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以德服人,做事先做人(1)

布鲁诺之死——没了原则就成了奴隶

人人都有原则。在我们心目中,原则就是做事的底线,但在实际生活里,多数人却常迫于压力而放弃原则,于是成了精神上的奴隶。

1548年,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小城镇。

年轻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布鲁诺接触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著作,自由思想好像阳光一样照进了被教会禁锢的心田,也就是在天主教修道院这个禁地,布鲁诺偷偷阅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一股无穷的魅力,吸引他去进一步探知与教会所说的完全不同的世界。理性像雨露一样滋润着布鲁诺的心田。“叛逆”的火种在他的心里逐渐燃烧起来,而且越来越旺。他拿起笔,写下了颂扬“日心说”的诗篇《哥白尼的光辉》。

很快,布鲁诺的叛逆行为被教会发觉了。在中世纪,除了教会所宣扬的之外,教士、神父和教徒不得有任何自由的思想。修道院责令他公开认错,从根本上抛弃违反教会的思想。可是布鲁诺坚决不屈服,他义正词严地说:“想叫我从一个为美德服务的自由人变成一个假仁假义、可怜而愚蠢的驴子,我不干!我不能、也不愿放弃我的思想。我没有什么可放弃的东西。”

由于布鲁诺坚持自己的理念,修道院很快就向罗马教廷指控他为异端,罪状达130条。布鲁诺被迫出逃。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布鲁诺不仅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进行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宇宙理论。他进一步深入地表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天空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他甚至大胆地提出,在别的行星上,也可能有生物存在。

布鲁诺在欧洲的四处演说滋润了人们久经禁锢的心田,动摇了教会统治的思想基础。罗马教廷再也坐不住了,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一个阴谋产生了。

布鲁诺在威尼斯时有一位好朋友名叫麦桑利哥,是一位侯爵。罗马教会知道这一点后,就千方百计拉拢他,让他去引诱布鲁诺回来。迫于教会的压力和诱惑,麦桑利哥屈服了,给布鲁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邀请他重返威尼斯讲学。乡愁的困扰和友情的诱惑使布鲁诺回到了威尼斯。然而他刚踏进侯爵的大院,教会的人就把大院包围了。布鲁诺冷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

被捕之后,教会用尽了各种方法想使他就范,然而他们错了。布鲁诺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面对酷刑,他毫不畏惧。他也做了赴火刑场的打算,他说:“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中发出的火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们引进光明的真理的殿堂。”

用尽了各种酷刑之后,宗教法庭开始了对他的审判。最后,宗教法庭向世俗政权建议将其烧死。审判结束时,布鲁诺平静而沉着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这个判词时还要感到恐惧。”

1600年2月17日凌晨,布鲁诺全身被烈火包围。他拼尽全力喊出最后一句话:“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果然,1980年,罗马教廷颁布了教皇教谕,承认在1600年烧死布鲁诺是不对的,宣布为其平反昭雪。

历史经验与智慧:

在别人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的原则,靠违心地迎合别人而生活的人,在精神上是不折不扣的奴隶。

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布鲁诺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至死不渝,是真正的精神巨人。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巨人,欧洲才最终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迎来了富强昌明的近现代。

海瑞冒死上疏——清廉正直,后世楷模

在吏治败坏,贪官污吏遍天下的明朝晚期,刚正不阿、特立独行的海瑞显得非常显眼。

海瑞出生于一个并不殷实的官僚家庭,4岁时父亲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海瑞没有中进士,以举人出身而进入仕途,这使得他的升迁异常艰难。他开始被委任为福建一个县的儒学教授,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官职虽小,海瑞仍然勤勤恳恳。此时,他节俭的名声已经远近皆知。

淳安县虽小,却是往来三省的孔道。各级官员多从此经过,接待费用往往高得惊人,给人民增加了很多负担。海瑞却不理这一套。

据说有一次是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随带大批人员和行李作威作福,并且凌辱驿丞。海瑞立即命令衙役拘捕这位公子押解至总督衙门,并且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钱财。然后发公文呈报总督,声称这个胡公子必是假冒,因为总督大人名望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胡宗宪哭笑不得,也只好不加追究。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钦差大臣鄢懋卿巡查各地食盐征收专卖情况,离开北京之前,他装模作样下令各地接待不可铺张浪费。当他要进入淳安时,接到海瑞写的一封禀帖,其中写道:淳安县决心按阁下的要求来做,公事公办。鄢懋卿接到禀帖以后,感到无可奈何,绕道而去。

连续触怒上司,使得海瑞的升迁更加渺茫。转机出现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胡宗宪和鄢懋卿也随即遭到免职,敢于和他们作对的海瑞因此声望大增,被提拔到朝廷做官。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已经升任户部主事的海瑞日益看清了明王朝的腐朽。

明世宗即位后,深居西苑,吃斋崇道,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不理朝政。督抚大臣争相奉上吉祥如意的符兆之物,礼官则专门为此上表祝贺。朝臣中,自从杨最、杨爵上书反对崇道而获罪后,再也没有谁敢评议崇道了。但在1566年,官职不大的海瑞却斗胆上了一个奏本,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他在奏疏中说:“君主是天下百姓和万物的主宰,责任十分重大。而您励精图治不久,就一心一意崇奉道教,耗费天下人力物力,大兴土木,这使国家法纪紊乱得不成样子。现在的天下,官吏贪暴横行,人民无法生活,水灾旱灾经常发生,各地盗贼此起彼伏,如何得了?”

