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工作思路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引领、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育人是前提。
育人至关重要,坚持先成人再成才,强化德育工作,通过狠抓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感恩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能理解、会尊重、懂感恩三种情商,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以人为本,和谐温馨,激扬生命,师生共同成长;育人首要,立德固本,知行合一,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向管理要效益。学校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益的保障,通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能吃苦、讲奋献、有闯劲的教职工队伍。坚持“封闭管理,开放办学”原则,全面实行封闭式管理,以管理出成绩,以管理出效益。
向课堂要质量。教学的核心,质量至上,要更新观念,保持办学优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学习,切实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的办学质量。
以成绩论英雄。通过完善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措施,抓好考核制度的落实,加大岗位目标责任制、全员聘任制、高考责任捆绑制的落实力度,建立健全绩效挂钩,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健体关键,张扬个性,培养特长,为学生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谈新时期农村学校的任务
江泽民曾讲道:“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大家一定要发扬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精神,切实把工作做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指出:“在改革日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宗族势力干扰村务,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猖獗、邪恶势力横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这种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形势,向“代表先进的、科学的精神方面”的农村学校提出了新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扎扎实实地搞好职业技术教育
从事职业研究的学者姚裕群指出:“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从而形成一个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可以说,职业是人的社会角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职业对于一个具体的社会中的人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能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和义务,又能使个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尤其是青年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每个人都要独立面对人生,都要求实现个人的生存、发展和对社会作出贡献,都要以职业为载体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个人的远大理想。
所以,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扎扎实实地搞好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对今天的学生应尽的义务,更是对未来的农民求生存、求发展担负的历史责任。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不要造成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普通中学生,只能带着一般的语文和数、理、化知识回到农村和城市。由于所学的这些一般的基础知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农村和城镇的生产活动中进行新的创业,不少人就加入了四处流动的求职大军,以致带来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学到一门或几门实用的专业技能回去,就拓宽了他们的立业创业之路,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但是到目前为止,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还没有真正打开,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经费不足、专业课教师缺乏、没有教材和大纲等等,但根本的还是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不从根本上花大气力解决这个问题,受害的将不仅仅是几代人。正如江泽民所说的,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这样的社会问题不得不叫人们深思。因此,每一所农村学校的领导应该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在认认真真完成学校的普通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应该扎扎实实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与普通教育并行的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职业技术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地掌握自我服务性劳动技术、社会服务性劳动技术、公益性生产劳动技术、走上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的制作技术及操作技术。
二、培养文明意识,狠抓基础道德教育
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一文中写道:“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从文明礼貌做起。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可见,一个没有文明意识、没有文明礼貌行为的人,是会给社会造成混乱的,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失去文明的民族,其前途是危险的,文明意识、文明行为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
新加坡前总理在《教育研究报告》中讲道:“检验一个良好教育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培养公民能以文明的方式从事生活、劳动、竞争和协作。他是忠诚的、爱国的吗?如果需要的话,他是一个好士兵吗?他能够随时准备保卫他的国家,从而保卫他的妻子、孩子吗?他是否孝敬父母,尊敬长者,守法、仁慈和负责呢?他能够照顾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吗?他是一个好邻居和可以信赖的朋友吗?他是否能容纳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的新加坡人呢?他是否爱干净、整洁,做事准时和态度谦恭呢?”
