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为阴。而所以化气上行者。全赖真阳。故用沉香以固阳。为沉其水。故能直纳水中之阳也。
桂苓五味甘草汤桂枝尖(三钱) 云茯苓(四钱) 炙甘草(二钱) 五味子(一钱)此治肾中水气腾溢。阴火上冲。面赤咽痛。咳逆诸病。桂苓抑水下行。水行即是气行。然逆气非敛不降。
故以五味之酸敛其气。土浓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
苏子降气汤苏子(三钱) 半夏(二钱) 当归(三钱) 陈皮(二钱) 前胡(二钱) 浓朴(一钱) 沉香(一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气即水也。水凝则为痰。水泛则为饮。痰饮留滞。则气阻而为喘咳。苏子生姜半夏前胡陈皮。宣除痰饮。
痰饮去而气自顺矣。然气以血为家。喘则流荡而忘返。故用当归以补血。喘则气急。故用甘草以缓其急。出气者肺也。纳气者肾也。故用沉香之纳气入肾。或肉桂之引火归元为引导。
肾气丸熟地黄(八钱) 山萸肉(四钱) 山药(四钱) 云茯苓(四钱) 泽泻(四钱) 牡丹皮(五钱) 川附片(三钱) 肉桂(二钱)肾为水脏。而其中一点真阳。便是呼吸之母。水足阳秘。则呼吸细而津液调。如真阳不秘。水泛火逆。则用苓泽以行水饮。用地萸以滋水阴。用淮药入脾。以输水于肾。用丹皮入心。以清火安肾。得六味以滋肾。而肾水足矣。然水中一点真阳。又恐其不能生化也。故用附子肉桂以补之。若加牛膝。便具引火归元之功。若加知柏。又治上热下寒之法。如去桂附。加麦冬五味。则纯于滋阴。兼治肺金。
辛字润肺膏羊肺(一具洗) 杏仁(四钱) 柿霜(五钱) 真酥(五钱) 真粉(三钱) 白蜜(五钱)为末。搅匀入肺中。炖熟食。真粉即上白花粉。真酥即上色羊乳。如无以黑芝麻捣烂代之。方取肺与肺同气。而用诸润药。以滋补之。义最浅而易见。然方极有力可用。
琼玉膏生地(一斤汁) 白蜜(一斤) 人参(八两) 云苓(十二两)生地汁合白蜜入瓷瓶内。云苓人参为末。和匀。放水中煮三昼夜。悬井中昼夜。取起。仍煮半日。白汤化服。为润利肺经之妙剂。
生脉散人参(三钱) 麦门冬(三钱) 五味子(七粒)人参生肺津。麦冬清肺火。五味敛肺气。合之酸甘化阴。以清润肺金。是清燥救肺汤之先声。
保元汤人参(三钱) 黄 (三钱) 黑枣(三钱) 炙甘草(二钱) 煨姜(三片)草与黑枣。大补中土。再加煨姜以温之。黄 以鼓之。人参以滋之。总使土气冲和。上生肺金。肺阳布护。
阴翳自消。一切寒怯虚悸之症自除。此为温补肺阳法。与上滋肺阴法。为一寒一热之对子。
六君子汤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二钱) 陈皮(三钱) 半夏(三钱)四君子。补胃和中。加陈皮半夏以除痰气。肺之所以有痰饮者。皆胃中之水不行。故尔冲逆。治胃中即是治肺。
天王补心丹当归(三钱) 熟地黄(五钱) 生地黄(三钱) 远志(一钱) 人参(三钱) 丹参(三钱) 天门冬(三钱)麦门冬(三钱) 元参(三钱) 桔梗(钱半) 酸枣仁(三钱) 柏子仁(三钱) 云茯苓(三钱) 五味子(一钱)陈修园曰。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耳。火不欲炎上。故以生熟地补水。使水上交于心。以元参丹参二冬。
使火下交于肾。又佐参苓以和心气。当归以生心血。枣仁以安心神。远志以宣其滞。五味以收其散。更假桔梗之浮为向导。心得所养。而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枯舌疮秘结之苦哉。
朱砂安神丸朱砂(一钱) 黄连(三钱)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朱砂之重以镇怯。黄连之苦以清热。当归之辛以嘘血。更取甘草之甘。以制黄连之太过。地黄之润。以助当归所不及。合之养血清火。安镇心神。怔忡昏烦不寐之症。可以治之。
