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前言(4)
- 重新定义公司 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奇点系列)
- (美)埃里克·施密特 乔纳森·罗森伯格
- 3090字
- 2017-03-09 15:32:28
从此以后,我们在学习上坚持不辍,像所有模范学生一样,我们俩还专门做了笔记。只要在管理会议或产品评鉴会上听到有趣的东西,我们就会随笔记下。埃里克会定期为谷歌员工写一些备忘录,提醒大家公司最亟待解决的事项,乔纳森会从中选取精华记录下来,以备后用;乔纳森给产品研发团队寄发电子邮件,或称颂褒奖或批评提醒,埃里克则在邮件中添加自己的意见并做分析。长此以往,我们俩渐渐总结出了适用于这种新环境的管理模式。
几年之前,谷歌全球销售和业务运营主管尼科什·阿罗拉(Nikesh Arora)邀请乔纳森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谷歌销售主管做一次演讲。尼科什自己就是一位典型的创意精英,他在印度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学位后,于2004年加入谷歌。虽然他在此前并没有领导如此规模的销售组织的丰富经验,但还是担起了欧洲区的销售重任。2009年,他来到加州,领导全球业务团队。尼科什才华出众,因此乔纳森明白,这次演讲的要求非常高。谷歌已经走过了第一个10年,正在疯长。乔纳森与埃里克从谷歌的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尼科什希望乔纳森能够将这些智慧传递给谷歌的下一代领导者。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正好可以让我们这两位“学生”把这些年向“老师”请教的学习笔记整理归纳一番。这次演讲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响,因此我们顺势把演讲转化成了一场管理研讨会,与谷歌的董事和领导者会面,反思我们的企业原则,交换对创意精英的管理经验。最后,像每一位拥有雄心壮志的伟大管理者一样,埃里克也提出了一个构想,他在邮件中这样写道:
谷歌取得的成绩让我惊叹。因此,我提议我和乔纳森一同写一本有关管理的书籍。
不必说,我们已经一致同意:这本书的撰写工作全部由乔纳森完成,而我只需坐享所有的荣誉。哈哈,开个玩笑。
不管怎样,我觉得这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会是一个很有趣的项目。
乔纳森,你意下如何呢?
德高望重的思科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曾说过,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经常与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普拉特会面,探讨战略和管理问题。有一次,钱伯斯不无赞叹地问普拉特为什么要花如此多宝贵的时间帮助另一家公司的一位年轻高管。普拉特先生回答道:“这就是硅谷。我们就是来帮你的。”这件事让埃里克深受启发。
同样,苹果公司已逝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也秉承着同样的理念。生前,他常常为他的邻居拉里·佩奇出谋划策,他的表述更加生动。硅谷历史学家莱斯莉·柏林(Leslie Berlin)是我们的朋友,她在为英特尔公司创始人鲍勃·诺伊斯(Bob Noyce)的传记收集资料时曾经访问过史蒂夫,问他为什么在他职业生涯起步阶段诺伊斯给了他那么多帮助。史蒂夫回答说:“这就好像叔本华对魔术师的评价一样。”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本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所著的论文集,从中挑出一篇给莱斯莉朗读起来。这篇论文的名字很响亮,叫作《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谁要是历经了两至三代的人事都会萌生类似这样一个观众的心情:这个观众已经看完了集市戏台上演的所有魔术杂耍;如果他一直坐在观众席上,他会看到同样的表演连续重复进行;因为这些表演项目只是为表演一场而设,所以,在了解了内容、不再感到新奇以后,这些重复的表演对他再也无法造成新的印象了。”[18](我们觉得,能在访谈中信手拈来叔本华的文章加以引用,这不正是文中所说的一种“魔法”吗?)我们两位作者都是以资深企业高管的身份加入谷歌的,对自己的才智与能力充满自信。但是经过十载的打磨,我们终于参透了篮球教练约翰·伍登(John Wooden)“学习知识,只有融会贯通,才算真正学到手”这句话的含义。