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城的岁月

“城”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固原城,早期称为高平城,它的修筑,同样显示了固原地域文明的进程和悠久的历史。城市的出现,更是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象征。哲学家说:人类是擅长制造城市的动物,人类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从城市产生的;世界史就是人类的城市时代史。高平城,是史书有明确纪年的固原历史上的城。高平城影响深远,我们便以高平城相称。在此之前的高平城址上是否已有过筑城历史,也是不敢断然否定的。因为,义渠戎国在固原境内经营过近千年,是建过不少城池的。高平城位于六盘山东麓、高平川水(清水河)上游,军事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环境皆宜于城址的选取。高平城的筑就,奠定了固原城池建筑格局,成为固原城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高平城为方形,城内已建有象征着安定郡军权、财赋的武库和太仓等,就建筑材料看,已有卷云瓦当,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有绳纹板瓦,铺地花纹方砖,特别是陶水管道的发现。由此可以想见汉代高平城的格局和修筑的规模。

百余年后,泱泱西汉大国土崩瓦解,全国呈诸侯割据之势。当时隗嚣控制着西北,他看准了高平城的军事地理位置,派大将高峻拥重兵据守,遂演出了一幕东汉初年刘秀亲征高平的历史。高平城“西遮陇道”,是刘秀攻取陇右前必须夺据的重镇和战略要地。此前,刘秀部将耿弇围高平城一年未开。其实,刘秀率大军亲征高平,是师从马援计谋,以智取而非强攻的,足见高平城的险峻和坚固。公元23年四月,高平城门敞开,迎接刘秀大军入城。同时,河西大将军窦融也率河西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少数民族步骑数万人,辎重五千余辆,浩浩荡荡进入高平城,与刘秀大军相会。在高平,刘秀大会群臣,“置酒高会”,为有功之臣嘉封爵级。从地域的角度看,这是汉代高平城最具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也是固原历史上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

东汉末三国时期,西北边地的政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边地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安定郡治也在无奈中内徙,成为高平城发展的低谷时期,显得萧条,但时间短暂。魏晋时期,政权割据纷纷变换,“城”是随着战争和政权更迭而兴废的。前赵时期,高平城又有了新的建制,成为朔州牧官都尉之治所,不久又废。这一时期高平城为鲜卑民族占据。鲜卑人没奕于(《资治通鉴》作没奕干)居戍高平,封高平郡公,后遭赫连勃勃袭杀而离开高平城,赫连勃勃得以进占高平城。不久,赫连勃勃在固原建都称王,他建立的政权不但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突出代表,也是固原历史上空前的历史文化现象,但沿袭时间短暂。这一时期高平城的归属,几乎是朝暮更改,直到北魏政权建立。

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乱离,多伴以战争,但却为城池的修筑提供了历史机遇。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正月,新筑原州城。这是脱开原高平城的空间扩大增筑后的一处新城,原高平城成为新筑城的内城。唐宋以前原州城的格局就是这一时期奠定的。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仍,固原更是各个政权争夺的地方。但北周时,北方局势已相对稳定,新筑原州城,更与北魏重臣宇文泰有关。宇文泰是在战争中崛起的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固原是他击败高平起义领袖万俟丑奴之后得以发展的地方,在他左右西魏、北周朝政之后,曾数次巡幸原州,并将第四子托寄于原州李贤家中抚养。原州,是北魏以后高平的代称。北周天和三年筑原州城,与宇文泰较长时间经营固原有直接关系。这次筑城规模大、规格高,是固原城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转折。

唐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和巩固,国力昌盛富足,文化科技空前繁荣,为城市的建设及城内建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固原城也迎来了它的又一个兴盛繁荣期。但是,以公元756年的“安史之乱”为转折,以公元763年吐蕃陷原州为标志,固原城经历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残酷的战争灾难。渔阳鼙鼓震醒了煌煌大唐帝国的美梦,也击碎了原州城的陴橹重镇。“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内侵,河西、陇右皆陷,原州大半壁河山在这场战争的浩劫中成了吐蕃铁蹄践踏的疆场。原州政权建制内迁,一夜之间,原州城成了边外孤城。这种破坏性的历史,前后延续了86年之久,这是固原城的历史性悲剧。