人参养荣汤人参(三钱) 黄 (三钱炙) 白术(三钱) 甘草(钱半) 当归(三钱) 熟地(四钱) 大枣(三钱) 生姜(三片) 远志(一钱) 桂心(一钱) 陈皮(二钱) 白芍(三钱) 云苓(三钱) 五味子(一钱)此方即中焦取汁。奉心化赤以为血之义。参 术草大枣。大补中焦。中焦谷化则汁益生。故加陈皮以化谷。中焦水停则谷不化。故加姜苓以别水。水谷既化。中焦之汁自生矣。再用归地多汁以引其汁。凡系妇人催乳。用此足矣。若必令其奉心化血。则宜芍味以敛之。使荣行脉中。而不外散。加桂心远志。启导心火。以助其化赤之令。补中者。开血之源也。导心者。化血之功也。敛脉者。成血之用也。此心火不足之治法。与炙甘草汤建中汤相近。
归脾汤白术(三钱) 黄 (三钱) 茯神(三钱) 人参(三钱) 远志(钱半) 木香(一钱)甘草(二钱炙) 枣仁(三钱) 当归(三钱) 桂圆(五枚去壳)心主生血。脾主统血。养荣汤。以治心为主。归脾汤。以治脾为主。心血生于脾。故养荣汤补脾以益心。脾土生于火。故归脾汤导心火以生脾。总使脾气充足。能摄血而不渗也。
养真汤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钱半) 山药(三钱) 莲米(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八分) 黄 (三钱) 白芍(三钱)煎去头煎。只服二三煎。取燥气尽去。遂成甘淡之味。盖土本无味。无味即为淡。淡即土之正味也。此方取淡以养脾。深得其旨。
小建中汤桂枝(二钱) 白芍(四钱) 甘草(二钱) 红枣(三枚 生姜(三片) 饴糖(一两)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五脏阴精阳气俱不足也。故用姜桂辛温以生阳。用芍饴酸甘以生阴。大枣甘草纯甘以补中。使中宫创建。则阳气化而上行。阴气化而下降。细按此方。乃建胃滋脾。以阳生阴之法。归脾汤从此方重浊处套出。补中汤从此方轻清处套出。
正元汤人参(附子汁煮) 黄 (川芎酒煮) 山药(干姜煮) 白术(陈皮煎) 云苓(肉桂煮) 甘草(乌药煮各等分)六药为末。盐汤下。取火烈之品。法平和之药。雄烈之味既去。诚为温补少火之驯剂。
白凤膏平胃散(四两) 人参(一两) 茯苓(一两)上三味为末。纳枣内。入鸭腹中。陈酒煮烂。食鸭肉。将枣阴干。随用参汤白汤化服。鸭乃血肉之品。其性滋阴。酒为五谷之精。其性和阳。合诸药养脾胃。大收纯和之效。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龙骨(三钱) 牡蛎(三钱)肝寒魂怯。用辛温镇补之品。以扶肝而敛魂。心阳上越。肾阳下泄。此方皆可用之。
滑氏补肝散枣仁(三钱) 熟地(四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山茱萸(三钱) 山药(三钱) 川芎(一钱) 木瓜(一钱) 独活(一钱) 五味子(五分)肝体阴而用阳。此以酸甘补肝体。以辛甘补肝用。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欲其气之鼓荡者。则用独活。欲其气之温敛者。则用巴戟。欲其气之清平者。则用桑寄生。欲其气之疏达者。则用柴胡白头翁。诸药皆治风之品。轻重不同。在人用之得宜。
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人参(二钱) 地黄(二两六钱) 麦冬(八钱) 阿胶(二钱) 芝麻(五钱) 炙草(四钱) 大枣(三枚) 桂枝(三钱) 生姜(三钱) 清酒(一两)此方为补血之大剂。乡先辈杨西山言。此方亟戒加减。惜未能言明其义。余按此方。即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是为血之义。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
下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时方养荣汤。亦从此套出。第养荣汤较温。此方多用生地麦冬。则变为平剂。专滋生血脉。若催乳则无须桂枝。若去桂加枣仁远志。则更不辛烈。若加丹皮桃仁。则能清心化血。加山栀。又是清心凉血之剂。加五味。则兼敛肺金。此虽加减。而仍不失仲景遗意。又何不可。
