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识人之智:只有掌握了识别人才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使用人才(1)

一名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还要善于识人。一个公司只有识别到有用的人才,才能谈到用人的问题。因此,现今许多领导得越来越重视识人这一环节。

1.去掉障碍才能看清人

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用好一个人。这句话对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而言,都是真理!惟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因此,现代企业中流行“识人才能用人”的口号。

人才犹如冰山,浮于水面者仅10%,沉于水底者达90%。那么,作为现今的领导者怎样去识别人才呢?其先决条件在于能公正无私,一视同仁。领导者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才能挖掘到真正的人才。

识人之难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下面两点障碍:

(1)客观障碍

①人不能以科学方法分析试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之表里未必如一,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有诸内者,未必形诸外,愿乎外者,未必存乎内。所以孔子曾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②人之学行,因时而易;互有长短,隐显不一;其变化因时因地均各有不同,甚至同一人在同一日情绪亦有所变异,起伏难测,捉摸不定。

(2)主观障碍

①好恶爱憎囿于个人心理偏见与成见,此即心理学上之晕轮效应,评价者对被评价者一、二种品质具有良好印象时,对所有品质都评价高,反之亦然。有时领导者本身缺乏鉴评他人之能力,或私心自用,忌真才、喜奴才,以求巩固其既得权益,亦因而埋没人才。

②受资历、资望、资格、现实问题等因素的限制,人才易被埋没。

我们若一旦误奸为忠,误恶为善,误愚为智,则必误人误己,败事有余。反之亦两失其平。故欲求知人善任,必先祛除上述障蔽,方能奏其功效。

个性各异,每个下属的个性都有差异,这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经历、所受的学识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具体讲,决定个人之因素甚多,包括出身、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生理、动机、愿望等。故身为企业领导,要知道下层的个性,必须客观了解对方体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而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本质及其环境,作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为事。

要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他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做到管理好企业。古人指出:用骏马去捕老鼠,不如用猫;饿汉得到宝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于得当;使用不当,埋没了宝物、人才,还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在管理中应根据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使用。下面是了解下属的几个主要方面:

有德者不看重金钱,不能用物利去引诱他,可以让他管理财政;

勇敢者蔑视困难,不能用艰险去强迫他,可以让他处理紧急事务;

睿智者通达礼数,明于事理,不能假装诚信去欺骗他,可以让他负责要事;

愚拙者容易被欺骗,不可从事谈判、判断工作;

不忠者容易动摇,不可让其知道商机;

贪图钱财者容易引诱,不可管理钱财;

重情者容易变换观念,不可让其做决策者;

杂乱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乱七八糟,不可从事井然有序和长效性的工作。

2.善于从小事观察下属

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你的下属这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促使企业领导洞悉下属的心理、想法、欲求,能够真正发现下属潜在的特质,抓住这一点,就能够比较好地抓准下属、用好下属。因此,观察下属是企业领导给下属定位的方法之一,不可疏忽。

当你在领导岗位上超过两年或以上,如果仍未看清下属的本领,你这领导就算是白当了。

不要以为身为管理阶层,就以为下属们便要看你的脸色行事,因为你不能期待所有人均知情识趣。

事实上,许多人拥有优厚的潜能,只是性格上有些缺点;如果身为上司的你能适当地安排,使他的缺点变成优点,就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潜能。做上司可以在许多方面躲懒,但了解下属的性格,而做出适当的调配,这方面绝不能马虎。

忽略下属的性格,勉强他们做不适合的差事,结果受挫折的将是上司。有些人以为定下的原则,如钢铁般不容下属破坏,更不容许他们以任何理由拒绝。这实属呆板的做法,因为原则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许多老一辈的管理阶层不易被下属接受,多是那些上司喜被下属奉承,却永不去了解下属,以致出现一面倒的情况。

领导者必须要牢记一句话,就是: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

试想想你最怕看见谁,就知道你其实非常厌恶他。所以,不要使下属怕你,这是身为上司的第一规则。

你的下属每天均留意你的表现,你的笑容、严肃、皱眉,都显示你当天的情绪。你必须进行双轨沟通法,意思是你被下属了解的同时,也要对下属们做出长时间的观察和了解。

学会善于观察人,看看你的下属都是些什么人。

有些人的自尊心特强,一部分是源于潜意识的自卑感。这种复杂的情绪构成反叛性格,面对上司时,依然摆出一副“不易屈服”的态度。

如果上司与下属各持本身性格,不愿稍作迁就,结果造成双方关系僵持;对于身处高位的管理阶层绝非好事,这只是显示出你的管理方法失败。

事实上,无论对方是否是下属,命令式的口气均应禁绝。除了尊重对方之外,也使对方在执行时减少压力。例如A上司喜对秘书说:“给我一杯咖啡。”而B上司则说:“请你给我一杯咖啡,可以吗?”前者是典型的指示口气,后者则是询问口气。在听方看来,当然认为上司用询问式的口气指示自己,有一种被尊重感。

