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作意谓心回转。触三和等。皆如唯识第三卷初。回转者。起动义。彼云应非遍行。非为切理

定令心一境。名心一境性

触业唯受想思为所依者。唯识解云。思于行蕴为主胜故。实通为依

世中有三。一道理三世。二唯识三世。三神通三世。如唯识第三卷疏

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建立者。随顺萨婆多言。种子不离心法。如心法建立三世。彼说种子体即心故。随顺经部言。种子不离色心等法。如色心法建立三世。彼说色心能持种故。今大乘释。种子不离第八识法。如第八识法。建立三世。又种不离现行之外。条然有体。如现行法。依种子上建立三世。云何建立。种子之上。当可生果名未来。能生种因名过去。种子自体名现在又现行诸法。多分间断。种恒相续。种既不离现行诸法。条然有体。法既有三世。故今种子。如法建立三世之义。此为总标。建立三世。所依体依种子立。下别释世义。恐有外难。种既恒有。应非世摄。故如于法。亦世所收

又由与果未与果故者。此释过未二世。依现在种子之上立义。现种子上已与果义。名过去。未与果义。名未来。二所依体。名现在。今唯依道理。以辨三世。今大乘中。能为因义。名为取果。唯现在世。故唯识云。虽因与果。有俱不俱。而现在时。方有因用。若果起时。因付于果。名为与果。现在种上。有于曾世付果之义。名过去。现未与果当来方付。名未来。现在正取名现在故

若诸果法若已灭相下。释依现行建立世义

四相中分三。初辨所依。次辨相状。后辨分位假立。大乘生灭。既即法辨。更无别体。小乘说有。百论难言。有灭。灭法令无入过去。灭法现在说名有。有生。生法令有入现在。生法未来应说无。此难四相体俱成有

论云。谓于一切处识相续中一切种子相续俱行建立者。总标四相依种子立。一切处者。三界九地。识相续者。谓第八识。一切种子相续者。种刹那灭。无间断故。名为相续。俱行者。种与本识恒俱行故。建立者。依此九地与第八识。相续俱行。一切种子。建立四相。不依现行。由三义故。一种相续故。二诸法因故。三不离识故。若说种子。即说诸识 又解云。于本识中。一切种子。相续俱行法上。建立四相。即是依一切有为法上。建立四相。一切有为有漏无漏。若起必与种俱行故。即是通说依现及种。说四相义。于生之后即说异有者。此有二义。一令生厌。欲显生体自性变异不可爱乐。若即说住。便多生爱乐生住故。二欲显诸相无别用时。即此生相。与前后别名异。既尔随转名住。后必不住名灭故。不同余宗。二异性中。初是同类法前后异。后是异类法前后异。此唯说生。由有缘力故起。余依此立。不待因成。故言约法分位别立。显扬颂云。生因相违故。无住灭两因。自然住常过。当知任运灭。此如五十二。唯识第二等说

四缘。文分三。一标名。二总出四缘体。三又由种子故下。别指于心以显四缘。如唯识第七广释 因缘体者。彼云。谓有为法亲辨自果。一现行。二种子。今此唯言种者。彼会云。有唯说种是因缘者。彼依显胜。非尽理说。圣说转识与阿赖耶。展转相望为因缘故 等无间缘者。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等而开导。令彼定生。彼第四卷会此文云。若此识无间彼识决定生者。言总意别。义不相违 所缘缘者。彼云。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一疏。今此总说。亦不相违 增上缘者。彼云。谓若有法有胜势用。能于余法或顺或违。彼自会云。虽前三缘亦是增上。而今第四。除彼取余。为显诸缘差别义故。故今此云。谓除种子余所依及助伴。余所依者。乃除等无间依故。不说境界显然。亦知除所缘。故唯依心显四缘。不说心所为等无间

第六善等增数中唯立三善无胜义者。说有为故 福分善者。顺生死善 解脱决择分善。如对法第十三。及决择释 正胜善者。即四正勤。亦名正断。胜诸恶故。勤体胜故。非邪勤故。名为正胜 无量善者。四无量也 有依善者。有所依求。求三有善 无依善者。无所依求。希涅槃善。又有物施名有依善。无物随喜名无依善。或有相善名有依善。诸无相善名无依善。修慧之体名根本善 相应五蕴名为眷属善。修慧品故。或根本方便二业道。名根本方便善。合二为一业道品故。唯说闻思非修慧者。随其所应余善根故