两宋时期,中国的城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的建筑形制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伴随着战争进程的。宋代的镇戎军城(固原城)与前代不同的是,已筑有瓮城和马面。瓮城为大城外的小城,形制为圆形,俗称月城,用以掩护城门,加强防御能力。马面是城墙突出的部分,利用马面可以更有效地杀伤进攻城池的敌人。宋代镇戎军城的修筑有数种说法,史籍只记载在古原州筑城。由于北宋与西夏兵锋对峙,宋代西北边地防线内缩,镇戎军城实际上成了宋代在西北的军事边防重镇,而且是以军事防御的面目出现的,始终充斥着战争的硝烟。

金代虽然统治固原的时间不长,但却是刻意经营的。金宣宗兴定三年发生的大地震,固原城虽遭到了破坏,但却能及时进行修筑。元代,是固原历史上较为特殊的朝代,政治中心迁往开城,古原州城被废弃。固原古城的兴废,是与中原安危连在一起的。当中原政治开明,政权巩固时,固原城市建设便繁荣昌盛;当中原政局动荡,边地少数民族内徙时,固原城就冷落萧条,甚至废弃。但元代固原政权迁往开城并非因此,而是与成吉思汗、忽必烈驻军六盘山有关。开城安西王府是固原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宫殿式建筑。

明代,是固原建城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固原称谓的出现,就始于明代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缘何被称为固原?一说是唐代原州(固原)陷于吐蕃后,原州政权建制内迁,侨治于平凉、镇原,而固原就被后人称为“故原州”。明代时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固原)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无论哪一种说法,再现的都是军事意义上的险固,固原之名从此沿袭至今。

明代的固原,是明朝政府在北方边境地带设置的九大军事重镇之一,也是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城防大为加强。同时,为适应火炮攻城技术,城防体系有了新的设施,固原城遂成为西北雄镇。明代固原城修筑,前后数次,形制规模都有新变化,由开始的修筑到最后的定型砖包,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明初,固原城仍是在旧城基础上的修缮。唐宋以来的原州城,经元代的废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当年雄姿依旧,景泰元年始得以修筑。中期,退守草原的元代残余势力不断扰边,成化三年攻克开城县后,明朝政府即迁开城县治于固原城。成化四年固原爆发满俊起义之后,朝廷再加大固原城的防御,改固原守御千户所为固原卫。成化五年,兵备佥事杨勉整饬固原兵备,增筑固原城,并在旧城门(南镇夷、东安边)上建有楼铺。后期,大规模增筑固原城是弘治十五年以后的事。这一年,三边总督秦纮筑外关城,周围20里,设关门口,外为沟池,深阔各2丈,复开西门称威远门。与宋、金时期9里3分的城制相比,大一倍有余。与外关城相应,成化五年修筑的城即为内城。外城四道城门:南镇秦、北靖朔、东安边、西威远。秦纮筑就的外关城基本奠定了固原城最后的格局和型制:既有堞楼,又有壕堑,直到清代。巧在这一年,明朝政府在固原设陕西三边总督,增兵添戍,固原城的政治与军事格局大为提升。

固原城最能体现其自身险峻与宏伟的历史时期,当在明代万历年以后。明神宗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固原城扩建,分为内城和外城。这一年总督石茂华主阵陕西三边,以甃砖城。内城:周围9里3分,高3丈5尺,垛口1046个,炮台28座。外城:周围13里7分,高3丈6尺,垛口1573个,炮台31座。东城门3道,万历时修建,冠名字者有两道,一曰安边门,一曰保宁门。南城门四道,也是万历时修建,有名字者1道,曰威远门。北城门一道,万历时所建,曰靖朔。这是固原城发展和演化两千多年后格局上的最后定型。固原博物馆复原的清代固原城模型,就是固原城的历史缩影。这座规模宏大的砖包城雄踞原州,享誉北方,成为明清以来西北地区的名城。

