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对公司付出就是对自己投资

必须认清的事实: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洪斌是纺织机械公司市场部经理,一年多以来,原材料涨价使纺织企业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洪斌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工作还要继续,业务还要去跑,市场还要去开拓。作为公司主管销售的部门,如果做不出业绩,势必影响公司下半年的利润。按照公司规定,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既定任务,主管级人员工资扣一级,绩效奖金扣发,普通员工只能拿一半的工资,而且不列入年终奖考虑范围。

为了做出叫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也是为了公司有个好利润,洪斌制订了“业绩突破计划”。他先是在北京、郑州举办了订货会和贸易洽谈会,并向西安和成都派驻了业务员,保持与老客户的良好关系,激发他们的采购欲。

“业绩突破计划”推动了公司的销售工作,通过两个月紧张而忙碌的运作,不仅老客户的订单数上升了不少,新客户的沟通和开拓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仅仅两天的时间,就已经和新客户签订了五份合作协议。

由于销售部的努力,公司利润比上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取得这么大的业绩是很难得的。由于公司实力的壮大,有家香港公司还派人来谈代理的事。

公司总裁对市场部的工作给予了极高评价,他给销售部的每个员工发了红包,而洪斌则被提升为主管销售的常务副总裁。

洪斌的案例,令我们深思: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薪水其实是你自己付的,决定你薪水高低的关键是你的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而不是你的老板。

当你看到自己的薪水和别人有差距时,你要问自己:我在公司的什么岗位上?我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些什么?我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业绩?带来多少利益?正如卢梭所说:“要想得到上帝的报偿,你必须先支付你的价值。”

1.你的薪水从公司的利润中来

老板在成立公司的时候,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所以,一个公司在它“出生”起就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创造利润,没有利润的公司是无法生存的。而对于在企业工作的员工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获得利润,员工才能获得报酬,才能有稳定的生活保障。

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曾经说:“只有在员工为公司创造出丰厚利润的条件下,他们的奖金和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实现了赢利,才能把赢得的利益拿出来与员工分享。”

“利润至上”,任何一个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都需要秉承这一原则。在这个大环境中,我们千万别以为只做一个“听话、老实”的员工就足够了,想方设法为公司创造利润、财富才是提升薪水的“法宝”。

2.你的薪水来自于卓越的工作方法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每一个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寻找那些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最佳业绩的员工。对于这类员工,企业也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和宽广的发展空间。那么,究竟哪一类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在职场中,哪一类员工最能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呢?

答案毫无疑问,是积极找方法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员工。因为只有积极找方法的员工才能够为企业更好地创造出效益来,才能够更好地弥补领导的不足,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海尔集团西宁冷柜的产品经理李彬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代表。

3.你的薪水来自于对客户的优质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才是企业和员工的“衣食父母”,只有为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或者服务,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企业的员工才能“挣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资。

在许多行业,客户可以在任何企业、任何工厂买到相似的商品,如果价格相同,唯一影响客户购买的因素就是服务的质量。

所以,现代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谁的服务好,谁就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认清了自己的薪水来源,想必你也认识到努力工作之于你的价值了吧!

公司是“我们”的,当好公司的家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

新婚燕尔,新娘对新郎说:“从此以后,就不能说‘你的’、‘我的’,要说‘我们的’。”新郎点头称是。一会儿,新娘问新郎:“亲爱的,我们今天去哪儿?”新郎说:“去我表姐家。”新娘就不乐意了,纠正说:“是去我们表姐家。”新郎去洗手间,很久了还不出来,新娘问:“亲爱的,你在里面干吗?”新郎答道:“我在刮我们的胡子。”

这虽然只是一则笑话,可是它说明了一点,即“我们”这个词可以制造彼此间的共同意识,拉近双方的距离,对促进团队协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加入公司之前,我们考虑问题都会从“我”出发,比如,我今天打算去那个餐厅吃饭,下个周末计划去那里旅游等。但是当我们加入一个公司后,在工作中考虑问题就应当从公司的整体出发,要实现一个从“我”到“我们”的转变,这时考虑问题就应当是我们公司,我们小组这一季度的计划是什么,我们现在项目的进度如何等等。在一个团队中,一个处处从“我”出发而不是从“我们”出发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

一次聚会,一位公司的总裁在三分钟的说话在时间里,一共用了36个“我”,他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如“我的公司”、“我的花园”,等等。随后一位熟人走上前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你的所有员工。”

那个人怔了怔说:“我失去了所有员工?没有呀!他们都好好地在公司上班呢!” “哦,难道你的这些员工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吗?”

