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風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謂太古無名號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朴也。
其次,親而譽之。
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
其次,畏之。
設刑法以治也。
其次,侮之。
禁多令煩,不可歸誠,故欺侮之。
有不足焉,
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欺詐於上。
有不信焉。
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
猶兮其貴言。
說太古之君,舉事猶猶,貴重於言,恐離道失自然也。
功成事遂,
謂天下太平。
百姓皆謂我自然。
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為己自當然#1。
俗薄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大道之時,家有孝子,國有忠信,仁義不#2見。大道廢不用,而惡逆生,乃有仁義可傳道。
智慧出,有大偽。
智慧之君賤德貴言,賤質貴文,下則應之以大偽姦詐。
六親不和,有孝慈。
六親絕,親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養。
國家昏亂,有忠臣。
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辟爭權,乃有忠臣匡救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盡無欲不知康,各潔己不知貞。故大道之世,孝慈滅,仁義沒,猶日月盛明,眾星失光。
還淳第十九
絕聖
絕聖制作,反初守元。五帝畫象,倉詰作書,不如三皇結繩,無文而治也。
棄智,
棄智惠,反無為。
民利百倍;
農事修,公無私。
絕仁棄義,
絕仁之見慧,棄義之尚華。
民復孝慈;
德化純也。
絕巧
絕巧者,詐偽亂真。
棄利,
塞貪路,閉權門。
盜賊無有。
上化公正,下無私邪。
此三者,
謂上三事絕弁。
以為文不足,
以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化民。
故令有所屬。
當如下句。
見素抱樸,
見素者,當抱素守真,不尚文飾也。抱樸者,當見其質朴以示天下,可法則。
少私寡欲。
少私者,正無私也。寡欲者,當知足也。
異俗第二十
絕學
絕學不真,不合道文。
無憂。
除浮華則無憂患。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同為應對,而相去幾何。疾時君賤質而貴文。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善者稱譽,惡者諫爭,能相去何如。疾時君惡忠直用邪佞。
人之所畏,
人謂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絕學之君。
不可不畏。
近令色,殺賢人。
荒兮其未央哉。
言世俗之人荒亂,欲進學邪文#3,未央止也。
眾人熙熙,
熙熙,淫放多情欲。
如享太牢,
如飢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
如春登臺。
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臺觀之,意志淫淫然。
我獨怕兮其未兆,
我獨怕兮安靜,無情欲形兆。
如嬰兒之未孩,
如小兄未能答偶人時。
乘乘兮若無所歸。
我乘乘如窮鄙,無所歸就也。
眾人皆有餘,
眾人皆有餘財以為奢,餘智以為詐。
而我獨若遺,
我獨若遺棄,似於不足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
不與俗人相為,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
純純兮。
無所分別。
眾人昭昭,
明且達也。
我獨若昏;
如暗昧也。
眾人察察,
急且疾也。
我獨悶悶。
悶悶,無所截割。
忽兮若海,
我獨忽忽兮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窮極。
漂兮若無所止。
我獨漂漂若飛若揚,無所止也,志意在神域。
眾人皆有以,
以有為也。
而我獨頑
我獨無為。
似鄙。
鄙似若不逮也。
我獨異於人,
與人異。
而貴食母。
食,用也。母,道也。唯我獨貴用道。
虛心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
孔,大也。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謙沖。
唯道是從。
唯,獨也。大德之人不隨世俗所行,獨從於道也。
道之為物,唯恍唯忽。
道之於萬物,獨恍忽往來而無所定。
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道唯恍忽,其中有一。經營生化,因氣立質。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
道唯窈冥無形,其中獨有萬物法象。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道唯窈冥,其中有精實,神明相薄,陰陽交會之。
其精甚真,
言道精氣神妙甚真,非有飾也。
其中有信。
道匿功藏名,信在其中。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自,從也。從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以閱眾甫。
閱,稟也。甫,始也。言道稟萬物始生,從道受氣。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4。
益謙第二十二
曲則全,
曲己從眾,不自專,則全。
枉則直,
枉,屈也。屈己而伸人,久久而自得直已。
窊則盈,
地窊下,水歸之。人謙下,德歸之。
弊則新,
自受弊薄,後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之也。
少則得,
自受少則得多也。天道祐謙,鬼神益虛。
多則惑。
財多者,惑於所守。學多者,惑於所聞。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抱,守也。式,法也。聖人守一乃知萬事,故能為天下之法式。
不自見,故明;
聖人不以其目視千里之外,乃因天下之目以視,故能明達。
不自是,故彰;
聖不自以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矣。
不自伐,故有功;
伐,取也。聖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於天下。
不自矜,故長。
矜,大也。聖人不自貴大,故能長久不危。
夫唯不爭#5,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此言天下賢與不肖,無能與不爭者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傳古言曲從則全,正言非虛也。
故誠全而歸之。
誠,實也。能行曲從者,實其肌體,歸之於父母,無有傷害也。
虛無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言謂愛言也。愛言者,自然之道。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疾不能長,暴不能久也。
孰為此者?天地。
誰為此飄風暴雨者?天地所為也。
天地尚不能久,
不能終朝至夕。
而况於人乎?
