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篇

宁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宁夏大学生为例

马树华马树华,男,汉族,1971年12月出生于宁夏青铜峡,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宗教传播迅速。在中国,不仅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和道教等传统宗教信众在不断增加,新兴宗教的信众也在增加。与此同时,各种宗教在国内高校迅速升温,大学生信仰宗教呈悄然上升的趋势,尤其宁夏回族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民族观及国家观,疏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宁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保证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宁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约有2200万人,占全国总人数13亿的1.54%。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宁夏的四个本科院校(包括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学生,四所院校共有学生38000人(2009年4月统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10份,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率100%。其中回族占80%,汉族占15%,其他民族占5%;有宗教信仰的人占90%,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数的10%。家住城市(镇)的占35%,家住农村的占65%;中共党员占8%,共青团员占80%,群众占12%。抽样调查的学生涉及不同层次和专业,研究生占10%,本科生占80%,专科生占4%,预科生占6%;属于人文社科管理类占25%;理工农医类占55%;体育、艺术类占10%;其他专业占10%。调查对象专业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宁夏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现状。

(一)大学生能够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宗教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论点上,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但宗教最终是要消亡的占16%;认为宗教联系着相当一部分群众的占41%;认为宗教问题总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相互交织的占51%;认为如果引导得当,宗教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占46%。在这个多选问题中,从最小比例和最多比例来看,凸显两个问题,一是16%的人认为宗教最终会消亡,而相对的绝大部分人认为宗教具有永恒性,不会消亡;二是有51%的人认为宗教问题总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相互交织,这反映了大学生宗教观多数趋于理性,能意识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呈多样性

当问及“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时”,认为受民族传统影响和家庭因素影响的分别占68%和66%;受宗教书刊、宗教影视和宗教物品等宗教文化影响的占14%;受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影响的占14%;受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压力大的占14%;遭受过人生挫折的占9%;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的占31%;追寻自己信仰的占29%;受境内外传教者影响的占11%。可以看出,影响宁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民族性、家庭环境的影响。宗教的民族性是指所有的宗教都是民族的信仰,带有民族文化特色,与民族问题相依相连,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而宁夏是回族聚居的地区,占人口35%的回族基本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全民信教,所以,家庭因素在宁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方面影响深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有宗教信仰从小就开始的比例最高,小学前占57%,小学阶段占26%,中学阶段占12%,专科阶段占0.3%,本科生阶段占0.1%,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变化,加入宗教的人逐渐递减。这种情况表明,由于受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这些学生认为自己生来就信仰这种宗教,宗教信仰与民族性融为一体,这与传统意义上皈信宗教的宗教信仰有一定区别。

第二,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内在心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由此形成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失衡前所未有。一部分青年学生因精神贫困、心里空虚、人格扭曲而感到不安、恐惧、危机、失落和孤独,都促使学生急切地想改变现状、摆脱孤独,而宗教似乎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精神安息之所。在问及“日常生活中如果涉及宗教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时”,回答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占43%,认为按照宗教教义教规的要求做的占30%,认为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寻求庇佑与帮助的占15%,认为与个人利益相关联的占12%。可见,无论是内心的好奇,或是对神的敬畏感,或是寻求庇护,或是个人特殊利益的满足,皆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需要和满足,这也反映了宗教根深蒂固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大学生活的特点在于它的松散性,即对家庭的感情依托弱化,而同学群体中缺乏整体化,师生关系淡漠,使得学生缺乏归属感,而宗教吸引这些学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宗教组织以“教友”或“共同信仰者”的名义,促使一部分学生信仰宗教,获得归属感。同时,现代社会的迅速转型,也使得大学生的压力日益增大。这一情况,从表一可以看出,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找到满意工作、人际关系。可以看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学生难免遇到失落、孤独、悲观、无能为力等心理,这都为宗教浸染提供了可能的机会。

表一 宁夏高校大学生主要关注的问题

(三)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增多

与以往相比,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增多,除了传统的宗教活动场所,如清真寺、教堂和庙宇等有形的宗教活动场所外,一些更具有现代色彩的工具也成为宗教传播的手段,如宗教网络和书籍、宗教广播和电视以及一些宗教团体有意识安排的各种诸如“研究会”、“学会”、“培训会”、“静修会”、“读经班”等活动,无疑会吸引追求知识、敏感、好奇心强,但思想还不够成熟的青年大学生,这一情况从表二中可窥见一斑。

