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麻本火候。非热不出。故最喜有热。如热势甚者。以白虎汤去炙甘草、粳米。加西河柳、连翘、牛蒡子、木通、枳壳、葛根主之。然治麻大法。总以解毒为主。若麻初热时。有毒火不退而热甚者。

宜以解毒汤去桔梗主之。若发大热而经日不退。是为壮热。初起发热间即发壮热。直至出时而不退者。其症必重。以清热透肌肠(见第二十五条)去甘草。加地骨皮、生地黄、黄连、黄芩主之。有咳甚者。加贝母。大便结滞加火麻仁、枳壳。小便赤涩加赤茯苓、木通治之。或用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甘草。加枯黄芩、生地黄、地骨皮、黄连、栀仁治之。若先热轻。正出现之时其热方甚者。此为顺候。出尽而壮热不退者。又不宜也。急宜用凉解疏托之剂。以化毒清表汤(见十六条)去桔梗、甘草。加麦冬、熟石膏治之。大便闭者。加丑牛以通之。小便赤涩者。合导赤散去甘草。加车前子以利之。或以竹叶石膏汤去人参、半夏、炙甘草、粳米。加荆芥、元参、地骨皮治之亦可。收后而壮热不退者。更不宜也。急宜凉解为上。以化毒清表汤(见十六条)去甘草、桔梗。加生地黄、山豆根治之。或以河间凉膈散去炙甘草、芒硝治之。收后而壮热兼大渴者。以白虎解毒汤加元参、黄柏治之。

白虎汤 清肺金。泻胃火实热。小便赤者宜之。小便白者慎用。

石膏(八钱) 知母(三钱) 炙甘草(二钱) 粳米(半合) 水煎服。

解毒汤 治麻热甚。火毒不退。初出亦宜。

黄连 黄芩 栀仁 木通 桔梗 水煎服。一方有贝母。无桔梗。

导赤散 治心热发搐。及小肠实热、小便赤涩。

生地黄(五钱) 川木通 生甘草梢(各一钱) 淡竹叶(一握) 灯心引。

一方有车前子。溺血者加辰砂(五分)竹叶石膏汤 治大病后烦热作渴。伤寒解后呕渴少气。

生石膏 淡竹叶 麦冬 人参 半夏 炙甘草 粳米 有渴者去半夏。姜引。水煎服。

河间凉膈散 治瘟疫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闭。胃热发斑。

大黄(酒浸二两) 芒硝 连翘 黄芩(各一两) 栀仁(八钱) 薄荷(七钱) 炙甘草(六钱) 淡竹叶十五片。生蜜五匙引。水煎。日三服。夜二服。得下热退为度。一书姜三片、枣三枚、葱白一根引。易老去大黄、芒硝。加淡竹叶、桔梗。治胸膈与六经之热。以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腑、俱在胸膈。同相火游行一身之表。乃至高之分。故用桔梗舟楫之药。浮而上之。以去胸膈六经之热也。症重者用河间方。轻者用此方。

白虎解毒汤石膏(四钱) 知母 天花粉 黄连 黄芩 栀仁(各一钱) 麦冬 生地黄(各二钱) 淡竹叶(十片)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入犀角汁于药内。俟病患要汤水饮时。以此药与之。代茶服。

潮热第二十七

热如潮水来及时。初出见之并无疵。出尽若还遇潮热。退阳益阴妙方施。

潮热虽然无重轻。初出见之不须惊。出尽收后如潮热。急以四物益其阴。

潮热者。一日至晚一度。如潮水之及时而来。不失其信也。麻疹初出。多见此候。若出尽及收后见之。此因气血虚弱而然。宜退阳益阴为主。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人参治之。