清代相沿袭,只是在明代基础上的修缮和加固。虽然没有再增筑城垣,但从保护的角度看,还是有功绩的。清代同治年以后,由于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固原城逐渐衰落。同治年间,由于社会、政治等多种原因所致,称为“靖朔”的北城门封闭。至此,一座集政治、军事、文化于一身的古城,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而在政治、军事上走向它的尽头。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古城,它的存在意义并没有结束。它的生命的根是很深的,它波及的影响也是很久远的,它是固原历史发展、文化延续的象征和缩影。

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固原城,有它凭借的历史地理条件,有其坚韧而无法割断的历史空间,有其毁灭和消失的历史原因。进入民国以来,天灾人祸不断。1920年冬天的海原大地震,成为固原城的大灾难。叶超在其编纂的《民国固原县志》里曾描述过20世纪40年代固原城的景象:城里砖垛全无,炮台亦毁,外城垛、炮台多圮坏;门楼、水关、水沟、城隍、马道,无复旧观;瓮城砖石剥落……这大约是地震后的萧条景象。虽然外表显得秋风落叶一般,但雄姿犹存。即使到了60年代初期,工余饭后,人们还可以登临漫步,高而望远,仍是人们吊古论今、感悟历史的地方。最可悲的一幕,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了。1971年,在人防工程建设中,全面拆除固原城墙。天灾不可测,人祸实可悲。而今,从古城的西北角残留的城墙遗址透视,仍可想见这里当年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现代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笔直宽阔的大街,拔地而起的大楼,再造了固原城新的景观。但作为固原悠久历史文化象征的古城的消失,谁人不为之惋惜、痛惜!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史念海先生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抗战时期,我在固原见到明代修的三道城墙,十分整齐,比山西平遥的城墙还要好;但到70年代初被拆光,只剩下三道城基的白圈圈……说到这里,满头银丝、年逾八旬的史念海先生不胜感慨。”1998年岁末,我顺道去西安拜望史先生,他开口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固原古城的毁弃。他认为古城遗址的破坏,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史念海先生在界定古都的内涵时曾说:“我国除了安阳、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这七大古都外,还有不少古代都城遗址:如夏、商、周都城遗址,南诏都城大理,蜀国及五代十国时的前、后蜀都城成都等。我们所说的古都,除了中原地区正统的封建王朝都城外,也应包括在历史上曾经割据一方的政权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都城。”依着先生界定的这个思路看,十六国时期的夏主赫连勃勃杀死没奕于后,吞并高平(固原),自称“大夏天王”,并建都于固原。这一历史现象也应该属少数民族地方性政权。在历史的长河中,赫连勃勃大夏政权虽然是昙花一现,但它如同夜空中的流星一样曾经闪烁过耀眼的光芒。如果从这个历史文化意义上审视,固原“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要另当别论的。

如果说固原城的消失是历史的悲剧,而依着固原城生发出来的文化建筑和多元文化现象,也是让目睹过的人们所不能忘怀的。其实,这些文化遗存早在固原城墙消失之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追溯固原城的历史文化时,从明、清和民国年间人们留下的文字里还能看到昔日的影子。

钟鼓楼,是明代固原城的一大景观,“西阁风高鼓角雄,南来形胜倚崆峒”,是雄踞在固原州城最具明代特征和文化氛围的建筑,耸立在总督府前。楼上悬有巨钟,为宋代靖康元年所铸。同时,钟鼓楼也是明、清以来人们登临感怀游览的地方。寺庙建筑,作为文化现象看,还是很兴盛的。明代前期的固原城内,已有上帝庙、城隍庙、三官庙等;中后期发展较快,有坛、庙、阁、祠、宫、寺、庵、观等30多处;有为发展儒学而兴建的尊经阁;还有园林观赏的去处南池子、乐溥堂等,也是亭台水榭、绿树成荫的游览佳境……这些建筑和景观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深层意义上再现了明代外来文人文化对固原历史文化的影响,由于驻节固原的明代陕西三边总督为部院大臣所充任,先后有50余位亲临固原,时间长,跨度大,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力地促成了新的人文景观的不断建设,为后人留下了凭吊的文化遗迹。一处景观,就是一个故事;一处景观,就是一段历史。