表二 宁夏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涉及宗教行为的情况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宗教传播的各种方式中,总是有学生涉入。可见,与其他信仰宗教群体不同的是,大学生更容易通过新方式感知宗教信息。其中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探寻宗教的各种问题,涉及教义、教法以及宗教制度等,这部分人尽管人数很少,但影响很大。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经常或偶尔“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和“参加临时性宗教聚会”的学生,在比例上超过了从来没有这种行为的人,这说明除信仰宗教的学生有这种行为外,部分不信仰宗教的学生,也有机会和可能接触宗教,势必对其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

(四)大学生对于我国宗教政策的态度正确

宁夏地处回族聚居区,长期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使各民族学生增加了对其他民族宗教文化的了解,加之长期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等民族观教育,使本地大学生对其他民族的宗教表现出了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宗教信仰较为宽容。通过调查,对于我国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为很好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0%,认为不好的占11%,认为无所谓的占20%。同时,通过表三对这一问题的细化,也发现少数大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不甚了解。

表三 宁夏高校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态度

就大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态度看,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的个人私事,大部分学生认同坚持国家的宗教政策,但对这些政策不了解或不明白的学生,也占相当部分,同时,有极少数学生,占总数的0.7%~2%的人,在对党的宗教政策方面,还持相异的观点,因此,可以看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关于宗教方面的法律规定,仍然十分重要,特别是在高校中,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干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问题上,需要向学生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五)境外宗教传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愈发明显

近年来,国外不少宗教团体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向大学生传播宗教,且呈上升趋势。在此调查问卷中,当问及被调查学生“在校园内是否接触过传教或者开展宗教活动的人”时,回答经常接触的占3%,偶尔接触的占33%,从未接触的占63%。当问及“若有人在校园内传教或开展宗教活动,你的态度是什么时”,回答“坚决反对,加以阻止”的占11%;回答“反对,但不阻止”的占33%;表示“支持”的人占15%;表示“无所谓”的人占42%。通过这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里面确实有各种宗教传教者存在,而且学校也没有建立有效的处理这种传教的相关机制,使得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时,无所适从。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虽能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是对这种“自由”度的把握,还很迷茫。

二、宁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传统宗教影响明显,尤其以伊斯兰教为主

在被调查的990人中,信教学生占30%。在298名信教学生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占70%;信仰佛教的占17%;信仰基督教的占10%;信仰天主教的占0.1%;信仰道教的占0.1%;信仰其他宗教的占0.1%。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宁夏高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西北民族地区,民族成分多样,但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撒拉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十个民族。

(二)相比起其他宗教,大学生对基督教及其他西方新兴宗教有新奇感

近年来,受西方影视作品及媒体的影响,在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如表四所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周围,教师或同学中或多或少信仰基督教,这部分学生有可能在外教和留学生的影响下,接触或信仰基督教。

表四 宁夏高校基督教基本情况调查表

通过调查,认为基督教在大学生中发展很快,影响较大的占5%;认为基督教有一些发展,影响一般的占19%;认为基督教没什么发展,没什么影响的占19%;不了解的占58%。这种情况,反映了随着宁夏高校与外界联系的增多,基督教与其他新兴宗教对学生影响的途径在增多。与其他宗教相比,基督教的传教色彩更为浓厚。同时,我们也看到,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受其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经过现代包装,更注重现代社会中伦理道德的修行,基督教和其他西方宗教往往被学生视为发达的宗教而接触或信仰。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生接触信仰基督教的外国人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既可增加自己学习外语的机会,也可拓宽自己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途径。因此,大学生对基督教的信仰,功利性、好奇感占主要成分,这使得部分学生对基督教在大学校园的发展,持有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如在调查“对在学校传播基督教这种现象怎么看”时,认为宗教信仰自由,可以自由传教的占11%;认为平时可以,上课不行的占14%;认为学校内不应当开展宗教活动的占29%,不了解有关规定,说不清楚的占47%。

(三)宗教情愫在信教学生中表现明显

宗教感情和宗教体验是信仰宗教者的内心表现,其影响到信仰宗教者的宗教行为。通过调查发现信教学生中,由于长期的宗教信仰,其宗教情愫相对明显。认为信仰宗教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帮助很大的占5%;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4%;认为没有帮助的占25%;认为说不清的占30%。部分学生对宗教的认同感明显。当问及“当你是否会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宣传宗教”的问题时,表示经常宣传的占信教学生总人数的0.8%,偶尔宣传的占38%,从未宣传的占55%。表五也证明,大部分信教学生虽不能定期参加宗教活动,但是熟知自己所信仰宗教的教义教规,坚持用宗教教义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