八福生者。谓欲界粟散王为一。臣为二。加六欲天为八。不同古解。欲界除臣而取轮王。轮王为九。不动善为十。谓色无色善。及无漏善

善了知事者。知因智也

工巧中但为戏乐等者。余处说此。实通三性。今但简染。相难知故。谓为戏乐贪掉等生。不为活命习业简择故。此戏乐工巧染污。活命习业体实无记。简择是善。善心慧等简择生故

言慧眼者。实非是色眼类同故。此中说之。非是五中之一。慧眼总揽五中慧法佛三。为今慧眼。慧为体故。因便故来 有瞚眼者。即瞬动眼。如人等眼 无瞚眼者。不瞬动眼。如蟭蟟等眼 依处眼者。即本肉眼。由此为依。起变化眼。名依处眼。或扶根尘眼之依处。世俗呼之为眼故。今亦假立名 审谛耳者。亦非是色。体即闻慧等。因说耳故。文便故来。欲显眼耳俱有胜用故 高听耳者。闻善法胜法有义法耳 非高听耳者。听恶法劣法无义法耳 身中释一切遍诸根所随逐者。明身根遍在四根中义

堕施设意者。施设谓名言。缘在名言名堕施设

十一种中内外者。自他身异故

七识住者。俱舍第八云。身异及想异。身异同一想。翻此身想一。并无色十三。故识住有七。余非有损坏。一有色有情。身异想异。如人欲界天及初静虑。除劫初时。二身异想一。如梵众天劫初时。三身一想异。如第二静虑。厌根本喜入近分舍。厌近分舍入根本喜。四身一想一。如第三静虑。初定由染想名想一。二定由二善想名想异。三定由异熟想名一。善喜动故。余三即下三无色。余处坏识。不说识住

增语触者。第六俱触。能起语故。能缘语故。于声法二处皆增。由触增长名增语触 有对触者。五识相应触。根有对故 依耽嗜者。谓欲界 出离者。色无色及无漏 有爱味。谓有漏 无爱味。谓无漏 世间。谓分别 出世间。谓无分别

九有情居者。俱舍颂云。应知兼有顶。及无想有情。是九有情居。余非不乐住。前七识住。及第一有。并无相天。名九有情居。余恶趣等非有情居。不乐住故。广如彼说

增色中。有依光明者。即质光明。无依光明者谓离质光明。或附质光明名有依。远质光明名无依 正不正光明者。谓日月盈亏等光明 积集色者。谓诸形色 九种中不说内外。纵自他身是外处。定与根别说。其实相似声唯二性。不善有覆者。由彼思发故得彼名。显扬云。表假通善恶。实体非也。前色界亦尔

声中。若犯若出者。犯己还净也 圣言者。称实名圣。圣者正故

香中率堵鲁迦香者。即旧云。斗楼婆香。地持云求求罗香。素泣继罗者。如胡麻许大。赤色堪染。绯等。此土所无。极大香也。三辛香者。西域多以胡麻.荜钵.于姜三事。和为丸食之。令人消食 一指香等者。形如指相故

休愈味者。除止差病味

五触中。蚊虻为二故。六中俱生为第四。内身之中与身俱故。所治。即垢等。能治。即水等

法界法义。如唯识等

释法界中三种。有色无色及有为无为者。有为有二。谓有色无色。并无为为三。或一有色。二无色。三有色无色。即有为无为

增四中。唯言假色不说实者。律不律仪等。诸宗通色。今说为假略不说实

无色无为假非假所摄法者。依相说真如是实。余皆是假

善无记无为者。并依相说。真如等善。空等无记

增十中。一作意。二受。三想。四思。五触。六虚空。七择灭。八非择灭。九真如。十中有三句。初句是不动无为。下二句是想受灭无为。非受者是想故。此随胜说。故无所余。或第一即除受想思。余心所法。逐心生故。第五即不相应。略不说色。或初即触。随心初生故。随增胜说

结云内外六处诸法差别有六百六十者。此据十二处。各增至十。一一皆有五十五种。此成六百六十。所可应有增数之法。理实不然。五根增中。皆无增十。而有十一。已剩其五。意处至十二。而无增十。后剩十三。于此增数合剩十八。况复不计法界所摄八十七法等。由此应知。但据十二处。各增至十之总大数

释名中。眼者梵云斫刍。斫者行也。刍者尽也。谓能于境行尽见。行尽见诸色。故名行尽。今言眼者。体义当故 耳者。梵云戍(输聿反)缕多。此云能闻。如是我闻之闻也。言耳者体义当故 舌中能除饥渴。正是舌根。发言论者。舌之依处。世俗名舌。故以为名

