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三知諸眾生下。智慧深廣德。文有七句。六句喻明。末句結歸十力。一眾生緣成故云如幻。論云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如幻不實故空。如幻不無故有。此二不二即是中道。若約空門。了幻無幻。方為見幻。若約有門。幻法不無。方名為幻。故幻住自性不可思議。二諸佛隨機。故云如影。真佛如光。無形質故。如虗空故。物機如質。能暎光故。能感佛故。見佛如影。隨質端邪。長短異故。隨心勝劣。報化殊故。三三界六趣因業受生。猶如夢境因思所起。四隨質妍媸。像有好醜。隨因善惡。勝劣報生。前句約四生等殊。此約苦樂等報。又前是引業。此是滿業故。不重也。五世間生起皆想所持。熱燄非水。渴生水想。世間無生。妄起生想。諸有通於二十五有。生起直論。所起果報。不同前夢。因業受生。若依攝論。燄遣執有。心心法轉。今明了達。依他非實。妄起想心。六國是依報。亦心想生。心變影像故依想住。心淨土淨。心染土染。今無而忽有。有已還無。故如變化。幻喻為總。餘五為別。同異成壞准思可知。下當廣說。後通達下一句。結歸十力。十種智力攝諸智故。六喻所喻即十方智所知之法。

▲第四威德自在下。說法無[得-彳]德。文中二。初說法之身威德蔽眾故。五十七云。牛王奮迅。暎蔽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等諸大眾故。二得無所畏下。說法之德。初句具四無畏能決定說。次深入下具四辯才故。說稱物心。初句辯無[得-彳]。了知下義無[得-彳]。深入下詞無[得-彳]。了達下法無[得-彳]。舊經倒為其次。今經不次。

▲第五得諸菩薩神通下。大用自在德。於中有二。初句總明所得。後威力下別明通用。於中八力。一威德力摧邪。二智力下。智慧力窮法。即法智通皆權實雙行。初了三世者。智了其有。慧了其空。次知一切下。空故無諍。而不壞相。故求智地。次以無斷下。不斷煩惱故入世間。而證法界故流教海。三得神通下。神通力融攝。四得善根下。善根力受生。五得周遍下。普眼力無[得-彳]。六以自在下。自在力上加。七普見下。普智力決斷。八於一念下。無念力疾周。上五門。別歎初句為總。同異成壞。准思可解。歎勝德竟。

△第三具足如是下。總結集因。結其在會因由佛力。集眾分竟。

●大文第五。于時上首諸大聲聞下。舉失顯德分。亦名舉劣顯勝。謂舉二乘之不知為失為劣。顯菩薩之不共勝德難量。何者。且五百弟子。聲德俱高。身廁祇園。目覩嘉會。而於大用不見不知。比夫日月麗天盲者莫覩雷霆震地聾者不聞。是知理契則隣。菩薩遠而不隔。心迷便阻。聲聞對如聾盲。問無行經說。喜根強說勝意謗生。此則凡愚許聞玄旨。法華將啟。威遣五千。此不令聞。恐其生謗。如何今教異彼二經。答諸佛化儀。事非一准。喜根知謗。能為遠因。如罵良藥服亦病愈。如聞毒鼓死定無疑。不謗不聞。無由取化。如賢護等。曾謗不輕。於千劫中墮阿毗獄。其罪畢已。還遇不輕。受其教化。五千上慢。留即謗生。故且遣之。令後成益。或佛在受化。或滅後聞經。其不在會。轉為宣說。聞父背喪服藥病除。此經五百。已居極果。聞不生謗。遣無成益。故留在座。令其不聞。方顯一乘不共凡小。又法華意。漸教終極。敗種將生。威力遣之。篤勵在會。知住為貞實。去是繁柯。聞法疑除。自知作佛。復獎今後。知法難聞。此經意顯頓教之初。欲彰深勝。留使不測。示闕因緣。篤諸後學。令聞慶悟。勉乎凡流。修見聞種。或人天受道。或八難超昇。皆是如來方便大用。或海印炳現。或大權應為。以顯法深。各有由矣。文中三。初舉迷失之人。二顯所迷之境。三釋迷失之由。

△今初。十人之中。三非大弟子。意該五百。故標云諸。舍利此云鶖鷺。其母目睛明利。似彼鳥故。弗者子也。從母立稱。故有子言。目揵連此云採菽氏。上古仙人。山居豆食。尊者母是彼種。從外氏立名。有大神通。揀餘此姓。故復云大。摩訶迦葉此云大飲光。本族仙人身有光明。飲蔽餘光。又尊者身亦有金光。飲蔽日月。頭陀第一。揀餘迦葉。故云大也。離婆多此云室星。祀之而生。或云假和合。見有二鬼爭食死人。裂彼手足。悟身無我。云假和合。如智論說。須菩提此云善現。生而室空。現善相故。亦曰空生。表解空故。阿[少/兔]樓馱此云無滅。亦云無沒。一食之施。九十一返天上人間。不沒惡趣故。難陀此云歡喜。性極聰敏。音聲絕倫故。劫賓那此云黃頭。以是黃頭仙人族故。迦栴延此云剪剃種。富樓那此云滿願。彌多羅此云慈也。尼者女也。彌多羅尼即其母稱。母甚慈故。亦由懷之增慈心故。具云滿慈子。廣辯古今譯殊。如音義等。德行緣起。廣如智論阿含等說。

