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攻略三 从“烂笔头”到“笔杆子”

——如何提高申论写作能力

名师串讲

这几年来,申论考试越来越难,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历年考生的成绩来看,考生大部分都是在申论写作拉开差距,可以说,能不能考上公务员,申论写作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申论写作能力的提高又非一朝一夕之功,行测可以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而申论写作能力的提高要求大家必须早做准备、早做训练。除了要学习文章写作的各种具体的技法外,还要从理论储备、思维能力、经验水平和综合素质上入手,刻苦训练,认真提高。客观地讲,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秘诀”可言,非得下苦功夫不可。当然,如何下工夫也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只有把握这些规律,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当“苦行僧”,做有心人,勤学多练、厚积善悟,就能实现凤凰涅槃,获得飞跃。

第一节 勤学多读

勤学多读是提高申论写作水平的前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申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很难取得高分。要做到文意深远,考生的理论水平、思想修养和知识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只能靠勤奋学习、靠认真读书来达到目标。任何学问都需要认真学习,申论文写作也是一样。如果想考公务员,想成为公务员中的“大家”,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习领会各种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做到抗干扰,排诱惑,耐寂寞,忌浮躁,沉入书海,潜心研究。

目前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都想投机取巧、一举成名。这对于立志有一番成就的人来讲,是极其有害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得越深,大厦才能盖得越高。因此,每一个考生都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大家看很多领导人都能出口成章,分外钦佩,殊不知这都和他们平时的勤读、多读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对很多问题的阐述常常引经据典,很多诗词名句都能信手拈来,如关于反腐问题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关于党群关系的“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关于青年发展的“功崇惟志,业广唯勤”“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关于中国形势发展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等。总书记每天日理万机,都能做到日日思读,我辈岂能懒惰度日、荒废时光?

读书也不是随便拿起一本书来就看、网上打开一篇文章就读,而是要有讲究、有重点。当今世界,书籍浩如烟海,互联网更是开启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大家要处理好泛与精、博与专的关系。著名的党内“大笔杆子”胡绳同志在介绍他的读书经验时说:“博和专要结合,在比较集中地攻一门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广泛地把各种门类的各种书籍都读一些。”顾名思义,大家首先要重视泛读。泛读是指阅读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书籍和文章,目的在于获取广泛的信息,扩大知识面。有的名家说,应该养成快读的习惯,比如一小时读两万字,不妨一试。有的书籍和文章即使只是浏览一下也是有好处的。世界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只是整天忙于应付具体事务,不接触新事物,不注意学习和补充新知识,原有的知识不够用,思想观念就跟不上形势,也就谈不上开拓新的视野。多读书、勤学习,是提高申论知识水平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

除了泛读外,还要精读。精读主要是指在泛读的基础上,重点阅读一些与申论写作有关的读物。各位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平常可以多看看《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人民论坛》《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环球时报》的“国际论坛”等栏目,以及《人民论坛》《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改革》《求是》等一些时政杂志。这些栏目和杂志中有很多议论性的短文,既有哲理,又有文采,把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帮助我们点燃思维的火花,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文字上的功夫主要不是靠天资。写作时的思想表达、遣词用句、材料选取、逻辑推理、段落组合等方法,许多都是从读书中学来的,也就是看人家是怎么写的,然后再自己动手、反复实践、不断提高。写作有快慢、好坏之分,写得既好又快是长期潜心学习的结果。文字功底的练就和夯实没有速成和突击的办法,只能靠长期的学习和锻炼,非下苦功夫不可。

不仅要多读书,还得会读书。原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奎同志谈到他读书的体会时说:“读书不能只记结论,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要细心揣摩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写作技巧。”如果把读书仅仅看做是消遣,那对自己扩充知识、搞好写作是不会有帮助的。所以,读书要用心,善于在阅读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