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勇于冒险是潮汕商人的最大特色
- 潮汕商人赚钱全凭真本事
- 张俊杰
- 14347字
- 2022-07-28 17:51:47
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流动的,具备反抗意识,信奉拼搏、冒险精神,崇尚抓住机遇的能力,潮汕人把这种文化形态融入自己的性格中。
潮汕人天生是为了商业而存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才,这要归功于潮汕人敢于冒险,勇于在搏斗中征服环境。面对生意场上的挑战,潮商不但有大胆搏击的勇气,还有忍耐成长痛苦的毅力,这让他们在困苦中磨砺了心志、增长了经验,获得了经商的大智慧。
1.潮汕人富有冒险的海洋精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俗语
潮汕人生活在海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他们与大海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海洋对潮汕历史的进程、潮汕民性和潮商群体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
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早年,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但是改变不了当地资源短缺、地狭人稠的现状。
由于商业活动的内部回旋余地很小,潮汕人开始转向大海,萌生了发展对外贸易的意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濒临大海的潮汕人,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学会了贩鱼、贩盐等最基本的谋生技能,也在生产中形成独特的海洋文化。到了宋代,潮汕地区制造的红头船开始出名,红头船纵横海上,潮汕商人也走遍了江南海北。
潮汕人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出外经商,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有的人移民海外,漂泊在异乡,为了生活,他们是最实际的选择也是经商。就这样,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让潮汕人与商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培养了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世界各地,具有海洋性格的潮汕人有顽强的生存能力,灵活的经营技巧,有人甚至说,潮汕人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就像是天生的一样。其实这都离不开他们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
潮商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创造机会的最佳写照。想创造商业机会,却不想冒风险,那是不可能的。勇于创造机会的人清楚知道风险在所难免,但他们充满自信,并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由于形势不明朗而造成的失败。冒风险是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去赢取成功。海洋精神的洗礼,不但让潮商懂得商业活动中充满了无数风险,也使他们明白要在迎接风险的过程中战胜挑战,夺取胜利。
潮商敢于冒险,但却不鲁莽行动。他们认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冒险是不值得的,冒险前,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周密的规划:确立目标;做最坏的打算;行动果决;切勿忽视问题;切勿逞强;切勿不切实际;切勿期望十全十美;认识自己的限制;切勿躁急轻进;切勿拖延;争取外援;尽力而为;切勿逆天命;制订时间表;分辨轻重缓急;计划虽属必要,但切勿墨守成规;切勿半途而废;切勿意气用事;化危机为转机;切勿盲目信任他人。
海洋险恶的磨炼,让潮商能够坦然面对冒险,并善于冒险。通常,他们不会贸然去冒风险,而是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在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几率大于失败几率时,才进行投资。因此,一旦失利,潮商不会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推卸责任;而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看准时机,重新开创自己的事业。
■ 经营者要敢于冒险
潮商信奉一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们认为,做生意和任何事一样,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做大事的人没有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是不行的,在商场上风险越大的项目,利润越丰厚,只要你认真权衡其中利弊所在,大胆投资,放手一搏,就能做成大生意,赚大钱。
当然,经营者要敢于冒险,还要有“秤心”,也就是要懂得把一件看来风险很大的事,放在心中再三权衡,计算利害成分,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生意做成。
2.出洋经商是潮州商帮的一大特色
潮人一半在家乡,一半在天下。
——俗语
历史上,潮汕人生存空间狭小,于是他们就利用通向海外的便利条件,从事海外贸易,或者移民。一批又一批的潮商远走他乡,每到达一个地区,他们就以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经商,渐渐地把生意做到了全球。
