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思想理论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首要任务(5)
-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 刘川生主编
- 4357字
- 2016-08-16 14:45:50
另一方面,高校党组织也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中心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党的建设理论体系。要集中思考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中的一些重要课题,诸如怎样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委权责和职能,加强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体制,充分认识和发挥高校党委在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以人为本,转变观念,优化制度,创新党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正确处理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以及社会权力的关系,实现高校党的建设的程序化制度化等,为提升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高校广大党员群众是高校党的制度创新的主体。任何一种理论,不管它怎样先进、如何科学,如果只适合理论界、机关和领导阶层等人群所理解和掌握,就很难形成对社会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达不到掌握群众的目的,就只能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的生机与活力也就会停止。而使群众自觉接受和运用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其大众化,即把党的建设理论用群众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也是提升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高校党委是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按照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高校党委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其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水平。要善于把科学理论贯穿和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制度创新的能力。要推动各院系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学习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特征,以学习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学习为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高校党的制度创新
坚持科学的方法,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工作、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开展高校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党的制度能否发挥其效能、高校党的组织能否完成其任务、高校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第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把这一方法运用到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中,既重视基本的法规制度,又重视具体的实施细则;既重视单项制度的建设,又重视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监督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配套;既重视党内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又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使各项法规制度彼此衔接、环环相扣,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合力。
第二,要坚持和发展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党的领导体制、党的工作制度、党的支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辅导员、学校党校、党内民主生活等方面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应当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今后还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党的建设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制度建设。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并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制度创新的营养。
第三,要探索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力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且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高校党组织要善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并努力促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比如,建立和完善党建专题工作网站,进一步扩大院系网络党校、支部在线党课、视频对话、网上聊天、博客留言等多种方式在学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以发挥其直观、形象、快捷、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的特点。
第四,要借鉴和参考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高校党的建设虽有其阶级性,具有中国特色,但它同样也具有政党建设的共性,遵守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因此就可以借鉴国外其他政党建设的做法,进行制度创新。比如,西方社会党通过建立“主题支部”、“主题委员会”、“主题俱乐部”以及“专题类基层组织”等方式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这对提高我国高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都有参考价值。
(三)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提高它的科学化水平,不仅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还应当从解决重大的实践课题入手,对制度本身进行深入研究,作出总体规划。
一是要坚持制度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相配套。高校党的建设是一个整体,因此必须把制度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统一于党的整体建设。近年来由于高校腐败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还必须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新要求,把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与从严治党、惩治与预防腐败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水平。
二是要坚持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建设相结合。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党的各项具体制度的建设,实际上就是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在各个方面的延伸和发展,是它的基本内容的具体化。今后党在高校仍需坚持这一发展思路,并继续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发展完善好高校党的制度体系,以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合力和实际效能。
三是要坚持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衔接。制度也即规范,是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总和。但在现有的各类制度中,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在高校党政关系、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干部选拔、党内监督、反腐倡廉等方面,都亟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程序性制度。因为光有实体性制度,而无有效操作实体性制度的具体做法或工作细则,实体性制度创新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无法实现。
四是要坚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制建设相协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对国家法制建设意义重大。这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把依法治校、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贯穿到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和廉政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之中去,而广大高校党员干部也必须知法、执法、护法,把党的活动规范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依法办事,勤政为民。也只有这样,高校党的建设才能真正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三、以长效机制建设促进高校党建科学化
长效机制,指的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是保证制度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实际效用的功能和机理。高校党的建设既需要有具体制度的运用和支撑,也需要有长效机制的维系和发展。因此,推进它的科学化,还必须在实践中努力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一,在议事决策机制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深入了解民情、充分表达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使决策更加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一所学校或一个院(系)的工作头绪繁多,哪些问题必须集体议事,哪些内容可以授权分管领导决策,应该有明确的规范,以便贯彻执行。高校党委要跳出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定期召开理论务虚会议,分析研究宏观发展形势和客观发展规律,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和讨论,增强思想解放的敏锐性,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要有计划地集中班子力量、组织班子成员去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矛盾和长期积累的困难问题,在实际历练中提高民主办事、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敢做善成、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统筹涉及多方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能力。
第二,在学习教育机制上,要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高校党的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使业务骨干在思想上更加进步,让优秀党员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中心学习组的理论学习机制,保证理论学习的经常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领导班子中学者型领导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规范高校领导干部定期讲党课制度,在引导广大党员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理论素养。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的运行机制,不断深化教育培训的内容,改进教育培训的方法,拓展教育培训的渠道,使之更加符合高校党员的特点和需求,使学习教育收到更好的实效。要充分发挥高校专家学者的理论优势,通过专题报告、学术报告、理论座谈和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第三,在组织管理机制上,要建立学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管理系统,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促进组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要对高校各级党组织严格实行量化管理,并把基层党组织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各级党组织在保中心工作、促中心工作中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好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能够体现党的先进性要求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另一方面,也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管理理念,对不合格党员,按党规党纪给予恰当处置,以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党员队伍的新陈代谢与合理流动,使高校党组织永葆生机和活力。
第四,在监督保障机制上,要完善规范党内生活的监督性条例、准则和法规,既使领导机关得到有效监督,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又使党员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增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主体意识。建立党内监督机制,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落实高校基层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合理构建权力结构,科学配置权力,严密权力运行程序;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监督网络,严肃党纪政纪,查办违纪案件。建立党内民主发展保障运行机制,就是要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形式,调动广大教职工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实现体制创新,保证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从而以机制的力量,调整党内关系,规范党内生活,指导约束党员行为,监督管理干部手中的权力。
第五,在考核激励机制上,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考评体系,对党员在学校各岗位上的政治表现、工作业绩、思想作风作出评价,优秀者予以奖励,不合格者督其整改,以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究竟如何,最终将由科学的测评体系来界定和评价。要按照全面性、简洁性、精确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努力构建评估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并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高校党委评选、推荐和表彰优秀工作者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落后的党员干部,要采取措施促其整改,对较差者还必须进行组织处理。总之,要把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与考评结果结合起来,营造乐观进取的工作氛围,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作者:刘川生,原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 201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