[19]我们帮助谷歌创始人和同仁们打造了一家令人称奇的企业,收获了第一手的经验。可以说,我们坐在第一排,目睹了“魔术师”的魔法。这颠覆了我们对管理的理解。现在,世界各地不同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和组织涌入硅谷,希望吸收让硅谷大放异彩的灵感与活力。人们渴望改变,而这本书就是为改变而写的:秉承着硅谷前辈的精神,我们希望将“魔术师的秘密”转化为人人皆可利用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本书的框架旨在反映一个成功企业、新兴企业或新创企业的发展阶段,这个过程构成一个自我永续的良性循环,就像从山上滚下来的雪球,体积越来越大,势能越来越猛。我们会分步骤介绍吸引和激励创意精英的方式,每一步骤都会推动企业向前迈进。这些步骤互为基础、相辅相成,每一个步骤都永远向前,永不衰竭。
在书的开头,我们会谈到如何吸引最顶尖的创意精英。我们首先从企业文化谈起,因为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如果连你自己都不信服自己的企业口号,那么你的企业又能走多远呢?此后,我们会谈及战略,因为最吸引创意精英的,莫过于那些有着强大战略基础的构想。创意精英明白,商业计划远远没有支撑计划的支柱重要。之后,会谈到人才招聘,这是领导者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责。延揽足够的俊才,让他们碰撞融合,必能激发出创意与成果。
团队招募完毕,企业开始成长,就到了制定艰难决策的时候。这时,我们会谈到如何才能达成共识。接下来的一章中,我们会谈到沟通,随着企业的发展,沟通会变得越发重要(也越发困难)。之后,我们会转到创新上。要想取得长久的成功,保持产品的高质量是不二法门。而要想在产品质量上获胜,打造让人受到创意熏陶的环境是关键。在书的结尾,我们谈了对当今主流企业的一些看法,并探讨了如何才能敢于想象不可想之事。
待建的金字塔
这些经验得来不易,其中许多经验都是我们两位作者在冗长的会议、激烈的辩论以及惨痛的失误中学来的。同时,能在互联网风靡全球之际有幸加入一家由杰出的创始人领航的企业,我们深感三生有幸。
在这个新兴行业中,科技至高无上,员工被充分授权,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两人对这个行业绝非无所不知,但可以说有深入了解。我们认为我俩的这些认识或许可以为各种组织的领导者提供一些灵感,无论是大企业还是新创公司,无论是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还是政府组织。我们最大的心愿,是通过本书带给你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同时给你提供创新所需的灵感和工具。
我们所说的“你”,指的就是创业者。“你”就是你。或许,你不认为自己是个创业者,但实际上,你就是。你心中有一个你确信将改变一切的构想,这个构想或许是一个模型,或许已经演变成了一款产品的雏形。你聪明、野心勃勃,在会议室、车库、办公室、咖啡厅、公寓或宿舍中,你或者与一小撮同仁埋头苦干,或者孤军奋战。即便是在学习、上班或是陪伴伴侣或孩子的时候,你依然会走神,去考虑你的宏大构想。你的创新事业就要启动,而我们,希望能助你前进。
我们所说的“事业”,并非仅仅指硅谷随处可见的高科技新兴企业。当今,员工希望从企业中获得的满足感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但这种需求却往往得不到满足。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书中谈及的原则和方法适用于任何想要创业或创新的人,无论你是白手起家还是想在一家既有企业中实现突破。书中内容并不局限于初创企业,也绝不囿于高科技企业。实际上,如果经验丰富的领导者能够充分利用运营中的组织的一切资源,便会促使组织爆发出远大于初创企业的影响力。因此,即使你不像IT(信息技术)精英那样穿连帽衫,也没有风险投资家给你开出的7位数支票,你也有望成为下一个弄潮儿。你只要知道,你所处的行业的变革一日千里,你不仅要具备投身于这场变革的冒险精神,还要乐于且有能力吸引最顶尖的创意精英,领导他们助你完成伟业。
说的是你吗?准备好了吗?就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几千年前设计和建造金字塔的埃及人,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者。[20]互联网时代到处都是尚未起建的金字塔。还等什么呢?开始动手吧!
只是这一次,我们不用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