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十 六 述空中華無起滅喻

有人風熱衝於眼  眼裏因茲翳病生  便見空華星散起  紛紛零落乱縱橫  一朝翳差華還歇  謂言因差始華停  念念專疑還翳起  復恐空華待翳起  復恐空華待翳迎  翳元不與華期約  華亦不隨翳便生  翳華二法非相待  況於一有一空名  空本無華非起滅  涅槃生死坦然平  眼睛常在非華翳  妙圓覺照離虧盈  迷時生死如華起  悟時寂滅似華停  圓覺離華起兼離翳  雙袪生死及無明  虗空不是無而有  從無始際自然成  況復如來隨順覺  覺為空體更精靈

善男子。如銷金鑛。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鑛。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不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第十一 四 述金中鑛不重生喻

鑛裏有金元自在  但緣鑛離便如無  烹鍊鑛銷金出現  驗金與鑛本來殊  金非銷有因銷顯  顯來精妙不重麤  經無窮時常不壞  不應說道屬功夫  如來覺性還如是  本來圓淨類明珠  迷時雖隱無增減  妄盡圓彰離智愚  若道眾生不是佛  便如圓覺彼時無  若謂如來還妄起  如金再被鑛來塗

第十二 八 總述二喻同異之意

上來二喻非重說  防疑答難兩相資  剛藏本陳三問因  今詳佛答悉無遺  一疑本佛無明起  二疑呼妄作圓知  三疑果佛還生妄  如來一一為通之  妄法如華無起滅  初云成佛已無非  圓覺離於華與翳  次通本不認迷癡  華鑛迷無重起義  況於果佛聖中師  此答第三佛妄起  三重鉤鏁實精微  華喻總酬三種難  鑛喻偏通最後疑  此疑過重須明示  故令再喻絕瑕疵  若唯標舉空喻囗  但彰頓悟闕修時  恐有撥無因果病  忽因此起更難治  若但指陳金鑛喻  本清淨義又成虧  鑛且不空須持鍊  便如煩惱有根拔  既失真常圓淨理  卻成增減屬營為  故說兩門相解縛  皎然法義等琉璃

次下第三顯淺難造深。文二。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第十三 三 述初所造離念

演宗答義俱終畢  恐滯名言續又袪  欲表深去不易造  莫將分別契如如  圓覺妙心絕對待  故標為本佛諸餘  成佛不成皆義說  菩提寂滅亦空虗  無妄輪迴及解解  亦非修證後方除  以楔出楔誰留楔  稽首如空無所居

次下述第二能造帶情。文四。今此一段經有三。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親證所現涅槃(小智也)。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凡心也。上第一舉喻彰劣也)。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上皆第二舉喻顯情也)。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上皆三誡息妄心也)。

第十四 四 偈述

上明所造玄玄妙  欲彰能囗固疑難  小智凡心皆不入  以斯兩類例多般  四果身心皆斷滅  尚不能至自泥洹(小智也)  何況思惟分別旨  測度如來大涅槃(凡心也)  如人聚集諸螢火  欲燒四寶大峯巒  縱使勤勞經累月  豈能損著一毛端  故佛先斷囗妄本  妄心須向自心看  真妄根源既了達  此類方從佛境觀

次下當四中重彰妄義。及大文第四結問不當理。(偈文二唱)。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辨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縱實有思惟。尚不能證覺。何況此心早亡。如於空華。自無其體。向上更欲求證。何異空華結果。故云展轉妄想也)。無有是處(上皆重彰義。下結問不當理)善男子。虗妄浮心。多諸幻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列。非為正問。

第十五 三 釋文

此後重彰妄想義  猶恐分別未全忘  有作思惟從想起  起因塵境屬無常  本非自己真心體  已似空華乱眼光  用此辨於佛境界  空華結果豈相當  虗妄浮心多巧見  不能方便入真場  即驗汝言屬分別  非為正問自思量

第十六 五 釋難

(初一偈敘難意。後四偈通釋)。

經文前後似相違(前讚善哉。此責正非)  不言復恐後人疑  前讚善哉如是問  今云非正毀其詞  讚者美其發起問  青之欲表理難窺  此科疑處根元病  最彰圓宗頓悟機  若不微尋諮問佛  學人世世積迷癡  微起有功又讚歎  照然豈不意如斯  今欲結成真實理  直令進入不思議  須可分別諸言論  始得情忘絕百非  剛藏所微意在責(責此之過始彰〔微〕起有功也)  責之始顯理精微(乍看前後相違。細詳始終符合也)  理顯功歸剛藏力  責之兩意轉增暉

