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党伟业》海外摄制组在总制片人韩三平率队,制片人高成生,导演李少红的带领下,11月14号晚上当地时间6点左右大队到达莫斯科。马上投入紧张的拍摄筹备工作。
这次在俄罗斯拍摄最重要的任务是两个场景,一个是列宁办公室,还有一个是克林姆林宫最大的安德列厅。拍摄1921年6月刘少奇、张太雷和瞿秋白作为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参加第三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再现历史性会面的经典场面。
再现第三共产国际的历史场面,不要说异国拍摄,即便是俄罗斯自己的电影,拍摄难度也非常大。首先是场景的困难。虽然克林姆林宫的安德列厅刚刚恢复了沙皇时期金碧辉煌的装潢,正好符合1921年的场景。但是克宫安厅是俄罗斯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就如同在我们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拍摄一样,时间安排非常困难。(11月14日)
2
大队到达莫斯科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原定19~21号的拍摄时间有变。因为国事活动延迟到23~24号。并且让我们做好随时可能中断的可能。根据这样不可抗拒的因素,韩三平总导演到达莫斯科的当天做出了大胆的设想,临时增加摄影棚的拍摄,把大量的特技绿背景的拍摄放到棚里,再把中近景的戏也放到棚里拍摄,减轻安厅的拍摄压力。保证安厅集中拍摄带环境的大场面,和难度高和含金量同样高的镜头。并制定了安厅6+1的重点镜头的严密计划。保中共代表进入会场,大门打开的移动镜头;代表穿过会场越过金碧辉煌的柱子的移动镜头;代表在听众席间迎面而来的移动镜头,以及张太雷发言完,全场鼓掌的整个大厅的镜头。除了这四个运动镜头外,还要恢复当年列宁演讲的经典场面,这是只在历史照片上见过的,并没有在电影中实现过的,而我们却要努力让他在《建党伟业》的影片中复活的镜头。为了这个镜头俄方扮演列宁的演员花了几天时间背下列宁长达五分钟的演讲台词,并且非常逼真的模仿了列宁的音色。
这一决定也给俄方制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十一月的莫斯科正在为迎接圣诞节日准备各种各样的大型晚会,几乎所有的摄影棚都被占用。我们的俄方协拍是俄罗斯获得过嘎纳和奥斯卡大奖的著名导演米阿依柯夫的制作公司,他的制片人威达利亚是特种兵出身,虽然急的满头大汗,但是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短短一夜之间就搞定了摄影棚。(11月17日)
3
根据拍摄计划的调整,列宁办公室的计划也随之提前了。这意味着大队在莫斯科拍摄的准备工作只有三天时间。这次赴俄拍摄设备器材和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当地解决,中俄双方组成了一个短小精干的精英团队,并从莫斯科电影学院聘请了学电影的中国留学生做各部门的翻译,以最高效率的配合完成的复杂的技术和服化道的整备工作。18号的清晨,整装出发开赴莫斯科郊外的列宁故居,开始了第一天的拍摄。
列宁办公室是从克林姆林宫原样搬到故居来的,所有道具和陈设保持了原样,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惊险的却发生在拍摄前夜。由于计划提前,扮演列宁的演员档期出现问题,反复协商都解决不了。当执行导演常晓阳把这个消息转告导演李少红,已经是晚上九十点钟了。如果是国内拍摄,任何情况都比在异地拍摄有周旋的余地。在俄罗斯整个摄制组,上下十几号国内工作人员只有依靠翻译进行沟通,再加上国情的不同,协调拍摄档期难上加难。为此导演组紧急应变连夜见了若干个“列宁”,甚至连专业作秀的广场特性演员都见了。但是没有一个超过原来选定的演员。谢尔盖,巴尔科夫斯基(SERGEY BARKOVSKY)是俄罗斯很有名的职业演员,主要从事话剧,同时也拍摄过很多影视剧。他不光因为外表酷似列宁,表演功底也非常醇厚。也因为他的影响力才如此灼手可热。最后,在李少红的坚持下,执行导演常晓阳和导演组翻译刘铉精心策划,绕过俄方介绍人,直接杀到“列宁”正在拍摄的剧组,单独和他长谈了两个小时,把中方拍摄《建党伟业》的重大意义,以及这次中影集团巨大的投入和决心赴俄拍摄,是为了给全片打造一道锦上添花的亮点。刘铉颇为诚恳和绅士的风度最终打动了“列宁”。了解了真实情况后,他主动和拍摄组协商了时间。也是老天暗中帮助,正好因为其他原因他们剧组改变了拍摄计划,原来的夜班拍摄取消。这样我们在后半夜把“列宁”接到了酒店,保证了第二天的拍摄。
列宁的出色演出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在拍摄现场他的外型一时间让很多工作人产生幻觉。专程赶到莫斯科督战的制片人李小婉,刚迈进办公室一眼看到活生生的列宁站在面前,眼泪奏然涌出来,恍然时光倒流,不由自主捂住了自己的嘴,差点惊叫出来。(11月18日)
4