“出洋经商”是潮州商帮的主要特点,“潮人一半在家乡,一半在天下”的说法,描述了潮商遍布全球的奇特局面和独特的潮商文化。更重要的是,潮商在海外站稳脚跟以后,一般会把所得的商业利润投资用于发展实业,变成产业资本,使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拓展了个人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潮商的故乡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现有人口约1500万,而离开故乡移居海外的人口同样是1500万,比例为1:1。在移居海外的潮人中,经商人数至少超过一半,即有近800万人,如果加上离开潮汕而身居国内其他城市的潮商人数,总和应该超过1000万人。
潮汕向海外移民的历史长、人数多、分布广,至今没有停止。目前海外潮人遍布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伟南(香港爱国实业家,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延及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内地大量人口和资金涌入香港,本港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皆酝酿巨变。香港潮商能不失时机地与时并进,除在传统商业贸易上大展拳脚之外,复在银行、保险、股票等金融证券业务上有所发展,五六十年代潮籍银行在业务上屡创新猷,当时在香港成为美谈。”
刘艺良(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潮州同乡会会长)说:“目前,四五万潮汕人士活跃在澳门各界,跻身澳门行政会、立法会、公务员,已经融入澳门社会。所涉猎行业也从传统的加工业向旅游、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升级。”
出洋经商,在海外发展,反映了潮汕人勇于冒险的精神,也显示了他们出色的商业才华。能够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下去,并逐步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其中的难度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潮商能够做到这一点,并做得非常出色,得益于以下两点。
(1)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
潮汕人拓展到海外以后,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与犹太商人类似。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海外潮汕移民,绝大部分认同祖籍,传统观念和民族优越感在他们头脑里根深蒂固。他们不仅保持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礼仪等文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文化、商业传统上代代相传。文化的延续,对潮汕人游刃全球商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2)融入当地社会经济。
从移民运动一开始,伴随着商业经济方面的交往,潮汕商人就与海外当地文化相互影响,开展了频繁的交流。这种沟通不仅表现在语言、文艺、生活习俗方面,更在思想、观念上开阔了潮汕人的视野,对他们充分理解海外文化、习俗,进而推动商业发展大有裨益。世界性的眼光,让潮商与众不同。
■ 最早尝试国际化的中国商人
商人是潮汕海外移民的主体,虽然不是每个移民海外的潮汕人都会从事商业活动,但是大多数移居者确实有过经商的尝试。潮汕人出洋经商,既有现实生活的压力,也有迎接挑战的创造性发挥。海外的经历让潮商增加了见识,历练了才干,可以说他们是最早尝试国际化的中国商人。
3.自强不息的“红头船精神”
做生意是对一个人的考验,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不应该有丝毫的犹豫,竞争即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足,超越置地?
——李嘉诚
潮商有大海的性格,“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鲜明地体现在他们的身上。历史上,潮商冲出陆地,走向海洋,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清初,中央政府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当时有这样的规定:“凡官员民兵私自出海贸易,又迁移海岛居住耕作者,但以通贼论斩。”到了康熙22年(1683年),清政府才宣布开海,准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潮商主要是在苏州府、松江府、乍浦以及赣州、广州、惠州等地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自康熙二年(1663年)起,潮州船开始不断前往日本进行贸易。乾隆以后,潮州商人才遍历海邦,特别是东南亚的新加坡与泰国成为其主要贸易地区。
当时,对外通商的广东船只涂抹着红漆,潮州海船也因之被称为“红头船”。出于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的需要,以及生计所迫,潮汕先民一批又一批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经商谋生,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跨越。
面对海洋,他们没有退路,必须顶风而上,临危不惧,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和勇气。与海洋打交道,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只有战胜滔天巨浪,才能抵达希望的彼岸。来到异国他乡,举目无亲,什么都是陌生的,必须从零开始,艰辛奋斗,才能在此地站稳脚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海外的生活,让他们开阔了视野,舒张了心胸,眼光放得更远,这对他们日后把生意做好做大具有积极意义。
