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特别创新——读《废话艺术家王三丰》
- 阅读留言(绿地文学丛书)
- 高耀山
- 2833字
- 2022-08-24 16:01:59
南台把小说做大做强了,已经成了气候。接连出版了三部喜剧长篇小说:《一朝县令》、《只好当官》、《废话艺术家王三丰》,第四部也是喜剧长篇,现已杀青,等待出版。前两部好评如潮,反响强烈,不少名家大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评价,把话说到位了,我再说也是重复,“眼前有景道不得”,不说为好。现在我从《废话艺术家王三丰》说起,谈点感受。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艺术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创作。尤其干文学这一行,每一篇作品都要求创新,既不可重复别人,也不可重复自己,如果没有创新,创作就会死亡。在长篇小说丰收成灾的当今,南台的创新精神尤为可贵,创新手段尤为特别。
特别之一是形式创新,在奇巧上下功夫。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影响内容,内容再好的书稿,形式不到位,即设计装帧不到位,也会导致失败。所以内容和形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南台从《一朝县令》开始,就意识到形式创新的重要性,就在每一部小说的设计装帧上下功夫。如《只好当官》书名旁加上副书名《银瓶梅》,让读者一看马上联想到长期以来被禁读的“淫书”《金瓶梅》;更绝的是不署作者的姓名,令人顿生好奇、猜测。从封面到内页,配有几十幅漫画插图,并加注有趣的文字。勒扣上作者郑重申明:“读者只要看的,是作品,不是作家,倘作品是O,作家当然也是O,出版一个O,对作家和出版社都不光荣。若此书不受读者欢迎,不能重印,便永不署名。”独特奇巧的设计,幽默机智的文字,果然撩动了读者的兴趣,初版一万册,三个月销售一空,重印时才署上南台的大名。
《废话艺术家王三丰》又出新招,除了封面内页依然是漫画插图加文注解,勒扣上居然是作者的漫画肖像!内文24万字,全以“段子”结构成文。在后记中,作者用幽默诙谐之笔,对“段子”大加渲染鼓吹,宣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试问,这么一部好书,谁不想一睹为快?更有奇绝在后头,作者的第四部长篇书名竟然是《O》,48万字,50幅漫画插图,已装扮就绪,待字阁中。请注意,以“O”为书名的小说,包括一切艺术作品,古今中外,绝无仅有。这有点像武则天的无字墓碑,充满玄机奥秘。南台是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呢。如若内容好看,这一步险棋将会使这部无名之作,一炮走红,洛阳纸贵。
特别之二是内容创新,在讽刺上做文章。南台的创作战略是空地植树,独一无二;主攻方向是喜剧(讽刺与幽默)长篇小说。这一招他是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鲁迅的《阿Q正传》,钱钟书的《围城》等先贤名著那里学的,但却不泥旧法,别具一格。南台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他深谙国画大师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创作之道,学名人名著不为“像”,而为“不像”,大胆探索,标新立异,于是就有了“段子”这种文字样式,就有了以讽刺刻画正面人物形象的笔法,就有了喜剧长篇系列,这样就跟上面说的先贤名著有了区别。事实证明,南台的探索创新是成功的,几部长篇,风格一致,特色突出,讽刺幽默,妙趣横生,读之,有一种甜甜的、酸酸的、苦苦的感觉,阅读过程往往会忍不住一笑,笑后回味,心情却有些沉重,不禁感叹唏嘘。
《只好当官》第四章“大学生”一节,以讽刺幽默的语言,生动传神的细节,将草色混混儿高举活脱脱展现在读者面前——高举生日这天,恰好拿到大学文凭,真所谓双喜临门。正在兴头上,突然收到情妇“大眼睛”寄来的情书,身为处长、又有大学文凭的高举,竟然不认识情书中的“吻”字,于是问女儿问儿子又问同事,均未得到明确答案,最后电话上问情妇“大眼睛”,才恍然大悟,说声“坏了”,如当头一棒,懊丧不已。高举洋相百出,滑稽可笑。掩卷沉思,不禁要问:像高举这种不学无术,无德无才的人,居然从一个山村营业员成为国家干部,从县到地到省,职务由科级到处级,直至省政协副主席,并获得大学文凭。一路绿灯大开,官运亨通。他究竟凭什么这般走运?再如《废话艺术家王三丰》第十章“表扬”、“发挥更大作用”、“听长”等段子,描述王三丰与纪省长商谈罗晓九工作调动提拔时,王三丰耍小聪明,以“听长”代替“厅长”,混淆视听,征得纪省长点头同意。王三丰的狡黠机智,纪省长的官僚昏庸,罗晓九的无才无能,一个个刻画得淋漓尽致,讽刺得入骨三分。可谓一石三鸟,弹无虚发。
特别之三是语言创新,在调侃上用心思。凡成名作家,其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或清淡平和,或睿智机敏,或细腻精致,或冷峻严谨……就中,不乏风格非常独特者,不用看作品的署名,就能读出它出于谁之手。譬如读鲁迅的作品,读老舍的作品,读沈从文的作品,读赵树理的作品,读贾平凹的作品……读着读着就能品出独特的味道来,感觉出是谁的作品。读南台的作品,不看名字,也能感觉出是南台的。是什么感觉呢?主要是他语言的味道,即讽刺、幽默、诙谐、调侃、俏皮话的巧妙运用。这大概就是南台作品的风格吧。读南台的小说,常被他讽刺幽默的语言逗得发笑、叹息,乃至同情、气愤;读南台的散文、随笔,又会被他调侃、诙谐的语言打动。他不只调侃别人,更多的是调侃自己。如果说讽刺、幽默、诙谐是智慧的花朵,那么调侃则是睿智、勇敢的表现。调侃别人需要睿智,要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调侃自己更多的是要有勇气,这不是作践自己,而是一个人成熟自信的表现,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赵本山、范伟、冯巩、牛群、姜昆、宋丹丹等,在小品、相声表演中调侃自己达到极致,因为他们是表演艺术家,行业要求如此。而作家不一定就非要调侃,所以调侃的作家甚少,调侃自己并且调侃出高水平的作家更少。我看南台就是极少数中的一个,譬如很少有作家自己请人把自己的尊容以漫画形式丑化了印在书的封面上。
由此可见,南台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一直以来,南台是个有口皆碑的老实人,这是指他的为人,他的人品。而做事、写文章,他一点也不老实,甚至诡计多端,老谋深算,是孔老夫子说的那种“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奇人怪人。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下,不学点聪明,不使点招数,恐怕生存都有困难,遑论创作出书,更别指望作品的畅销。南台的绝招,抓住了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阅读心态,已大见成效,值得庆幸。
最后,提点建议。南台在注重形式创新的同时,多在作品的内容上用心思下功夫,向精品名著冲刺,以精湛的艺术质量征服读者,让读者对作品由好奇去读,变为由需求去读,就像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那样:“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读者最终认可的还是作品的内容质量,“内容为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规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内容本位”遭遇挑战,但一部著作成败的关键还是内容起决定作用。其实,我这样建议是杞人忧天,南台已经功成名就,是一位修成正果的作家了,还想要什么呢?阳光总在风雨过后,对南台来说,风和雨都经历过了,剩下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尽情地沐浴吧,“上帝”会保佑这位老实而聪明的人得道成仙的。
(2007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