开店也听说过有个老道用纸扎驴扎马骑上能游四方,今天可亲眼看见了,就急忙跑到观灯场上告诉了大家。于是扬州城观灯的人乱成一片,四道城门紧闭,要捉拿老孙。
可老孙转来转去,仔细地观看各种灯的扎法和样子,快要看完了,他想赶回店里把各种灯的式样记下来。没想到街上已经乱成一片,东跑的,西窜的,不知出了什么大事,往前一看,发现店主人领着一群人正在找他。他心里一急,一看观灯场上有条木板凳,便骑在上面,口里念了念咒语,从屁股拍后面了一下,板凳腾空而起,天不亮前就飞回了石空堡。
老孙回来后,第二年腊月他就忙着扎各种彩灯,有仙桃灯、枸杞仙子灯、莲花灯、八仙过海灯、织女牛郎灯、南天彩门灯等。正月十五这天,石空城里大放花灯,吸引了卫宁、金积无数的人都来看灯。从此,每年正月十五,方圆数十里的人都到石空观灯,非常热闹。从此,石空灯火由此而闻名。
玉簪化作金钥匙 大山闪现石空寺
对于石空寺,卫宁两县民间曾有很多美好的传说。“金钥开山”是其中之一。
说是在很久的时候,这里一片昏暗,人们渴望光明。后来,有一位仙姑,每到傍晚就要驾着彩云自远天飘飘而来,把珍珠玛瑙撒向人间。这些珍宝光芒四射,使这里变得一片明亮。一天,一个正在茨园泼茨的小伙子放下手中的活,悄悄躲藏在仙姑每天降临的地方仔细去看。果然仙姑又来了,正当仙姑就要返回天宫的时候,小伙子动情地走上前去,求她留在人间。只见仙姑莞尔一笑,从头顶拔下玉簪,让小伙子将玉簪插入山前一个石缝,当小伙子捧过玉簪的时候,不由大吃一惊,天啊!这那里是玉簪,原来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这时仙姑已飘然而云。小伙子把金钥匙轻轻插入石缝。奇迹出现了:只见山崩地裂,一座座宫殿从山中爆出,宫殿里烛光辉煌,鼓乐喧天,仙女舞影翩翩,照得山前亮亮堂堂。说来也怪,当山下人们纷纷爬上山腰细看时,却灯熄烟消,乐哑舞停,窟内竟然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颜六色的壁画,整个石窟金碧辉煌。后来,茨乡的农民又逐年捐建,殿堂、楼阁依山层起,天南地北的大德高僧及众家佛徒都来朝拜,特别是每年四月初八,甘、宁、青、内蒙古都有数不清的人慕名而来。俗日,这里又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集散地,红宝枸杞也随蒙、汉、藏等民族以及阿拉伯国家的驼队马帮走向远处。后来,众商因宁安枸杞发了大财,又给寺院捐铸大钟一口,这钟的声音清澈洪亮,余音长绕,金积香山都可听得见。
打那时起,黄河两岸的茨园农家都是闻钟声而作,闻钟声而息。
物丰人懒太阳过 仙影犬缘红血斑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曾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不分昼夜,轮流值班,把人间大地烤得滚烫滚烫,人间万物皆乱了套。人们种植的五谷杂粮几天时间就抽穗成熟。人们躺在地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黑面锅盔顶门,白面锅盔盖天窗的生活。渐渐人们变得懒散了,整天昏昏沉沉睡懒觉,不思干活,而且还把吃不了的白面馍馍拿来砌墙,任意糟蹋。
玉皇大帝得知后,非常生气。说这人间也太不像话了,懒不说,也不能任意糟蹋粮食呀!不行,要把人间五谷收回天庭!要好好治治人间,让他们知道挨饥受饿的滋味!于是,就派王母娘娘偷偷下凡,到人间采收五谷杂粮。
