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地理四(3)

汶山汉汶江县,属蜀郡。故城在今县北二里,旧冉駹地。晋汶山郡,宋广阳县。周为汶州,置汶山县。隋初,改为蜀州,又改为会州。贞观八年,改为茂州汶川汉绵皦县地,属蜀郡。晋置汶山县,后周移汶川于广阳县齐州置,即今治也。玉垒山,在县东北四里。石纽山,亦在县界。永徽二年,废汶川县并入石泉汉岷山县,属蜀郡。贞观八年,置石泉县也通化汉广柔县地,属蜀郡。后周置石门镇,陈改为金山镇,寻改为通化也茂州都督府,羁縻州十。维、翼两州,后进为正州。相次为正者七,今附于都督之下。

翼州下隋汶山郡之翼针县。武德元年,分置翼州。六年,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咸亨三年,置都督府,移就悉州城内。上元二年。罢都督,移还旧治。天宝元年,改为临翼郡。乾元元年,复为翼州也。旧领县三,户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天宝领县二,户七百一十一,口三千六百一十八。在京师西南二千九百三十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七十八里。

卫山汉蚕陵县,属蜀郡。故城在县西,有蚕陵山。隋改为翼针县,治七顷城。贞观十七年,移治七里溪。天宝元年,改为卫山县翼水汉蚕陵县,隋置翼水县也溪川昭德二县开生獠新置。

维州下武德元年,白苟羌降附,乃于姜维故城置维州,领金川、定廉二县。

贞观元年,羌叛,州县俱罢。二年,生羌首领董屈占者,请吏复立维州,移治于姜维城东,始属茂州,为羁縻州。麟德二年,进为正州。寻叛,羌降,为羁縻州。

垂拱三年,又为正州。天宝元年,改为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维州。上元元年后,河西、陇右州县,皆陷吐蕃。赞普更欲图蜀川,累急攻维州,不下,乃以妇人嫁维州门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蕃兵攻城,二子内应,城遂陷。吐蕃得之,号无忧城。累入兵寇扰西川。韦皋在蜀二十年,收复不遂。至大中末,杜忭镇蜀,维州首领内附,方复隶西川。旧领县三,户二千一百四十二,无口。天宝领县二。户二千一百七十九,口三千一百九十八。至京师二千八百三十里,至东都三千五百六十三里。

薛城汉已前,徼外羌冉駹之地。蜀刘禅时,蜀将姜维、马忠等,讨汶山叛羌,即此地也。今州城,即姜维故垒也。隋初,蜀师讨叛羌,于其地置薛城戍。

大业末,又没于羌。武德七年,白苟羌酋邓贤佐内附,乃于姜维城置维州,领金川、定廉二县。贞观元年,贤佐叛,罢郡县。三年,左上封生羌酋董屈占等,举族内附,复置维州及二县。薛城,在州西南二百步也小封咸亨二年,剌史董弄招慰生羌置也。

涂州下武德元年,临涂羌归附,置涂州,领端源、婆览二县。贞观二年,州县俱省。五年,又分茂州之端源戍置涂州也。领县三,与州同置端源临涂悉怜户二千三百三十四,口四千二百六十一。至京师西南二千六百八十九里。

炎州下贞观五年,生羌归附,置西封州。八年,改为炎州。领县三,与州同置:大封慕仙义川领户五千七百,无口数。在京师西南三千三百七十六里。

彻州下贞观五年,西羌首领董凋贞归化置。领县三,与州同置:文彻俄耳文进领户三千三百,无口数,在京师西南三千四百一十八里。

向州下贞观五年,生羌归化置也。领县二,与州同置贝左向贰领户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在京师西南二千八百六十九里。

冉州下,本徼外敛才羌地。贞观五年,置西冉州。九年,去“西”字。领县四,与州同置。领户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在京师西南二千八百六十九里冉州磨山玉溪金水领户一千三百七十,无口。在京师西南三千七百三十九里。

穹州下贞观五年,生羌归附,置西博州。八年,改为穹州。领县五,与州同置。领户三千四百三十六,无口。在京师西南三千二百六十七里。笮州下贞观七年,白苟羌降附,置西恭州。八年,改为笮州也。领县三,

与州同置:遂都亭劝北思

无口户。在京师西南二千九百四十五里。

右九州,皆属茂州都督。永徽后,又析为三十一州,今不录其余也。

戎州中都督府隋犍为郡。武德元年,改为戎州,领僰道、犍为、南溪、开边、存阝马阝五县。贞观四年,以开边属南通州。于州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协、黎、盘、曾、钩、髳、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八年,置抚来县。仍改南通州为贤州,以开边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南溪郡,依旧都督,羁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县。并荒梗,无户口。乾元元年,复为戎州。旧领县六,户三万一千六百七十,口六万一千二十六。天宝领县五,户四千三百五十九,口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五。在京师西南三千一百四里,至东都四千四百八十里。

