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5)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城市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产生城市的地区之一。自其产生以来,中国的城市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

1.中国最早的城市

对于中国城市的早期历史,由于史料不足,我们已无法确知。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城市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龙山文化时期。在龙山文化中晚期,夯土城垣建筑已开始。迄今为止,在黄河中游的河南省境内已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夯土城垣建筑遗址多座。其中在安阳后岗发现的城址,西、南两面的夯土城墙,长约70余米,宽约2~4米。在登封王城岗遗址中,发现了2座东西并列的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夯土城垣建筑。西城呈方形,西城墙长94.8米,南城墙长97.6米,北城墙东段和东城墙北段残损。东城的东部因被河水冲毁,仅剩城的西南角一部分。城垣的夯层和夯窝十分明显。淮阳平粮台也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夯土城垣,城址呈方形,每面城墙长约180米,采用小版筑夯筑筑成。南北城墙的中间还各发现一个城门。南城门下铺有陶水管道,门内两侧修筑有对称的门卫房。城内有成排的房屋建筑。1987年,在河南偃师县郝家台龙山文化遗址周围又发现一座近方形的夯土城垣建筑。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中国的城市迄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2.上古三代的城市

上古三代是指夏、商、西周三代。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尽管《尚书》、《史记》等古籍明确地记载在我国历史上有夏政权的存在,但由于其记载过于简略,以至于有人甚至对这一王朝的存在表示怀疑。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迄今已发现了不少夏代纪年范围内的遗址。其中广泛地分布于豫西、晋西南一带的“二里头”文化可能属于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都邑遗址。它位于洛阳盆地东部,今河南偃师县西南9公里的二里头村一带。这里北临洛河和邙山,南近伊河和嵩山,地处两山之间。遗址的面积约3.7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二里头、圪挡头、四角楼、寨后村和辛庄等自然村。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其后进行过多次发掘。历次的发掘,已揭露出宫殿基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房基、窖穴、墓葬和铜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的石器、陶器等;还发现有陶文、陶制艺术品、乐器、麻布和海贝等。已发现的宫殿基址有两座,编号为1号和2号,均位于遗址的中部。1号宫殿建筑基址的平面略呈正方形,方向近正南北,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约1米。上面保留有排列整齐的柱子洞和木骨架墙基。在基址中部偏北的地方是正殿,下面是长方形基座,厚3米多。底部平铺三层鹅卵石,质地坚固。在基座上面有一周廊柱,南北两排各9根,东西两排各4根,共计22根。柱的间距约3.8米,东西全长30.4米,南北全长11.8米,每根廊柱外侧有两根擎檐柱,用以支撑屋檐。在基址四周围绕有1道廊庑式建筑,廊庑的北、东、南3面共有檐柱156根,间距也是3,8米,拱围正殿。在南面的廊庑中间有宽敞的门道,门道内侧有3条通道,各通道之间筑1小室,共4间,有可能是门卫室。2号宫殿的形制与1号宫殿相仿,唯面积略小,基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2.8米,东西宽约58米,在正殿基址上还保留有木骨墙基,宫室面阔3间,廊柱外侧设有擎檐柱。南门只有1条通道和2个小门卫室。东廊虎下面装置有陶质和石板砌成的排水管道。二里头遗址的两座宫殿基址,均建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在建筑方法和布局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宫殿的台基和殿的基座分别夯筑,层叠加高,台基上面的柱子洞排列整齐、间距相等、高低一致,注意安排排水设施,这充分表明当时已有较成熟的营造设计。这两座宫殿建筑,北部都有殿堂,中间有广阔的庭院,周围有相连的廊房,南面有宽敞的大门,组成了一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的宫殿建筑群。其平面设计,开创了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在宫殿建筑基址周围,已发现有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在铸铜作坊遗址中,已发现的遗物有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和铜炼渣、铜锈块。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一处时代较早并可认定的铸铜作坊遗址。结合该遗址和墓葬内出土的刀、爵、戈、钺等青铜器,说明二里头文化晚期,青铜器巳有较多的铸造与使用。制陶作坊遗址中已发现有陶窑和制陶工具陶拍子。在制骨作坊遗址中已发现有大量带有锯痕的骨料与废骨料,并有少数骨器成品和半成品骨簪等。二里头晚期还发现了带有灼痕的羊、牛肩胛卜骨。种种迹象显示,二里头遗址绝不是一般的村落遗址,而是一处都邑遗址。

无论从城市的数量来说,还是就城市的规模而言,商代都大大地超过了夏代。据《史记?殷本纪》记载,由商王仲丁至盘庚共经五世十王,商朝曾五迁其都。其中仲丁将都城由亳迁于嚣,河亶甲由嚣迁至相,祖乙迁于邢(即耿),南庚由邢迁往奄o至盘庚,由奄迁至殷。对商代的城址考古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获得确认的有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此外,在湖北黄陂、江西清江等地也都发现了商代城址。——发现于中原地区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有可能是代表商代早、中、晚三期的都城遗址。偃师商城北依邙山,南靠洛河。城的南墙早被洛河冲毁。就现存的东、北、西三面城墙的形制看,城略呈南北纵长方形。现存城垣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北部为1215米,中部为1120米,南部宽740米。城墙为分层夯筑而成。现存东城墙残长(南头残断)1640米,宽20~25米。西城墙长(南头残断)1710米,宽17?24米。北城墙长1240米、宽16~19米。城内现存面积约为190万平方米。东、西、北3面城墙上已钻探出城门7个,东西两面城墙各3个,北城墙1个。在城内偏南部有3座方形小城。居中的一座面积最大,南北长230米、东西最长为216米,周围环绕5米厚的夯土墙。南面正中设有门道,城内正中是主体宫殿基址,基址前面有大路直通小城以南d从宫殿基址残留的遗迹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规模已相当宏伟。