△第二在逝多林下。舉所迷之境。然初明不見。下文亦說不聞不思。心意既迷。六根皆昧。於中三。初明迷果。次辯迷因。後總結迷失。今初十句。初總。餘別。十句多同。念請果中。初之十句。謂先念勝境。佛為現之。對而不知。豈非迷失。神變多約大小等境。互為自在遊戲。即明不壞本相。餘可准知。次亦復不見下。明其迷因。因即菩薩初句為總。正是分齊兼所知境。次菩薩集會下別顯。言集會者。正取新集菩薩。遍入者。謂身遍剎塵。智入諸法等。親近一句。舊經有二。謂普至普詣。明十方菩薩普來至此。法界無邊。盡皆詣彼。皆為近佛故云親近。此中諸句。正說上來菩薩作用。約事可知。准離世間品。兼表法門。一一皆十。如十遍入十觀察等。三如是種種下。總結迷失。可知。

△第三何以故下。釋迷所由。先徵。後釋。徵意云。親居法會。何不見聞。釋意云。彼境殊勝。宿因現緣並皆闕故。然皆廢本就迹。以明欲顯一乘因果不共。文分二別。先法。後喻。

▲前中亦二。先闕宿因。後闕現緣。

前中有五。第一總標善差。第二舉劣異勝。第三舉勝揀劣。第四結不見聞。第五徵釋結成。今初。昔唯小善。曾無大因。蒲柳之芽。安有松桂之質。第二彼於過去下。舉劣異勝。釋卜不同。明無大善。有十九句。分二。前十二句釋不見佛果之因。後七句釋不見菩薩之因。前中亦二。前三不讚果故。後本於生死下九句。不修勝因故。於中三。初二句總明闕大心故。次本不能令下二句。別明闕大悲故。後本不勤修下五句。別明闕大智故。第二本不獲得下。釋不見菩薩所因中七句。一闕十眼故。二闕性相無[得-彳]不共善故。餘五可知。由本不修不聞不見。願諸後學修見聞種。第三如是種種皆是普賢下。舉勝揀劣。言如是者。指前所不見聞。普賢境者。即是舉勝。不共二乘。此名揀劣。第四以是因緣下。結不見聞。以前闕因。境勝因緣故不見聞。謂耳不聞。心不信。智不知。眼不見。聞慧不能憶念。修慧不能觀察。思慧不能籌量。思惟證智不能證入。第五何以故下。徵釋結成可知。

第二復次彼諸聲聞無如是下。明闕現緣。於中三。第一舉劣異勝。第二舉勝揀劣。第三結不見聞。初中二。初明闕勝德行故。後明安住自乘故。前中二。先正明闕勝德行。文有十句。即前不見聞境。後是故下十句。結不見聞。第二何以故下。明安住自乘故。於中二。先正明住自乘故。二重徵釋成。初中三。初徵。次釋。後結。今初。徵云。何以闕勝德行。次釋云。由無智慧安住自乘不進修故。此文正同法華四大聲聞云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但彼自釋聞而不樂。此釋樂而不聞。小有異耳。有十一句。分二。初句無智是住所以。餘十句正明住自乘。初總。餘別。別中。一道者。乘通因果。道多約因。望下八句。猶名為總。道略有四。一加行道。四善根等亦有異故。二者見道。三即修道。四無學道。第二句即修道。重慮諦理。通漏無漏。唯斷貪等。不能數習無分別智。離能所取二障麤重。妙用難思故。三即無學道。唯得盡智及無生智。斷三界惑。以為究竟。不得如來無漏蘊界斷二障習。四五二句別明見道。四能住智。謂觀上下諦八忍八智。不能觀如及觀正智。唯斷煩惱。不斷所知故。五即所住生空法有為差別實際。此上二句。亦通餘道。次有四句。闕無住道。六由住涅槃。不能不住涅槃。七八由闕悲不化。不能不住涅槃。九自事有二。一約自利事。亦不能不住涅槃。二生空自事。則不能不住生死。以見生死是有是亂。別趣寂故。又十句中。初一住教。次二住行。次一住果。次二住理。後三闕利他行。住於自行。則教理行果。並異菩薩。後一句結不見聞。二何以故本於如來下。重徵釋成。徵云。何以住自乘。釋云。本在因中。不習大故。然因不由緣故。前闕因不以緣釋。緣必由因故。今闕緣以無因釋。第二何以故如是境界下。舉勝揀劣。徵云。何以不見。釋云。境勝器劣故。第三以是因緣下。結不見聞。可知。