这位领导者没有意识到,说公司是“我们”的,还是“我”的,代表着对工作两种不同的认识,一个把公司说成“我的公司”的人,是很少会从集体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会比较看重个人的利益和得失,把公司说成“我们的公司”的人,更容易从团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也更容易赢得其他人的团结和支持。公司中,我们应当把公司当成共同的事业,在思想上完成从“我”到“我们”的转变,培养一种“当家意识”,共同当好公司的家。

要培养“当家意识”,就要学会站在老板的立场上看问题,老板是公司的缔造者,从老板的角度看问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当家”这两个字背后的责任与付出。

有一位房地产老板,虽已年近五旬,但工作仍然十分拼命。有一个楼盘从打地基到竣工,他天天都在现场第一线指挥,从没休息过半天。

楼盘刚建成的游泳池,需要放水消毒,第一次灌满水清洗消毒,但却无法放走。每个工程师都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已经熬了两个通宵、声音沙哑的老板指着池底说:“可能是下面的出水口堵塞了。”

那些专业的工程师个个都说不可能。老板二话没说就跳进脏兮兮的游泳池,很快就从水里捞出一个粉红色的塑料袋——“就是这个袋子塞住了出水口”,全场寂然。大家心里无比震撼,到底是什么驱使这个身价过亿的老板有如此勇气跳进满是苏打水、消毒水和泥沙的水池里?

这位老板为什么会跳下去?答案很简单,这个公司是他的,这个工程凝结了他的心血和期望,因此他会毫不迟疑地跳下去。如果我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在那个时候,我们也会跳下去,这就是做老板和做员工的差别。当然,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我们离自己事业的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后金融危机时代,你的工作来之不易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西班牙马德里南部圣欧仁妮平民区全国就业登记所排队的长龙中,30岁的厄瓜多尔女子杰西卡说:“我离开我的国家时,从来没有想到会面对今天这样的情况。”

杰西卡于2001年抵达西班牙,自那时以来一直都有工作,她的最后一个合同是在马德里的批发市场当搬运工,这个合同在2008年年底结束,她从此就再也找不到活干了。她说:“我将可以领取几个月的失业补助金,接下来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美国劳工部表示,2009年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了24.7万人,而经济学家的预期为减少32万人。失业率从6月的9.5%下降至9.4%,而经济学家的预期为上升至9.6%。这是美国失业率15个月来首次下降。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都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看到上面的一组组数字,不禁让我们感叹,后金融危机时代,找一份工作越来越难了。在某大型人才招聘会上——这场冬季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会临时退展单位竟达到了62家,取消岗位约1620个,这是历次大型招聘会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尽管如此,约6万名求职者依然挤爆现场,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很多求职者都抱怨说“工作难找”。

国内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充分就业的良性劳动力供需状态。所谓的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保持一定的失业率。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份工作。

2009年,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的一次公开招聘中,13个环卫工职位竟然引来286名本科生、研究生争相抢夺。无独有偶。一个终日要与病死畜禽打交道的职位,竟也引来19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角逐。最后1名博士、4名研究生和6名本科生被录用。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说:“是吗?我有工作,还不想好好干呢。”这只能说他太不懂得珍惜了,拥有一份工作是幸运的,如果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就是把已经得到的幸运拱手送出去。

当总经理叫李莉去他的办公室时,她正谈笑风生地和同事们交流在网上买房、抢车的经验。 她放下内线电话,整整衣裙,走到经理的办公室前。推开门的刹那,她还以为他会像过去半年中每一次和她的单独谈话一样,表扬一下她的工作,然后布置下一步任务。谁知,她错了。

经理开门见山地对她说,由于她的业绩不太理想,公司从节约开支的角度出发,不得不开始考虑适当裁员。

她的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经理停顿片刻,终于说:公司准备先从试用期的员工中开始裁员,由于你的试用期还没过……

她叹了口气:“经理,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是,我什么时候正式离职?”

他说:“再过五天。”

她走出经理的办公室,将要离开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

接下来的几天里,时不时有人关心地问她:“接下来该怎么办?”当然,也有不少和她资历差不多的新人,为她们自己的未来而忧心忡忡。

找工作,难;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更难。

白领的需求过剩,一些白领转而去做蓝领。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工作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很多人毕业就失业,而很多人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是朝不保夕,今天的这份工作,明天就有可能被他人取代。

珍惜你现在的工作吧,如果再像以前那样把工作不当回事,你将会面临很多竞争者。你是幸运的,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份工作,只要你懂得珍惜,就不会轻易失掉它。

工作是一种馈赠,你才是它的最大收益人

有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四处求职,暑假过去了,他依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眼看身上的钱就要用完了。