僰道汉县,犍为郡治所。故僰侯国,梁置戎州也南溪汉南广县,属犍为郡。后周于废郡置南武戍。隋改龙源戍,又置为南溪县也义宾本汉南安县,属犍为郡。隋改为存阝马阝县。天宝元年,改为义宾开边汉僰道地,隋置开边县也归顺圣历二年,分存阝马阝县置,以处生獠也戎州都督府,羁縻州十六,武德、贞观后招慰羌戎开置也。

协州下隋犍为郡之地。古夜郎侯国。武德元年,开南中置也。领县三,与州同置。东安西安湖津领户三百二十九。在京师西南四千里。北接戎州。

曲州下武德元年,开南中置恭州。八年,改为曲州。领县二,与州同置朱提武德元年,置安上县。七年,改为朱提唐兴领户一千九十四。在京师西南四千三百三十里。北接协州。

郎州下武德元年,开南中置南宁州,乃立味、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梁水、降九县。武德四年,置总管府,管南宁、恭、协、昆、尹、曾、姚、西濮、西宗九州。五年,罢总管。其年冬,复置,寄治益州。七年,改为都督,督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七州。并前九州,合十六州。仍割南宁州之降县属西宁州。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贞观六年,罢都督,置刺史。八年,改南宁为郎州也。领县七。

味隋废同乐县,武德元年复置,改名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并与州同置。户六千九百四十二。在京师西南五千六百七十里。北接曲州。

昆州下汉益州郡地。武德初,招慰置。领县四,与州同置。

益宁

晋宁有滇池,周三百里安宁秦臧汉县。领户一千二百六十七。在京师西南五千三百七十里。北接巂州。

盘州下武德七年,开置西平州。贞观八年,改为盘州。领县三,与州同置。

附唐平夷盘水即旧兴古郡也。领户一千九百六十。在京师西南五千三十里。北接郎州,南接交州。

黎州下武德七年,析南宁州置西宁州。贞观八年,改为黎州。领县二,二县本属南宁。梁水绛。领户一千。至京师无里数。北接昆州。

匡州下武德七年,开置南云州。贞观三年,改为匡州也。领县二,与州同置。

勃弄匡川县界有永昌故城也。领户四千八百。在京师西南五千一百六十五里。

髳州下武德四年,置西濮州。贞观十一年,改为髳州也。领县四,与州同置。

濮水青蛉旧属越巂郡。

歧星铜山领户一千三百九十。在京师西南四千八百五十里。南接姚州。

尹州下武德四年置。领县五,与州同置。

马邑天池盐泉甘泉涌泉领户一千七百。无里数。接髳州。

曾州下武德四年置。领县五,与州同置。

曾三部神泉龙亭长和领户一千二百七。在京师西南五千一百四十五里。西接匡州。置。

望水唐封领户一千。在京师西南五千六百五十里。北接昆州。

靡州下武德七年,置西豫州。贞观三年,改为靡州。领县二,与州同置磨豫七部领户一千二百。在京师西南四千九百四十五里。南接姚州。

裒州下武德四年置。领县二,与州同置扬彼强乐领户一千四百七十。在京师西南四千九百七十里。南接姚州。

宗州武德四年,置西宗州。贞观十一年,去“西”字。领县三,与州同置宗居石塔河西领户一千九百三十。在京师西南五千一十里。北接姚州。

微州下武德四年,置利州。贞观十一年,改为微州。领县二,与州同置深利十部领户一千一百五十。在京师西南四千九百七十里。东接靡州。

姚州武德四年置,在姚府旧城北百余步。汉益州郡之云南县。古滇王国。

楚顷襄王使大将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属秦夺楚黔中地,蹻无路能还,遂自王之。秦并蜀,通五尺道,置吏。汉武开西南夷,置益州郡,云南即属邑也。后置永昌郡,云南、哀牢、博南皆属邑也。蜀刘氏分永昌为建宁郡,又分永昌、建宁置云南郡,而治于弄栋。晋改为晋宁郡,又置宁州。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故置姚州,管州三十二。麟德元年,移姚州治于弄栋川。自是朝贡不绝。天宝末,杨国忠用事,蜀帅抚慰不谨,蛮王阁罗凤不恭,国忠命鲜于仲通兴师十万,渡泸讨之,大为罗凤所败。镇蜀,蛮帅异牟寻归国,遂以韦皋为云南安抚大使,命使册拜,谓之南诏。大和中,杜元颖镇蜀,蛮王鹾颠侵蜀,自是或臣或否。咸通中,结构南海蛮,深寇蜀部。西南夷之中,南诏蛮最大也。领县二。

