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敢做敢当:要有抛开得失做大事的气魄(1)

得失之心太重的领导者是成不了大事的。戚戚于一时一事,汲汲于一得一失,必然使自己的视野变窄、胆量变小,该向前时往后退,该决策时犹豫不决,不但有可能耽误大事,也会丧失自己一鸣惊人的机会。领导者应该具有敢做敢当的气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就更容易受到成功之神的垂青。

1.领导者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鲁迅先生曾经嘉许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言,就拿现在人们奉为美食的西红柿来说,人们敢于食用也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在此之前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坐视鲜红的西红柿自生自烂而弃之不食。作为领导者,能做到不墨守成规、敢为天下先,对于开创一片新局面是十分重要的。

就拿作战来说,汉代的作战方法到明清时期依然未变,军人们对抗的战场上仍然看不到从改进手段入手寻求制胜的道路。大多数统兵高手的制胜之道,都是以现有条件为手段,寻求以谋制胜,在计谋上演绎出千变万化来,结果是继孙吴以后,兵家辈出,兵书汗牛充栋,但变来变去,都还是在孙吴的思想内打圈子,所想的无非是韬略、谋术。重权谋,成为东方兵学的特点。

在这种氛围下,要想在军事观念上有大的变革当然是很难的,但个别有识之士,从改进兵器入手,敢为天下先,在谋略对抗的主流中跃出一股注重从改进技术手段以求胜的潜流。这种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的闯劲,无疑应当纳入统御谋略之中。

在改进兵器方面走出一大步的是南宋名将陈规研制使用火枪。作为南宋镇抚使陈规,不仅研究谋略战法,更重要的是重视兵器研究,要从技术入手,提高作战效率。北宋初年,古代火器初次使用于战场,标志热兵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开始,他在前人研制的“火箭”、“火球”、“火蒺藜”基础上,制造出火枪,并在1132年守德安(今湖北安陆)70天中,以此种武器给敌人以重创。这是一种以竹杆为筒,内装火药,临时点燃,喷射火焰,靠这种“火枪”焚毁了敌军攻城的装备“天桥”,敌人被迫退兵。据说,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管形喷火器,比欧洲1915年使用的金属喷火器早783年。

曾远征中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所向无敌,就在于他依据游牧民族善骑马的特点,创建了世界第一流的骑兵部队,而且还创建了炮兵,提出了“攻城用炮”的理论,在灭金、攻宋和西征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和发展了攻城用炮的思想,从西域请来炮匠,制造回回炮,在襄(阳)樊(城)大战中,使用此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战斗大胜,故又称此炮为“襄阳炮”。之后忽必烈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大批征调炮匠研制新炮。仅1279年就从两淮征调炮匠六百多人,1284年从江南选调十一万匠户到都城制造新大炮。到1287年,元朝火炮技术出现突破,一种利用火药在金属管内燃烧产生气体压力,把弹丸发射出去的金属管形火炮出现于战场。比西方同类型火炮要早五十年以上。

明末名将袁崇焕之所以成为清初统治者的“眼中钉”,不仅是因为他有高超的谋略,同时还因为他敢于使用先进兵器,勇于实践探索其应用之道的结果。明朝后期,富有远见的火器制造专家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引进了一批西洋大炮。这种炮射程远、威力大,史称“一发掘血渠数里。”但这种炮比较笨重,并且操作技术比较复杂,使用不当常有自伤的危险。所以,当时很多将领不愿意使用此种大炮,甚至当作废物丢弃一旁,让其自行锈蚀,作战仍使用以往的冷兵器。而镇守山海关外重镇宁远的大将军袁崇焕却看到这种火炮的作用,视此物为宝,亲自聘请专家来训练炮手,培养出一批精通炮术的专业兵种,并根据火炮性能修筑炮位,制订了“凭坚城用火炮”的积极防御方针,以对付精于骑射、善长野战的努尔哈赤后金军。

公元1626年正月,袁崇焕率领宁远城军民,用十一门大炮一举杀伤来犯的八旗劲旅一万七千人。自称用兵四十年,不曾败绩的努尔哈赤也在攻城中被炮火击中负重伤,败退盛京(沈阳)后叹道:“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不久,即死去。第二年五月,刚取得汗位的皇太极为报父仇,亲率大军攻锦州、宁远,战役相持一月有余,袁崇焕凭坚城利炮,与皇太极大战三次,小战二十五次,无日不战。后金军又伤亡惨重,皇太极又败回盛京,无奈道:“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真何以张我国威耶。”袁崇焕敢为天下先,使用新兵器用出了名堂。

