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包益民[Pao]X胡至宜[Ive]

Pao:PPAPER有几期了?

Ive:最新的这一期是140。到今年2013年12月就满9年了。

Pao:我正在筹备一本书,是关于PPAPER过去采访过的世界知名大师的精彩问答结集。而我突然想到我们从来没做过这种形式的问答,我认为我们的读者会觉得由我来采访你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大概3年多前[2010]就没有再参与PPAPER了,你觉得PPAPER没有我参与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Ive:我想某种程度上我跟你对designer或是artist 的看法是会有相像的,但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同。比较大的差别我觉得是我在主题的挑选上,会放比较多女性喜好的观点进去!毕竟就是我或者是Gene[PPAPER 总编辑、创意总监,现居巴黎]在主导,在挑选这些feature,这些观点切入的角度,稍微有点不一样,我们喜欢去挑一些比较新晋的,就是说比较有潜力的新人,而不只是挑这个业界最有成就的重量级的。我们也增加与很多大品牌的合作,做二十几页完整的feature。

Pao:你做PPAPER Fashion已经两年了,你可以谈谈你对PPAPER Fashion的期许吗?

Ive:我觉得PPAPER Fashion 的整个文化进入台湾,不能光讲台湾,得要进入华人市场,其实它是要蛮有技术性的。

因为我一直觉得fashion跟华人市场,是有一点隔膜的,fashion的逻辑还是比较欧美。我常常在说台湾是没有fashion的,因为台湾的气候太热,你在一个很热带的地方,它酝酿出来的民族性或者是生活上的需求,很难孕育出fashion。所以你要在台湾做一本fashion 杂志,你一定要有一些在地的观点。那你在地的观点并不是在谈在地的fashion发展成什么样子,而是local 的这些人或者是华人,他本身对于fashion的想法是什么?他对于欧美的这些fashion的反应是什么?那我们技巧性地用一个跳板把它接起来,就是我们安排了一个总编辑Gene,他本身就住在巴黎,这样他绝对能够得到第一手的欧美fashion 信息。

Pao:Gene 住在巴黎多久了?

Ive:他住在巴黎也8年了,他几乎已经是一个巴黎人了。可是他毕竟还是道道地地的台湾人,所以他本身这样的结合去看fashion这件事情,能够综合性地给出来一个不一样的fashion角度,我们必须去通过这样的方向,去做这些内容,去看它们是不是能够引起华人的兴趣。所以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必须说它还是很实验性的。

Pao:我也看到从PPAPER Fashion第一期开始一直在演变,上面的广告也越来越多,也跟很多品牌有更多的结合,内容也不重复那些在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我觉得它本身还是做得很好,你自己觉得它跟目前市面上的fashion杂志真正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Ive:我觉得我们做PPAPER Fashion杂志的过程,是因为我们以前做过PPAPER SHOP杂志,SHOP杂志等于是PPAPER Fashion的前身,它是一个很原创的东西,可是事实证明它太不商业,但那是一个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做PPAPER Fashion把整个方向调整了很多,让它更能够跟读者互动,让读者比较容易了解跟看懂。以前SHOP杂志有点像是第一手的报道,它是最前端的。可是PPAPER Fashion杂志就没有在报道当地的东西,但它里面内容的关联性会跟当地的读者比较强。加上我们与很多品牌的合作,这也是我们可以活得还不错的原因。我们必须跟主流的杂志很明显地区隔开来。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做fashion,他喜欢做fashion的过程都是受许多主流fashion杂志的影响,然后他也再去看很多alternative fashion刊物,而当他自己想要投身进去做的fashion杂志的时候,每个人免不了都想去做一个很alternative的fashion杂志。可是如何去做到alternative这个拿捏既会让品牌这边认同,也让读者这边认同,是最困难的地方,而且你还必须要跟主流的fashion杂志区分开来,因为我们在台湾,台湾永远都不可能有自己的一本主流的fashion杂志,因为我们现在讲的fashion都是欧美的,所以在没有台湾fashion发生的那一天来临前,你最多只能把很少一些个人的观点放进去。欧美主流的fashion杂志用中文来阐述,它的观点还是比较欧美,所以我们必须要从这里去找到一个比较属于华人的alternative的角度去看这些事情。

在这整个fashion杂志里头,你一定要跟当地的主流杂志不一样[所谓国际中文版]。说实在的很多人都在做fashion杂志,每一期人家的信息又那么多,VOGUE、ELLE在报道的事情,我们如果也拿来报道,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大品牌也没有什么好跟你配合的。那假如你做得太冷太alternative,跟主流品牌没有关系的话,大品牌也不知道怎么跟你配合。这些过程都是学习,是很实际很务实的,可是在这个当中又不能失去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见解,所以走到现在,我还是觉得PPAPER Fashion杂志是实验性的东西。

Pao:之前我参与的时候,我觉得我做杂志最大的成就感是每个月它辛苦编出来后,就感觉看到自己生出来的小孩子,我拿到第一本的感觉非常好。对你来说,那么多事可以做可以经营,为什么你还是选择要继续做杂志?

Ive:我觉得很多对创意这个产业有兴趣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这一生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证明自己是谁,一生中花了蛮大一部分的时间,做了很多事情,其实他们要沟通的只有一个信息,就是证明他们自己很有创意,他们自己很有才华。可是如果你一辈子都这个样子,你到了中年后就很容易封闭,因为你在反复做这件事情,那也表示你是没有自信了,你这个事情只能到一个阶段为止,就应该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才华,你到底能做什么事情,其实心里应该要非常清楚。

我觉得我到了一个点,我已经不再去思考是不是证明我很有才华这件事,我真的是很专心地想要做一个信息的传播者,所以我比较在意我的影响力,就是我每一次传播出去,到底影响了哪些人,对这个社会有没有一点贡献,有没有影响或改变,PPAPER这个媒体有些特色,它也的确影响了某一些人,所以我就觉得必须要深耕这片土地。国外很多媒体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出来的,台湾的媒体需要多样性,要守住你的岗位,好好地往下一步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