大补阴丸熟地(八钱) 知母(三钱) 黄柏(三钱) 龟板(四钱)苦寒之品。能大伐生气。亦能大培生气。盖阴虚火旺者。非此不足以泻火滋阴。夫人之生气。根于肾中。
此气全赖水阴含之。若水阴不足。则阳气亢烈。烦逆痿热。方用知柏折其亢。龟板潜其阳。熟地滋其阴。
阴足阳秘。而生气不泄矣。
四物汤(为生血和血之通剂)生地(四钱) 白芍(三钱) 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四君子汤人参(三钱) 白术(四钱) 云苓(四钱) 甘草(二钱)异功散即四君汤。加陈皮二钱。
八珍汤即上二方合用也。气血双补之平剂。
十全大补汤即八珍汤。加黄 肉桂。为温补气血之大剂。
当归补血汤黄 (一两) 当归(五钱)此方以气统血。气行则血行。外充皮肤。则盗汗身热自除。内摄脾元。则下血崩漏能止。
柴胡清骨散柴胡(三钱) 青蒿(三钱) 秦艽(三钱) 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地骨皮(三钱) 鳖甲(三钱) 知母(三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童便(少许) 胡黄连(一钱)肝为藏血之脏。又司相火。血足则火温而不烈。游行三焦。达于腠理。莫不得其温养之功。若血虚火旺。
内则烦渴淋闭。外则骨蒸汗出。皆肝经相火之为病也。方用丹皮知母枯芩黄连童便。大清相火。而又恐外有所郁。则火不能清也。故用柴胡青蒿秦艽。以达其郁。又恐内有所结。则火不能清也。故用白芍丹皮鳖甲。以破其结。佐甘草一味以和诸药。务使肝经之郁结解。而相火清。较逍遥散更优。
保命生地散生地(五钱) 熟地(三钱) 枸杞(三钱) 地骨皮(三钱) 黄 (四钱) 白芍(三钱) 甘草(二钱) 黄芩(二钱) 天门冬(三钱)方取黄 甘草。入脾统血。余药清润肺肾。以治血之源流。或血止后。用此调养亦宜。
猪苓汤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云苓(三钱) 滑石(三钱) 阿胶(三钱)此方专主滋阴利水。凡肾经阴虚。水泛为痰者。用之立效。取阿胶润燥。滑石清热。合诸药皆滋降之品。
以成其祛痰之功。痰之根原于肾。制肺者治其标。治肾者治其本。
导赤散生地黄(四钱) 木通(二钱) 甘草梢(三钱) 竹叶心(三钱)季楚重曰。泻心汤用黄连。所以治实邪。责木之有余。泻子以清母也。导赤散用地黄。所以治虚邪。责水之不足。壮水以治火也。
麻黄人参芍药汤麻黄(一钱) 桂枝(三钱) 黄 (三钱) 人参(三钱) 炙草(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子(一钱)麻黄桂枝。从外发表。黄 草参。从内托里。使内犯之邪。皆从外出。自不至乘阴而吐衄矣。然既乱之血。
又不可以治也。故用当归白芍以和之。麦冬五味以清之。又按麻桂力能发表。表解而血自止。是善用麻桂之功。非麻桂自能止血也。况仲景于吐血衄血。皆忌发汗。用此方者。须审其的由外感。非此不解。
然后一投即应。设忌发汗而反汗之。又误用麻桂之过。麻桂亦不任咎也。
止嗽散桔梗(三钱) 荆芥(三钱) 广紫菀(三钱) 广百部(三钱) 白前(三钱) 陈皮(三钱) 甘草(一钱)普明子制此方。并论注其妙。而未明指药之治法。余因即其注而增损之曰。肺体属金。畏火者也。遇热则咳。用紫菀百部以清热。金性刚燥。恶冷者也。遇寒则咳。用白前陈皮以治寒。且肺为娇脏。外主皮毛。
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流连而不解。故用荆芥以散表。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开而不贵闭。喉窍贵闭。不贵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启而为咳。故用桔梗以开鼻窍。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
肺气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