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高文秀(2)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 盛庆斌编著
- 4106字
- 2016-02-23 14:15:18
黑旋风双献功
高文秀
第二折
〔赚煞尾〕我也不用一条枪,也不用三尺铁,则俺这壮士怒目前见血。东岳庙磕塔的相逢无话说,把那,厮滴溜扑马上活挟。他若是与时节,万事无些;不与呵,山儿待放些劣撇。恼起我这草坡前倒拖牛的性格,强逞我这敌官军勇烈,我把那厮脊梁骨,各支支生撧做两三截。
这首〔赚煞尾〕,是全剧第二折最后一曲,主要描写李逵嫉恶如仇、与官府对立的“山儿”性格,为后面乔装探监计救孙荣作必要铺垫。
开头三句“我不用一条枪,也不用三尺铁,则俺这壮士怒目前见血”,这是李逵回答孙荣的话。在此之前,第二折描写孙荣之妻被白衙内拐去,李逵得知,要帮助孙荣夺回,孙荣说:“兄弟你休去。你这一去,则是你独自一个,他那里人手极多,你手里又无兵器,则怕你近不得他。”所以李逵这段唱词首先回答孙荣,告诉他不必担忧。“三尺铁”指剑,因剑长三尺,故用以代称。“见血”句是说他生起气来没有武器也要和敌手相拼,使其当场毙命。曲词一开始,就显示了李逵悍勇刚烈的性格。
全曲短短数句,描绘了李逵嫉恶如仇、悍勇刚烈的性格,展示了一位为民除害的义军英雄形象。在艺术上,本曲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通俗本色,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特别是方言口语,象声状物,使场景更为真实,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黑旋风双献功
高文秀
第三折
〔得胜令〕呀!便问我要东西,叔待则你那没梁桶儿便休提。不比你财主们多周济,量俺这穷庄家有甚的?俺真个堪嗤。俺孩儿每卧土坑披麻被,你可也争知?(带云)还有精着腿,无个袴儿穿的。(唱)谁有那闲钱补笊篱。
第三折采用的宫调是〔双调〕,〔得胜令〕是这套套曲中的第五支曲子。从剧情发展来看,这时孙孔目已被白衙内关入死囚牢,李逵扮作庄家汉前去探监,牢子乘机勒索钱财,否则不让他们见面。这时,身穿破衣烂衫、浑身臊臭、化名王重义的李逵就唱了这支〔得胜令〕,作为对敲诈者的答复。曲词中把元代穷苦百姓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真实现状用生动的民间口语表达了出来。请看:“俺孩儿每(们)卧土坑披麻被”、“还有精(光)着腿、无个袴儿穿的”。这些俗语,不仅说明主人公李逵来自农村,熟悉贫困农民的生活,而且从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忿忿不平中,还说明了李逵和梁山好汉们之所以揭竿而起,正是为了解民于倒悬,使那些无被盖的有被盖、无裤穿的有裤穿、冤屈入狱的获自由。短短几行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支曲语言浑厚朴实、直率真挚,把一个装呆作傻而内心是非分明的李逵写活了。“叔待”,即阿叔,这种称谓在当时多出自乡下粗人之口,而“没梁桶儿——休提”这类北方农民惯用的歇后语,用在此地更符合彼时李逵巧扮的乡下佬口吻。所以一曲唱罢,惯于欺诈的牢子也信以为真,打开了牢门。高文秀所创作的剧本与填写的曲词,不仅通俗易懂,自然本色,而且非常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所谓“当行”,也就是如此,无怪乎时人称其为“小汉卿”了。
