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 疡医大全
  • 佚名
  • 3113字
  • 2015-12-26 19:08:39

又曰∶流注首尾敷冲和膏最稳,加乳香、没药治流注筋不能伸,敷之极效。

又曰∶走散流注发因受寒冻,凝滞血脉而成。一名流注伤寒,又名瓜藤发背,患生于背,遍身皆有之。经云∶伤寒流注尚犹可,流注伤寒急如火。医者当察其寒热虚实治之。

胡公弼曰∶流注又曰走注,状似鳖形,毒因风盛而生热,气因热盛而走散,午前宜四君子汤加芎归;午后宜四物汤加参 、麦冬、北五味。断不可用渗利流气等药。(《青囊》)又曰∶治流注大法,郁者开之;怒者平之;闪扑及产后瘀血者散之;伤寒余邪者调解之。大要以固元气为主,佐以现证之药。

又曰∶流注一个,要表汗一次,如流注三个,须表汗三次,毒自消矣。设治之不早,深为大害。

又曰∶如破溃成脓者,先用降药降去败肉,腐尽生肌可也。

《医林集要》云∶白虎飞尸留连周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者则为终身废疾矣。

又曰∶又有结核在项腋或两乳傍,或两胯软肉处,名为 痈,属冷证也。又有小儿宿痰失导,致结核于颈项臀膊胸背之处,亦冷证也。并宜热药敷贴。

王西圃曰∶流痰胸腹流于四肢者可治,四肢流入胸腹者难治。

《心法》曰∶流注新发,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凝结日久,微热渐痛,透红一点,方是脓熟,即宜用针开破。若湿痰化成者,脓色粘白;若瘀血化成者,脓色金黄粘水;若风湿化成者,脓色白稀如豆汁;若汗后余邪化成者,脓色或黄或黑,稀脓臭秽;以上四证,发于肉浓处可愈,发于骨结及骨空处难愈。若淫欲受寒化成者,脓色稀白而腥,其水中有猪脂水油之状,此为败浆脓也。诸书虽有治法,终成败证。

冯鲁瞻曰∶按脏腑津液受病为痰,随气升降,理之常也。若在皮里膜外及四肢关节曲折之地,而脏腑之痰何能流注其所,此即本处津液遇冷遇热,即凝结成痰而为病。断非别部之津液,受病成痰,舍其本位而移于他部者。况气本无形,故能无微不达,而液随气运,亦可藉气周流,若至津液受病成痰,则变为有形而凝滞,焉能随气流通于至微至密之所耶。

试痰法∶用海蜇皮粘贴,外以膏贴之。如痰,次日膏药揭得下,海蜇皮揭不下,即是害痰。

湿痰流注门主方

香附饼(《正宗》) 治风寒流注袭于经络,结成肿痛。

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热熨斗熨药饼上。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溃。风寒湿毒宜姜汁作饼熨之。

醒脾汤(《正宗》) 治怀抱郁结,思虑伤脾,以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乃生壅肿,疼痛不眠,心烦不安,神气不清。

人参 白茯神 白术 嫩黄 (蜜炙) 酸枣仁(炒,研) 远志肉(各一钱) 地骨皮(七分)桔梗 柴胡 川黄连 广木香 炙甘草 香附(各五分) 圆眼肉(七枚)姜三片,枣二枚,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时服。

琥珀膏(《正宗》) 治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气血凝滞,结成流毒。毋论身体上下,年月新久,但未成脓者并效。

生大黄(二两) 郁金 白芷 天南星(各一两)共为细末,用大蒜去壳捣烂,上入药再捣,略入酒一二匙调匀,遍敷肿上,纸盖。随有热痛,又有不痛,俱待药干便效。次日又有起泡,又有不起泡者,如有泡起,挑去泡中黄水,以膏贴之,自效。

调中大成汤 治流注溃后,脓水清稀,饮食减少,不能生肌收敛。

人参(二钱) 白术 嫩黄 (炙) 陈皮 当归身 山药 白茯苓 白芍药(酒炒) 牡丹皮(各一钱) 远志肉 砂仁 藿香 炙甘草(各五分) 熟附子 上肉桂(各八分)煨姜三片,黑枣二枚,煎,食远服。

黄 六一汤 治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嫩黄 (六钱,生用蜜炙各半) 粉甘草(一钱五分,生炙各半) 人参(一钱)水煎,食远服。

木香饼 治一切气滞结肿成核,或痛或酸,闪肭风寒所致。

生地黄(捣膏) 广木香(减半,研末)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热熨斗熨之。坚硬木痛者,间日熨之自效。

流痰浑身作痛。

当归 栝蒌仁 独活 大川芎 白茯苓 白芷 白芍药 连翘 防己 穿山甲(炒) 防风 生地黄 金银花 牛膝 天花粉 黄芩 陈皮 川贝母 甘草(各五钱)分作六剂,酒水同煎。若上半身痛,食后服;下半身痛,食前服;如遍身痛,只用酒煎,神效。

