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责任·使命:宁夏大学2014年思想政治研究成果优秀文集
- 齐岳 何建国主编
- 1795字
- 2020-08-26 15:59:29
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信仰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然而在民族地区,由于民族意识、宗教观念比较敏感深刻,社情民意相对复杂,文化差异也较大,这就造成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存在复杂性。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趋势,国际上敌对反华势力对我们虎视眈眈,国内极端民族分裂分子的反华活动日益猖獗,这使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更加重要和迫切。
为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课题组曾以宁夏高校为例,对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做过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和座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认同,但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缺失,体现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因素。本文拟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缺失的原因,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效果
第一,大学生虽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但毕竟已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应主动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成长,不仅要注意体格的成长,更要重视心理、认知方面的成长。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关心政治,关注时事,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要重温中国历史,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明辨西方价值观的优劣,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的意义。自觉抵御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渗透,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其次,大学生要积极走出校园,走出网络,改变中学时代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通过调查、勤工助学等各种方式主动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当代大学生应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不断调适自己,学会悦纳自己,接纳现实,要做社会的建设者和改革者,而不是做当代社会的“愤青”,更不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第二,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锻炼。首先,高校要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宗旨,以教书育人为本,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变重学术、轻德育的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良好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其次,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久、全面的宣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还要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生毕业教育中进行专题宣传。要利用各种教育平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包括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教育。最后,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要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大学生并不像中学生那样盲目接收教育者灌输的知识,他们比中学生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思考力,这就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视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讨论,与学生平等交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体验和求知探索的氛围过程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内容到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凝练其内容,经历了八年多的时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24个字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层次鲜明,需要教育者认真领会,准确把握其实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案例、历史事实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的疑惑,要正面回答,实事求是,不能回避。另外,在加强书本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安排社会实践课时,带领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居民社区和军营,开展实地调查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中灌输、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又要重视课外活动。要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做到知行统一。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支部生活和党课教育中。在教育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对党的信念中,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主题班会中,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爱祖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中。目前,各高校中都活跃着不同数量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深得大学生爱戴。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爱国、奉献、励志等价值观教育因素,使社团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和教育内涵,成为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二、整肃社会不良风气和各种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根据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特点,加强引导教育,使他们明辨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关系,正确看待西方各种资本主义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的优劣,明辨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文化渗透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险恶用心。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自己,增强抵御和防范各种腐朽、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另外,要教育学生结合“中国梦”,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正确认识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规律,加深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政策的理解。积极培育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二)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当前,面对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凸显的腐败、社会不公等各种现实问题对青年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政府一方面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反腐和改革力度,改变社会不良风气;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明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关系,千方百计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首先,要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其要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要积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还要积极为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其次,关注弱势群体,完善资助体系。民族地区各高校既承担着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传承现代文明的使命,又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合格建设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其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各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经济困难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民族地区要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在勤工助学、奖学金、助学贷款和创业小额贷款等方面不断创新方法,提高资助成效,使大学生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最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严峻,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现实。必须加强心理辅导课程建设,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培养他们形成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三)加强对现代媒体和互联网的监管与建设
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正确运用大众传媒这把“双刃剑”,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倡导积极健康、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西方享乐思想和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联动作用,提高教育效率
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的作用。古人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长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熏陶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的作用,越是多元文化时代,越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会教育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加强社会传播规律和大学生受众心理研究,充分利用与发挥大众传播学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作用。正如美国学者马尔库塞指出的:“必须记住,大众媒介乍看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但实质上不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控制等功能的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是不存在的。”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部门,要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内容健康、导向正确的精神文化产品,尤其要加强对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引导和管理,净化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创造良好的氛围。此外,要做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结合中实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三、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影响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辩证统一
必须要尊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处理好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要注意尊重少数民族地区同胞自身的文化,确保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都能够平等协调地发展。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在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的引领下,带动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和发展,要积极正确地看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文化。
(二)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宗教长期存在的关系
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注意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健康内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对于利用宗教旗号进行分裂国家和民族的违法犯罪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打击,从而在保证民族宗教积极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处理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包容多样的关系
在民族地区,民族宗教观念比较深刻,社情民意相对复杂,文化差异较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更要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寻求共识的基本理念,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合下,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社会发展的合力,用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要结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基础、文化水平、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生长环境等有所不同。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不仅要面向全体,更要因材施教,从教育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到方法手段,都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价值选择,在多元价值取向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
参考文献
[1]马丽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本文获2013年全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