潮汕人在出外谋生的过程中,催生了以海洋文化为内核的“红头船精神”,其核心就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潮汕人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潮汕文化的精华。
■ 信心比任何东西都宝贵
潮汕人出海经商,面对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和挑战,经历的是非人的考验。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其实就是“信心”。面对危机,遭遇挫折,“信心”是扬起胜利航船的风帆,它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力量,没有了“自强不息”的可能。善于建立自己的信心,也是经商的一种真本事。
4.因为没钱,所以拼命赚钱
我17岁就开始做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李嘉诚
在潮汕人中间,有许多人是因为躲避战乱,从中原迁过来的。他们带来了中原人的观念:重本轻末,重儒轻商。但是,潮汕人之所以拼命经商,并做出了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所迫。也就是说,经济上的贫困是他们从商的主要原因。
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人多地少,许多人单靠农耕根本无法维持生计。那些最先从事贸易,或者到海外经商的人,都是真正受过穷的人。他们感受到了贫穷的切肤之痛,所以比常人有更强烈的赚钱欲望;即使面对严峻的挑战,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强大的压力,他们也能奋起搏击,这都是“逼上梁山”的结果。
许多成功的潮商都出身贫寒,他们谈到自己的创业动力时,都会说同一句话:“越穷越想成为有钱人。”穷困,使人产生了赚钱的勇气和智慧。有了目标,再加上努力,就有了后来的成功。赚钱,也是这样。
潮商多是在逆境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他们要冒险,例如,违背官府政策开展贸易活动;另一方面,不少是白手起家,缺乏资本积累。这些客观条件,培养了潮商的自立精神。潮商给人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要有成为“有钱人”的强烈欲念。
潮商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有成为“有钱人”的强烈欲念,那就终身都赚不到大钱。因此,在创业之前,最好使自己感受到贫穷的切肤之痛,这样才能唤起“翻身”的渴望。那些止于“三餐温饱”的人最好能采用饥饿精神方法,使自己为三餐而愁眉莫展,深深体味到没钱不好受,转而产生强烈的赚钱欲望。
(2)抛弃错误的财富观念。
很多人经常抱怨:“我也很想赚钱,但是没有钱,缺少资金,什么事都干不成。”这种观点不足取,它只是你不行动的一个借口。正因为贫穷,你才要对赚钱感兴趣,并大胆冒险拼搏一把。当然,这种冒险,要建立在周密的计划基础上,采取切实的行动设计,做到万事俱备。
■ 把贫穷演化成赚大钱的野心
俗话说,“寒门出秀才”,“小家出碧玉”。出身穷乡僻壤的学生往往能考上大学,脱离贫穷的家园,而成名的电影明星往往来自默默无闻的家庭。同样的道理,许多大商人往往出身贫寒,因为他们生活所迫,对金钱有更强烈的渴望。潮商认为,一个人可以生来穷困,这是任何人无法选择的,但是要把这种压力演化成一种赚大钱的野心,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5.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潮商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种魄力来自历史的传统。
——罗志清
潮商认为,做大事的人没有超人的胆识和魅力是不行的,生意场上更是如此。在商场上,风险越大的项目,利润越丰厚,只要认真权衡其中利弊所在,大胆投资,放手一搏,就能把别人看似无法完成的事情做好。
有一位潮商,准备投资模具厂,有人问他:“自己投资风险很大,我们到外面买反而便宜,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
这位潮商听了神秘地一笑:“是啊,自己做不但经营得很辛苦,成本又比别人高,何苦呢!但是,我看重的是独立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不累积模具技术,掌握核心技能,就会受制于人。别人不敢做的事,你做好了,就是机会。”
潮商能够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种劲头正来自于潮汕人特有的海洋精神,不怕风险。潮商认为,别人不敢做,并不是你放弃行动的理由;相反,别人都不做,就少了许多竞争对手,只要方向没错,就能冒险一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执著和冒险犯难是很重要的。
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并取得成功,是潮商经商赚钱的一个绝招。概括起来,它包含下面几层意思。
(1)做生意要有一股狠劲儿。
商场上成为巨富的成功者们,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韧执著、意志刚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由此看来,顽强的斗志和毅力的确是成为巨富的首要条件。没有斗志,不敢行动,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潮商认为,做生意要有一股狠劲儿,这样才能不断地向难关冲击并最终致富。
(2)敢做的前提是正确估量风险。