清代,这座内外两层、四边十门的固原古城,依旧雄伟壮观,延续着两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余脉。固原州城南门外名为安安桥的商业街“廛市林立”,因遭兵燹而毁。安安桥便成了清代商业盛衰的历史见证。城内的秦晋会馆、四川会馆,也是外省商人聚会商谈的地方……这些昔日繁盛过的景象,都随着兵祸和天灾消失了,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感慨。

固原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最早时期秦国的秦昭王在这里修筑长城以拒北方少数民族始,秦汉时期设萧关,成为关中北面的门户;唐代设陇山关、木峡关,成为当时全国六大上关之一;唐代原州七关,也是以固原为中枢的。明代为加强和防御北部边境,在长城沿线设置九镇,固原为九镇之一,且为陕西三边总督驻节之地,指挥西北军事。可见,固原历代雄关固锁,军事重镇的作用体现无遗。

更为有趣的是,固原是历代帝王到宁夏来巡边最多的地方。由于它在军事上“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京畿”,有着巨大的凭借作用,担忧西北防御的历代统治者都不敢掉以轻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即北巡途经固原,并在固原境内泾源的鸡头道上建有“行宫”。此时固原虽未曾有政权建制,但固原险要的地势和军事防御已得到了重视,萧关的设置和行宫的修建,已经说明秦始皇对固原的重视,只是他的政治统治时间短暂,没有来得及对固原进行开发。汉武帝析置安定郡于固原之后,曾先后6次亲往固原巡行视察。公元32年,西北的隗嚣割据称王,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大军亲征,长途直达固原“高平第一城”,以示扫平割据。在固原,刘秀置酒大会群臣,商讨平天水隗嚣之方略,后大胜而归。

到了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雄心大展,扫除周围割据,建都固原,自称“大夏天王”,在固原演绎了一场短暂的帝王梦后,即迁都陕北(今靖边县)境内的统万城。

在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要算宇文泰了。宇文泰是北魏的重臣,也是西魏政权的创造者和控制者,更是北周政权的鼻祖,被北周追尊为文帝,他是没有名分的实际上的帝王。就是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历史人物,当年为讨平割据者侯莫陈悦,率兵从都城洛阳进军原州(固原)。从此,宇文泰看准了原州这块地方,在挥师大破敌军的同时,非常注意经营原州。宇文泰关陇统治集团的形成,原州是一个坚实的大后方和根据地,他的发迹和事业的开创都是以原州为中枢来完成的。宇文泰之子宇文邕,小时候就同其弟弟宇文宽一起被寄养在原州刺史李贤家中,且长达6年之久。期间,宇文泰数次亲往原州,一是尽父子之情,一是游览怀旧,与李贤共诉衷肠。及宇文邕做了北周的皇帝(史称周武帝),仍经常来原州李贤家中看望,不分君臣。这也是固原城的一段佳话。

今年,是建国50周年。50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固原也同样发生着历史性的变迁。只是这座古老的城池早已被天灾和人祸脱去了两千多年来穿在它身上的厚重的外衣,失去了历史积淀在它身上的令世人赞叹称绝的光环,固守故土的后人们失却了前人留下的无价之宝。“去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古训是应该吸取的。而今,穿梭在萧关古道上的火车,圆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千年梦,给固原城也带来了未曾有过的千古机遇。古原州城街道宽阔,四通八达,高楼林立,星罗棋布,树木成荫,环境幽雅,经过50年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小城镇正在这里崛起。固原城内外的许多名胜古迹,已开发为旅游景点,为游人参观。作为固原历史文化缩影的固原博物馆,在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也在为世人展示和诉说着固原城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

1999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