▲第二譬如恒河下喻說。文有十喻。以顯無盡。一鬼對恒河喻。二覺夢相對喻。三愚對雪山喻。四伏藏難知喻。五盲不見寶喻。六淨眼無障喻。七遍處定境喻。八妙藥翳形喻。九二天隨人喻。十滅定不行喻。此之十喻。自古諸德。皆將配前所迷佛果十句。唯二天喻。喻上第二如來嚴好。餘皆如次。今解有二。一總相則通。二隨勝則別。然皆通喻因果。不喻迷因。義不盡故。合文之中。亦言不見菩薩眾故。而言通者。一一喻中。皆通喻前迷諸勝德。以合多言不見如來諸神變故。二別喻者。欲顯差別。從勝說故。若不別者。何俟多喻。但通因果及能所迷。有異昔解。十中前九勝境為喻。以恒河等。喻佛菩薩勝功德故。而具十德。後一約就劣法為喻。滅定不行喻二乘故。就前九中。配其所迷佛菩薩德及能迷中所闕因緣。並皆如次。文中。第一第五第十。單喻聲聞不見聞等。二三四七。雙喻菩薩及與聲聞見不見別。六八九三。佛對聲聞。論見不見。有三類者。文影略耳。實則諸喻通於迷悟。其能迷中。亦有通別。通則皆喻闕諸因緣。別則隨勝一一各配。前九喻闕德行。後一喻住自乘。十喻各二。先喻後合。今初。鬼對恒河喻。其恒河清流。通喻佛及菩薩潤益甚深德。別喻如來神力菩薩境界。以皆二段初總句故。其不見河喻於二乘闕宿因中。初之三句。闕現緣中無最勝善。文中二。先喻。後合。喻中二。先明有失不見。後徵釋所以。今初。生分已盡故稱為鬼。無生忍衣未得名倮。法界行食不得名飢。真解脫味未得為渴。飢渴故餓。此上諸句並無真道。即是業餘。行苦所逼為體燋。即是苦餘。空見烏鷲。有見材狼。於有無諦。作決定解。名為搏撮。諸惡禽獸此言太寬煩惱斷故。二經所無。若作所知。亦有理在。內含大機。有真脫分名渴求水。身居法會名住河側。不覩神變。名不見河。設覩神變但自分境。名見枯等。謂佛用空。名為枯涸。無常所燒。是謂流火。無我無堅如煻煨也。二何以故下。徵釋所由。恒水決有。何緣不見。惡業障重隨業變故。無明翳瞙喻於業障。是煩惱餘。二諸大聲聞下。合中亦二。先合不見。後何以下合上徵釋。此中無明是不染汙。所知障攝。故經揀云。不樂種智無明蔽故。揀餘染汙。染汙無明後已斷故。上明有障。不曾已下明其無善。有障即前闕因三句。因不修習讚說神通。是故果中成種智障。無善即是闕現緣中。無有如是勝善根故。亦即合前飢餓等也。

第二覺夢相對喻。斯即大小相對。夢即菩薩。覺為二乘。喻中天宮。通喻佛及菩薩高顯廣大德。別喻如來嚴好。文云。諸莊嚴具及天衣服。皆喻嚴好。及喻菩薩集會已下十句勝德。其不見人。即喻二乘闕因之中自不發心及不勸他發心二句。喻闕緣中無有如是見佛神通清淨智眼。合文分明。喻中分二。先明夢者自見喻菩薩能知。後其眾會中下。明餘不見喻二乘不知。二一切菩薩下。合中亦二。先合夢者自知。後一切聲聞下。合餘不知見。

第三愚對雪山喻。亦雙喻菩薩二乘知不知等。雪山良藥。通喻幽邃難見德。別喻如來遊戲菩薩三昧觀察頻申勇猛四句。其捕獵等喻二乘闕因不能不斷佛種及不攝眾生二句。喻闕緣中無微細觀察。故下合云無有智眼。

第四伏藏難知喻。文亦雙喻。寶藏通喻如來祕密難知德。別喻如來神通。以妙用難測如伏藏故。喻菩薩供養受記成熟。以此三句是福是圓是可重故。其薄福人。喻闕因中不修諸度及不勸他求智眼句。文並可知。

第五盲不見寶喻。其寶洲等。通喻因果逈絕難測德。別喻如來尊勝。寶聚寶洲可尊貴故。喻於菩薩身業清淨智身圓滿。盲喻二乘。闕宿因中。不修隨順一切智善。及不覺了出世善根。喻闕緣中無不思議解脫門故。故喻中說自在而取。

第六淨眼無障喻。通喻智照難量德。別喻如來妙行。以威儀進止人不知故。喻於菩薩願身示現不覩威儀。喻闕因中本不獲得菩薩能知廣大境界清淨眼句。喻闕現緣無有如是神通自在。舊經淨光。乃是眼名。新經即是塗眼藥稱。義濫第八。然下第八以藥翳形白日不見。此中淨眼在暗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