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佛功德
大哉法界。是佛真身。虗矌寂寥。光明徧照。毗盧藏體。凡聖同源。故諸佛光嚴住持。是眾生清淨覺地。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至於利濟群迷。則分身普現千萬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場。一時成佛道。論其設教。雖八萬門。統而別之。其唯頓漸。於覺樹便論為頓教之初。往仙苑方譚。是漸門之始。漸澗先後。終於法華涅槃。頓不分時。經經決了。今大方廣圓覺經者。是頓中之教焉。故從大光明藏現受用身。與十方大士。同平等會。問答了義。是頓中以攝頓機。妙矣哉。實教中佛法僧之至德也。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禮十二)。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入大光明藏所現本尊毗盧遮那佛。
問修證漸次
第一 二 科前後經意
文殊章裏唯論悟 普眼門中但說修 前段悟修相契會 令於行解識元由 趣行(此章)文前先泯行(普賢章) 反流心迹免隨流 前(文後)後(此章)中間(普賢)相對照 始知此教義門周
於是普眼菩薩白佛言。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前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者稱住行本也。今請修漸次者。對治行相也)。云何思惟(思慧)。云何住持(修慧)。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前二句大智自利。後三句大悲利他)。
第二 三 釋問目
普賢既聞修悟意 既知眾會自堪任(若未悟解修即著相。於菩薩行。不堪任也) 便問進修漸次行 欲令解發對治心 凡夫執著虗華事(但迷理性。則造業。修道皆著事相也) 矌却資熏直到今 前說稱真無漸次 今淪背習假推尋 思察何門為要妙(云何思惟) 住持何境最幽深(云何住持) 眾生未悟何開示 普使聞成功德林(六度同則萬行功德森聳如林故。華嚴十行會主。菩薩因此為名)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時。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聽諦。當為汝說。
第三 二 讚問許說
佛言汝問甚相當 菩薩修行大道場 語少(准一行文)意多含理事(界分別觀。一空觀。法界觀) 利他自利有行藏(可上可行或宴室或處眾也) 此非偏局隨其法(故淺始幻修智泯菩薩泯說法化身之佛) 真是該通廣大方(下云。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又云。爾時便得無方清淨) 初淺(未分拆四大根識。乃至法空)後深(拂泯諸行。成法界觀)圓滿德(乃至始知。眾生皆成佛道) 聽吾一一為開張(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正說中四
一起行方便 二觀行成就 三頓同佛境 四結牒問詞
今初云。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二觀行成就中二。一戒定)。先依如來奢摩他行(此云止就是定也)。堅持禁戒(戒也)。安處徒眾(護威儀處)。宴坐靜室(修禪之處)。
第四 二 釋起行方便。乃起行中之戒定
新覺上人(菩薩也)及末世(除上人。餘皆本文) 欲求諸佛(如來)覺心時(四字本文) 應當正念離諸幻(本文) 心息諸緣(奢摩他也)誡百非(堅持禁戒) 安處眾中(本文)常議論 無令功用有參差(釋處眾之意也) 閑即靜房習宴坐(安坐靜室) 勿沉(須處眾也)勿掉(須宴室也)正思惟
二觀慧。又二。一二空觀。二法界觀。
