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些道理不懂,注定辛苦一辈子(5)

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心态,就是心大一点。心态好,人缘好,因为懂得宽容。心态好,做事顺利,因为不拘小节。心态好,生活愉快,因为懂得放下。别让脾气和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好的心态,能激发人生最大的潜能,是你最大的财富。

做对事赢一次,跟对人赢一生

酒香也怕巷子深,勇于自我推销

在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那些能够积极推销自我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很多在美国工作多年的中国人对美国同事的印象总是这样的:“他们怎么这么能说?他们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工作成绩,而中国同事在很多时候做得很好,却没有展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公司里,经常得到晋升机会的人,大多是能够积极推销和表达自己的、有进取心的人。当他们还是一名普通员工时,只要和公司利益或者团队利益相关的事情,就会不遗余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贡献自己的主张,帮助公司制定和安排工作计划;在完成本职工作后,他们总能协助其他人尽快完成工作;他们常常鼓励自己和同伴,提高整个队伍的士气;这些人总是以事为本、以事为先。

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要学会说服,向他人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和观点。

1. 酒香也怕巷子深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各个领域的界限非常清晰。对于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人们体会更加深刻了。但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各个专业和领域的协同和沟通。沟通是现代社会的首要法则。怎么样别人才更快地接受和认同你呢?你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以最有利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内容是最主要的。

张艺谋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已经27 岁,而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制度无情,年龄一项把张艺谋阻拦在门外,他多方奔走,终无结果。

他失望了,但他没有绝望,他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时国内时兴“某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建议,给文化部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还附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

黄镇看到信后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逐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我们身处困境不能解脱,关在屋子里生闷气总不会有任何好处。积极寻求出路,适时地毛遂自荐,才不会使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

自我展示就像是戏剧高潮中的精彩表演一样,让人一看便被明星风采迷住了。有的人虽然腹有诗书,胸藏大志,但是由于缺乏表现力,缺乏脱颖而出的勇气,最终才能被埋没,等到年纪老迈时才后悔,可此时已是“廉颇老矣”。像汉代的将军李广一样,虽然很有才干,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给后人留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抱憾之语。

毛遂自荐,抓住时机,主动“才美外现”,就会赢来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否则,只能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最终在“怀才不遇”的慨叹声中凋谢。

2. 擅长包装自己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别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给,而要想在诸多供给者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要向别人推销自己,证明你是最好的。

推销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动人,使自己成为一望便知、众所瞩目的亮点。相应地,就要努力掩盖和淡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包装”。包装并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诚实,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习惯的一种手段,只不过它带有非常明显的利益动机而已。目前,在大型企业中非常热门的“企业形象策划”就是一种包装。

大多数人不懂得包装的重要意义,更不会想办法去包装自己。他们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包装自己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发挥包装自己这种优势。

由于有的人没有把技巧和方法当作工具而是当作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通过包装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

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人并非不想包装自我,只是不善于包装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运用包装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从而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要跑起来,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让别人信服,不要秀于内而拙于外,表现得像匹庸马、劣马。

只有在你看起来非常优秀的情况下,你才有机会证明这种优秀,进而别人才接受你的优秀,你才会获得发展,从而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竞争力。

3. 学会推销自己

在一次大学的演讲中,唐骏讲到了他和比尔·盖茨之间这样一个带着娱乐色彩的故事。他说:

“我在微软时,经常有机会跟盖茨交流,美国人比我们娱乐得多。于是我就通过娱乐营销的方式跟他讲。我说,世界上很多人在研究宏观经济,估计没什么人能研究透彻,除了我之外!看一下20 世纪整个80年代的经济,日本经济从0.5% 的低速增长,到1985 年开始5.3% 的高位增长,这让很多人不理解。日本的、美国的经济学家没有人看得懂。他们查了一下,在1985 年的时候,全世界经济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事情,日本也没有。但是有一件事情他们忽略了,有一个人到了日本,那就是我。据当时经济学家预计,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日本到2012 年就会在各个方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可是到了1990 年,日本经济却突然变得萎靡不振,持续五年的增长突然停滞不前,而这时美国的经济却从萎靡中摆脱出来,开始快速增长,道琼斯指数一天涨了28.3%。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无法解释这个原因,感觉很奇怪。知道为什么吗?只有我知道。那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离开日本,来到了美国。我知道跟这个人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没办法,就是这么巧!”

唐骏继续说:“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盖茨听。然后问他微软的发展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转折和快速增长的?盖茨说1994 年。他说你不会是那时来的微软吧?我说你猜对了。然后盖茨目瞪口呆地盯着我……”

“我是在1997 年10 月30 日离开美国的。离开美国的时候,我在西雅图国际机场看电视,当天美国道琼斯指数全面下跌25%~23%,被称为美国的黑天经济。就是那一天,我离开了美国。我知道这跟我没太大关系,很多人也不承认跟我有关系,但是把所有的事件联系起来,很难想象跟我没关系。”

“你别看盖茨很有钱,他很信神。所以当我离开微软时,他来找我说,你对我们公司很重要。微软是一个很强的公司,但再强也强不过日本、美国、中国这样的国家。盖茨想了一个很妙的办法,就是‘让你在微软挂名,授予你终身的荣誉总裁’。”