天地至神,合為飄風暴雨,尚不能使從朝至暮,何况於人而欲慕卒乎?
故從事於道者,
從,為也。人為事,當如道安靜,不當如飄風暴雨。
道者同於道,
道者,謂好道之人。同於道者,所為與道同也。
德者同於德,
德者,有德之人也。同於德者,所為與德同也。
失者同於失。
失謂自任己而失人也。同於失者,謂所為與失同。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
君信不足于下,下則應之以不信。
有不信焉。
此言物類相歸也。同聲相應,雲從龍,風從虎,水流濕,火就燥,自然之數也。
苦恩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
跂,進也。謂貪權冒名,進取功榮,則不可久立身行道。
跨者不行,
自以為貴而跨之於人,眾共蔽之,使不得行。
自見者不明,
凡人自見其形容以為好,自見其所行以為人道,殊不自知其形醜而操行之鄙。
自是者不彰,
自以為是而非人者,眾共蔽之,使不彰顯。
自伐者無功,
所為輒自伐取其功美,即自失有功於人。
自矜者不長。
好自矜大者,不可以久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贅,貴也。使此自矜伐之人任治國之道,日賦斂,餘祿食,為貪行。
物惑惡之,
此人在位,動欲傷害,故物無有不畏惡之。
故有道者不處。
言有道之人不居其國。
象元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謂道也,道無形混沌,而生萬物,乃在天地之前。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寂者,無音聲。寥者,空無形。獨立者,無匹雙。不改者,化有常。
周行而不殆,
道通行天地,無所不入,在陽不焦,託陰不腐,無不貫穿#6,而不危殆也。
可以為天下母。
道育養萬物精氣,如母之養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我不見道之形容,不知當何以名之。見萬物皆從道而生,故字之曰道。
強名之曰大。
不知其名,強名曰大。高而無上,羅而無外,無不包容,故曰大。
大曰逝,
其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復逝去,無常處所。
逝日遠,
言遠者窮於無窮通,布氣天地,無所不通也。
遠曰反。
言其遠不越絕,乃復反在人身。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大者,包羅天地,無所不容。天大者,無所不蓋。地大者,無所不載。王大者,無所不制。
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
八極之內有四大,王居其一。
人法地,
人當法地,安靜和柔也。種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有功而不置。
地法天,
天湛泊不動,施之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也。
天法道,
道法清浄不言,陰行精氣,萬物自然生長。
道法自然。
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重德第二十六
重為輕根,
人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重則失神。草木花葉輕故零落也。根重故能長存也。
靜為躁君。
人君不靜則失威,治身不靜則身危。龍靜故能變化,虎躁故虧夭也。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輜,靜也。君子終日行道,不離其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榮觀謂宮闕。燕處,后妃所居。超然,遠避而不處。
奈何萬乘之主,
奈何者,疾其時傷痛之辭。
而以身輕於天下。
王者至尊,而於其身行輕躁乎。疾時王奢恣輕淫,失其精也。
輕則失臣,
王者輕淫,則失其臣。治身輕躁,則失其精也。
躁則失君。
王者行躁疾,則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則失其精神。
巧用第二十七
善行者無轍跡,
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門,故無轍跡。
善言無瑕謫,
善言謂擇言而出之,則無瑕謫過於天下也。
善計不用籌策,
善以道計事者,則守一不移,所計不多,則不用籌策而知也。
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
善以道閉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門戶有關可得開也。
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以道結事者,乃結其心,不如繩索可得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
聖人所以常教人忠孝,欲以救人性命。
故無棄人;
使貴賤各得其所也。
常善救物,
聖人所以順四時,以救萬物之傷殘。
故無棄物。
聖人不賤石而貴玉,視之如一。
是謂襲明。
聖人善救人物,是謂襲明大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人之行善者,聖人則以為人師也。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資,用也。人行不善,猶教導使為善,得以給用。
不貴其師,
獨無輔也。
不愛其資,
無所使也。
雖知大迷。
雖自以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也。
是謂要妙。
能通此道,是謂知微妙要道也。
反朴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自知其尊顯,當復守其卑微,去其雄之強梁,就其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之游深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