清朝康熙帝也是一个不墨守成规的实干家,他重视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1674年,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20岁的康熙帝听说浙江钱塘人戴梓会自制火器,能击百步之远,便命康亲王杰书礼聘戴梓从军。康熙帝亲自召见戴梓,知其才识过人,留其在京师,督造他发明的“连珠火铳”。这是一种连发枪,可贮存二十八发弹丸,有两个扳机,可交替扣动,连续射击,射程达百步以外。这种武器在清军平定三藩之中曾大显威风,在枪械发展史,改单发为连发这一技术上也起了开先河作用。

1687年,康熙帝为准备镇压噶尔丹叛乱,命戴梓监造“子母炮”,八天即成。康熙亲临试验场观看试炮。此种大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层层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大为高兴,封此炮为“威远将军”,并命人把戴梓的职名镌刻在炮身上,以表彰其功绩。1690年康熙把这种炮成功地用于战斗上,八月间清军同噶尔丹军在乌兰布相遇,只见噶尔丹将万余橐驼,尽缚足卧地,背如箱垛,蒙盖湿毡,围成一周,叫作“驼城”。噶尔丹统军于内,欲与清军决战,清军则隔河立阵,施放火炮,“威远将军”型的火炮大发神威,从午到晚连续不断轰击,驼皆倒毙,驼城中断,清军两路进击,消灭噶尔丹的大部分主力。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整个的社会氛围仍然是固守老祖宗之法,对这些新玩意根本不屑一顾。科学技术一直被知识界视为雕虫小技,虽然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有了火炮、“连发枪”,但那都是手工业的产物,从未纳入到工业大批生产的轨道。之后,随封建王朝的腐败连这点手工业生产也几乎荡然无存了。于是,鸦片战争后,当外国侵略者用洋枪洋炮轰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以后,清朝军队中仍有不少人视这种火枪火炮为“邪物”,竟提出“以鸡血狗屎破之”等可笑可悲之主张。实践证明领导智慧不仅要统人,还要治事,不仅要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运用计谋赢得一次对抗,更要研究怎样不断追求力量的增长。

2.冒天大的风险才能成就天大的事功

就像做生意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一样,做事情不冒风险就干成大事的想法只能自欺欺人。领导者在纷繁复杂的局势当中往往需要面临这样一个两难抉择:是谨小慎微、明哲保身,还是甘冒奇险、做个有可能被一击而中的出头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把一己之得失放在第二位的领导者会选择后者。

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从洛阳迁都长安。司徒王允为除掉董卓而日夕忧虑不安,董卓不仅权势熏天,掌握军政大权,更兼有一义子吕布,骁勇异常,有万夫不当之勇,极难对付。一天深夜,王允看见自己的养女貂蝉在牡丹旁边对月长嘘短叹,以为她有了私情,十分生气,就厉声呵斥。没想到貂蝉跪下来说:“小女见大人近来忧心国事,愁眉不展,只恨自己是一弱女子,不能为之分忧。”王允一听,忽然计上心来,觉得汉室的命运,真是决于貂蝉一人之手了。

原来,吕布本是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在讨伐董卓时,连斩数将,把董卓吓跑。董卓见吕布勇不可当,便想收为己用,董卓的部下李肃深知吕布是一有勇无谋、见利动心的匹夫,就请求去说吕布来降。李肃先送去珍宝以结其心,又送上极其著名的赤兔马,以表明董卓看重吕布,再加上花言巧语,终于说服了吕布。吕布杀了丁原,提其头来见董卓,拜董卓为义父,从此一心替董卓卖命。

要想除掉董卓,上策当是先除吕布,斩其羽翼而后擒王,若能令吕布反戈,助除董卓,那就是上中之上的妙计了。王允看到貂蝉,他深知此女不仅美貌出众,而且心思灵巧,若是她愿意帮助离间董卓、吕布父子,那就大事成矣。于是,王允把貂蝉请入室内,纳头便拜,恐怕貂蝉不愿答应,没想到貂蝉为报王允的养育之恩,竟慨然应诺。王允就把董卓、吕布的好色忘义、有勇无谋等特点交代给貂蝉,要她照计行事。