渴热第二十八

麻发于心肺受先。火甚津枯生口干。泻心清肺多奇效。治不违时病早安。

渴属肺胃热盛候。唇口如丹发渴时。清金泻火生津液。治分虚实两般治。

麻症如焚饮水饶。炎邪未许一杯浇。咽喉干燥心家热。津液干枯胃脘焦。

渴乃肺胃两经热盛之候。唇口必红。若唇口如丹。是麻发渴之候也。此因内热所致。火甚津枯。故作口干。治当泻火、清金、生津。然当审察虚实而治之。若二便结涩。则为热甚。宜用清热凉利之剂。以门冬甘露饮。去甘草主之。若二便清利。唇口淡而不红、而但渴者。此必过用寒凉之药。损伤中气与气血所致。脾虚不生津液而渴也。以七味白术散去木香。以山药易白术。加粳米主之。初热作渴者。以白虎汤(见二十六条)去甘草、粳米。加麦冬、天花粉、牛蒡子、连翘治之。或以葛根麦门冬散去人参、升麻、赤芍、甘草。加天花粉、连翘、牛蒡子治之。渴甚者。以黄连解毒汤(见第二条)去甘草、桔梗主之。出现之时渴者。以白虎汤(见二十六条)去甘草、粳米。加麦冬、天花粉、牛蒡子、连翘治之。出现之时渴甚者。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治之。渴而烦躁者。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黄柏治之。正收之时而渴者。以竹叶石膏汤(见二十六条)去人参、半夏、炙甘草、粳米。加元参、牛蒡子、黄芩、黄连、生地黄、地骨皮治之。

朱曰 唇不红而但作渴者。脾虚而津液不生也。辨证之精如此。

门冬甘露饮 治麻热甚而渴。

麦冬(去心二钱) 元参 黄芩 栝蒌根 连翘(各一钱) 生甘草(五钱) 灯心三十根、淡竹叶二十片引。

七味白术散 治胃虚、津气不行而渴。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 木香(各一钱) 藿香叶 葛根(各八分) 炙甘草(六分) 水煎服。

葛根麦门冬散 治热毒斑,头疼、壮热,心神烦闷。

葛根 麦冬(去心各一钱) 石膏 升麻 赤芍 人参 甘草 白茯苓(各五分) 淡竹叶(七片) 水煎服。

口渴恣饮致成水蓄第二十九

热甚作渴饶饮水。解毒生津功莫比。若还纵饮不知休。水蓄于中灾异起。

麻症原是火邪。心火内亢。肺焦胃枯。津液干涸。发热之时。未有不渴。不可以冷水与饮。只宜以绿豆、或芝麻、或炒陈米煎汤饮之。治法宜生津解毒。以加味人参白虎汤去人参、甘草、糯米。加连翘、牛蒡子、元参主之。若任其恣饮冷水。必生水蓄之病。如水入肺。则为喘、为咳。宜用葶苈以泻肺中之水。如水入脾。则为肿、为胀、为白利。水入胃。则为呕、为哕。宜用猪苓、泽泻。以泻脾胃之水。如水入心。则为惊、为悸。宜用木通、赤苓。以泻心中之水。如水入肝。则为胁痛。宜用陈芫花以泻肝中之水。如水入肾与膀胱。则小便不利。宜用车前子、木通。以泻肾与膀胱之水。

渴而腹胀不食者。乃本虚实滞。为败症而难治也。

加味人参白虎汤人参 知母 熟石膏 葛根 天花粉 麦冬 淡竹叶 甘草 糯米一撮为引。水煎。以米熟为度。

复热第三十

麻疹收后喜无热。若逢复热毒未息。治宜和解与清凉。莫因收尽遂轻忽。

复热者。谓热已退而复作也。此候先无。必待麻收后。热退身凉。越六七日而又复热。此症非因复感风邪而然。必因余热未清。余毒复还所致。治宜清凉和解为妙。以柴胡麦门冬散去人参、甘草。或以生地骨皮汤去甘草主之。然麻初起喜热。惟忌麻愈之后复热。何也。盖麻发热。多至十一、二日。少亦不下七、八日。热久元气虚矣。加之出麻之后。饮食不进。今复重热。阴阳虚耗。不死何待。急须调治。故再热者必大补气血可也。以柴胡四物汤主之。

