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2)

丰富校园文化,实施文化育人。学校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立足校园,着眼社会;以人为本,加大服务”的工作方针,以文体活动、漂流读书活动、学术论坛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大文化育人的力度。连续举办了20届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成为品牌文化活动,北国剧社排演的《枣树》在2007年获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由我校发起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于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以来,学校每年在世界读书日举办“品味经典、沐浴书香”系列活动,荣获2011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改革课堂教学,巩固思想阵地。学校党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围绕新四门课程建设设立了四个专项课题,组织高水平专家,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案,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取得了良好效果。

倡导实践参与,提升学生能力。学校坚持以“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社会需要、就业导向”为原则,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辐射全国的实践活动,白鸽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以“三个代表”实践团、西部行博士团、志愿讲解、社区援助、支教扫盲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重点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志愿讲解员活动、“民工学校”和“打工子弟小学”等活动独具特色,辐射全国。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结合“社会实践+科研课题”实践创新模式,组织参加和开展“挑战杯”、“京师杯”等学术科技方面的赛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广大免费师范生积极开展“三心三小”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支部深入开展“红色1+1”、“校县(区)联手,共育英才”共建活动。广大学生在宽广的社会实践中了解了国情,增强了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以人为本,凝聚人心,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就是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共同事业为基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积极营造民主、开放、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良性互动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教师、学生与服务保障队伍的共同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社会声誉。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

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校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把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摆在突出位置,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启动研究制定《北京师范大学章程》,明晰学校、院系以及师生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本着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逐步将教师考核、经费分配使用、研究生招生等自主权下放到院系,强化院系一级的管理职能。研究制定院系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提高执行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促进校务公开。各单位也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2.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形成民主管理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坚持广大师生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学校党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民主党派,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支持教代会通过年度会议、提案处理、巡视、民主评议、代表质询、答询等形式对学校事务实行民主参与和监督。支持校工会以维护教工权益为基本职责,协助学校解决劳动人事争议。不断优化共青团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联系广大青年师生的桥梁作用。高度重视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的纽带作用,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关注师生生活发展需求,解除师生工作学习后顾之忧

学校坚持将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的实事列入年度工作要点认真落实。设立“京师青年教师出版资助基金”,每年资助100万元,扶持青年教师优质教材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研究通过了《“985工程”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4年)》和《“985工程”建设项目支撑队伍岗位补贴实施办法》,拿出专款为教职工增加津贴补助;进一步提高离退休职工的补贴标准,并努力帮扶离退休教职工,为近200位离退休教职工发放困难补助金40余万元。学校新建了新乐群餐厅和16号学生公寓楼,改善了学生食宿环境;通过大宗采购、加强管理,确保学生伙食标准与价格稳定。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助学补助制度。学校提高了研究生的补助标准,提高了对研究生的资助水平。

4.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共同维护学校稳定大局

学校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院系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一套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协调运转、灵活高效的工作架构和工作机制。健全了矛盾化解排查机制,关注师生利益诉求,建立了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方案。

学校党委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加强博客、论坛等网上虚拟社区的监管,杜绝错误政治观点和有害言论在网上传播。严格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的审批程序,坚决杜绝为错误政治观点提供传播平台。

五、弘扬传统,改革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鲜明特色

在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学校党委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立足现实,尊重科学,使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更加丰富,党建工作特色鲜明。

特色之一:发挥学科优势,强化理论研究,为党的理论创新贡献智慧。

学校充分发挥雄厚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形成了“依托专家学者队伍,围绕重大理论问题,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国家决策咨询”的工作特色。“高校党建研究中心”是2004年成立的全国高校第一个党建研究中心,2009年出版的“高校党建研究丛书”(六卷本),是第一部系统论述高校党建工作的学术丛书。学校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建党90周年等活动期间,开展主题征文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唱响时代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汇聚了政治理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文艺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专家50余人,在专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宣传等方面联合攻关,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

特色之二:立足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

学校党委根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积极选送干部参加中组部、教育部、北京市委教工委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班;二是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对新上岗干部、分党委书记、学院院长、教工党支部书记等进行分类培训,每年组织干部赴井冈山、西柏坡、延安、嘉兴等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三是大力开展干部境外培训工作,拓展干部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近五年来,学校党委先后组织6期200多名干部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培训。2007年以来,又会同国家外专局先后组织6批150多位干部赴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等高校和教育机构进行大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四是认真做好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北京市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举办了一系列专题班和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和管理服务水平受到中组部、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广大参训干部的高度评价;同时结合以上培训,推进校内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将培训课程向校内中层管理干部开放,为广大干部提供了“菜单式”自主选学机会。

特色之三:建设高素质党委组织员队伍,提升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学校党委一贯高度重视组织员工作。通过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了在职人员和高职称人员的比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组织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机制和工作量标准,明确了组织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组织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党委共聘组织员24人,是一支以在职党员教师为主体,职称高、学历高、党性强、党建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组织员队伍。近两年来,组织员审查党建工作档案50多次,参加党员发展会75次,参加预备党员转正会36次,参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活动15次,参与党支部书记培训和预备党员座谈会等活动23次,同时协助党委组织部制定了一系列党员发展规范文件,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了操作性的指导。

特色之四:发挥党代表作用,试行公推直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学校党委于2009年4月设立了“党代表联络办公室”(挂靠组织部),为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提供了平台。建立了党代表列席教代会制度,通过提案等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定期召开非领导干部的党代表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通报学校相关工作,听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邀请党代表参与干部选任与考察、考核工作,在中层干部竞聘会、人选推荐会、干部考察谈话以及干部年终考核等各项工作中,都安排党代表参加。同时,将党代表纳入学校干部培训范围,先后组织党代表赴井冈山、延安和境外高校进行培训。

学校党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试点方案。按照先期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2009年和2010年先后在天文系党总支和化学学院分党委改选中进行了试点。通过党员提名、个人陈述、组织考察等环节,天文系和化学学院已经成功选举出新一届党总支和分党委。这一选举改革,使党员民主权利受到进一步尊重,党员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唤醒,也使决策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党内外都产生了良好反响。

特色之五:大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依托心理和教育学科优势,学校率先在“985”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组织编写各级心理健康教材,开设多层次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搭建了集服务、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形成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生活指导室、班级“雪绒花”心理健康使者、宿舍心理负责人的四级心理防护体系,制定了心理危机应对预案,提升危机管理效能。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倡导发起“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并推向全国高校。开通了“雪绒花”心理帮助热线,提供学生朋辈互助教育机会。我校心理健康者协会被评为“全国高校标兵学生社团”,心理学社被评为“首都高校十佳学生社团”。

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师范大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进一步贯彻党建创新计划,即:实施立德铸魂计划,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最求;实施能力提升计划,提高领导干部治校理教能力;实施基层党建创新计划,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实施党旗引航计划,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和谐校园建设计划,增强学校改革发展的凝聚力。学校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