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坏孩子都是妈妈打骂出来的(1)

责骂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心灵施暴”,而体罚甚至会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好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打骂只是一种最无能的惩罚。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赞扬和肯定,妈妈要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要用暴力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一句话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

撕坏的衣服很快就能补,而恶毒的话却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创伤。

——朗费罗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一位樵夫救下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后来的某一天,在森林里迷路的樵夫到熊窝借宿,母熊热情地安排樵夫住宿,还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翌日清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听了这话,心里闷闷不乐,但还是说:“作为补偿,你就用斧头砍我的头吧。”于是樵夫按要求做了。多年后,樵夫又遇到了母熊,樵夫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哦,那次痛了一阵子,可是伤口一愈合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正所谓“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真正能够伤害人的心灵的,不是刀子,而是恶语。对于拥有幼小心灵的孩子更是如此。美国诗人朗费罗曾经说过:“撕坏的衣服很快就能补,而恶毒的话却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创伤。”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小女孩患上了自闭症,整整7年没有说话,一个心理学家为了帮助她,想尽办法寻找原因,结果发现她7年没有说话竟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话!

这个女孩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她从小性格就很怯懦、内向。她不说话始于幼儿园时,一次,幼儿园的老师给她葡萄吃,她一直对老师说:“谢谢!谢谢!”老师当时就有点不耐烦,说:“总谢我干吗!”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伤害了小女孩的心灵,从此,她就不说话了。也许那位幼儿园老师早已不记得这件事,也许那句话只是随口而出,但正是这句无心的话给幼小的女孩的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以至于从小学一年级直到五年级,小女孩基本上都没说过几句话。

因为不敢说话,女孩总受其他孩子欺负,老师也不管。上小学时,学校甚至差点拒收她。女孩没有朋友,放学后她就一个人回到奶奶家,因为爸爸和妈妈都没时间管她,她就和奶奶说话,但一到学校就又变成了“小哑巴”。

在学校里,有好几次老师提问她,她都快要开口了,可是同学们都喊:“老师,她不说话!”于是,她就真的不说了。女孩非常自卑,学习成绩一天天下滑,不会的她也不敢问,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上了五年级。有事的时候,她就在纸上和同学交流,同学们逗她,她就会抿嘴笑,但就是不敢说话。平时下课后同学们都出去玩,只有她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是趴着就是摆弄课本。放学后,她也是一个人顺着墙根走,离同学们远远的,她很怕见到同学,更不敢开口说话,她的成绩也越来越差。可以想象,这个女孩的孤独与寂寞,她心灵的扭曲绝非常人可以理解的。

心理学家试图和她交谈,她还是敏感地沉默不语,说话对她来说就像一种折磨,折磨得她都要哭了。最后,心理学家也只好和她在纸上交谈。

凡是受到言语虐待的孩子都是孤立无援的,这个女孩的故事让人感到心痛,这无疑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败笔。

可见,一句话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之大,它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很多妈妈常常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动不动就用成人或“神童”的标准要求他们,如果达不到自己期待的目标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贬斥和责骂孩子。很多妈妈在气极的时候最容易脱口而出“你简直一点用都没有”“你再胡闹,我就不要你了”甚至是“你神经病啊”“你怎么笨的像猪一样”。也许妈妈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当然有权骂他,但这种口不择言、故意说恶毒的话来解气的做法很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一辈子都抹不去的阴影,就仿佛一颗钉子钉在孩子心里,即便后来拔掉了钉子,但那颗钉子留下来的洞还存在着。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获得妈妈的肯定与赞扬,即使作为妈妈,也无权侮辱孩子的人格。可以说,责骂的话就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心灵施暴”。据一项调查显示:那些经常受贬斥的孩子,智力和心理的发展比那些正常受体罚的孩子更为低下。

一位爸爸曾送给女儿几句人生感悟,其中一句最令人动容:“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所以,妈妈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善待你的孩子,把那些带有侮辱性的字眼从你的话语里清除干净,从现在开始,就像呵护玫瑰上的露珠一样去好好呵护孩子的幼小心灵。

附:美国妈妈教育孩子的“七大忌语”

1。言过其实,诸如“你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孩”“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鱼”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渐渐分辨出你的话中带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了妈妈夸大其辞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因此更易遭受挫折。

2。人身攻击,诸如“你胖得像头猪”“你就像一头愚蠢的驴”等。即使是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味出这类话中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因此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导致丧失自尊和自信。

3。威胁恐吓,诸如“你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揍你”“再捣乱就把你赶出门外”等。这种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赞扬一样,会让孩子丧失对妈妈的亲近感和信任。

4。冷若冰霜,诸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孩子从这些话中听到的潜台词是:妈妈对我做的事毫不关心,她并不把我当做她的心肝宝贝。

5。居高临下,诸如“你不该这么做”“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如果妈妈总是表现得“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无法平衡,这样即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

6。冷嘲热讽,诸如“你以为自己是总统吗”“别总拿自己和爱迪生比”等。孩子,尤其是幼儿最怕的就是出自妈妈口中的嘲讽。他们很难理解,和自己最亲近的妈妈怎么会说出这种表面是表扬而实际上是贬损的“双关语”。即使你说这些话时可能还带有些许幽默感,但要知道,你的“小不点”要正确理解它们实在很难。

7。绝对否定,诸如“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向我撒谎”等。诚然,批评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但像这样把话说“绝”,反而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孩子拒绝接受这种批评教育。

不要动不动就责打孩子

我个人非常相信,不听话的孩子拥有的创造性潜力和性格力量,通常超过他们温柔乖巧的兄弟姐妹和同龄伙伴,前提是要帮助他们疏导自己的冲动、控制自己无拘无束的意志。

——詹姆斯·杜布森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你会怎么办?