海瑞还在奏疏中提道:“尧、舜、禹、汤、文王和武王都是圣人,但都还是离开了人世,臣下也从没有听说有哪一个道士从汉、唐、宋以来活到现在。现在,朝中大臣因为害怕而不讲实话,我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恨,所以冒死上奏,愿为皇上尽点微力,只希望皇上能听进去。”

世宗看了海瑞的上疏,十分愤怒,将奏疏丢在地下,对左右的人说:“赶快去逮捕他,不要让他逃走了!”宦官黄锦在旁说:“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会触怒皇上被处死,就买了一副棺材,与妻子诀别,在朝中等着皇上降罪。”世宗听了无话可说。过了一会,世宗又将奏疏取来再看,一连看了几遍,说道:“此人可以与商朝的忠臣比干相比,但我却不是纣王。”他下令将海瑞逮捕起来关在锦衣卫狱中,追究他的指使人。不久又把他交给刑部,刑部拟罪是处死,报给世宗,但世宗没有批示下来。后来,户部司务官何以尚猜想世宗并不想杀海瑞,于是上疏请将海瑞释放。世宗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何以尚打了一百棍,关在监狱中,日夜拷问。两个月后,世宗死了,穆宗即位,才将海瑞释放,官复原职。

以后在不长的时期内,他连连升迁,但多为朝廷内的闲职。经过他的一再要求,隆庆三年(1569年)夏天,海瑞被任命为南直隶(今江苏一带)巡抚,驻扎苏州。

他还没有到任,就引起了当地的轰动。贪官污吏很多自动离职或请求他调。缙绅人家的家门本来是漆成红色的,赶紧改漆成黑色以求韬光养晦,由此可见海瑞的声威。而海瑞也没有让当地人民失望,他一心一意兴利除害,请求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海瑞还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

徐阶是海瑞的老上司,在海瑞下狱时救过海瑞的命。此时,徐阶已经告老还乡,正在海瑞管辖范围之内。他的家产极其庞大,为小户百姓所痛恨。但海瑞不为个人恩怨所左右,命令徐阶依法退田,最低限度要退田一半,徐阶被迫接受。

由于海瑞推行政令气势猛烈,不徇私情,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于是,仅仅上任八个月后,他就在各级官吏不遗余力的指责中伤中倒下了。隆庆四年(1570年),海瑞被迫辞职回乡。

万历十三年(1585年),已经年过古稀的海瑞又被重新起用,任南京吏部右侍郎。长年的闲居没有磨去他的锋芒,一上任他就向万历皇帝上疏,指出当今吏治败坏的原因在于处罚太轻,并举出当年明太祖在位时贪污在80贯以上的官员都要处以极刑的例子。接着,海瑞又遭到猛烈攻击,从此被闲置,直到两年后去世。

海瑞死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只发现了几两碎银和几件衣服,连安葬的费用都是同僚凑钱出的。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戴白衣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历史经验与智慧:

海瑞说过:“读圣贤书,干国家事。”他几乎不近情理的廉洁和不可思议的正直品性,使他与周围的环境总是格格不入。因此,海瑞一生坎坷,对他的攻击中伤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理想是报效国家,做出一番春秋伟业。然而生不逢时,海瑞没有留下什么政绩,留下的只是千古传颂的高尚品德。

董宣护法——不畏强暴,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封建社会里,许多为官作将的人,为求功名富贵不惜挖空心思媚上。在这种环境下,能够仗义执言,敢于同上抗争的人,实是显得难能可贵。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减轻一些捐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还得注意法令。不过法令也只能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就难了。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就依仗兄弟做皇帝,骄横非凡,连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

洛阳令董宣是一个硬汉子。他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应该同样办罪。

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家奴出来。

有一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的家奴。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

湖阳公主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

董宣可没有被吓倒,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

湖阳公主十分生气,马上赶到宫里,向汉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

汉光武帝听了,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动手,微臣有话要上奏。”

汉光武帝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如果因此获罪,微臣恳请以死谢天下!”

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汉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

汉光武帝理屈词穷,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要董宣向公主磕头赔礼。

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也不肯磕这个头。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把他的头被摁下去。

内侍大声启奏:“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汉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

湖阳公主见汉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气,对汉光武帝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官吏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

汉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样肆意为之。”

结果,汉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赏给他三十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

历史经验与智慧: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封建官场上,敢于做到这一点,坚持原则不退让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官品与人品皆属上乘。当然,能够容忍这样的下属的皇帝也是比较英明和有远见的。

文天祥过零丁洋——坚持立场,面对一切不动摇

坚持做人的原则,坚持办事的立场,坚持自己的选择。人生充满了太多的坎坷与痛苦,但只要坚持下去了,做人也就不是一件难事。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时期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从小爱读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二十岁那年他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后来做了江西赣州的州官。

1275年,元军进逼临安,宋恭帝赵昆下诏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捐献出全部家产,招募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失败,何苦呢?”

文天祥泰然回答说:“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道。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为国难出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