1990年10月13日江泽民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讲道:“少先队员……要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在学校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在社会成为维护社会公德的好少年,在家里成为勤快礼貌的好孩子。”
可见,无论是新加坡的总理还是中国的总书记,都十分重视人的文明意识和基础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新加坡把“培养公民能以文明的方式从事生活、劳动、竞争和协作”认为是一个检验良好教育的标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新时期培养文明意识,狠抓基础道德教育,就是我们这个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人口占有绝对多数的农村,承担农村人口义务教育的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每一所农村学校,必须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从基础道德教育抓起。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中小学生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主要有:①生活起居习惯;②仪表仪态习惯;③礼貌待人习惯;④勤俭节约习惯;⑤运动习惯;⑥卫生习惯。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等。
(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近两年来,在中小学中发生的类似于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忧虑,更使教育工作者陷入深思。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一个人,因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害他一辈子。他还说:加强德育,要从社会上以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加强针对性。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尤其农村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负责的态度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真诚老实的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公道正直的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档案。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应至少开设一节。
3.开展心理咨询,每一所农村学校尤其是初中以上的学校都要成立心理咨询室。
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堂、家长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让学生知“孝”道
毛泽东生前回故乡韶山时,要亲自到父母坟头上插上松枝以示对父母的悼念和祭奠。他还说,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去,还得去看他们两位。我们要以毛泽东同志为榜样,教育学生从小孝敬父母。
三、培养科技意识,加强科普教育
陈至立在“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国际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科学技术也将更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不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其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将会缩小和减少,其生活质量与同代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可能成为社会中的处境不利者。”
为此,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激发青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二是倡导学生多阅读科普读物。三是介绍简单的科学现象。四是讲中外科学家奋斗的故事。五是组建科技小组。六是形成科技氛围。
(本文获自治区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载《宁夏教育科研》2001年第5期)
校长应具备和树立的七个管理意识
校长应具备和树立七个管理意识。因为具备正确而稳定的管理意识,是学校班子进行正确决策,规范管理行为,规划学校管理过程,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重要保证。
一、至上意识
我们搞学校教育的应该树立学生至上的意识。学校为学生而办,教师为学生而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离开了学生,学校教育便不复存在。然而,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有少数学校的工作对象开始从学生转移到了创收或别的方面,他们追求的目标也开始从育人效益转向经济效益或别的什么效益。我个人认为,既然身在校长之位,就必须谋育人之政,心头就应该时刻装着自己的学生。淡忘了自己的学生,不谋育人之政,便意味着背离了校长的根本职责。
二、中心意识
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学校的根本职能是育人,而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教学工作的好坏是一个关键因素。作为承担育人职能重任的校长,必须牢固树立起教学中心意识。校长的教学中心意识至少应该通过四个方面反映在其管理工作中。①目标指向明确: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列为诸管理目标中的核心目标,紧抓不放。②精力投放正确:把主要精力和活动时间放在搞好教育教学管理上。③人事安排合理:不轻易动用教学人员(尤其是骨干教师)做其他工作,把“精兵强将”集中到教育教学岗位上。④财力使用恰当:在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工作奖励等方面敢于投入,舍得花钱。
三、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我们应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铭于脑,付于行。质量意识应该是一种着眼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质量意识。在这种质量意识引导下的校长管理行为要显示出“三兼顾”的特征。一是德智体兼顾,二是抓大面积合格与抓英才教育兼顾,三是抓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兼顾,面向全体学生,以不断提高合格率为根本目的,以全面实施质量教育为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去实现必要的升学率,把“二率”作为辩证统一的目标兼而求之。
四、根本意识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管理者,既要把教师看做是管理的对象,更要把教师当做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根本力量。这就是教师为本意识。大量事实证明,仅仅只把教师看做是管理对象,处处管字当头,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当制定的管理目标被教师认同,管理意图被教师理解并接受,管理主张和措施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了,学校的各项管理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五、法规意识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校长树立坚定的法规意识,是依法治教的需要,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需要。我们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体现自己坚定的法规意识。在宏观上,要始终把握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办学方向,按照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来确定自己的管理目标,来决策和部署自己的管理工作。在微观上,即在具体的日常实际工作中,自觉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来规范、调控、检查和评价全部的管理活动。
六、治教意识
科学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灵魂。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品质。只有既精通(至少一门)专业,又有科学头脑,善于科学治校的校长,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完整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科学治教意识强的校长,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乃至工作的计划和部署,不仅会表现出经验性特征,而且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色彩。
七、管理意识
没有目标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校长必须树立牢固而持续的目标管理意识,自觉运用目标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管理任务。我们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一是正确制定管理目标,二是善于分解目标,三是搞好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严格检测与调控,防止指标、计划、措施彼此脱节或不落实的“空运转”。要让自己的工作能使人们感受到:他的管理不是那种上面布置我怎么做就怎么做,我想到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年年老套套,岁岁旧模样的随意性、刻板化的管理,而是管理思路清晰,工作计划性强,管理活动严谨有序,年年有新追求、新目标、新招数,使师生觉得年年有新变化、新起色的科学化管理。
(载《固原日报》2004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