朱曰 已收复热。在病家未有不引以为忧者。然总不外此三因。治之得法。必无妨碍。

柴胡麦门冬散 治收后甚热。

柴胡(酒炒) 人参 元参(各五分) 龙胆草(三分) 麦冬(去心八分) 甘草 水煎服。

生地骨皮汤地骨皮 生地黄 元参 麦冬 龙胆草 牛蒡子 连翘 黄芩(酒炒) 栀仁(炒) 赤茯苓木通 甘草梢 灯心引。

舌有白胎。加荆芥、防风。舌有黄胎。加酒炒连翘。便闭。加枳壳、火麻仁。闭甚。再加丑牛。

柴胡四物汤 治麻后余热。

柴胡 黄芩 人参 生地黄 当归身 川芎 白芍药 知母 麦冬 淡竹叶 地骨皮水煎服。

始终潮热第三十一

始终潮热总不休。饮食不进亦堪忧。咳嗽口渴与痰候。养阴退阳妙方投。

麻症初起。最喜潮热。正收与收后。又喜无热。若自初起至收后。而始终潮不退者。或饮食不进。或咳嗽。或口渴。或见痰症。俱属血虚血热。夫麻症属阳。血多虚耗。滋阴补血。其热自除。此养阴退阳之义也。宜用四物汤(见二十五条)。按症加减主之。如口渴加麦冬、天花粉。或犀角汁。

如咳加栝蒌霜、杏仁霜。如有痰加贝母、陈皮。如有喘加芥子、葶苈。总宜加元参、骨皮、黄芩、黄柏之类以治之。切忌用人参、半夏、白术之类。

朱曰 始终潮热。非血虚即血热。滋阴补血。治法最佳。加法亦合拍。

烦躁第三十二

心火内炽烦躁干。急宜泻火清心源。若因久病元气虚。法用养阴病即痊。

麻本火候。火者手少阴心经主之。心火内炽。故烦躁不宁。若麻症火邪太甚。烦渴便闭。致麻不出。危笃之极。宜清心、泻火、清金。以清阳汤(见第九条)除升麻、桔梗、甘草、生姜。倍用麦冬、黄芩、玄参。以三剂与服。而麻即出。或以加味人参白虎汤(见二十九条)去人参、甘草、粳米。加黄芩、元参主之。若系久病之人。元气虚弱。或变烦躁口渴。麻竟不收。凝滞在皮肤间者。此血虚故也。则不宜用前二方。当以养阴汤主之。此乃养阴配阳之义也。

朱曰 烦渴便闭。致麻不出。亦麻证之至险者。知泻火清金之法。虽险必安。至本条所示清阳汤及加味人参白虎汤。内中皆有散药。所以为佳。

养阴汤熟地黄 牛蒡子(炒研各八分) 当归 白芍药 麦冬(冬七分) 荆芥(三分) 川芎 薄荷(各二分) 元参 连翘(各五分) 二剂、水煎服。后剂。加黄连二分五厘。

出不快发不出第三十三

欲出不出亡立待。一出即收死反掌。毒归五脏生四症。只因邪留正气伤。

寒郁热邪不得出。隐而不现非早收。宜用汤丸急早治。发而不出一命休。

麻症初起。必发热咳嗽。浑身胀痛。有似伤寒之候。惟干咳连声。目赤多泪。呕恶便溏。确为麻症之验。然发热之时。既明麻症。而麻于耳后、项上、腰腿上先现。然后遍及手足者为齐。总以头面更多者为佳。麻顶尖长。形小而匀者。吉也。若麻疹将发之际。或为风寒暴袭。或因肢体坦露。寒郁热邪。不能外出。此全盛之势未萌。与麻出早收不同。其有初热吐泻交作者。是为顺候。

干呕闷乱者。则为逆症。欲出不出者。危亡可立而待也。一出即收者。死在反掌间矣。何也。夫麻以出尽则毒解。邪气郁遏。则毒留而不去。正气损伤。则人困而不伸。毒归五脏。而四症生焉。