同样,在指示下属去做一件事情时,虽然不必用询问式,但命令式仍应尽量避免。取而代之的是拜托式。

表面上是拜托,实则令对方非做不可,例如:“这件事靠你了”、“这件事依你的主意行事吧”、“有你来做,应该没有问题了”、“我想不到比你更适合的人选”、“这件事还是由你亲自处理,我会较为放心”等。对方有被重视及不能有负所托的责任感,尤其是当在其他同事面前,无形间给予他“不能失败”的压力。在压力的推动下,潜质是会较容易发挥的。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看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善于伪装自己,更令他人难以一眼看出。有些书上也教给人们一些观人之术,根据他人的面相、走路的方式和表情等来判定这个人的性情。不过这种功夫可不那么好学,如果一学就会,那很多人就不会碰上心术不正的“坏人”了。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对“看人”没有一点学问还真是不行!

如果你对面相学没有研究,千万别把书上看来的那一套面相学随机搬到现实生活中使用,因为这会使你看错人,把好人看成坏人,或是把坏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坏人还没有太大关系,但把坏人看成好人,那事情就大了。

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如何看人呢?有一位面相学家说,用“时间”来看人,这是最好的办法!

所谓用“时间”来看人,是指对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不要一见面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作出结论,因为结论下得太快,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为了生存和利益,都戴着假面具,这些假面具可能为你而戴,表演的也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由此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

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所作所为。

一般来说,一个人再怎么隐藏自己的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因为面具戴得久了自己也觉得很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取下假面具,就像演员一到后台便把面具卸下来一样。面具一拿,其真相就露出来了,但他绝对想不到你在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同事、伙伴、朋友等,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等到一定的时间他自然会自己揭下来,那时就呈现出其真面目了!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一长,对方真是无法逃脱你的眼睛!

经过时间的检验,你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种人:

(1)假心假意之人。由于他内心不诚,所以会先热后冷,先亲密后疏远,而时间稍长,你就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内心不诚的人是难以有耐心的。

(2)说谎之人。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而谎言说多说久了,就会前后露出破绽,而“时间”正是检测这些谎言的利器!

(3)言行不一之人。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经过一段时间,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当然,时间大师不仅可以检测出坏人,也可以识别好人。也许刚开始你对某人心存偏见,但时间久了,你便可以看出他人的一片真心。事实上,时间大师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至于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情,这可没有一个什么标准。

长至几年,短则一个月即可。这种标准完全因情况而异,如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有人二三年了却还在“云深不知处”,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与人交往,千万别一时头脑发热,宁可后退几步,冷却头脑,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不会失去好人。

4.识人要从大处着眼

看人,是从大处着眼,还是从小处吹毛求疵,这是关系到能否知人、用人的大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成语对于只从小处看人者,是个很好的讽喻。是人总有缺点,如果用人者眼睛只盯着人才的缺点,即使踏破铁鞋也无处寻觅到人才了。

对事对人都要辩证看,有高山必有低谷,具有大才的人其某方面的缺点也就很突出,有一位很聪明的科学家却不能区别公母鸡,这并非笑话,而是事实。因为他全部精力都放在他的专业上,对其他一切就不放在心上了,如因此而认为他笨就错了。

因此,看人要从大处看,看其本质,看其大节,看其长处。在用人上,用其大节而不计其小节,用其长处而合其短处。如能对每人都用其所长,让他干他所胜任的工作,则天下人人尽其才,社会必将繁荣,国家必将强盛。

当然,德与才并非一回事,有德的未必有才,有才的未必有德,用德才兼备的人是理想的人,但也应“惟才是举”,赦小过以举贤才。只要有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即监察、考核、赏罚制度,就可促进人才队伍不断茁壮成长扩大。

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在秦穆公看来,九方皋连马的颜色和是公是母都分不清,哪能懂得相马呢?而伯乐却说九方皋相马的本领比他强千万倍,因为九方皋相马是看它的本质,是否具有千里马的特征,至于什么颜色,是公是母,他没有必要注意。

相马要把握它的本质特征,相人也应如此。善于知人用人者,都是从人才的本质特征中去考察,而不为其表面一些现象所迷惑。凡在知人用人上的失误,都是只注意人才的一些表面现象,如貌好、会说、顺眼、合意等等,对于其人的德才却没有深加考察。人才的内涵,主要是德才二者,而德是人才的灵魂。一个大有作为的人才,其才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德行的基础上;如果德行败坏,就不能更好发挥作用,甚至可能走上邪道,害国害民害己。

据《史记·郦食其传》记载:郦食其,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他好读书,家庭贫穷,无以为业,只好在里中当看门人。因其人性情与一般人有异,人们都称他“狂生”。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各国将领为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之多,郦生与之接触,觉得他们眼光短小,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远志;讲究繁琐礼节,自以为高人一等,跟他们谈深谋奇策也听不入耳。因此,郦生深自藏匿。他听人说沛公刘邦,其人虽傲慢,却平易近人,能采纳计谋。便想追随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