潮商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成功的时候多,失败的概率少,最根本的一点是正确估量风险。做大生意,赚大钱,风险自然很大,但这并不是叫你去做无谓的冒险,像股票那种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力挽的事,胆子越大恐怕吃亏越多。潮商敢于冒险的背后,是对风险的缜密分析和周到的应对策略。
(3)持之以恒的行动。
潮商认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路都有很多条,何去何从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选择了你认为正确的道路,哪怕是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都应当具备“义无反顾、决不退缩”的精神素质,坚持走下去。经营者缺乏毅力的直接表现,就是在商场上干什么都是一曝十寒。大多数人在经营开业之初,都能做一个优秀的开始者,但让他持之以恒地干下去,圆满地完成自己当初愿望的并不多。潮商的成功,在于敢冒险,冒险的背后则是持续的努力行动。
■ 敢做事、能做大事的商业文化品性
商海波涛似大海,商场烽火如战场,唯有刻苦,才能立足;唯有拼搏,才会发家。潮商坚持着这种信念,一代又一代勇敢搏击,形成了敢做事、能做大事的商业文化品性。
6.在搏斗中征服环境
肚困胆住大(肚子饿了,要求得生存,胆子就得大)。
——潮汕俗语
潮汕人富有冒险的海洋精神,所以他们从来就不忌惮危险。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他们勇于与恶劣的环境搏斗,并在搏斗中逐渐学会了征服环境的本领。
潘洪江,祖籍广东揭阳县,他的父亲在20世纪初期到柬埔寨躲避战乱,定居下来。接着,父亲做起了渔业生意。
后来,潘洪江从父亲手上接过了家族的买卖,维持着生计。有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得知,一个法国酒类经销商想在柬埔寨寻找代理人。潘洪江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就开起了酒类专卖店,专营法国酒。
但是,潘洪江很快发现,法国酒早已经占领了柬埔寨市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远远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好。几个月过去了,他却没有卖出一瓶酒。更重要的是,为了成为代理人,他已经交了一大笔钱,还借了一些债。做下去,看不到希望;不做,死路一条。
没办法,潘洪江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而且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他干脆到酒吧里呆着,观察那里是如何卖酒的。他发现,侍者是推销酒的关键。于是,潘洪江想到,如果让利给侍者,一定可以让他们帮着推销自己的酒。
一番努力后,潘洪江终于打开了市场,业绩稳步上升。后来,他还主动找到法国代理商,提出买断品牌,给对方更大的利益。再后来,他让法国人出葡萄酒的配方和技术,自己在当地建酒厂,在当地产,在当地卖,品牌和质量丝毫不打折扣。就这样,潘洪江逐渐成为柬埔寨的酒类生意大户。
客观地说,潘洪江当初进入葡萄酒市场有点盲目,甚至一度遭遇困境。但是,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生路。潘洪江以其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做生意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勇敢搏斗,才能征服环境,做一个成功的商人。
一个诗人曾说过,山溪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纵身一跃,没想到会跳出一条瀑布。商场如战场,没有非凡的胆气,不敢冒险果断出击,就不可能打开局面,也常常会错失良机。
当年,李嘉诚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北京东方广场,只是在5分钟内做出的决策,可见其超人的胆识。在潮商眼里,危机和挫折对个人来说是一次淬火,一次炼狱,经霜的叶子更红,经过磨砺的商人才能更成熟,更有魅力。
潮商认为,做生意会拥有很多财富,但是风险也大,甚至会血本无归,这里面充满了痛苦。面对竞争,没有理由可讲,必须勇敢搏击。创业,绝对是一次来自身心的严峻考验,是一种难以抗拒的窒息。万事开头难,做生意也是如此。资金、技术、人员、市场预测,以及想象不到的各种困难,都在考验着商人的胆识、气魄和理性。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人能轻轻松松地获得有价值的东西。风雨过后是彩虹,成功需要经历挫折,需要经历考验,需要一步一个阶梯,这样才能真正领略成功后的享受。
■ 把困苦当做学习的机会
作为一个商业群体,潮商出现了许多商业巨子,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在搏斗中征服环境。面对生意场上的挑战,潮商不但有大胆搏击的勇气,还有忍耐成长痛苦的毅力,这让他们在困苦中磨砺了心志、增长了经验,获得了经商的大智慧。
7.跌倒了,再爬起来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打击而一蹶不振。一个商人,不仅要勇敢面对未知的东西,更要勇敢迎接失败的洗礼,永远不被困难吓倒、打倒。
——杨炳生
研究那些成功的潮汕商人,可以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坚韧执著、意志刚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他们在经商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挫折和打击,但是他们屡败屡战,跌倒了,再爬起来,最终得到的就是胜利。
杨炳生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潮商。1986年,他高中毕业,不甘心待在家里,就带着从姐姐那里借来的900元钱,一个人来到成都闯世界,后来又转战贵州。4年后,他又来到重庆,成立了“川南电线电缆厂”。