除了巧妙地运用通俗口语、歇后语、衬字外,这支〔得胜令〕还夹有“带云”。元杂剧的宾白形式多样,光散语宾白就有十种之多,其中的“带云”就是在唱词之间夹入说白。一般来说,带云主要是在上下唱句之间起串联作用,有时还可以成为全曲中极富表现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曲用“还有精着腿,无个袴儿穿的”二句“带云”,描写当时农民的赤贫状况,既为下面的唱句“谁有那闲钱补笊篱”作了铺垫,又有力地揭示了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的地步!本曲并非针对孙孔目具体事件而发,可谓是“题外发挥”,然而曲词揭示人民处于水火之中,恰恰又为孙孔目的遭遇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原因。如此看来,这又是深一层的“题内之言”了。
好酒赵元遇上皇
高文秀
第二折
〔南吕·一枝花〕汤着风把柳絮迎,冒着雪把梨花拂。雪遮得千树老,风剪得万枝枯。这般风雪程途,雪迷了天涯路。风又紧,雪又扑,恰便似杴瀽筛扬,恰便似捋绵扯絮。
〔梁州〕假若韩退之蓝关外不前骏马,孟浩然灞陵桥不肯骑驴,冻的我战兢兢手脚难停住。更那堪天寒日短,旷野消疏,关山寂寞,风雪交杂。浑身上单夹衣服,舞东风乱糁珍珠。抬起头似出窟顽蛇,缩着肩似水淹老鼠,躬着腰人样虾蛆。几时到帝都?刮天刮地狂风鼓,谁曾受这番苦?见三匹金鞍拴在老桑树,多敢是国戚皇族。
〔云〕来到这酒店。……打二百钱酒来。……酒也!连日不见你,谁想今日在这里又相会,好美哉也!(唱)〔牧羊关〕见酒后忙参拜,饮酒后再取覆。共这酒故人今日完聚。酒呵则道永不相逢,不想今番重聚。为酒上遭风雪,为酒上践程途。这酒浸头和你重相遇,酒爹爹安乐否?
此剧敷演的是一个很能引人笑乐的民间传说。主人公赵元好酒贪杯,为此被其妻百般咒骂,与赵妻私通的臧府尹欲置赵元于死地,设圈套令赵元递送公文到东京。赵元明知有诈,但不得不上路,路上又误了期限,眼见得到京城就要问斩,他却依然嗜酒如命。在东京郊外的小酒店里,他为三位付不出酒钱的客人代付钱解了围。不料他们中竟有当朝天子赵匡胤。皇帝与赵元结拜兄弟,又留真迹于他手臂,赵元到皇都后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获得高官。但赵元无意为官,在亲见仇人受到惩罚后,便辞官回到了他的酒坛边。赵元因酒惹祸,因酒得福,因酒报仇,又最终因酒辞官。“好酒赵元”是一个充满滑稽意味的人物形象,《遇上皇》则是一部很有“酒趣”的轻喜剧。
这里赏析的,是赵元行至东京郊外,遭遇大风雪以及迈进小酒店之际所唱的三首曲子。
赵元在唱曲之前,有“好大风雪也呵”一句吟白,接着的〔一枝花〕曲,便顺势将此“好大风雪”作了一番着意的描绘。首句暗用谢道韫“咏雪”典故,把纷纷扬扬的大雪比作因风起舞的柳絮;第二句以梨花形容白雪,化用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汤”、“迎”、“拂”几个动词,则把这两个典故全然平民化了,同时令人仿佛看见赵元在顶风冒雪地艰难行进。第三四句对偶,同样突出风雪之大。全曲正是一句风一句雪地交替递进而下的,最后“杴瀽筛扬”、“挦绵扯絮”两个俗语,也分别比喻风和雪,这两句句首作者重复运用衬字“恰便似”,句形排比、语义贯联,绘声绘色地渲染了风雪之势。
〔梁州〕曲一开始,又用了两个与风雪有关的典故。韩愈曾在蓝关遇雪。孟浩然曾自吹“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可若真要遇到眼下这样的大雪,谅他再有诗兴亦“不肯骑驴”的。赵元在此巧用、改用这两典故,为的是形容自己寸步难行的窘态。下面“更那堪”三衬字领起,后接四个四字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衣衫单薄的主人公的重重困境。最后三句,更是生动形象,如同直见其人:无论是抬起头、缩着肩,还是躬着腰,都不像个“人”样,“出窟顽蛇”、“水淹老鼠”、“人样虾蛆”,好一付狼狈相!
仅这两首曲子已够赞一声“好曲”——两首写风雪兼写风雪中人的好曲。但如果接着欣赏〔牧羊关〕,就会进一步明瞭:无怪乎作者要对风雪作如此渲染,原来他的“醉翁之意”在“酒”,在赵元的“好酒”身上!