至心懺悔

佛名經云。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夫欲懺悔一切罪鄣。令得根本永滅盡者。先當運心。欲得滿足諸波羅蜜。欲得成就無上菩提。欲得滿足一切菩薩行願。應作是念。我學過去未來現在菩薩修行大捨。破骨出心施於眾生。如智勝菩薩。及迦尸王菩薩。捨妻子等。布施貧乏。如不退菩薩及阿翅羅那王。須達拏菩薩。莊嚴王等菩薩。入於地獄救苦眾生。如大悲菩薩。及善眼天子等。齊救惡行眾生。如善行菩薩。及勝行等菩薩。捨頂上寶天冠。并剝頭皮而與。如勝上身菩薩。及寶髻天子等菩薩。捨眼布施。如愛作菩薩歡喜行菩薩月光王等菩薩。捨耳鼻施諸乞者。如無怨菩薩。及勝行王菩薩。捨齒施諸眾生。如華齒王菩薩。六牙象王等菩薩。捨舌布施。如不退菩薩。及善面王等菩薩。捨手足布施。如常精進菩薩。及無憂王堅意王等菩薩。壞身出血布施眾生。如法業菩薩。善意王。月思天子等菩薩。捨肉髓。如安隱菩薩。饒益菩薩。及一切施王等菩薩。捨大腸小腸肝肺脾腎。如善施菩薩。降魔自在菩薩。及自遠離諸惡王等菩薩。捨身一切大小支節。如法自在菩薩。及光勝天子等菩薩。捨皮如清淨藏菩薩。及金脇鹿王等菩薩。捨平足指。如堅精進菩薩。閻浮提自在王等菩薩。捨連肉指甲。如不可盡菩薩。及求善法天子等菩薩。以此布施乞者。如無悔厭菩薩。無礙王菩薩。捨身飼虎。如摩訶薩埵王子菩薩。打骨出髓供養般若波羅蜜。如薩陀崙菩薩。秤身代鴿及與貧窮眾生作給使者。如尸毗王菩薩。捨身飼五羅剎。如慈力王菩薩。捨四天下大地及莊嚴。如得大勢至菩薩。及勝功德月天子等菩薩。為求迎法。生難遭想。有人說言。若能投身七仞火坑。當施汝法。菩薩聞已。歡喜涌躍。作是思惟。我為法故。尚應久住阿鼻地獄。何況纔入人間火坑。奇哉正法。甚為易得。但與我說。為入火坑。如求善法菩薩。金剛思惟菩薩。處於王位求正法時。乃至但為一文一字一句義。生難得想。能悉罄捨海內所有。若近若遠。國土城邑。人民庫藏。園池屋宅。樹林華果。乃至一切珍奇妙物。宮殿樓閣。妻子眷屬。及以王位悉能捨之。於不堅中求堅固法。為欲利益一切眾生。勤求諸佛無礙解脫。究竟清淨一切智道。如大勢德菩薩及勝德王菩薩等一切菩薩。舍利弗。舉要言之。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一切波羅蜜行。我亦如是。具足成就。為欲成就如是行故。常須懺悔無始已來所有罪鄣。欲懺悔時。復先知罪業生起因緣。然後運心懇倒懺洗。乃可消滅。罪因緣者。良由不能善守六根。即生三漏。漏業相續。廣造愆違。皆以獨頭無明為煩惱種。今當先懺獨頭無明。我等自後無始世界受身已來。經無量劫。一一劫中受種種身。一一身中造諸惡業。如世界微塵數。一一惡業。感報恒沙。一一報中受無量苦。如此等苦。皆由無明為業諸種。當以菩提心日照彼無明。無明即明。是為懺悔。無明既無。萬惑都盡。從前因無明所起罪業不可憶知。今日至誠發露懺悔。願皆消滅(上懺根本無明。是一切異生通皆具有之者。俱生任運。不因師宗。此下別懺邪見分別起者。亦是無明之類)。

又我等自後無始劫來。至於今日。惑染邪見。入外道宗。妄想沈迷。習行邪法。從於冥諦世性微塵。執我自然。徧空自在。稟受邪教。毀謗佛宗。六師乱神。四倒迷見。此罪之重。永滅善根。願於生生更參習。或在聲聞學眾。非行大乘。果非因生。因不感果。如是等見。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此下懺三毒)。

又復無始已來。恣行三毒。貪瞋癡火。晝夜熾然。對境觸心。焚燒三有。於好色所起於貪心。於惡色所起於瞋心。於無記所起愚癡心。周徧推求。無時暫息。或於五欲境界起貪瞋癡。或以三受因緣起貪瞋癡。或以善法起貪瞋癡。或於不善法起貪瞋癡。由此三心。增於見慢。深於巨海。重於丘山。不可具陳。不可具說。今日慙愧發露。至心懺悔。願皆消滅。

