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 古今医鉴
  • 龚信
  • 4993字
  • 2015-12-30 09:34:07

惊风

脉总见前。

病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也。盖惊有急惊,有慢惊,有慢脾风。三者之不同,急者属阳,阳盛而阴亏;慢者属阴,阴亏而阳盛;慢脾者,亦属阴,阴气极盛,胃气极虚,阳动而躁疾,阴静而迟缓,其始也。多由小儿气血怯弱,肌肤软薄,神气未备,脏腑未全。在捧抱者,爱护如执玉捧盈之类,不令疏虞可也。若被掀轰恶逆之音,凶猛怪诧之物,触犯小儿,则致面青口噤,或声嘶而厥,发过则客色如故。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口干引饮,口鼻中气热,大小便黄赤色,惺惺不睡,牙关紧急,壮热涎潮,上窜反张,搐搦颤动、唇口眉眼,眨引频并,其脉浮数洪紧。盖热盛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则急惊属于肝木,风邪痰热有余之证。治宜清冷苦寒泻气之药,以败毒散之类。慢惊之候,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吐泻日久,中气大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时。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清白,昏睡露晴,目上视,手足螈 ,筋脉拘挛,其脉沉迟散缓。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云∶天吊风者,即此候也。此慢惊属于脾土,中气虚损,不足之候。治宜和中甘温补气之剂,以补脾汤之类。慢脾风证,盖由慢惊传次而至。慢惊之后,吐泻损脾,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惟脾所受,故曰慢脾,又名虚风。其病,则面赤额汗,舌短头低,眼合不开,困睡中摇头吐舌,频吐腥臭,噤口切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温,而四肢厥冷,其脉沉微。

治法大要,生胃回阳,宜黑附汤之类。俟胃气渐复,则用异功散温平而调理之。若其眼半开半合,手足不冷,证候尚在慢惊,则不用回阳。或已入慢脾而阳气未甚脱者,亦不可用硫黄、附子。凡服回阳汤剂,手足渐暖者,仍以醒脾散等,继其后以调之。慢惊慢脾逆恶之候,急惊搐搦暴烈之证,大抵急惊易疗,而慢惊难痊,至于慢脾危笃之疾,虽神工妙手,莫易治焉。医者宜分急、慢、脾风三证,要察虚实冷热四候,慎毋混于一途而治。故曰∶虚则补之,实则利之,冷者温之,热者凉之,是为活法。又易曰∶化而裁之存乎变,神而明之存乎人,此之谓也。若以一例而施之,岂非刻舟求剑之术耶。

惊风不治证

急惊眼睛翻转,口中出血,而足摆跳,肚腹搐动,或神缓而摸体寻衣,或证笃而神昏气促,喷药不下,通关不嚏,心中热痛,忽大叫者,不治。

慢惊四肢厥冷,吐泻咳嗽,面黯神惨,鸦声胃痛,两胁动气,口生白疮,发直摇头,眼睛不转,涎鸣喘嗌,头软,大小便不禁,手足一边牵引者,皆不治。

慢脾身冷粘汗,直卧如尸,喘嗽头软,背直口噤,摇头,痰如牵锯之声,面无润泽之色,缩唇气粗者,不治。

方探生散 治小儿急、慢惊风,诸药无效,用此吹鼻,定其生死。

雄黄(一钱) 没药(一钱) 乳香(五分) 麝香(一字)上为末,用少许吹鼻。如眼泪、鼻涕俱下者,可治。

败毒散 治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眼上视等证,并一切感冒风寒,头痛发热,咳嗽鼻塞身重,及疮疹欲出发搐,并宜服之。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茯苓 枳壳 桔梗 川芎天麻 全蝎 僵蚕 白附子 地骨皮 甘草(各等分)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

牛黄抱龙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痰嗽潮搐,及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实,壅嗽喘急,一切发热,并宜服之,并痘疹首尾可服。此药能镇惊安神,宁心定智,除诸热,住痰涎,止嗽定喘。壮实小儿,宜时少与服之,则免痰热惊风之证,神效无比。