毒归于脾。则泄泻不止。毒归于肝心。则烦热不退。而生惊搐。毒归于肺。则咳嗽血出。毒归于胃。

则牙龈腐烂。而成疳蚀。凡有出不快者。总宜用解毒之剂。如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去甘草。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甘草、桔梗、淡竹叶。或葛根解毒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加枳壳。或防风败毒散(见第五条)去甘草、桔梗。或用葛根疏邪汤等剂以发之。若无汗而出不彻者。外用胡荽。同葱捣烂。和酒糟蒸热。以绢包裹。自头面及手足。逐一揩之。勿令见风。衣被温浓。自然出快。如有气粗喘促。腹中胀痛。烦躁不宁。致麻不出者。急以麻杏甘石汤合三味消毒饮。俱去甘草以治之。轻则仍以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甘草主之。若因触犯风寒雾露。隐现不能发出者。以新猪粪冲汤。隔水蒸之。冷则更添滚者。并取猪粪烧灰。以葱白汤调下二、三钱。此乃痘科治痘黑陷用烧人粪之变方。即用烧人粪与服亦可。若发之而仍不出者。则不治矣。

朱曰 出而不快。尚是邪气郁遏。至屡发不出。正气受伤。危险极矣。麻之初出。耳后项上腰腿上先现。然后遍及手足头面。多者最佳。麻顶尖长形小而匀者。吉也。

葛根疏邪汤葛根 防风 荆芥 苏叶 牛蒡子 连翘 地骨皮 前胡 赤茯苓 枳壳 木通 灯心引。

麻杏甘石汤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去节三钱) 杏仁(去皮尖研碎二十粒) 石膏(五钱) 炙甘草(一钱) 水煎服。此乃麻黄汤去桂枝。而兼越婢汤也。专祛上焦湿热痰气。

三味消毒饮荆芥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 水煎服。

过期不出第三十四

过期不出毒犯藏。孔闭肤干势可惶。刻限必求麻疹现。麻黄散子是仙方。

过期不出势淹延。毒闭身中难出现。急用透肌休怠玩。岂堪脏腑受熬煎。

发热六七日以后。明是麻症。却淹延不出。此腠理浓密。毛孔尽闭。皮肤干燥坚浓。毒瓦斯拂郁于内。或又为风寒袭之。曾有吐利。乃伏而过期不出也。急用托里发散之剂。以麻黄散去升麻。加胡荽子以发之。或用独圣散加胡荽子、牛蒡子、连翘。春冬寒月。再加蜜酒炒麻黄以发之。又有治麻欲出不出者。以消毒散加麻黄、穿山甲以治之。似乎大猛。不若以消毒散去僵蚕、蟾酥。加胡荽、葱白、葛根、蝉蜕。春冬寒月。更加蜜酒炒麻黄以发之。或外用胡荽酒。以苎麻蘸戛为当。若当出不出而无他症者。以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主之。如不出。急取向东狗粪。烧灰存性。水调服之。即现。若当出而参差不齐者。以黑芝麻用冷水擂服。若当出而过期不出。反见烦躁闷乱。腹胀气喘。手足冷者。不治。倘一向未更衣者。此毒盛于里。伏而不出。用河间凉膈散(见二十六条)去甘草。加牛蒡子主之。或从权施治。以七物升麻丸解之发之。解之不出者。死症也。

麻黄散秘本方麻黄(去根节。滤去黑汁尽。酒蜜拌砂。) 人中黄(瓦盛火 ) 牛蒡子(炒) 蝉蜕 (去头足) 升麻(酒炒)水煎服。

朱曰 麻黄治耻实之药。古法去节与先煎去沫。蜜酒拌炒。皆后人之私心自用。不足为法。

独圣散又名柽叶散西河柳(一名观音柳。一名垂丝柳。又名柽柳。小干弱枝叶细细如丝。花穗长三四寸。水红色。如蓼花之状。花遇雨即开。)为末。以茅根煎汤、下三、四钱。白水下亦可。

消毒散牛蒡子 地龙(即蚯蚓。晒干。研末。各二钱。) 僵蚕 贝母(去心) 防风 荆芥(各一钱)蟾酥(二钱) 为末。淡竹叶煎汤下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