又復無始已來。恣於驕慢。有其七種。依於三品人處及我德處而生。所謂依於我蘊而起我慢。恃己高舉。(此有七慢。次第與諸論不同。諸論我慢當第四。今以我為根本。故以為初)由計我故。於他下品人邊。起於慢也。所謂於劣己人邊。計己為勝。於等己人邊。計己為等。雖當其分。而有慢心。又於中品上品之人起於過慢。謂於等己人邊。計己為勝。於勝己人邊。計己為等。慢過前故。又於上品之人起慢過慢。謂於勝己人邊。計己勝彼。倍過前故。又於上品之人起於卑慢。謂於多分勝己人邊。計己少分不及於他(上四從三品人起)又於少證勝德法中起增上慢。雖得少分。謂己得多。又於己全無所得勝德法中計己有德。起於邪慢(邪慢全無計有。增上慢即於少計多。上二皆從勝德而起也)。 又從前慢及過慢卑慢等三慢之中。展轉交絡。復成九慢(此九出婆娑論文。大乘中不見其文)。所謂於等計我勝(過慢)。於等計我等(慢)。於勝計我劣([(白-日+田)/廾]慢)。於勝計有勝([(白-日+田)/廾]慢)。於等計有等(慢)。於等計有劣(過慢)。於等計無勝(慢也)。於等計無等(過慢)。於勝計無劣([(白-日+田)/廾]慢)。由此種種慢。恃己凌他。起謂過惡。於勝德法及有德之人。心不謙下。不親善友。不聞勝法。鄣於聖道。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惱。今日覺悟。皆悉懺悔又復無始已來常懷疑惑。聞諸理事。猶豫無決。於佛法僧寶實德能中不能中。不能深忍樂欲。由不忍故鄣於正法。聞說善因樂果惡因苦果。乃至禪定解脫諸波羅蜜。皆悉疑惑。雖不誹謗。不能決忍。由此猶豫。終不趣入。長淪生死。無有出期。或雖歸心三寶。信向因緣。猶於所宗之教所事之師。種種疑慮。或疑教非決定修之。抂費功勞。或疑師說不明。乖於實義。或疑師雖明了。於我無度。脫心或疑。我是鈍根。修之竟無所益。如逢岐路。左右皆疑。俛仰之間。豈能前進。設令舉步迴。二鼠既遷。前程豈達。虧於限約。失於所求。最是疑心。修證懷疑。亦復如是。當知鄣於禪定。最是疑心。定力既無。甘後業道。多生業種。善惡難知。鬼獄人天知人何路。如是猶豫。無量無邊。歷劫已來。惑乱於我。今覺悟此義已。作決定之心。上來種種疑情。皆悉懺悔。

上來已懺獨頭無明貪瞋癡慢疑慮等竟。因此煩惱所起惡業猶未披陳。今此虔誠以偈懺悔。

我等主居五濁世  造諸惡業罪無邊  殺生不知他苦痛  婬盜惛迷悅目前  妄言綺語多虗誑  兩舌惡口毀仁賢  意業常營貪癡恚  不思良友善因緣  今日志誠歸命懺  三業罪滅淨心堅  嚴持香華供養佛  懺悔同歸清淨源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至心發願

願我等。乘是懺悔無明三毒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常遇明師。常聞正法。生生覺悟。世世不迷。離貪瞋癡。具戒定慧。又願乘是懺悔慢疑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謙卑退讓。親近勝人。若聖若凡。一切恭敬。所聞之法。決擇無疑。所遇正宗。得決定信。於三寶實德勝能。深忍樂欲。又願乘是懺悔十惡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以檀波羅蜜。為福德因。以尸羅波羅蜜。為離垢因。以羼提波羅蜜。為相好因。以毗離耶波羅。為加行因以禪波羅蜜。為證入因。以般若波羅蜜。為成佛因具三解脫五分法身。四智成就。十力圓滿。然後大悲方便。救度眾生。妙觀察智。如應說法。人天三界。並證無餘涅槃。凡聖久居。同入薩婆若海。

發願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一切諸世間  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  要必當有盡  夫盛必有衰  合會有別離  壯年不久停  無有法常者

(上皆出涅槃經第二卷)

如是悟無常  謹慎勿放逸  不放逸不死  放逸是死句  不放逸最勝  當為諸天王  放逸生死本  謹慎是勝道  是故捨放逸  常得受快樂

(上皆出正法念經第三十)

第十一上

(禮五十三佛。自述懺勸請隨喜迴向發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