赵元迈进酒店,要了二百钱酒,不忙着喝,先深情地唤一声:“酒也,连日不见你,谁想今日在这里又相会,好美哉也!”久别重逢,他急忙参拜,接着便絮絮叨叨地向这位“老友”诉说起别后相思和凄凉遭遇来了。“酒浸头”原是骂人的话,犹如“酒鬼”、“酒糟头”,这里赵元用以自指。最后,他禁不住喊出了一声“酒爹爹”,并恭敬地道了一声“安乐”。酒能御寒,酒能解愁,是酒让赵元恢复了“人”样。尤其是刚从风雪中挣扎过来的赵元,怎能不再三再四地为之大唱颂歌!这首曲子读来令人哑然失笑,想必舞台表演的喜剧效果更佳。喝酒前情切切地问候,喝酒后美滋滋地回味,喝酒时絮叨叨的倾诉,真把一个嗜酒者的神态心态活现出来了。
在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上,好酒贪杯者的醉态,每每成为观赏的对象。剧作者常以调侃的言辞、幽默的笔调对贪酒者作一种善意的嘲讽。盛行于隋唐的《踏谣娘》中的“苏中郎”,也许是这一形象的发端。宋金杂剧院本中有《醉院君瀛府》、《醉还醒爨》、《花酒醉》、《闹酒店》、《酒糟儿》等,从名目便可想见其嘲谑和观赏的对象。现在依然活在昆剧舞台上的名折子戏《醉皂》,那醉容、醉步、醉语,真有绝高的观赏价值,想必正是这一传统的遗风。
保成公径赴渑池会
高文秀
第四折
〔雁儿落〕旗开云影飘,炮响雷霆噪。弓开秋月圆,箭发流星落。
〔得胜令〕霎时间尸首积山高,鲜血滚波涛。觅子寻爷叫,呼兄唤弟号。俺将帅雄骁,恰便似撞雾天边鹞。他军马奔逃,恰便似飘风云外鹤。
《渑池会》是元杂剧中的著名历史剧,描写战国时代赵国政治家蔺相如的故事,四折戏中包含着完璧归赵、渑池赴会和廉颇负荆三个事件,虽然时间跨度大,头绪多,但全剧并不松懈,说明作者驾驭杂剧形式相当熟练。本剧曲文、宾白都属上乘。第四折写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握手言欢,团结对敌。此时恰逢秦兵入侵,于是两人一同迎战,廉颇领兵,奋勇杀敌,蔺相如押阵,擂鼓助威,终于大获全胜。这已是全剧的尾声了。上引〔雁儿落〕、〔得胜令〕两曲是蔺相如押阵时所唱,表现战场情景。前一曲写炮响旗开,万弩齐发,赵军英勇奋战。
后一曲写秦兵大败溃退,赵军趁胜追击。曲中“恰便似撞雾天边鹞”的“撞”作“刺”解,赵军似穿雾的大鹞,形容奋猛追击。“恰便似飘风云外鹤”,形容秦兵奔走溃逃。传说鹤性警,甚至听到草叶上的滴水声,就高鸣相警。曲中用“飘风”是为了对“撞雾”,“云外鹤”在此处是贬词,状惊惶遁逃。
在散曲创作中,〔雁儿落〕和〔得胜令〕可作为“带过曲”,叫作〔雁儿落带得胜令〕,在曲意上看,实际上是把两支曲合并为一支曲。散曲中的〔得胜令〕第五句、第七句常常是两字句,《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标举的范例更是如此,如后者举的是乔吉的小令,末四句作:“豪杰,几度花开谢?痴呆,三分春去也。”因此,或认为高文秀此曲中第五七句当作“雄骁”和“奔逃”,而“俺将帅”和“他军马”都是衬字。勉强也可以这么说,但事实上未必如此,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得胜令〕第五句作“您但提起刀枪”,第七句“今日央及娘娘”,如果把“提起”和“央及”也看作衬字,曲意就不好懂了。十分讲求音律的周德清主张曲中尽量少用衬字,但从曲意上讲,这主张有片面性。而且,即使从音律上说,这〔得胜令〕也是有变化的,关汉卿有的剧作中此曲只有六句,即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