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和他的墓地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因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对历史影响太大,反而掩饰了他在文学与历史方面的作为。《晋书·皇甫谧传》大致记录了他的一生及其贡献。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皇甫谧出生于安定郡朝那县,由后叔母任氏教养。叔母费尽苦心,效仿孟母“三徙”择邻的办法曾离开故土,在北安(今江苏瞧宁)寄居。40岁那年,后叔母过世,他即返回安定朝那故园。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他走完了68年的人生历程。他一生研读经史,拒绝仕途:魏元帝曹奂、晋武帝司马炎等数次征诏皇甫谧入朝为官,他皆著文推脱。直到晋朝咸宁元年(公元275年)皇甫谧61岁时,朝廷还在延请他出山,仍不就,终身没有贪恋官场。相反,因自己患风痹病而孜孜研究医学。他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古人医学著作,研究编撰成《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同时,他撰写了《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等传,还有《玄晏春秋》。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等皆为晋代名臣。

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大学者,他的籍贯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取得共识。由于安定郡和朝那县有过迁徙,后人便提出几种说法:宁夏固原东南人、甘肃平凉西北人、甘肃灵台人等。《晋书·皇甫谧传》写得很清楚:安定朝那人。

安定郡,汉武帝时置,治所在今固原城。朝那县,秦时就设置的县级建制,在宁夏固原境内,即现在固原东南的彭阳县古城。西汉安定郡设置后,朝那县隶属于安定郡,直到东汉后期,由于羌族大起义,迫使安定郡内迁。史书记载是清楚的。持甘肃平凉西北人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概说:平凉西北,依地域就是现在的彭阳县境内。甘肃灵台说,一是北魏末年移朝那县于灵台西北朝那镇;二是灵台有皇甫谧墓。这两方面的缘由显然是后人附会的,因为朝那县迁徙,是皇甫谧过世二百多年之后的事,皇甫谧与朝那县迁徙没有逻辑上的联系。造成附会的原因,就是后人将东汉以前安定郡朝那县与东汉以后再迁徙的安定郡朝那县相混淆所致。灵台皇甫谧墓的说法,就是因了朝那县迁徙灵台之故。

虽然,我还是很想实地考察一番。

新世纪第一个新春,又是三月三踏青的日子,我专程去甘肃灵台,拜谒传说中的皇甫谧墓,这是我多年的夙愿。在一个叫张敖坡的村子里,我们找到了皇甫谧墓。这里是较平坦的大塬,有一望无际的感觉,但皇甫谧的墓前却是一处不小的沟壑。墓地有围墙,不高,也不大;墓地封土堆很小,比一般普通人茔地略大,周围砌了水泥围墙,正面立一块碑,有水泥台阶;周围栽种了一些柏树。看上去,这一切都是近年修建的。这一日午后起风,卷起一阵一阵的尘土,墓地显得很荒凉。

返回的路上,我仔细地琢磨,眼前看到的张敖坡墓地,有何资料来说明是皇甫谧墓?实地考察,更生出些疑虑来。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误传,皇甫谧墓不在灵台。理由是:第一,《晋书·皇甫谧传》清楚地记载,皇甫谧是安定朝那县人。第二,《皇甫谧传》也清楚地写到:皇甫谧40岁回归故里安定朝那。第三,他一生拒绝进入官场,直到终老田园,不曾因出仕其他地方而迁葬。第四,同样也是《皇甫谧传》记载,皇甫谧是东汉太尉皇甫嵩(? —195年)的曾孙。皇甫嵩为安定朝那人,仕宦于汉灵帝时期。皇甫谧死后应葬在故土茔地,而不会葬在数百里之外的灵台张敖坡。第五,从灵台皇甫谧墓的格局看,也没有迹象能说明这里就是皇甫谧墓。第六,从地域方位看,安定郡朝那县在平凉西北,灵台在平凉东南,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以上思考,也不知道是否有些道理,实地游走后,写出来请方家论理。

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