过去曾有很多人从微软离开,但唯一被授予终身荣誉总裁的就只有唐骏。

以上故事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不过,在故事中,唐骏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了盖茨,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这一点值得借鉴。员工营销自己很重要。不光企业要营销,个人也需要营销自己、打造自己的形象。向老板展示自己的优点有多种途径,比如,你可以通过卓越的业绩引起老板的注意,但首先要明白老板对工作的要求,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仔细地想清楚老板的要求,这样会对你以后的职场之路有很大帮助。你也可以正式和老板面谈,或定期发E-mail 向老板汇报自己的工作进程及成果,还可以在会议中适当发言表述自己的工作成绩。

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必须善于推销自己。这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艺术。学会推销自己,我们的才华才不会被埋没,自身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必须遵循几条原则:

1. 推荐要以对方为导向

在推荐自己的时候,注重的应该是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和感受说服对方,被对方接受。如果忽略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夸夸其谈,即使你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

2. 不要害怕失败

人有百好,各有所好。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这样。假如你以对方的需要和感受为导向,却仍说服不了对方,没能被对方所接受,你就应该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但是不要因为一次失败便失去自我表现的勇气。你应该调整的是你的期望值,而不是自我表现的态度和方法。

3. 掌握一些方法

自我推销时,应注意和遵守以下法则:依据面谈的对象、内容做好准备工作;语言表达自如,要大胆说话,克服心理障碍;掌握适当的时机,包括摸清情况、观察表情、分析心理、随机应变等。

4. 要有自己的特色

推销自己首先要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别人不在意你的存在,那你的推销肯定是失败的。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这里所谓的特色,就是个人的风格、特点、长处,那些有别于旁人的、不流俗的东西。如果能做到让对方眼前一亮,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5. 应知难而退

在推销自己时,如果发现时机不对或者对方不感兴趣,就要“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时候,要冷静沉着,不卑不亢地表明态度,或者自己找个台阶下,给人留下明理的印象。

6. 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做后盾

推销自己是需要真才实学做后盾的。一个人的能力,最终还是得从工作中体现出来。你能胜任你的工作,并主动推进工作,你的工作绩效才是你最好的“表现”。同时也是你具有真才实学的最好证明,当然也是最终获得机会的保证。

如果你有某方面的能力,但长期不表现出来,得不到锻炼,你的能力就会退化,知识也会老化,你也会被真正地埋没。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多做力所能及的分外事,参与各种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给自己创造机会,让你的领导、上司认识你,使自己脱颖而出。

成功可以复制,借力打力

中国人做事喜欢选择自己的榜样和偶像。当我们寻求发展时,就可以以成功者为榜样。有人说,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这就是榜样发挥的作用,借力打力。

1.“利用”的深层意义

一个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特别是赤手空拳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打拼,可以说是两手空空、一穷二白。所以一定要学会利用,利用别人的经验,利用别人提供的机会。

在一个行业的某家公司里,我们会有许多机会去学习、实践和证明。这时,我们一定要知道利用。学会利用,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不知道利用的人,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我们习惯性地把利用当作一种卑鄙的行径,那其实是对利用的误解。利用,本身就是一种借鉴和补充。只要目的纯正,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把利用这一行为用在促进自己的提高和发展上,就是无可厚非的。世间谁不是一直处在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中呢?老板利用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为他赚钱,我们利用老板提供的平台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年,我们通过利用各种外力,很有可能会从一个新人,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深受老板的重用。但这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因为,在这个人才流动性非常强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待一辈子,即使这个公司一直存在下去。同时,即使现在的工作再好,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当我们积蓄足够的力量之后,自然会产生更高的要求。一个人有多大的价值,总是在他跳槽后体现出来的。

二十几岁的时候去找工作,靠的是文凭,靠的是潜在能力和经验,而在30 岁之后,靠的就是自己的身价。这就像足球运动员,他们转会的身价,往往代表着他的足球天赋、高超的球技和比赛得分能力,甚至还包括他将给球队带来的利益。

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就像一个想成为足球明星的孩子到一家足球俱乐部训练一样。这个孩子只有利用好俱乐部提供的一切机会,他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球星。作为一个球员,要时刻清楚自己是哪一线的球员,是三线、二线还是一线?是替补还是主力?所在的俱乐部是什么样的俱乐部?自己希望到什么样的俱乐部去?去那样的俱乐部自己还欠缺什么?

如果是三线球员,就应该下苦功夫练好自己踢球的基本功,跟随教练刻苦训练,多看各种比赛的资料,加强自己对足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己参与激烈对抗的能力和解读比赛的能力。

如果自己是二线球员,在刻苦训练的同时,还要利用每一次预备队之间的比赛,珍惜自己的上场时间,尽量把自己负责的位置踢好,并抓住一切机会进球得分,让一线教练看到自己的能力。

如果自己是替补球员,那么不要一味地问别人自己为什么不能打主力。任何一个俱乐部、任何一个主教练都想赢得比赛的胜利,这就决定他们不会浪费手下任何一名优秀的球员。而一名优秀的球员,不是要看他上场多长时间,打了多少场比赛,而是只要他一上场,就能让人看出他绝对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