王允先把吕布邀到家中,极力表示钦慕,并送上宝冠,在饮酒时,让貂蝉出来劝酒。吕布一见貂蝉的美貌,惊得两眼发呆。王允当即提出要把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极为高兴,便兴冲冲地回去准备成亲。

王允接着又把董卓请到自己家宴饮,饮至正酣,王允又把貂蝉叫出献舞。貂蝉的美丽使得满室生辉,董卓不禁垂涎三尺。王允见火候已到,就主动提出要把貂蝉献给董卓,董卓感激不已,当夜就用车把貂蝉载回了相府。

吕布知道后,立即抓住王允责问,王允说:“太师(董卓)知道我已将小女许配于你,他说今天正是良宵,便要带回府去配给你,我哪里敢不允许呢?”吕布听了,也无话可说,回到家中,等了一夜,并不见送貂蝉来。第二天一早,再也按捺不住,就直奔相府而来。貂蝉正在窗下梳头,远远地见了吕布,便忙将罗帕掩面,装作哭泣的样子。吕布心如刀割,怕惊醒了董卓,只好退出。

过了几天,吕布听说董卓生病,便入相府探望,貂蝉从床后探出半个身子,望着吕布,用手指心,又指董卓,再转过脸去,连连抹泪。吕布心中难受,失魂落魄地呆望貂蝉,这时,董卓醒来,以为吕布调戏貂蝉,就厉声呵责。

过了几天,吕布保护董卓上朝议事,群臣散后,献帝独留下董卓密谈,吕布见有机可乘,便急忙跑到董卓的相府,想找貂蝉问个究竟。貂蝉见了吕布,轻声告诉他到凤仪亭边说话。在凤仪亭边,貂蝉像见了亲人般哭泣倾诉,说自己本想嫁个英雄少年,没想到董卓老匹夫起了歹心,据为己有。

貂蝉边哭边诉,拖延时间,等待董卓到来。果然,董卓见吕布不在,急忙追来,见到吕布之时,貂蝉故意连拉带扯,装作要挣脱吕布跳水的样子,董卓远远看见,便急追而去,提起吕布放在一旁的画戟,奋力掷向吕布,被吕布用力一挡,掉在地上。

貂蝉见了董卓,连哭带喊,说吕布强行调戏,自己正欲投水自尽,幸亏太师赶来相救,说罢还要拔剑自刎。董卓听信了貂蝉的话,想杀吕布。董卓的女婿李儒认为不能为一女子而伤一员大将,董卓才未杀吕布,只是带着貂蝉到他私人堡垒———坞享乐去了。

从此,吕布与董卓离心。在为董卓送行的时候,王允见到了吕布,便邀吕布到家中饮洒。吕布把凤仪亭之事说了一遍,王允激吕布道:“辱我的女儿,夺将军之妻,真是将军的奇耻大辱!我已是老迈无能之辈,可将军乃盖世英雄,也受此辱?”吕布听了,暴跳如雷,发誓要杀董卓。王允见他决心已定,便细加计议,与朝中许多人相联络,派董卓的心腹之人李肃前往坞,诈称献帝要禅让帝位,诳骗董卓前来长安。董卓深信不疑,在上朝时,被王允埋伏的武士冲出刺伤,董卓急喊:“吾儿奉先快来!”吕布转出车后,不仅不帮董卓,反倒一戟结束了董卓的性命。

责任、勇气、智慧,拥有了这三种利器,领导者就能无敌于天下。王允以一个“敢”字做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并以此改变了历史。在关键时刻,这也正是雄才大略的领导者与平庸的领导者的根本区别。

3.没有私心才敢做一般人不敢做的事

领导,一般都是上管下。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却需要下属出面稳定大局,这时候的出头露面非同小可,弄不好自己功名利禄甚至性命都得搭上。只有一心为公不存私念、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才会挺身而出。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病逝,没有儿子。武帝的六个儿子中独有广陵王刘胥在世,群臣讨论该立谁为皇帝时,都有意立广陵王。广陵王本来就是因为行为放纵、不合正道,才不被武帝选用的,所以霍光听了大家的议论后犹豫不决。这时有个郎官上书说:“周太王废黜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都是只看合适才立。即使是废黜长子而立少子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能继承帝位。”此话正合霍光的心意,霍光把郎官的上书拿给丞相杨敞等人看,于是把这个郎官提拔为九江太守。当天,霍光奉皇太后诏令,派遣行大鸿胪事的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去迎接昌邑王刘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