泸南县在泸水之南长明。户三千七百。至京师四千九百里。

右上十六州,旧属戎州都督府。天宝已前,朝贡不绝。

巂州中都督府隋越巂郡。武德元年,改为巂州,领巂、邛部、可泉、苏祁、台登六县。二年,又置昆明县。三年,置总管府,管一州。贞观二年,割雅州阳山、汉源二县来属。八年,又置和集县。天宝元年,越巂郡,依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巂州也。旧领县十,户二万三千五十四,口五万三千六百一十八。天宝领县七,户四万七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五千二在八十。在京师西南三千六百五十四里。

越巂汉郡名,武帝置。今县,汉邛都县地,属越巂郡。有越水、巂水。后周于越城置严州。隋改为西宁州,寻改巂州,仍分邛都置越巂县,州所治也邛部后汉属越巂郡。汉阑县地,属沈黎郡。后周置节部县也台登汉县,属越巂郡苏祁汉苏夷县,属越巂郡。后周平南夷,于故城复置也西泸汉邛都县地,梁置可泉县。隋治姜磨戍。武德七年,移于今。天宝末年。改为西泸也昆明汉定莋县,属越巂郡。后周置定莋镇。武德二年,镇为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故也会川上元二年,移邛都县于会川置,因改为会川也。

松州下都督府隋同昌郡之嘉诚县。武德元年,置松州。贞观二年,置都督府。督崌、懿、嵯、阔、麟、雅、丛、可、远、奉、严、诺、蛾、彭、轨、盖、直、肆、位、玉、璋、祐、台、桥、序二十五羁縻等州。永徽之后,生羌相继忽叛,屡有废置。仪凤二年,复加整比,督文、扶、当、柘、静、翼六州。都督羁縻三十州:研州、剑州、探那州、忋州、毗州、河州、干州、琼州、犀州、拱州、龛州、陪州、如州、麻州、霸州、<石阑>州、光州、至凉州、蚕州、晔州、梨州、思帝州、戍州、统州、谷州、邛州、乐客州、达违州、卑州、慈州。据天宝十二载簿,松州都督府,一百四州,其二十五州有额户口,但多羁縻逃散,余七十九州皆生羌部落,或臣或否,无州县户口,但羁縻统之。天宝元年,改松州为交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松州。据贞观初分十道:松、文、扶、当、悉、柘、静等属陇右道。永徽之后,据梁州之境,割属剑南道也。旧领县三,户六百一十二,口六千三百五。天宝,户一千七十六,口五千七百四十二。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东至扶州三百三十八里,东至茂州三百里,西南至当州三百里,西北至吐蕃界九十里。至京师二千二百五十里,至东都三千五十里。

嘉诚历代生羌之地,汉帝招慰之,置护羌校尉,别无州县。至后魏,白水羌象舒治自称邓至王,据此地。其子舒彭遣使朝贡,乃拜龙骧将军、甘松县子,始置甘松县。魏末大乱,又绝。后周复招慰之,于此置龙涸防。天和六年,改置扶州,领龙涸郡。隋改甘松为嘉诚县,属同昌郡。武德元年,于县置松州,取州界甘松岭为名交川后周置龙涸郡,隋废为交川县也平康垂拱元年,割交川及当州通轨、翼针三县置平康县,属当州。天宝元年,改交川郡也。

文州隋武都郡之曲水县。义宁二年,置阴平郡,领曲水、长松、正西三县。武德改文州。贞观元年,省正西入曲水。天宝元年,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文州。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永徽中,改属剑南道也。旧领县二,户一千九百八,口八千一百四十七。天宝,户一千六百八十六,口九千二百五。在京师西南一千四百九十里,至东都二千二百九十里。

曲水汉阴平道,属广汉。晋乱,杨茂搜据为仇池,氐、羌相传叠代。后魏平氐、羌,始置文州。隋为曲水县。武德后,置文州,治于曲水也。

长松后魏置芦北郡,郡置建昌县。后周移郡县于此置。隋废郡,改县为长松。白马水在县北也。

扶州隋同昌郡。天宝元年,改为扶州。天宝元年,复为同昌郡。乾元元年,复为扶州。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永徽后,改为剑南道。旧领县四,户一千九百二十八,口八五百五十六。天宝,户二千四百一十八,口一万四千二百八十五。在京师西南一千六百九十里,至东都二千四百四十九里。

同昌历代吐谷浑所据。西魏逐吐谷浑,于此置邓州及邓宁郡,盖以平定邓至羌为名。隋初,改置扶州及同昌县。炀帝又为同昌郡。流于此也。

帖夷后魏置帖夷郡。隋罢为县。万岁通天二年,改为武进。神龙依旧为帖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