表五 宁夏高校信教学生日常宗教行为表现及认知

(四)对周围同学信仰宗教持亲和性态度

近年来的宗教热以及国家民族政策的教育,使得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日趋理性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客观地看待宗教,对信仰宗教学生的宽容性增大。在对99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对周围同学信仰宗教的态度,持赞赏观点者占20%,既不反对也不赞成者占65.46%,反对者仅占8.96%。这组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与宗教的亲和性已增强了。

三、宁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问题及对策

通过上述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且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能力在增加,且接触宗教的途径也在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和对待当代宁夏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部分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仅是好奇,信仰宗教存在着盲目的倾向;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信仰宗教的教义教规并不熟知,有些学生虽信仰某个宗教,但也并不一定坚持用宗教教义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部分学生对宗教知识的获得,仅是通过道听途说或家庭的耳濡目染,对所信仰宗教的文化内涵不甚了解,甚至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宗教知识;部分学生对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法律不甚了解,缺乏正确的民族宗教观,甚至有个别人不同意“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同意“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上述种种情况,促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提高教师特别是主管学生工作者的宗教知识素养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以往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多为80年代后的独生子,个性较强,感觉敏锐,思想开放,某些学生甚至以信仰宗教作为个性表现的一种方式。同时我们也看到,宁夏高校学生中三分之一信仰伊斯兰教,具有民族性,这就使得处理和解决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宁夏高校领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或是对宗教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遇到宗教问题就回避、恐惧;或是出于对宗教渗透的高度警觉,把大学生中极个别信教者视为与其他大学生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或者只是看到了宗教的神秘主义本质特点及其负面影响,看不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或者对学生中信仰宗教的情况采取行政上的强迫手段,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宗教信仰或其宗教组织不能辨别,从而影响其进行疏导、管理的最佳时机。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宗教问题,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高校领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大学生中的宗教信仰问题,首先要补充自己的宗教知识,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宗教知识素养,以利于与信教学生沟通和疏导。

(二)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宗教文化知识的教育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宗教信仰,无论是信教学生,或是不信教学生,其以前受家庭、社区、同学和朋友影响而形成的宗教意识,总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清真寺教育的合力也抵不上系统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完善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相关宗教文化知识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过历史证明,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族特点。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是解决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被调查学生中,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以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基本掌握,有助于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的占45%;认为没有掌握,与自己如何对待宗教问题无关的占17%;说不清的占38%。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宗教知识是缺乏的,也希望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被调查学生中,对宗教知识很感兴趣的占有9%,比较感兴趣的占54%;不感兴趣的占37%。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知识感兴趣。所以,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诸如开设宗教信仰专题讲座、宗教信仰选修课,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宗教观引导。建议学校开设宗教政策专题讲座的学生占4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24%,认为无所谓的占34%。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宗教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宗教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宗教的历史发展进程及趋势,区分与民族结合的传统宗教与新兴宗教,区分传统宗教与邪教,区分宗教与迷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三)抵制各种宗教在校内的传教活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在国际交流的大背景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宁夏高校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毋庸置疑地会受到国外宗教的影响。不仅基督教、天主教这些传统宗教的教徒加紧向高校学生传播宗教,而且,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盛起来的新兴宗教也在校园开始悄然传播。因此,高校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规定,保证宗教信仰自由,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宗教在学校的传教活动,保证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通过调查,学校外教或留学生宣传基督教的主要途径是课堂、私下聚会和其他方式。因此,既要抵制各种宗教在校园的传播,也要重视学生学习之余丰富的校园生活,增加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从而为“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蚀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提供可行有效的措施。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大学生个体的宗教信仰,要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生活、大学生的处境,大学生心理需求、精神追求,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弄清楚大学生个体信教的主要原因。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意识,使大学生情感有所寄托,在融入集体中寻求归宿感。因此,宁夏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五)增加家庭贫困者的扶持力度和途径

西部民族地区学生,经济总体水平低,据统计,宁夏大学贫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国外某些宣教组织,就是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以帮助扶贫、帮助其出国的方式,吸引学生信仰宗教,这无疑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极具诱惑力。因此,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经济上扶持他们,帮助其摆脱生活的窘境。加强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任月萍,马晴.新发展 新探索 大作为[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万明钢.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 08- 26.

(此文获2013年全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