终于有一天,报纸上登出一则招聘启事,一家新成立的电脑公司招聘各种电脑技术人员20名,但需要经过考试。年轻人感到机会来了,他在报名后就潜心复习,后来终于在2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年轻人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欠缺太多。公司每晚要留值班人员,家住本市的同事都不愿意值班,他就索性搬到单位住,包揽了所有值班任务。每晚9点关门后,他就在办公室拼命钻研电脑知识,比读大学的时候还勤奋刻苦。工作才两个月后,他就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了。

这时,年轻人的生活依然是艰难的,试用期3个月每月只有400元工资,勉强够吃饭。可是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他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他努力工作,表现得相当优秀。两年后,他考取了国内和国际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得到公司领导的器重和同事们的好评。几年过去,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不到30岁的他就凭借出色的业绩在这家公司拥有了很高的职位,并拥有一定股份,前景看好。当人们问起他的成功经验时,年轻人谦虚地说:“我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于是我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拥有眼前的这份礼物而感恩。”

这位年轻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历经千辛万苦,当他得到这份工作的时候,他把工作看成了是老板给他的礼物。当然,他的努力不是徒劳的,他也从工作中得到了收益,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工作是老板的馈赠,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好好珍惜,应该把上司交给你的重任,看做是上司对你的信任,也看做是提高能力的大好机会。如果这时贸然拒绝,会影响你在上司心目中的位置。仔细想一想,能有一大堆工作去做,说明你的能力很强,只要耐心地、有步骤地把每件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取得你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有个年轻人遇到了他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他吞吞吐吐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说自己为之服务了三年的公司倒闭了,现在工作迟迟没有着落。他的同学是一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听完年轻人的一番诉说,二话没说,就邀请年轻人到他的公司工作。

老同学给他安排了一份行政秘书的工作,直接向他负责。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年轻人就成了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有的时候甚至睡在公司,为的是不把工作拖到第二天。

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原本混乱的行政事务大为改观,办事效率也提高了许多。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干,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年轻人笑着说:“因为品尝过失去工作的痛苦和找工作的艰辛,我格外珍惜现在这份工作。我的老板是看在同学的面子上才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不仅要对他感恩,更要对工作感恩,因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恩典。我只有刻苦工作,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到最好,才是对老同学最好的报答。”

这个年轻人对工作的看法是很透彻的。不错,我们从工作中所获得的一切、所享受到的一切,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许多人所创造、所奉献的,这其中也包括你的老板、你的公司以及他们提供给你的工作。老板和公司给了你一个机会,给了你一个平台,给你提供工作环境、办公设备、各种福利等,工作成就了你的事业,成就了你的价值,成就了你的人生。这不是恩典又是什么呢?

你是工作的最大受益人,所以你也应该努力工作、珍惜工作,才能从工作中获益更多。

为什么聪明员工敌不过傻员工

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让人们看到了“傻”士兵许三多的价值。其实,不只是军队,公司同样需要许三多式的“傻”员工。

“傻”员工不是不聪明,更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将这些聪明和能力都运用到工作上,而不是把目光盯在报酬、职位上。

全心全意去工作的员工就是这样的一种“傻”员工。然而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傻”,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智慧在于能舍弃眼前的好处,看到更长远的利益。他们常常遭到那些深谙职场之道的员工的嘲笑,然而,最终笑得最灿烂的是这些“大智若愚”的“许三多”们。

许多员工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太简单,做这样的工作太屈才,如果认认真真地做就太便宜老板了。于是,他们不仅自己不好好工作,还对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加以讥讽,认为他们太傻了。

殊不知,那些所谓的“傻”员工是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来充实自己,为将来随时可能到来的机遇做准备,也只有这些看起来傻乎乎的员工才能脚踏实地工作,默默地为将来铺平道路。

艾丽毕业那年,就业形势已经严峻到连大学生都人人自危的程度。在投了几十份求职信后,竟然收到了一家跨国集团的回应,艾丽兴冲冲地前去面试,到了面试地点才发现已经有百十号人拿着硕士学历和各种证书聚集在公司门前。原来,艾丽在投简历时没有注意到招聘启事中的学历要求,该公司要求最低学历是研究生,而她只不过是高职毕业,竟然就投了简历,天知道为什么公司会让她参见初试,或许觉得她勇气可嘉吧。

虽然学历不高,但艾丽凭着出色的能力闯过了初试和面试,进入了最后一轮考察:在人力资源部实习三天。招聘负责人留给了艾丽一个任务,将公司去年的部分文件整理归类并在微机里建档保存。