一个小男孩趁着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自己尝试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牛奶。可是牛奶的瓶子实在太滑了,他一下子没抓住,瓶子就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牛奶顷刻间溅得满地都是——看上去真像是一片牛奶的汪洋!

小男孩的妈妈闻声跑到厨房里来。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她没有立刻责打孩子,相反,她还相当沉着冷静,并故作惊讶地说:“哇!宝贝!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唉,反正牛奶已经洒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以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听妈妈这么一说,小男孩高兴极了,立即将他的大头皮鞋踩在了牛奶中,玩得不亦乐乎。几分钟后,妈妈又对小男孩说:“宝贝,你要知道,从今以后,无论任何时候,当你制造了像今天这样又脏又乱的场面时,你都必须把它打扫干净,并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明白了吗?”

小男孩抬起头看看妈妈,眨眨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妈妈说:“那么现在,宝贝,你想和我一起把它打扫干净吗?我想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小男孩选择了海绵。

很快,小男孩和妈妈就愉快地将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然后,小男孩的妈妈说:“刚才,你所做的用两只小手去拿大牛奶瓶的试验已经失败了。那么,现在,你还想不想再尝试一下呢?”看着孩子充满好奇与渴望的眼神,妈妈继续说:“那好吧,走,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这次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是让它掉下去。”

就这样,在妈妈耐心的指导下,小男孩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瓶顶,尤其是靠近瓶嘴边缘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手中滑落。他成功了,他真是高兴极了。

这个小男孩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史蒂芬·葛莱恩,他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发现和成就。曾经有个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他便向记者谈起了自己小时候发生的这件事,这位著名的科学家说:“从那时起,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所有的妈妈都能像史蒂芬·葛莱恩的妈妈那样教育孩子,世界上就会少很多因承受打骂而变得自卑的孩子。

父母动不动就责打孩子,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些父母因为不满孩子的某种做法就戾气丛生,脾气暴躁,瞬时间变成了“狼爸”“虎妈”。曾经有这样两则新闻:

广州的一位爸爸,因看到4岁的女儿将摆放在阳台厨具上的多种调味料搅拌着吃掉后,便勃然大怒,盛怒之下竟然把女儿的双手捆绑住,用烟头烫她的掌心。为了避免女儿大声痛哭呼救,吵到邻居,又用布塞住女儿的嘴,看到女儿呕吐起来,不仅不加以抚慰,还大声命令她把地面清理干净,稍微慢了点,便击打女儿的脸部,致使女儿的嘴巴和鼻孔鲜血直流。20分钟后,女儿因颅脑损伤死亡;还有一位温州的“狼爸”,回家时因看到地上有小便的痕迹便怀疑是孩子所为,不加调查就将孩子推倒在地。当孩子再次拒绝承认错误时,这个爸爸居然想到了一个惩罚的“妙法”,那就是让孩子原地跑步,直到孩子大小便失禁晕倒后才送往医院,但一切已无法挽回。

身为父母,为了孩子的一个无心之失竟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惩罚行为,心里毫无半点善念,只是任由冲动的魔鬼控制着自己,直到铸成大错,只可惜后悔晚矣。

其实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或许这样的事情也正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爱捣乱、不听话是儿童的天性,作为父母,当孩子做了一件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时,首先必须要调查清楚孩子那样做的原因,就像史蒂芬·葛莱恩把牛奶洒了一地,只是因为他的好奇心。或许不是每个妈妈都有史蒂芬·葛莱恩的妈妈那样的耐心,但即便孩子犯了错误,不诚实,不肯承认错误,父母在惩罚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心服口服,即便是惩罚,也要“严而有度”,让孩子明白为何要受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这样的惩罚才是有意义的。

那种动不动就责打孩子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可能会导致孩子要么学会恃强凌弱,要么彻底丧失自信,而从深层次来讲,它则会导致孩子惧怕权威,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科学家也通过研究发现,一旦不守规矩便动辄被大人打屁股或掴巴掌的孩子在成年后会对别人更有攻击性。

其实,不听话的孩子更聪明,他们往往更有主见,思维更活跃,比起那些唯唯诺诺的乖孩子更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我个人非常相信,不听话的孩子拥有的创造性潜力和性格力量,通常超过他们温柔乖巧的兄弟姐妹和同龄伙伴,前提是要帮助他们疏导自己的冲动、控制自己无拘无束的意志。”所以,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妈妈更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在国外有一个奇怪的节日—— 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节日的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戒除动不动就责打孩子的做法,就是改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权威关系,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愿望,要知道孩子虽小,但他也有自己的尊严。所以,当你“恨铁不成钢”地举起拳头甚至棍棒时,请想想自己那并不遥远的童年心事,想想自己在童年时的喜怒哀乐,眼前这个“不可理喻”的孩子也许正是当初的自己。请不要再把爱孩子当做一个简单、粗暴的借口,责打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它只是一种最无力、最愚蠢的做法。

盛怒之下请先离开一会儿

无论一个人现年几岁,当他在气急之时,其思虑之不成熟,情绪之一发不可收拾,言语之不知节制,面貌之失态等,仿佛就像一个5岁的孩子一样不成熟。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