南星(为末,腊月纳牛胆中阴干,百日取,研,一两) 天竺黄(五钱) 雄黄(二钱半) 辰砂(二钱半) 麝香(一钱) 珍珠(一钱) 琥珀(一两) 牛黄(五分) 金箔(十片,为衣)上为细末,水煮甘草膏和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每三岁儿服一丸,五岁儿服二丸,十岁儿服三、五丸,滚水待温磨化服,惊风薄荷汤磨化下。

珍珠丸(海一传)〔批〕(按此方治急惊风之剂) 治急惊风眼上视,筋脉急,摆头搐搦,涎潮壮热,风痰气喘,及脐风撮口,痰嗽壅塞,停乳,肚腹胀硬等证。

南星(泡) 半夏(泡) 滑石(各一钱半) 巴豆(二十五个,去壳,去油) 轻粉(五分) 朱砂(五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量儿大小加减,惊风薄荷汤下,伤食茶下,一二岁三五丸,以利为度。

补脾汤 治小儿脾经不足,土败木来侮,目晴微动摇,微惊搐,或潮热往来,脾胃有伤,饮食少进,或泄泻呕吐,面色黄,脉无力,宜调理脾胃。

陈皮(五分) 白术(一钱三分) 半夏(七分) 黄 (蜜炙,五分) 人参(五分)白茯苓(七分) 当归(酒洗,五分)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黄连(炒,四分)肉豆蔻(煨,五分) 干葛(五分) 神曲(炒,五分) 甘草(炙,四分)上锉,姜、枣煎服。一方,去天麻、僵蚕,加南星泡、半夏曲、陈仓米二百粒,煎服累验。

黑附汤附子(三钱,泡,去皮) 白附子(一钱) 甘草(五分) 木香(一钱半)上锉,每三钱,生姜五片,煎服。若是手暖,而苏省即止。

异功散〔批〕(按此方治慢脾风之剂) 治小儿吐泻,不思饮食,此药温中壮胃,疗虚冷。

人参 茯苓 白术(炒,各一钱半) 橘红(七分)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紫金锭子 治急、慢惊风,大有神效。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茯神 赤石脂(醋 ,七次) 辰朱(各二钱半)麝香(五分) 牛黄(五分) 僵蚕(五分) 青礞石( ,一钱) 五灵芝(五分)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一粒,薄荷汤磨化服。

保幼化风丹 治小儿四证八候,去风痰,散惊热。

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各一两,水洗净) 郁金(五钱)上为末,装入腊月黄牛胆内阴干,百日取出,研,为末,每一两,入雄黄、朱砂、硼砂、硝各一钱,片脑、麝香各少许,共为末,炼蜜为丸,豌豆大。灯草薄荷汤研化下。

〔批〕(按此方治一切急、慢惊风之剂) 夫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搐。又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仰向后;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视者,睛露不活,是谓八候也。其四证者,即惊、风、痰、热是也,而化风丹,悉能主之。

治小儿惊风并退,只是声哑不能言,并诸病后不能言。

天南星去皮、脐,一个,泡,为末。每半字,或一字,三五岁半钱,用猪胆汁,食前调下,即言。

灸小儿惊风,男左乳黑肉上,女右乳黑肉上。周岁灸三壮,二三岁灸五七壮。

灸小儿慢惊、慢脾危证,药力不到者。但看两脚面中间陷处,有太冲脉,即灸之;又百会穴,具穴直取前后发际,折中横取两耳尖,折中在头之中心。端正旋毛处是也,如有双旋,及旋毛不正者,非。艾炷约小麦许,但灸三五壮而止,灸后仍以醒脾散等补之。