由于经验、条件等原因,“川南电线电缆厂”不到一年就倒闭了。1994年,不认输的杨炳生又成立了“南方阻燃电线电缆厂”。而后,他的企业第一个引进日本技术,成功打开了重庆电线电缆市场。
英皇钟表集团主席杨受成,也是一位商海浮沉永不言败的潮商。1981年,杨受成因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入狱九个月。当时,他在香港地产市场呼风唤雨,这下简直是祸从天降。在香港赤柱马坑监狱服刑之初,杨受成有些不适应,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心态很平和。
出狱时,香港地产市场遭遇危机,杨受成的好世界公司债台高筑,欠债达3.2亿元。好世界股份不得不在交易所停牌,并由汇丰宣布接管,这无疑给了杨受成又一个沉重打击。而那些平日里交好的哥们此时也如同陌生人,更令他饱尝了人间冷暖。
面对种种不幸和打击,杨受成意志坚毅,临危不惧。后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曾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境:“我没有因此自卑、气馁,也不喜欢别人可怜我,自己跌倒了唯有爬起来继续奋斗。”
日后,杨受成接受资产重组计划,除拍卖物业资产外,还与汇丰订立了八年协议,月薪2万元,继续经营英皇钟表,所得利润用以还债。几年后,他偿还了近亿元的债款,向汇丰购回了原来的资产,转而向金融业大举进军,发展外汇和黄金买卖,大量购入股票和物业,最终咸鱼翻身,成为香港超级富豪。今天,作为英皇金融集团的主要股东,杨受成经营的业务包括地产、外汇、证券、黄金、钟表及珠宝等,另持有27%英皇地产股权。
跌倒了,再爬起来,这是许多潮商浮沉商海,并取得成功的过人之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很想赚钱,但是他们一遇到挫折就退缩了,承受不了失败的煎熬。杨炳生、杨受成的故事提醒我们,仅仅在经商之前勇敢冒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失败后勇敢面对现实,继续奋斗。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和毅力,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
潮商认为,冒险并不难,难的是在危险和磨难中坚持下来,寻找突破困境的出口。有的人做生意,开始时热情很高,但是遇到挫折就不踏实了,今天想干这个,明天又想干那个,小事不想干,大事又干不了,最后往往一事无成。毅力的确是成为巨富的首要条件。没有毅力,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毅力,才会帮助人们不断地向难关冲击,并最终致富。
失败一旦降临到头上,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要充满希望,有“盼头”。大凡成功者都深知这一点:失败是暂时的,只要欲望强烈,毅力坚定,就一定能把“乾坤”扭转,转败为胜。在商场的激烈竞争中,很多人经不起失利和打击,一生抑郁而终,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人在失败时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拯救自己。
潮商认为,跌倒了,再爬起来,除了必要的毅力外,还要注意不犯同样的错误。做生意,有赚有赔,没有不失利的时候。关键是,你要不能害怕犯错,更不能犯同样的错误,至少要减少犯同样的错误,做到以下几点,这样才可能减少跌倒的几率。
{1}做生意前分析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想想自己以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2}问问别人遇到同样问题的解决办法。问问周围做生意的人,虚心请教,你会有更多收获。
{3}回想以前经商是否犯过相同的错误。想想自己之前遇到同样的错误是怎么处理的,有助于告诫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4}做生意要长记性。成功的人所犯的错误一点不比失败的人少,只是他们少犯同样的错误。
{5}记下有关整个事件的认识和想法。“吃一堑,长一智”,联想以前犯过的同样错误,把关于类似事件的想法和主意记下来。不要认为只是一个小错误,就心存侥幸。
{6}总结成功经营的经验。要注意总结,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多了,走弯路的机会就少了,就会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
■ 用毅力支撑自己度过最黑暗的时刻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打击而一蹶不振。涉足商场仅有愿望是无法成为富翁的,必须具有坚韧的毅力和明确而具体的计划才能获得成功。每一个人要实现成为富翁的梦想,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失败、有挫折。但对一个毅力坚韧的人来讲,困难不算什么,凭着自己的能力、坚韧的毅力就能不断地超越失败。
8.只相信成功,不相信失败
只相信成功,不相信失败,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那么在生意场上是很难混下去的。
——朱岳秋
在潮商眼里,风险与利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生意就是要面对不确定性,夺取成功。只相信成功,不相信失败,这一商业信条让潮商在经商的道路上比别人走得更远。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李衍平说:“从潮汕开埠,到20世纪30年代,潮汕商人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达到了第一次高潮。改革开放后,以李嘉诚为标志的潮商崛起,经营方式开始从家族式企业突围,变成股份制,这是潮商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一遇到适合经济发展的和平环境,潮商就率先发展起来,创造出令人称奇的经济成就,这离不开他们积极进取、勇不言败的斗志。