火龙膏 治风寒暑湿,毒袭经络,筋挛骨痛;或肢节烦痛,湿痰流注作痛,不能行步。鹤膝风、骨节风疼痛,其效犹速。

生姜半斤取汁,牛皮胶二两,入锅内化开,入乳香、没药末各五钱,麝香一钱,调匀待温,摊贴患处。

湿痰流注奇方(赵若予)木瓜(一个) 当归(五钱) 甘草(三钱)细酒一斤同煎减半,再加研细乳香、没药各一钱,露一宿,空心热服。未溃自消,已溃自敛。

湿痰内消方宣木瓜(五钱) 紫花地丁(一两五钱)腊酒二斤煎好露一宿,看证上下,分食前后服。

内消湿痰流注神方吉祥草根洗净,捣汁半酒杯,和酒冲服,取汗即消。且不生疮毒。

锦囊秘授神效观音救苦丹(冯鲁瞻)神治一切风寒湿气,流注作痛,手足蜷挛,小儿偏搐,口眼 斜,妇人心腹痞块攻疼,不问年深月久。将药置患处,以灯火点着,候至火灭,连灰罨于肉上,立见痊愈。重者用药米粒大,轻者用药粞粒大,只须一壮,不必复灸。若患处阔大,连排数壮,一齐灸之,且灸时不甚热痛,灸后并不溃脓,一茶之顷,痼疾如失,屡试屡验,真神方也。固思济之一方,不若利之天下;惠之一时,不若泽之后世,特附于锦囊之中,以广厥传。愿后贤以为半积半养之珍,幸勿专为嗜利之具。

麝香(一钱) 朱砂(二钱) 硫黄(三钱)各研细末,先将硫黄化开,次入朱麝同化,倾入瓷器内候干再研末,隔火化开,候切作如粞米大,贮瓷瓶内,慎勿出气,珍藏听用。

一切肿块湿痰流注。

鲜山药 天麻(各五钱)酒水各一盅煎服,三剂全消。

敷痰。(贾颂周)大蒜头十数枚,去皮入皂矾三钱,捣烂听用。用香一炷点起,将药敷患上,以一炷香尽为度。如是痰即现青红色,如只红色,则非痰也。如其是痰,隔日敷之,三次自消。

又方天南星 大黄 白芨(各等分)研细,姜汁和醋调敷。

又方白萝卜叶 扁柏叶(向北者) 干面(各等分)研细。醋调敷,日易一次,自消。

敷湿痰肿痛,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五倍子(瓦焙黄色) 生半夏 生南星(各等分)共研细,同滴醋熬数沸,加葱姜汁调敷痛处留头。如药干用醋不时润之,至重毒证,不过三四次即消。

敷痰法 生山药一段,洋糖、飞面共捣烂涂敷自消。

摩腰紫金丹(活人录) 风寒湿三气而兼痰饮,留滞于经络血脉中,闭塞不通而痛,并治腰痛。

附子尖 乌头尖 天南星(各二钱五分) 雄黄 樟脑 丁香(各一钱五分) 吴茱萸 肉桂朱砂 干姜(各一钱) 麝香(二分)蜜熬葱汁和丸如鸡头子大。每丸以姜汁化开,敷涂患处上,贴万灵膏或蠲痛膏。

蠲痛五汁膏 寒湿气袭于经络血脉之中为痛,痛于两臂两股腰背环跳之间。

凤仙梗(捣汁) 老姜汁 蒜汁 韭汁(各等分)熬至滴水成珠,用萆麻子油同黄蜡收起,每以此膏烘热粘贴,追出湿气水液自愈。

消痰方 芫花研末一钱,枣肉捣匀为丸。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白汤送下,即便出秽痰,其肿立消。但此法宜施于壮实初起之人,须忌甘草。

又方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一钱) 川贝母(去心研,二钱) 连翘(八钱) 万年青(三片)煎服自消。

雷火针 风寒湿气痰滞于经络血脉之中,闭塞不通而痛。

蕲艾(一两) 朱砂(二钱) 穿山甲(土炙) 桃皮 草乌 川乌 乳香 雄黄 没药 硫黄(各一钱) 麝香(五分)共为细末。以蕲艾铺粗纸上,入药末三钱卷成筒,如爆竹式,择吉日将药筒入瓶内,以箬叶油纸封口,埋屋下地中四十九日取出任用。此针能针百病,可于患处用青布或红布折二十四层,将针灯上点着吹息,隔布针之。患内暖极即止,不过三次即愈。

治因风郁痰生于颈项,皮肤肿硬白色,不甚疼痛。(《说约》)天南星、半夏研末,姜汁调敷。或南星、半夏末、姜汁和饼,隔蒜灸更妙。

消痰神方 新鲜针线包(即芦州上芦柴上缠绕之物,形如鸟首,绿色,内有白浆。秋深冬月白浆枯干裂开,便如毛絮者是也。)不拘多少,捣烂敷上自消。

痰注臂痛汤(仁斋)天仙藤 白术 羌活 白芷(各三钱) 姜黄(六钱) 制半夏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服。

湿痰肿痛经年不能行者。(单方)水红花 花椒 萝卜英 甘草 槐花 金银花 苍术 白凤仙花 水龙骨(各等分) 草煎熏患处,水稍温即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