诸疳

脉小儿脉单细为疳劳。虎口脉纹白色为疳。

病夫诸疳者,谓肥甘饮食之所致也。盖小儿脾胃懦弱,多为母之舐犊之爱,不知调养之法,遂令恣食甘肥瓜果生冷之物,一切烹饪调和之味,以其朝餐暮食,渐成积滞,胶固而不为疳者鲜矣。或婴幼缺乳,粥饭太早,耗伤形气者。又或因久患疟痢吐泻,乃生诸病,误以下药,致损脾胃,亡津液而然者,皆能致身热体瘦,面黄肚大,青筋虫痛,泻痢等证。

治宜理脾胃,消积化虫,清热止泻住痢。以肥儿丸、疳积饼为主,此二方不问诸疳冷热,服之最效。大抵疳之为病,皆因过餐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而成五疳之疾。何为五疳?心、肝、脾、肺、肾也。如疳在心,则面赤口干,切牙舒舌,口舌生疮,身热体瘦,以安神丸主之;疳在肝,则面青,筋膜遮睛,摇头揉目多泪,头焦发竖,筋青脑热,瘦弱,以补肝汤主之;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肚胀腹大,好食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肌瘦,以益黄散主之;疳在肺,则面白咳嗽,喘逆,口鼻生疮,咽喉不利,壮热恶寒,鼻流清涕,以清肺汤主之;疳在肾,则面黑肌肉瘦,而体生疮,身热尿涩,手足冰冷,口臭干渴,以地黄丸主之。内疳则目肿胀,利色无常,或沫清白,渐而瘦弱,此冷证也,宜木香丸主之;外疳鼻下赤烂,自揉鼻头,有疮不结痂,绕目而生,当用兰香散治之。大抵疳病当辨冷热肥瘦,而治其初病者为肥热疳,久病者为瘦冷疳。冷则用木香丸,热则用黄连丸,临证宜审治焉。

方肥儿丸(刘尚书传) 消疳化积,磨癖清热,代肝补脾,进食杀虫,养元气。

人参(去芦,三钱半) 白术(去芦,三钱) 白茯苓(去皮,三钱) 黄连(姜汁炒,三钱半) 胡黄连(五钱) 使君子(去壳,四钱半) 神曲(炒,三钱半) 麦芽(炒,三钱半) 山楂肉(三钱半) 甘草(炙,三钱) 芦荟(二钱半,碗盛,泥封固,置土坑中,四面谷糠火煨透用之)上为细末,黄米糊为饼,米汤化下。或作小丸亦可。每服二三十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疳积饼(毛惟中传) 治小儿五疳诸积,肚大青筋,面黄肌瘦,饮食少进,或泻,或痢,或腹痛。

青皮(去穣,五钱) 陈皮(五钱) 山楂肉(五钱) 神曲(炒,五钱) 麦芽(炒,五钱) 砂仁(炒,五钱) 白术(去芦,六钱) 三棱(煨,五钱) 莪术(煨,五钱) 木香(五钱) 槟榔(四钱) 甘草(炙,四钱) 小茴(炒,三钱) 使君子(去壳,二两) 川楝子(酒蒸,去核,三钱) 肉豆蔻(煨,四钱) 诃子(去核,四钱) 夜明砂(炒,三钱,另研) 干蟾蜍(一大个) 川黄连(去毛,净,六钱,清水浸,取汁和药末)上焙干,为细末,用好细白面六斤,微炒黄,以砂糖十两,水煮化,和前面药得所,印作饼子,每重一钱。每服三五饼,任意嚼吃。

五积饼(山东德府传)〔批〕(按此方治一切诸疳,一消一补,平和之剂) 治小儿疳积、食积、虫积、肉积、气积、冷积,腹胀大如鼓,青黄肌瘦,泄泻发热,不能服药者。

三棱(醋炒,一钱) 莪术(醋炒,一钱) 青皮(去穣,一钱) 陈皮(一钱) 木香(一钱) 黄连(姜汁浸炒,一钱) 川楝肉(二钱) 槟榔(二钱) 神曲(炒,三钱) 麦芽(炒,三钱) 砂仁(三钱) 使君子肉(五钱) 胡黄连(五钱) 白术(炒,六钱) 龙胆草(六分) 山楂肉(二两) 干蟾蜍(五只)上为细末,用炒过白面五斤,黑糖二斤,并前药和匀,用印印作饼子,约重一钱。每服三、五饼,服过半月大效。