计为我所我及我所者。我所者。我外所有。我我者亦是我所。谓计前念我。是后念我之我。即前念我。是后念我之我也

有情等义。如摄异门分具释。重嗢柁南者。上明众义。皆是意地之差别义故重颂。出体显义。是彼地体义故

唯说六善巧者。辨中边通说十善巧。决择下。说六七善巧。显扬论中成善巧品。说诸善巧。皆为破执。故数不同。广如于彼

生起事谓缘起缘生者。对法云。因名缘起。果名缘生

差别事谓无量界者。即五无量。谓世界有情界法界所调伏界。调伏方便界。下自当释

后嗢柁南有十门。一色聚。二相应品。三世。四相。五缘。六三性。七十二处增数。八释十二处名。九善巧。十者事八众。随增胜者说第四卷

九地境中。分之为四。上之二地明境体。此有寻有伺等三地。是境相。下上粗细异故。是谓来意。寻谓寻求。伺谓伺察。谓思及慧推粗名寻。察细名伺。一念不俱。粗细异故。今依彼法有无。此二建立三地。是谓释名 出地体者。释有三师。初说云。此之三地。就二前后相应建立。无心地。说初之二地名为心地。故知下地诸色等法。皆名无寻无伺地 第二师云。此三就二离欲建立故。此卷中。既以离寻伺染。名无寻无伺地。故知随应有彼染故。名初二地 第三师云。此三俱就界地建立。此卷中说欲界。及初静虑若定若生。名有寻有伺地等。故知但依界地建立。征破前师皆为非正。今释彼文并如彼说

就此地中。大文分三。初问。次略答。后云何界施设建立下。别释前标。于中即五 界施设中分三。初问。次答八门。后随别释。第一数建立中分二。初标堕界非堕界。后此中欲界下。别释三地。堕者。在也。落也。落在界摄故 非堕摄界谓方便并萨迦耶灭及无戏论无漏界者。三乘通释 方便。谓道谛。趣灭因故 萨迦耶灭者。谓虚伪身灭。即择灭 无戏论无漏界者。谓真如。性离分别。无漏体故 唯大乘解。或方便者。一切化身。三轮方便利众生故。萨迦耶灭者。谓法身。虚伪身灭显故 无戏论无漏界者。谓报身。无漏五蕴离分别故 若定者。在上下地得彼定 若生者。谓生彼地。无寻唯伺 随一有情由修此故得为大梵者。虽共初禅。同一地系。无别品数。离于寻染要伏寻贪。方得彼定。如在欲界修不净观。虽未品数。折伏下染。要暂伏贪。方能入观。此亦如是。故名别得为大梵。劫初之时。极光净天先来有此中间。定业故得下生。初为大梵。非在二定生报下生 此中由离寻伺欲道理故说名无寻无伺地等者。释论第二师。引此为证。未离寻伺染。欲界初定诸法假者。名有寻有伺地。静虑中间诸法假者。已离寻染。未离伺染。名无寻唯伺地。二定已上诸法假者。俱已离染。并名无寻无伺地。即显欲界教导差别。若已离欲。亦名无寻无伺地等。不尔何故第三地中。唯离二染名第三地。不说有彼下二地染。名初二地。实义不然。此三但依界地建立。谓欲界初定有漏无漏诸法聚中。寻俱可得。已离欲未离欲。皆名彼地等引。次上文为证。不由有染名为彼地。若已离染名非彼地。若作此解。便大杂乱。故此论云。若无漏界。有为定所摄。初静虑亦名有寻伺地等。若就相应及三离欲。立三地别。此等诸文皆有过失。广如释论。此言寻伺由离欲故。名无寻无伺地者。然唯欲。彼二定已上。无寻无伺。一地有漏无漏。皆决定离寻伺染故。下地不然。不得以有染为彼地。无染便非。故唯说彼二定已上。由此不说下之二地。随离彼染。即非彼地 教导作意者谓在欲界。住心无相。无寻伺故。出彼定者。身在欲界。已离初定欲。入无寻伺定。后出定时。还起寻伺。若生二定等。亦起下寻伺。故论说言。如出彼定。及生彼者 若无漏界有为定所摄者。即初静虑根本智。此有二义。唯识第七。一说后得智在因位亦寻伺俱。若依此义。彼根本智依此寻伺。后得智处法。缘真如境起故。名有寻有伺地。非根本智。与分别现行寻伺俱。名有寻有伺地。二云。后得智亦非寻伺俱。此无漏有为定者。即是二智。依初定寻伺处法。缘真如觉故。名有寻有伺地。非是二智与分别寻伺现行俱。名为彼地

第二处所中。有三界别。即为三。欲界三十六处。谓八热八寒那落迦。鬼处。非天处。四大州。八中州。六欲天。其魔宫即他化天。独一近边二那落迦。即八寒八热。随应所摄。人中一分亦尔。故不别立所。由此欲界文即分二。初明本三十六处。魔宫已下释即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