著名的泰国华人企业家朱岳秋,就是一位典型的潮商。20世纪30年代,他到泰国谋生,经历了兵荒马乱的动荡岁月。两次创业失败后,他做了4年劳工。1950年,朱岳秋利用多年辛劳赚下的积蓄,与表兄林友桐合资创办了集华两合公司,生意一路兴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司创立两年后,遭遇了一场火灾,家财尽毁。
1967年,已经53岁的朱岳秋再度创业。他设法筹集资金,独自在曼谷创办集纶纤维有限公司。由于朱岳秋坚奉发展之道,信用为本,热诚对待顾客,加上他此前在曼谷商业学校补充商业知识,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势头很好。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泰国当地著名的服装企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朱岳秋本人也成为泰国著名的潮商代表人物。
怕失败者必败,这是潮商的信条。有的人心怀雄心壮志,但遇事不能果断地作出决定,这是因为他的心里老是想到:“如果这样做了,失败了该怎么办?”
潮商认为,做生意有赔有赚,失败了很正常;关键在于,失败了要不气馁,筹备东山再起。如果认为失败是命中注定的,觉得不会再有出头的日子,那么人心就完了,当然也就不可能再有勇气反败为胜,改变命运。
做生意不同于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根据多年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处世经验经商,势必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做起事来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处世路线,在变化速度还不算太快的时代,可使一个人平安度过他的一生;但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变化的速度日趋加快,经营者必须树立不怕失败的信念,果断地作出决定,投身新的环境,发挥全部的商业才华,才能获取成功。
■ 把失败当做一种历练
看过摔跤运动,都有这样的印象:尽管比赛双方抱缠摔打,场面激烈,但绝少有人遭受到意外的致命伤。这是因为在平时练习时,参赛者就经历了经常遭受轻伤的锻炼。同样,平时倾注全力认真作出决断的人,不但不会遭受意外的致命打击,反而能从微小的失败中学到许多教训,养成刚毅大胆的气质。
9.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如果一项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李嘉诚
与晋商、徽商的发迹相似,潮商也是靠长途贩运起家。但是,潮商与海洋打交道的经历,使他们身上有明显的海贩商人的特征,在商业性格上与晋商、徽商截然不同。
早年,潮商从事远洋运输,海船投资巨大,船上货物价值也很可观。当时,商船不具备任何保护手段,却不得不一方面与海盗周旋一方面搏击险浪,其风险远远超越了陆上经商面临的挑战。海上商业活动具有高利润、高风险的特性,“冒险射利”的潮商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这种商业伙伴关系,其实是一种互惠共赢的商业智慧。比如,大商人拥有巨资,他们往往与中小商人合作,由他们出船或出资供中小商人出海经营,赚取巨额利润;而中小商人也得以借船出海,去赚属于自己的那份“经营之息”。就这样,在一条商船中,船主、贩商与水手形成了严格的商业伙伴关系。
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让潮商在早期商业活动中生存了下来,获得了发展。今天,潮商继承了这种商业伙伴合作模式,使他们赢得了更多客户,把生意做得格外大。
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曾出任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董事长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来奖励董事会成员,称为袍金)都归入长江实业的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当时公司一名清洁工的年薪。以当时的薪金水平,像长江实业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家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甚至上千万港元,而李嘉诚只拿5000港元,几十年维持不变,按比例算下来,李嘉诚连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却获得了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评。爱屋及乌,大家自然也信任长江实业的股票,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也无不紧接其后,纷纷购入。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这就是诚信带来的“大利”。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
李嘉诚信奉的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只顾一己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做合伙生意,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潮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验,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1)准备为合作伙伴的错误买单。