安神丸 治邪热惊啼心疳,面黄颊赤壮热。

麦门冬(去心,五钱) 白茯苓(五钱) 山药(五钱) 甘草(炙,五钱) 朱砂(一两) 龙脑(一字) 牙硝(五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砂糖水磨化下,慢惊用参术煎浓汁化下。

补肝汤 治肝疳眼闭不开,内有朦雾。

生地(一两) 熟地(一两) 川芎(二钱半) 赤茯苓(二钱半) 枳壳(炒,二钱半) 黄连(二钱半) 杏仁(水泡,去皮,二钱半) 半夏曲(二钱半) 天麻(二钱半) 地骨皮(二钱半) 甘草(炙,二钱半)上锉,每二钱,姜三片,黑豆十五粒,水煎,临卧服。

益黄散 治脾疳脾胃虚寒,体黄腹大,好食泥土。肺疳气喘,口鼻生疮等证。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陈皮(一钱) 青皮(五分) 诃子皮(五分) 甘草(炙,五分) 丁香(二分)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古方无参、术。

清肺汤 治肺热疳慝蚀为穿孔,汁臭或息肉。

桑白皮(炙) 紫苏 前胡 黄芩 当归 连翘 天门冬(去心) 防风赤茯苓 桔梗 甘草 生地黄(各等分)上锉,每二钱,水煎,食后服。

地黄丸 治肾疳肌肉极瘦,生疮疥,寒热乍作,头极热,足冷如冰。肝疳白膜遮睛,筋疳泻血,骨疳喜卧冷地。又治胃怯不言,解颐,小儿年长不能行者,专服有效。

熟地黄(酒洗,三钱) 山茱萸(酒蒸,去核,取皮,三钱) 干山药(三钱) 泽泻(三钱) 牡丹皮(三钱) 白茯苓(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五、七丸,空心热水化下,年长者,量增丸数。

木香丸 治瘦冷疳,及疳在内。

木香(二钱半) 青黛(二钱半) 槟榔(二钱半) 肉豆蔻(二钱半) 麝香(一钱,另研) 续随子(一两,去油) 虾蟆(大壮者三个,烧存性)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汤下,食前服。

黄连丸 治肥热疳。

胡黄连(五钱) 川黄连(五钱) 朱砂(二钱半,另研)上为细末,和匀,填入猪胆内,用淡浆煮,以杖子如铫子,上用线约之,勿着底,候一时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为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一方是虾蟆半两,焙干不烧。

兰香散 治外疳鼻下赤烂。

兰香叶(二钱,烧存性) 铜青(五分) 轻粉(五分)上为细末,干敷之。

小芦荟丸 治疳积瘰 结核,耳内生疮,或疝气囊痈,下疳溃烂,或茎出白津,股腹有疮,或体瘦热渴,大便不调,牙龈蚀落,颊腮腐烂等证。

胡黄连(一两) 黄连(一两) 芦荟(一两) 木香(一两) 白雷丸(一两) 青皮(一两) 鹤虱草(一两) 白芜荑(炒,一两) 麝香(二钱)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米汤下。

一小儿,下疳溃烂,发热作痛。一小儿,茎中作痒,不时搔捻。一小儿,肾茎中溃痛,小便闭涩,日晡尤甚。一小儿,目痒出水,或项中结核,或两眼连札,或阴囊瘙痒年余矣,俱属肝火,用此立愈。

大芦荟丸 治五疳皮黄肌瘦,发直尿白,肚大青筋,好食泥、炭、米、茶之物,或吐或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