人能謙下如深谿,則德常在,不能離於己也。
復歸於嬰兒。
復當復志於嬰兄,惷然無所知也。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達,當守之以默,如闇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
人能為天下法式,則德常在己,不復有差忒。
復歸於無極。
德不差忒,則久壽長生,歸身於無窮極#7。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榮以喻尊貴,辱以喻汙濁也。知己之有榮貴,當守之以汙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
足,止也。人能為天下谷,德乃止於己。
復歸於樸。
復當歸身於質樸,不復為文飾。
樸散則為器,
萬物之樸散,則為器用。若道散,則為神明,為日月,分為五行。
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聖人升用,則為百官之元長也。
故大制不割。
聖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傷害。治身則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於精神。
無為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將欲取#8天下,欲為天下主也。而為之,欲以有為治民。
吾見其不得已。
我見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惡煩濁,人心惡多欲也。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靜,不可以有為治。
為者敗之,
以有為治之,則敗其質性。
執者失之。
強執教之#9,則失精實,生於詐偽。
故物或行或隨,
上所行之,下必隨之。
或呴或吹,
呴,溫也。吹,寒也。有所溫,必有所寒。
或強惑羸,
有所強大,叉有所羸弱。
或載或隳。
載,安也。集,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為治國治身。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謂貪淫聲色,奢謂服飾飲食,泰謂宮室臺榭。去此三者,處中和,行無為,則天下自化。
儉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
謂人主能以道自輔佐之矣。
不以兵強於天下,
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順天任德,敵人自服。
其事好還。
其舉事好還自責,不怨於人。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謂農事廢,田不脩。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天應之以殺氣,即傷五穀,五穀盡,即傷人也。
善者果而已,
善用兵者,當果#10敢而已,不美之。
不敢以取強。
不以果敢取強大之名也。
果而勿矜,
當果敢謙卑,勿自矜大也。
果而勿伐,
當果敢推讓,勿自伐取其美。
果而勿驕,
驕,欺也。果敢勿以驕欺人。
果而不得已,
當果敢至誠,不當逼迫不得已。
果而勿強。
果敢,勿以為強兵堅甲,以侵淩人也。
物壯則老,
草木壯極則枯落,人壯極則衰老。言強者不可以久也。
是謂不道,
枯老者坐不行道。
不道早已。
不行道者早死。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祥,善也。兵者,驚精神,濁和氣,不善人之器也,不當修飾。
物或惡之,
兵動則有所害,故萬物無有不惡之。
故有道者不處。
有道之人不處其國。
君子居則貴左,
貴柔弱也。
用兵則貴右。
貴剛強也。此言兵道與君子之道反,所貴者異#11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非君子所貴重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謂遭衰逢禍亂,欲加萬民,乃用之自守。
恬淡為上。
不貪土地,不利人財寶#12。
勝而不美,
雖得勝不以為美利。
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善得勝者,是謂喜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為人君而樂殺人,此則不可使得志於天下。為人主必專制人性命,妄行誅戮也。
故吉事尚左,
左,生位也。
凶事尚右。
陰道主殺。
偏將軍處左,
偏將軍卑而居陽位。
上將軍處右,
上將軍尊而居右位,以其主殺矣。
言以喪禮處之。
上將軍居右,主喪禮。喪禮尚右,死人貴陰也。
殺人之眾多,以悲哀泣之。
傷己德薄,不能以道化民,而害無辜之民。
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古者戰勝,將軍居喪主禮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貴德而賤兵,不得已而誅不祥也,心不樂之,比於喪也。知後世用兵不已,故悲而痛之矣。
聖德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
道能陰能陽,能弛能張,能存能亡,故無常名。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道樸雖小,微妙無形,天#13下不敢有臣使道者。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服,從於德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侯王動作能與天地相合,則天降甘露善瑞也。
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降甘露善瑞,則萬物莫有教令之者,而皆自均調如一。
始制有名,
始,道也。有名,萬物。道無名,能制於有名;無形,能制於有形。
名亦既有,