初者(眾生曠却漂沉。或墮邪小。不成種智者。良山二鄣。二障不斷。由於二執。欲破二執。必假二空故。於法界文前。先作二空觀。執亡鄣盡即聖性現前。應用塵沙。名之為佛)文中二。先破執。後顯理。破中二。一我空。二法空。初我中二。先觀身無我。後觀心無我(夫計我者。皆同五蘊。五蘊自相唯心與身。今且大段開之。然後別別分拆。如此馳遂。妄計何逃)觀身者。復二(身為諸愛根本。了之虗妄。則一切煩惱自除。如其耽着。則起無量過患故淨名因疾。廣說無常苦空。勸令患厭涅槃喻以四蛇。金光明經及智度論皆云背恩也)一旦尋(尋求)伺(伺察)觀中總觀四大云。
第五 三十七 觀察此身究竟所歸如何也
(言四大幻合者)。
四大闕緣何所立 水流肉壞麨灰飛 三種無風常不長(寶積經中說。初愛父母精血為身時。若唯地無水。如握乾麨灰。即不和合。若唯水無地。即流散。若唯地水無火。如夏月陰處肉團。即便壞爛。若唯三而無其風。即不憎長也) 必須假合遞相依(淨名云。四大合故。假名為身。此下云。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問何名恒作是念答) 恒念意令專記憶 行藏豈得暫參差 佛遣留心於此處(四大處也) 尋經差豆忽驚疑(佛標舉與正釋之文相違。詳之故生疑也) 標舉欲求圓淨覺(標云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乃至宴坐靜室。恒作是念) 念於覺性諦思惟(既云。欲求淨圓覺心。只合於覺心。而觀親照如前云圓照覺相等。故法華云。入於深山。思惟佛道。佛道即是照覺性也) 今念四蛇虗假物 鑽水求火豈相宜(仍令恒作念。四大髮毛爪齒。乃至大小便利等。豈不與淨覺相違耶。故如鑽木求火。又如欲作貴器。而調治泥土抔等也) 深山本為思惟佛(法華文也) 靜境(嚴潔道場。淨身口意。絕諸妄念也)飜令繫念屍(華嚴云。即為死屍。即為蟲聚) 佛自標題還自釋 如何前後自乖違 問問不知諮問處 覆思心佛是吾師(經云。諸佛所師。所謂法也。以法常故。諸佛亦常法。即法身真佛矣) 數夜忘緣頻啟請(勒勒反照。而思惟其義) 忽蒙開示實希奇(悟此道理。似反而符。故云希奇) 將此希奇為眾說 眾人各各正身儀(聽者端視。如渴思飲) 義天欲見諸星象 心地須如淨水也(華嚴云。眾生心水淨。菩薩影現中。了遂說云) 思惟佛道緣求佛(牒上所疑而示之也) 佛在凡身已令知(既習此圓頓之宗。亦令知佛在自己之身中。如塵中大經卷乃至如上所引如來藏經等所說也。故肇公云。法身隱在形[穀-禾+卵]中。真智隱在緣慮內。既知如此。即須推破四大形[穀-禾+卵]緣盧心念。方得見佛。故知妄身妄心。正是求佛之處。以佛令求靜。應當常記念推破四大。道理何所疑也。更引例喻云) 真妄相和金雜鑛 鑛銷金現藉鉗鎚(觀智為鉗鎚既銷鑛而得金。須觀心而覔佛) 鑄金為器先除鑛 修性(金也)成功(器也)是去癡(鑛也。問何以偏去癡下答云) 癡是無明執我法 先除此執更何疑 如世間人習眾藝 身中有病且須治 病中豈得虗勞役(帶病不可辨家業。帶執如何修佛道也) 病差方能有所為(以無我無人。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菩提也) 二執最為重病本(若不除病本。病狀修不差) 就中我執更萎羸(此病偏更重也) 能發貪瞋令造業能遮戒定部從茲 身相都為伊窟宅(伊者。妄我也) 攝為自體共安危(唯識論說我執。執根身為我。文云。攝為自體同安危故。謂身安心。則散歡樂。身危心。即憂苦。故云同也) 今欲破除人我賊 須從四大始修推 推時不得隨情斷 照處還須約理思 且責此身多過患 方窮過患(如錢)至精微(如金) 一切時中作此念 火風地水各相非(地不是風火不是水。一一如此) 假合混和者似一(如遠國四人。同處或立或坐。似一人物也) 一中(似一之中)分位本支離 眾生無始常迷惑 執一為人妄寶持 世世遵承認作生 驅驅營計只供伊 覺伊受色追求色 竟欲欺人便與欺 未及饑虗貪美食 未全寒凍索鮮衣 廳堂向背須如意 簞褥溫涼要及時 念念恨無多僕妾 心心愛著好妻兒 勒求官軄都緣彼 積集資財更為誰 舉世任他常負重 且須得我永乘肥 經求且作千年計 友料何曾百歲期 講壑易填雖未必(雖云易填。其實亦不易。故云未必。若對心難滿。即成易也) 心倩難滿實如之(云人心難滿。即實難滿也) 衣食開身從急切(但為供身取之。亦未為妨也) 資緣屬己仛驅馳(屋含牀摺。乃至種種資身之具。