前一天晚上,从列宁办公室拍摄回到莫斯科已经是八、九点钟了。大家刚放下背包,俄方协拍制片人维达利亚突然通知我们,第二天早上九点拍克林姆林宫的外景。下午三点之后才能拍摄宫门口带演员的镜头。可莫斯科的冬天,八点几乎还没有天亮,下午两点半天就开始暗了。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外景拍摄不能按照光线要求,而是根据克宫国事活动空隙安排先拍什么,什么时间拍。19号是个大阴天,气温奏然下降到零下10度。红场的钟楼在阴霾中敲响,我们的三个半代表冒着凌厉的寒风步进克林姆林宫的大门。这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天气和光线,但我们也必须拍。
这一天国内的演员第一次出镜,也出现了小小的险情。扮演张太雷的演员刚到莫斯科便得知进宫拍摄计划有变,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返回,和自己23号的新片发布会时间严重冲突。如果拍了进宫这个镜头,那么意味着23号不能如期回国,赶不上新片发布会。在两难的选择下他最后决定放弃《建党伟业》拍摄。韩三平总导演和远在北京的黄建新导演紧急磋商,被迫临场换将,保证摄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下午三点半,这一天最后一段华彩的霞光中,我们完成了预定的拍摄镜头。(11月19日)
5
临时增加两天的摄影棚的拍摄,在整个赴俄拍摄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查阅资料当年第三共产国际会议有将近600多名代表,意味着我们在安德烈厅拍摄的是上千人的场面。经过层层审批,安德烈厅只允许我们带100个群众演员。复制出上千人的大场面只能靠技术手段。上百俄罗斯群众演员和大量的服装在国内很难操作。
更难操作的还不止这些。按照技术要求应该在安厅拍摄完后,按照实际拍摄数据拍摄绿背景的扣像部分。而我们却要违背操作规律,根据想象模拟实际拍摄,精确的计算出所有角度、距离和摄影机运动速度,以及每个层面群众演员的站位,然后在23~24号实景拍摄中丝毫不差的再复制一边。这确实太具挑战性了。只要计算有误便没有任何补救的可能。在特效指导盛勇带领下,大家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摆位计算,苦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摄制组只睡了几个小时,又进棚拍摄了所有安厅不带环境的演员中近景的戏,以防安厅拍摄有所不测。(11月20~21日)
6
终于要进宫拍摄了,这一天的前夜大家都十分忐忑,十点钟维达利亚带来正式批准我们进宫拍摄的消息。大家一阵欣喜。但是挑战随之而来,所有的大型照明器材都不准带入现场。原来设计的很多光效都无法实现。太考验我们的摄影指导曾念平和照明师王利红了。他们几天来一直切磋讨论,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在充分理解安厅实属国家重地,任何安全和技术要求都是合理的前提下,连夜紧急磋商出应对措施。重新安排调整照明设备和打光的方法,确保操作简单,又能最大程度的展现场景辉煌壮观的拍摄手段。
莫斯科属于寒冷地带,古建筑的墙尤其厚,窗户也偏小,一般情况散射光也只能够到宫殿的一半。何况冬天的日照时间尤其短暂,阳光最好的时间只有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三点半五、六个小时。可是,我们早上六点半就开始进宫安检,从大门到安厅的大门,两道关卡需要花费三到四个小时,十点才进到安厅。下午不到七点就要求我们撤离。带窗户有天光的拍摄时间只剩下四、五个小时。还有一百多群众演员。为保护安厅的橡木地板,摆放任何设备和陈设之前都必须铺上保护地毯,也不允许在厅里喝水吃东西。一天下来所有工作人员又饥又渴,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原计划第一天要拍摄三个大镜头,结果顺利超额完成了四个大镜头。
第二天,莫斯科下起了雨加雪,为了能延长拍摄时间,俄方制片争取我们再提前进宫安检。本以为能够赶到九点进到安德列厅,没想到因为克宫的警卫换班,我们的入宫名单不全,又和一百个群众演员同时进宫,时间不仅没有缩短,反而延长了,直道十一点所有的工作人员才全部进入安厅。24号是我们安厅拍摄的最后一天,导演李少红心理有一个小九九,希望抢出时间,把在棚里拍的演员中近景,在安厅带环境再拍一边,不枉俄罗斯之行。这样一来拍摄任务加重了,到下午五点俄方工作人员坚持不住,要求吃饭。中方的工作人员都自愿留下来,在执行导演常晓阳的带领下,自己搬运陈设道具和桌椅。俄方的工作人员也都被感染,回到现场投入工作。他们说中国工作人员也没吃饭,我们没有理由特殊。
当我们按照历史照片,恢复了当年列宁演讲的场面,谢尔盖,巴尔科夫斯基声情并茂的开始一分钟,模仿列宁的演讲,台下和中俄双方,甚至连克宫的工作人员都围拢过来,屏住了呼吸听入神了。谢尔盖在短短的一分钟当中,融会贯通了我们所有熟悉的列宁的所有神情举止和音调,简直出神入化。当他的演讲达到高潮时,在场的群众演员,工作人员,以及克宫的军人都情不自禁的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两天的安德列厅拍摄,韩三平总导演自始至终都坚守在现场,处理每一件拍摄和现场的细节,保证了全部拍摄任务的顺利完成。(11月23~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