既,盡也。有名之物盡有情欲,叛道離德,故身毀辱。
天亦將知之。
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將自知之。
知之,所以不殆。
天知之,則神明祐助,不復危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譬道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與江海之相流通。
辯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能知人好惡是智。
自知者明。
人能自知賢與不肖,是謂反聽無聲,內視無形,故為明也。
勝人者有力,
能勝人者,不過有威力。
自勝者強。
人能自勝,除去情欲,則天下無有能與爭者,故強。
知足者富,
人能知足,則長保福祿,故為富。
強行者有志。
人能強立行善,則為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
不失其所者久,
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14天之精氣,則可以久。
死而不亡者壽。
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則無怨惡於天下,故得長壽也。
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
言道汎汎,若沉若浮,若有若無,視之不有,說之難殊。
其可左右。
道可左可右,無所不宜。
萬物恃之而生,
恃,待也。萬物皆待道而生。
而不辭。
道不辭謝而止。
功成而不名有。
有道不名其有功。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
道雖愛養萬物,不如人主有所收取。
常無欲,可名於小矣。
道匿跡藏名,泊然無為,似若微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萬物皆歸道受氣也,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
可名於大矣。
萬物橫來橫去,各使自在,故可右於大也。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
聖人法道,匿德藏名,不為滿大。
故能成其大。
聖人以身率道,不言而化,萬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仁德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執,守也。象,道也。聖人守大道,則天下萬民移心歸往也。治身,則天降神明,往來於己。
往而不害,安平泰。
萬物歸往而不傷害,則國家安寧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則身體安而大壽。
樂與餌,過客止。
餌,美也。過客,一也。人能樂美於道,則一居止也。一者去盈而虛,忽處如過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道止出入於口淡然,非如五味,有酸鹹甘苦辛。
視之不足見,
足,得也。道無形,非若五色有青黃赤白黑,可得見也。
聽之不足聞,
道非若五音,有宮商角徵羽,可得而聞也。
用之不可既。
既,盡也。謂用道治國,則國富民昌,治身則壽命延長,無有既盡之時也。
微明第三十六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
先開張之,欲極其奢淫。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先強大之,欲使遇禍害#15。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先興之者,欲使其驕奢至危。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先與之者,歌極其貴心。
是謂微明。
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
柔弱勝剛強。
柔弱者久長,剛強者先亡。
魚不脫於淵,
魚脫於淵,謂去剛得柔,不可復制也。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者,謂權道也。治國權者,不可以示執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為政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以無為為常。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言侯王而能守道,萬物將自化效於己也。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吾,身也。無名之樸,道也。萬物以化效於己也,復欲作巧偽者,王侯當鎮撫以道德。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
言王侯鎮撫以道德,化民亦將不欲,故當以清靜道化。
天下將自正。
能如是者,天下將自正定也。
#1當然:原本作『知然』,據影宋本改。
#2仁義不見:原本脫『不』,據影宋本加。
#3邪文:影宋本作『為文』。
#4以此:影宋本此句下有注文:此:今也。以今萬物皆得道精氣而生,動作起居,非道不然。
#5不爭:原本作『不矜』,據影宋本改。
#6貫穿:原本作『由穿』,據影宋本改。
#7無窮極:原本脫『無』,據影宋本加。
#8欲取:此二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9強執教之:原本『之』后衍『人』字,據影宋本刪。
#10果敢:原本脫『果』,據影宋本加。
#11所貴者異也:原脫『者異』,據影宋本加。
#12不貪土地,不利人財寶:原本此處與下條註文雷同,據影宋本改。
#13天下:『天』字原脫,據影宋本加。
#14所受:原本作『所愛』,據影宋本改。
#15遇禍害:原本作『過禍害』,據影宋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