做生意,难免出现失误。这就要求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尤其对创业者来说,必然要有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所以,从一开始,你就要有准备及有责任为自己及团队成员的过错买单。
(2)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以和为贵。
合伙创业是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努力和互相依靠的一种商业模式。选择好合伙人以后,就需要与合作者或合伙人能够很好地相处,这样才能够合作得长久。“和气生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句话。
(3)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关键。
做合伙生意,双方的利益一致,共同承担风险,最需要的是相互信任。任何一方,都要相信对方,如果不相信,就会后患无穷。“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同样适用于合作伙伴。时刻提醒自己,双方都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才在一起的,无论出资多少,都不会拿着自己的钱出来玩。为了合作愉快,要建立必要的财务、人事、工资、分红、业务分工制度,而且带头执行,这样才能让经营有起色,让管理出效益。
■ 用制度规避风险
冒险的背后,是巨额利润,也有失败的代价。但是,敢于冒险的潮商,之所以能频频取得巨大成功,很大原因是他们找到了面对风险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在与合作伙伴做生意的过程中,他们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原则,确立了一种公平、公正的商业合作模型,极大地调动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这也成为他们屡战屡胜的一个秘诀。
10.有出息的男人不会待在家里
我们那里有不成文的习惯,有出息的男人都不会待在家里。
——林小青
潮商都是不安于现状,不断努力的人。在他们眼里,“一天三顿饱,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辈子捧着铁饭碗的人,永远没有赚钱的机会。
泰国潮籍实业家朱岳秋,就是潮汕人到外面打拼,功成名就的典型。
1914年,朱岳秋出生在澄海市隆都前美厝村,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困,朱岳秋13岁就失学,四出充当苦力,帮助母亲维持生计。17岁时,他征得母亲同意,决定到泰国发展。
到达泰国以后,朱岳秋四处劳碌奔波,勤俭生活。1940年,26岁的朱岳秋听从母亲的吩咐,回家娶亲。
婚后4个月,朱岳秋又单身回到泰国,继续做生意。当时,日本侵略军已侵入潮汕,到达泰国的海上航线中断。于是,朱岳秋与伙伴冒险乘帆船出海,经历二险四劫后,才由香港转乘轮船到达泰国。
潮商认为,男人的世界在外面;但是,不恋家,不等于不爱家,他们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打拼,恰恰是爱家的好男人。
20世纪80年代初,潮汕人林小青来到重庆做生意。刚开始,他摆地摊销售化工原料。几年后,他离开了重庆;又过了几年,他带着潮州不锈钢厨具重返故地,在新华路开个门面做起了小生意。
有人问林小青,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安安稳稳地生活,何必出来冒险呢?对此,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那里有不成文的习惯,有出息的男人都不会待在家里。”
“有出息的男人不会待在家里”,反映了潮汕人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的进取精神,以及为此甘心迎战风险和挑战的顽强斗志。
潮汕本土经济学家李衍平长期研究潮商历史,他这样概括潮商创造财富的奇迹:“从富豪数量和财富拥有量方面分析看,‘福布斯’海外华人100强中,有19个潮汕商人,拥有230亿美元的庞大财富,其中,李嘉诚个人就有103亿美元;1995年香港版‘500强’世界海外华人富豪榜潮汕人就达60个,虽然数量上少于66位之众的闽南商人,但是,60个潮汕商人拥有820亿美元,远远多于闽南商人的财富量,整个潮汕商人加上闽南商人的财富,几乎占据了世界华人财富的半壁江山。”
潮汕商人之所以成为中国第一华商商帮,享誉国内外,与他们不恋家、在外奔波的精神有很大关系。敢于冒险,不沉溺于安定的生活的性格,让潮商四处寻找商机,创造财富。比起那些赖在家里混日子的男人,潮商能有今天的成就,一点儿也不奇怪。
■ 在外赚钱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够用就行,要那么多钱干吗”,这是许多想赚钱,却不会乃至赚不到钱的人聊以自慰的口头语。也曾有一句话:“待在家里不出去工作的男人最让人讨厌。”潮汕商人不是恋家的男人,却是善于在外赚钱的大男人。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走出家门,奔向世界各地,把一切商业机会变成了钞票。
11.胆大心细,赚钱不难
1950年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在全球52个国家有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
——李嘉诚
做大事仅仅有胆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细心,也就是要懂得把一件看来风险很大的事,放在心中再三权衡,计算利害成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避免出现无谓的牺牲。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以投资果敢著称。但是,这种敢于冒险的背后,却是他深入市场调查、周密部署的细致工作。尽管旗下的商业已经遍布全球,但是李嘉诚仍然在投资上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时刻加强自身修炼,从实践中学习经商本领,这种精细的运筹配合果敢的商业气质,成就了李嘉诚不败的商业神话。