求之即可恕也) 理應飽暖權知足(欲盡即化求故云權) 何乃豐饒不息機(等供身。合得三百二百年。喫著不盡。亦運為不已。故云不息。此類癡遇不甚也) 聲名虗假(不開身也)何須覓(見得亦不關身) 毬獵疲勞豈要為(既言為身。即不合毬獵。即身轉困苦。不知為之為誰) 偏愛綺羅何是暖(身只要暖何必衣綺羅。綺羅之暖。不及絕絹) 多藏金玉不充饑(此事交下不開身也) 百頭求覓渾無倦 千里經營總未疲(此二句為利。下六句為名。亦不開身也。即知愚中之愚也) 般數藝能爭勝負 分毫階品競高卑 縱得萬人長道是 世瞋一箇暫言非(若據道理。既已得萬人讚。忽有一人毀。只合還折却一人讚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讚在何得於萬中苦爭一分。豈不極愚也) 計度心心謀自咸(直對親兄弟同道中情。亦且求自達也) 見聞事事願他衰(願他衰者圖己獨尊) 一事乖情即厭恨 千般愜意必依隨(夫違順境禍福門於天地間是等頭物汝遇一順意即須准擬一違情如何推托度度福一一受纔一度禍便擬惟未審擬推與誰人令偏受之。如此審思。世上未有平人也) 不知分劑無厭足 唯黑頭蟲可笑奇(可笑者。無厭心之極也。太甚也) 忽有一人臨壽盡 覺知神識必遷移(十十萬萬人。直至死不知錯。其中忽有一人。如此怛云) 反想養身經爾歲 如今不免與分離 彼既不能相共去 須臾即是獨行時(人人臨終。皆不忍捨身。待擬將去。旦將去不得。即是他不能去也) 供給之功合計會 問者悞別欲何為 爾許時來承奉汝 未曾一念暫輕欺(箇箇只擬轉人。何肯自轉身也。故一切眾生。皆有七慢九慢之種子) 如上所陳種種事(從前來偈中所諸者) 汝今想取悉應知 今日分明向汝道 必須審聽莫伴癡 死限到來共汝別 我投彼陰汝為尸 既知事汝曾無失 委曲分毫不省虧 如此昊天恩德重(身事過於事父母也) 汝應償報勿疎遺 今欲趣生迴問汝 前程有限事難為 好惡便須急道却 貪忙努力莫令遲 豈料孤恩頑礙物 悄然不致一言詞 筆端(如筆之端)打直(死尸多。如此展直之也)直雙眼 偃仰量牀展四友 仛你瞋可痛責辱 殊無慚愧一毫釐(凡夫負恩沒未辨報。亦合申謝也) 桑下暫時猶得報 人間經世豈如斯(一餐猶有扶輪之報。何況生生恩故下云) 一生役役成何事 一世波波實可譏(可以自議自嫌也) 翻覆思量知是錯 三宵五夜悔難進 自省小來至老死 常為四大所羈廛 雖聞自在真身在(此說曾聞。法者。餘人兼不聞。不聞者。又千萬數也) 無暇暫將智眼窺(日復一日未能照察。況不聞法者) 貪旦事伊親惡友(惡友誘人。以潤身之事故云事伊) 何曾學法(法屬己識。却不暇學)近明師 每有勝緣堪去處 即推忙事旦延時 為伊虵篋因修過 令我寶山空手歸 徒浪無功早是屈 況遭帶累入宴司(此下意明索報思不得即。不免著鈍亦不辭誠審思前程行李合到何處遂自校量一生行業乃覺悉是非違。轉驚疑也) 生來既是貪照使 所作都無定慧資 或業不唯愁思畜 魂靈誰保免阿鼻(自己已失不可後追。但好心觀於後人早須改轍) 前車已覆徒嗟歎 後羈臨坈令改移 不可明明還著鈍 必須旦夕覓便宜
第六 六 觀身至空
前但明此身非我。兼是過患之物。今細推非唯過患。兼旦無身。以一一各有所屬故也。
已述此身多過患 必須觀破至空空 地水火風離似合 理應一一食惟窮 此等四地偽作我 搜尋我主在誰中 此四由來體性別 堅濕暖動豈相容 重滯有形輕虗無(狀是名風) 濕暖乖張為水火 四般相反互相衝 汝等定將誰作主 便須指注莫佯聾 若道從頭皆是我 即成四我轉乖宗(夫計我者。皆云是一是常今乃云。四即是自乖宗也) 問著發言多莾鹵(意中誰覺每理。又不言錯乃假沒。云莾鹵也) 再徵說理轉蒙矓 遞互推(上當反)排無指的 直須一一別令通 地大有形徧罣礙 今先推汝勿元蹤 汝此地中多眷屬 從頭要勘莫西東
所謂(諸經論推斷。多云從頂至足。涅槃經云。初從外觀皮肉筋骨等。後除皮肉。一向從是至頂。此經即外至肉。取其目覩易見。漸至難見之隱處也)髮毛(最外)爪(四支之外)齒(與爪同類次之緣是可見之外骨也)皮(次髮毛爪)肉(皮下)筋骨(筋纏骨)髓(骨中髓)腦(頭肉)垢色(都指)皆歸於地(略舉十一。二物為例今依此二分折)。
第七 八 且唯推地火
(續略舉例。偈須釋之。諸多說內外中間。三十六物亦未周盡涅槃經第十二廣列兩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