王母娘娘奉命,拿上口袋,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因神州西北地势高,离天较近,而且五谷杂粮也较丰富,决定先从这里下手采。王母娘娘来到黄河中游的宁夏平原一带,看到遍地五谷杂粮,尤其是高粱,秆高叶大最显眼,就决定先收高粱。刚下手采收,突然被人间家养的狗发觉,狗向王母娘娘狂奔来了。王母娘娘心中一急,白皮细嫩的手被高粱叶子划破,鲜血染到了高粱枝叶上。至今,高梁枝叶上,仍有像血一样的鲜红印斑。
狗穷追不舍,眼看狗快要追上王母娘娘,快要咬着口袋的时候,狗突然被一丛马莲绊倒。王母娘娘见状,吓得丢下口袋,不小心又掉落了耳坠。乘狗绊倒之机,王母娘娘驾着云逃回了天庭。所以,至今狗见了马莲就有气,就抬腿撒尿。而王母娘娘掉落人间的耳坠,在茨乡大地上化成了一颗神奇的枸杞树,青枝绿叶,果实殷红剔透,像贵妇人的红宝石耳坠,人们称这棵神奇的枸杞树为“红耳坠”。
后来,有个叫羿的神箭手,用神箭将九个太阳射杀,留下一个太阳巡视天下。从此人间大地昼夜分明,一年一茬粮食,恢复生机。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加珍惜五谷杂粮。人们知道,五谷杂粮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而且红果实是狗舍命从王母娘娘手中夺来的。为了感谢狗的功德,人们就把王母娘娘丢在人间的这棵神奇树种称为“狗记”或“血枸子”,后人慢慢演变为“枸杞子”。
大禹斧劈青铜峡 玉皇设障果不酬
当年中宁这里是一望无边的大海,人们称北海。那时候这里没有一户人家,大禹治水的时候到了青铜峡,站在牛头山上往下一看,北海的大水被南北纵横的大山拦腰挡住。大禹想,如果把这条大山拦腰折断,水可向下流,一来可以造福于人民,二来这里可以变成平原。于是大禹挥动神斧两三下就砍断了大山,大水一下子往下流去,多年淤积在上面的泥沙全冲下去,形成了许多平原,这股水也有了头绪,慢慢变成黄河。
大禹治水,斩断青铜峡山的事,不知怎么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中。玉皇大帝非常气恼,他想,这自古形成的事怎能改变呢,再说人间的事也得我支配,竟有人胆大包天,敢动手胡来。此事非同小可,派其他天将恐怕难以降伏,此人也非一般,如不然,怎能用斧子斩断大山呢?于是他亲自派老婆西天王母来镇峡口。
西天王母驾着祥云,用手帕包了一捧土,直奔青铜峡口而来。到了峡西,觉得小肚子胀就想小便,正好碰见大禹的谋士,便打听走峡口的路径,谋士算着天庭肯定要派人来阻挠。一看此女人,与众不同,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就说:“峡口离这里还远呢!”谋士又装做亲热的样子,说:“嘿!听说玉帝要派王母来镇峡口,你听说过没有?”王母听了慌张地说:“没听说过。”谋士又说:“嘿!玉帝镰刀太宽,天上的事他都揽不过来,又管起凡人的事,真是……”王母听了,面红耳赤。她想她到峡口是秘密来的,凡人怎么会知道。“凡间有能人呢!如果凡间觉得斩峡有利,我如果按天规办事也不行,既然被人点破不如算了。”于是她驾起祥云,站在云头把帕子一松,“轰隆”一声巨响,撒下的土就成了现在的大罗山,往前又一走把手帕抖了抖,就成了现在的小罗山,她一泡尿尿下来,就把大小罗山和牛首山冲成了九沟十八壕!
回到天庭后,王母把经过说了一遍,玉帝干气也无法,处治吧,自己的老婆,只好揉个肚子疼。
从此以后,大水退了,成了中宁盆地,人也渐渐移居而来,并采山崖野生红果,家种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说来也奇,这果便成了后来天下有名的中宁枸杞子,这里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