胆大心细,赚钱不难。“心细”,主要是做决定前慎重考虑后。潮商认为,避免误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况不明时,保持慎重。
有位潮商从不以为与之打过交道的人都要记住自己的名字,每当第二次再见时,如发现对方已记不起自己时,他总是主动上前自我介绍,以避免重提过去的事使人感到难堪。这种做事的方法,使他在商业世界中游刃有余,很少有败笔。
(2)真理并非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潮商认为,靠团体的意见来决策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因此,在公司会议上,大家都讲同样的话并不是件好事。比如,公司会议中,因迫于老板的威严,或不愿与同仁争执而伤和气,不少人总是予以附和,讲出雷同或不痛不痒的意见。这对商业决策并没有好处。所以,潮商总是提醒自己,区分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虚假信息,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赚到钱。
(3)别为美妙的语言迷惑。
有两个投资合作项目,一个的成功机会是80%,另一个有20%失败的可能,你选那一个上呢?实际上这两个项目成功与失败的机遇对等,只不过前者只提成功,后者强调了失败。但常理中,多数人总会选中前者,原因很简单,成功的字眼顺耳,使人兴奋。潮商对那些动听的商业建议有很强的戒心,多年的从商经历让他们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
(4)不过分迷信经验。
潮商认为,许多商人总爱用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这是他们不能持续成功的重要原因。实际上过去的辉煌已变为历史,不一定就适合当前已经变化了的世界,何况从来就没有常胜的将军。如果你仍用以前的框框来指导目前的生意,期望从中找到共同之处,只会使你失去许多认识新事物,把握其特殊性的机会。因此,在勇敢做出商业决策之前,必须抛弃以往的成功经验,不能把它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 做生意不逞匹夫之勇
很多公司的老板处理起生意上的事来常常是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是必须以缜密的思虑为前提。有的人做生意挣得快,亏得也快,就在于他们完全凭运气赚钱。也就是说,此前的利润来自于运气,而非对商业本身运筹的智慧。这种逞匹夫之勇的做法,不能保证长期获利,这样做生意也不可能长久。潮商的经验认为,胆大、心细都是不可缺少的。
12.一旦看准了,就大胆行动
审时度势,认定机会,不惜一搏。
——黄子明
许多潮汕商人之所以做生意很有一套,就在于他们认准了方向就不抛弃、不放弃,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
一旦认准了方向,就全力拼搏,不折不扣地把事情做好。这种执著的信念、坚定的执行,是生意人,尤其是创业者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能确保你行动起来,使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得到验证,而不管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黄子明的身份很有意思,潮商,泰国首富。他做生意的成功经验是:审时度势,认定机会,不惜一搏。
20世纪60年代,黄子明继承父业,在泰国发展得很好。但是,他认为谋求发展,必须到香港,于是毅然举家迁往香港。到了70年代,他大举收购“京华银行”、“宝路华”、“美汉置业”和数家瑞士公司,一鸣惊人。到了90年代,出于对泰国经济飞速发展及自身优势、实力的认识,黄子明又把泰国房地产业作为核心事业,抽调家族精锐操作,使家族集团获得了最大的成果。
黄子明的这种魄力,以及敢于冒险一搏的精神,正是经商者必备的可贵品质。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市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组合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自由遨游,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看准了目标,就要大胆行动。
潮商认为,风险有多大,成功的几率就有多大。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具有过度安稳心理的人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所以,做生意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过度谨慎就会失去它。
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如同运动员在竞赛时弃权,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拼着失败也要试试看”的勇气和胆略,对认准的东西,必须大胆行动。
当然,冒风险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是经商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应当胆识结合。
■ 爱拼才会赢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相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是因为他比你“敢”做。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在成功者的眼中,生意本身对于经商就是一种想战胜他人赢得胜利的挑战。所以,在生意场上,人人都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潮商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