然而,就在艾丽忙碌了一天之后,却传来了坏消息,总公司紧急通知暂停招聘新员工。“这不是耍我们吗!”参加实习的其他学生纷纷跑到部长办公室表示不满。只有艾丽仍在成堆的文件里忙碌着。

当公司负责招聘的主任抱歉地告诉艾丽明天不用再来时,艾丽却说:“没什么,只是这些文件我已经整理了一半,如果换成别人又要从头开始。活儿没干完心里不踏实,我明天再来,一个上午就足够了。”

回到宿舍,同学们都说艾丽傻,与其给人家白白出力,还不如抓紧时间找别的工作。艾丽只是微微一笑,第二天中午离开那家公司的时候,留下的是一排排装订好的文件夹和微机里一分清晰明确的档案。

两个月后,求职屡屡碰壁,只能在小店打零工的艾丽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之前公司的那位负责人打来的,说现在公司有职位邀请她前去应聘。原来,该负责人在向公司经理汇报招聘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艾丽的表现。经理对这个“最傻的求职者”印象很深,指示负责人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当公司完成调整,重新招聘员工的时候,负责人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艾丽。就这样,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里,艾丽重新迈入了这家公司的大门。

艾丽之所以能重新获得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机会就在于她的“傻气”。这不是真的傻,这是责任感,是优秀员工的基本素质。有时候,大智若愚会让我们赢得机会。无论是同学眼中的“傻气”还是“幸运”,或是“傻人有傻福”,其实恐怕连艾丽自己都未必明白,这个机会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

比尔·盖茨在刚创办微软的时候,由于事务繁忙,特别需要一个秘书。盖茨的第一任秘书是个漂亮的女大学生,非常聪明也非常优秀,但对工作的事总不上心,对不属于职责内的事情更是不闻不问,是一个典型的花瓶式员工。盖茨非常失望,他需要的是干练、稳重、能干的秘书。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他翻阅了很多年轻女性的应聘资料,但还是没有合适的。最终他选择了一个年过四旬叫露宝的女性。露宝做过文秘、档案管理和会计员等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缺点是年纪太大,且有家庭拖累。但是盖茨认为,只要她能胜任公司的各种杂务而不厌其烦就行。

当时,42岁的露宝是4个孩子的母亲,她出来应聘时并没有寄予太大的希望,只是在长年操持家庭后希望重新走向社会。这个公司竟然录用了露宝,更不可思议的是,公司的董事长盖茨居然是一个21岁的大男孩。露宝想,年轻的盖茨在创办事业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一定会很不容易。于是她以一个母亲的心态,认真考虑起自己今后在这个年轻人的公司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露宝还关心盖茨在办公室的起居饮食。这使盖茨感到了一种母亲的关怀和温暖,减少了远离家庭而带来的种种不适感,盖茨也像对母亲一样对待他的这位雇员。

露宝把公司看成自己的另一个家庭,对公司的每个员工、每项工作都有很深的感情。自然而然的,她成了微软公司的后勤总管,负责发放工资、记账、接订单、采购、打印文件,等等。逐渐的,露宝成了公司的核心人物,使公司形成了凝聚力,无论是盖茨还是其他员工都对她十分信赖。

后来微软公司决定迁往西雅图,露宝因为家庭的原因而不能追随微软,盖茨对她依依不舍、留恋不已,并与艾伦、伍德联名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对露宝的工作能力给予很高的评价,露宝凭着这封推荐信,重找一份很好的工作。

后来,露宝又为了追随微软而举家迁往西雅图,这当然是后话了。

在微软这样一个充满年轻面孔的公司里,露宝既不年轻美貌,也无才华能力,甚至她所做的一切在很多人看来都有些“傻”,但就是这样一个“傻”员工赢得了盖茨最为真诚的尊重和信赖。

在职场中的我们,不妨学会做一个傻员工,把大家最敷衍的事情做到最好。“傻”员工才是最聪明、最优秀的员工,他们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他们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凡事都站在同事、团队、公司和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会尽职尽责,做好最平凡的工作,让那些平凡的工作成为公司的重点业务;他们会用人格的力量感染其他成员,成为公司的灵魂和凝聚力,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员工。

认真工作,尽自己的力去“舞蹈”

1961年,韦尔奇已经作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在GE工作一年了,他的年薪是10500美元。他发现他的薪水居然和许多工作能力不如他的人完全一样,因此十分沮丧。

于是,他一天比一天委靡,终日无心工作。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以后的路还很长,整日抱怨薪水低,无心工作,只会浪费GE这个大舞台!