郑州商城修筑在金水河和熊耳河之间的西来丘陵高地东端尽头处。城垣略呈南北纵长方形。东城墙长约1700米,西城墙长约1870米,南城墙长约1700米,北城墙长约1690米。城垣周长近7公里。城墙底宽约20米左右,残存最高者约4米。四面城墙共发现11个宽窄不同的缺口,其中有的缺口可能与城门有关。城墙的筑法,多是在城墙底部先挖出一条与城墙走向一致的上宽下窄的斜壁平底基础槽,然后由槽底向上逐层填土夯实,至槽沿之上再加宽向上夯筑墙体。宫殿区位于商城内东北部。考古工作者在该区已钻探出20多处夯土台基。在郑州商城外,已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两处、制骨器作坊遗址一处,制陶作坊遗址一处。

安阳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所在地,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的小屯村一带。从1928年至1937年间,前中央研究院曾在安阳殷墟进行过多次发掘,发掘出商代晚期的宫殿基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青铜器和甲骨等遗物^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归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继续开展对安阳殷墟进行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作为商代后期273年间的都城,殷占地24万平方公里,规模相当庞大。宫殿区以今天的小屯村为中心,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宫殿建筑筑于夯土台基上,有方形、长方形和“凹”字形等几种。筑法是:先在殿基下面挖一个与殿基大小相差无几的长方形竖穴基础坑,然后填以比较纯净的黄土逐层穷实。当夯土台基筑出地面的一定高度后,再根据宫殿建筑结构的需要,挖出圆形竖穴柱础坑,放上柱础石和竖上立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大型宫殿的柱础竟是铜质的。特别是还发现有用人“奠基”的现象。有的基址上面留下的白灰面墙皮上,发现绘有红色花纹和黑色圆点的图案,互相对称,可能是墙壁上的壁画,说明商代宫殿里已出现了壁画。根据各种迹象推断,当时的宫殿建筑已相当雄伟壮观。在殷墟都城遗址内还发现了多处手工业作坊遗址。其中,铸铜作坊遗址有两处,分别位于苗圃北地和孝民屯一带。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的范围较大,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作坊区内,不仅发现了工棚式房屋建筑基址、浇铜场地、硬土与烧土地面,还发现了土坑式熔炉、粗砂质或细砂泥质坩锅,出土了大量铸造方鼎、圆鼎、簋、腻、犟、角、觯、尊、自、觥、方彝的陶模和陶范,还有少量戈、镞、刀的陶模和陶范以及修整铜器的磨石。上述出土物说明,这里是一处以铸造青铜礼器为主的铸铜作坊遗址。孝民屯铸铜作坊遗址范围较小,只有150平方米左右。出有土坑式熔炉、陶制溶铜器皿残片、陶范、陶模以及修整铜器的磨石等。陶模范中主要有铲(或鑊)和镑的范和模,并有一些戈和矛的铸范,铜礼器的铸范少见。上述情况表明这里是一处以铸造青铜生产工具和武器为主的铸铜作坊遗址。安阳殷墟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青铜礼器、生产工具和兵器应该是由当地铸造的。在大司空村和北辛庄发现了两处制骨作坊遗址。其中大司空村制骨作坊遗址面积较大,除房屋外,还发现骨料坑10余个。在出土的大量骨料和骨器中,弃料和笄半成品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还发现有制作骨器用的青铜工具。北辛庄制骨作坊遗址的范围较小,也发现有房屋和数个骨料坑,也是以骨笄料和骨弃半成品居多。这两处遗址无疑都是以制做骨笄为主的制骨作坊遗址。所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骨器以及角器都应当是当地制作的在小屯村北则发现有制玉作坊遗址,出土有大量磨制玉器的砺石、玉、石料等,还有少量经过雕琢精致的玉器艺术品,也挖出了房基。此外还有制陶作坊遗址的发现。殷的商业也可能有一定的发展。在1953年于安阳大司空村发掘的160座左右平民墓中,有83座殉有贝(共234枚)。在殷墟周围的商代墓中也普遍地发现了贝,少者一枚,多者二十余枚。其中有两座墓并殉有铜贝3枚。安阳大司空村也发现了青铜贝3枚。王国维、李济等学者均认为贝是当时的货币。诚如是,那殷墟的铜贝应属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

对于西周时期的城垣遗址,迄今发掘得很少。能够说明西周时期城市面貌的考古事实主要有以下几个:(1)从巳发掘的宫殿建筑基址看,西周的宫殿建筑顶部已开始使用瓦制构件。(2)城市里已有规模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如在沣东洛水村的丰镐遗址里发现有集中在一起的十几座陶窑,应是一处窑场。(3)各诸侯国的都城已有一定规模。山东曲阜鲁故城,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城墙周长约12公里。据考证,这一城垣始筑于西周,应是鲁国都城。

总的来看,在上古三代,城市规模已相当庞大,手工业已比较发达,商品货币关系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当时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它们或为王都,或为诸侯国的都城,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被官府所垄断,并为各级贵族的奢侈生活服务。

3.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严格地讲城”和“市”是有区别的。“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卫,而“市”的主要功能则是交易。《墨子?七患》云城者,所以自守也”。《说文解字》对市的解释是买卖所之也”。《易?系辞下》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孟子?公孙丑》也说:“古之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可见“城”和“市”的区别是很显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上古三代的城垣建筑只能算是“城”而还不是城市。“城”和“市”合二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