他决定让自己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这时在他面前出现了一个机会:一个经理因成绩突出被提升到总部担任战略策划负责人,这样经理的职位就出现了空缺。

“我为什么不试试呢?”韦尔奇想。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他找到领导说出他的想法。

“你是在开玩笑吗?”领导问道,“杰克,你根本不熟悉市场,而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新产品却是至关重要的。”

韦尔奇不肯接受否定的回答。他谈到了自己的资历、看市场的眼光、对人和工作的态度。他花了一个多小时,试图说服他。

最后,领导似乎明白了韦尔奇是多么需要用这份工作来证明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他对韦尔奇大声说道:“你是我认识的下属中,第一个向我要职位的人,我会记住你的。”

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韦尔奇不断给领导打电话,列出他适合这个职位的其他原因。一个星期后,领导打来电话,告诉韦尔奇,他已被提升为塑料部门主管聚合物产品生产的经理。

1968年6月初,也就是韦尔奇进入GE的第八年,他被提升为主管2600万美元的塑料业务部的总经理。当时他年仅33岁,是这家大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经理。

到1981年,他终于凭借自己对公司的卓越贡献,稳稳地站到了董事长兼最高执行官的位置上,站到了GE这个大舞台的中央。

虽然韦尔奇成为了出色的工程师,但他还想过另外一种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做到了,他成为了自己生活的导演和舞者。

如果你想改变不够理想的现状,获得加薪、提升的机会,你必须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去“舞蹈”。

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我们自己,靠自己去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舞台,何必惊羡别人的舞蹈,你自己也是一个舞者。你不舞起来,没人会知道你的存在。你是舞者,不是看客。

大学毕业那年,任小萍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接线员。在很多人眼里,接线员是一份很没出息的工作,然而任小萍在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家属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当有些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该找谁时,她就会多问,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要找的人。慢慢的,使馆人员有事外出时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谁会来电话,请转告什么,等等。不久,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开始委托她通知,使她成了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大秘书。

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她,这可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没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做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很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受过勋爵,本事大,脾气大,甚至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时她也不接受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才勉强同意一试,打算好如果小萍无法使她满意,就将她辞退。结果一年后,老太太逢人就炫耀:“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10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又被破例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同样出色,不久即获外交部嘉奖。

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执著,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做到最棒的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使你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和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让你始终被老板所器重,永远不会失业。你不但能安稳保全你的工作,同时还有能力选择工作,或许还意味着升迁。

当你在为公司工作时,无论老板安排你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要担负起工作的责任来,努力做到出色。每一份工作都值得你追求卓越,每一份工作都有可能淘汰掉平庸的人。

一个人的前途、成就、幸福,归根结底,取决于他能否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是他赢得一切的资本。

别把自己当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开的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葛鲁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很有道理:“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当做自己开的。事业生涯除了你自己之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是的,工作是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我们工作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一日三餐的生活保障,我们既是在为自己的现在工作,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每个人都要树立成为老板或是拥有自己的公司的职业目标。因为有了职业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有成功者的心态,才有可能成为成功者。

优秀的员工之所以比一般的员工拥有更持久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也比一般的员工更容易走向成功,其关键就在于他们对工作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颗事业心,把职业当成事业是他们优秀的内在原因。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或者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你一定要带着事业心去工作。如果你还不知道怎样修炼事业心,那么高贤锋博士的“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论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高贤峰博士在2007年提出了一个“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假设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这个股份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老板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货币资本,表现为资金、厂房、设备、土地等,要求回报的是利润;而员工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等,要求回报的首先是知识、经验、技能,如下图所示。

岗位股份制公司示意图

“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可以发散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认真吸收,为我们所用,这对我们理解“岗位就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和老板都是投资人”有很大的帮助。

1.员工以人力资本入股岗位股份制公司,是股东之一。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是股东的分红。

2.老板和员工分别向股份制公司投入了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但是投入的额度不一样,一般是老板占大股,员工占小股。因此,在这个岗位股份制公司里,老板还是董事长,员工则是总经理。

3.打工者心理定位:紧盯工资报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必然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就成为自然的“打工者逻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就成为打工者的工作表现。

4.“对自己负责”定位: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公司,“见工作就干,不管分内还是分外”,“有困难就上,不管报酬高还是低”。多干一份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凡是拥有事业心的员工无不是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公司,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当做是一种收获能力与成长的投资。许多成功人士所拥有的非凡的创造能力、合理的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也都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学习和积累到的。

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些人每当老板不在时,就只顾着干完自己手头的事,然后坐在一旁休息,毫不浪费一丝一毫的力气,相信你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相反,有的人即使老板不在,也会自动自发地去工作,他们想办法团结周围的人,与大家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他们关心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明天,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去做的,像老板一样去思考,像老板一样去工作。如此一来,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比那些只以打工者心态工作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