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彩图精装)
- 张彩山
- 7075字
- 2024-11-04 17:50:44
清热燥湿药
黄 连 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
RHIZOMA COPTIDIS Huanglian
【黄 连】
别名:味连,雅连,云连,川连。
◎《本草纲目》记载黄连:“去心窍恶血,解服药过剂,烦闷及巴豆、轻粉毒。”
【科 属】为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黄连或者云连的干燥根茎。
【地理分布】 1.黄连 海拔1000~2000米山地密林中或者山谷阴凉处多有生长。野生或栽培。湖北、陕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多有分布。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有较大量栽培。2.三角叶黄连 栽培于四川峨嵋以及洪雅一带海拔1600~2200米之间的山地林下。3.云连 海拔1500~2300米之间的高山寒湿的林荫下野生或栽培。云南西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等地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以及泥沙,干燥,摘去残留须根后可使用。
【药理作用】 解热;抗炎;抗原虫;抗病原微生物;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溃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中枢神经;促进胆汁分泌;正性肌力作用;降血压;降血糖;兴奋胃肠平滑肌;抗肿瘤;抗放射等。
【化学成分】生物碱类:黄连碱,小檗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巴马亭等;其他:镁、铝、钾等无机元素。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鼻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 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本草药方
1. 主治:高热神昏,败血症,烦躁,口渴欲饮,面红目赤,大便胶滞不爽,小便短赤,湿热痞满不畅。
黄连、甘草各6g,玄参30g,连翘、生地黄、金银花、麦门冬、牡丹皮各10g,犀牛角3g(研磨,冲服)。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败血症,高热,头痛,口渴,湿热痞满不畅。
黄连、连翘、蒲公英、知母、半枝莲、金银花、黄芩、紫花地丁各20g,党参、桂枝、玄参、生地黄、生姜各1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3. 主治:协热下利。
葛根15g,甘草6g,黄芩9g,黄连9g。上四味,以水8升,先煮葛根,减2升,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分温再服。方中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药膳养生
黄连莲子汤
黄连10g,党参15g,莲子肉30g。水煎温服。清热燥湿,止痢。适用于肠热下痢或湿热下痢,便下稀水,恶臭异常,肛门灼热,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症。
黄连猪肚丸
黄连90g,黄芪、赤茯苓、人参、柴胡各30g,木香、地骨皮各15g,桃仁、鳖甲各45g,猪肚1个。人参去芦;鳖甲用醋涂,炙黄;桃仁用热水烫浸去皮尖,以麸炒微黄;诸药共为末;猪肚用食盐揉搓,洗净,把药末纳入猪肚内,以线缝合,上笼蒸熟烂,捣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饭前用米汤送下。益气养阴,清热补虚。适用于妇人虚劳发热羸瘦,乏力,或骨蒸发热,闭经等症。
黄 芩 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RADIX SCUTELLARIAE Huangqin
【黄 芩】
别名:腐肠,黄文,印头,内虚,黄金条根,元芩。
◎《本草纲目》记载黄芩:“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科 属】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海拔60~2000米的向阳干燥山坡、荒地上均有生长,常见于路边。内蒙古、吉林、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地广为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以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变态反应;降血压;利尿;降血脂;镇静;抗氧化;抗肝损伤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素,黄芩素等;其他:苯乙醇糖苷,挥发油,蔗糖,葡萄糖,硒,苯甲酸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安胎,止血。对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泻痢,湿热痞满,肺热咳嗽,黄疸,血热吐衄,高热烦渴,胎动不安,痈肿疮毒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急性肠炎,腹痛腹泻。
黄芩、车前子、藿香、山楂各15g,地锦草28g,木香10g,炙甘草3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肠炎,腹泻。
黄芩、地榆、黄连各30g。研为细末。每次冲服10g,每天3次。
3. 主治:外阴瘙痒疼痛,白带多而色黄,溲赤便艰,心情暴躁易怒,苔薄黄或黄糙,口舌热疹,脉弦。
黄芩、柴胡、山栀子、泽泻、龙胆草、当归、生地黄、车前子(包煎)、木通各8g,生甘草4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便秘加生大黄9g(后下);心烦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各15g,赤茯苓9g。
4. 主治:经后感冒。
黄芩、桔梗、淡豆豉、法半夏、白薇、党参各9g,柴胡、苏叶各12g,玉竹10g,薄荷(后下)、炙甘草各6g,生姜3片,生葱白3根,红枣2个。水煎内服。可复煎。每天3次。
药膳养生
黄芩茶
黄芩16g。研磨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清热泻火。对于上焦肺火盛或郁热导致的急性结膜炎有疗效。
生地黄芩竹叶汤
黄芩、生地黄15g,淡竹叶25g,白糖适量。以上三味药分别洗净,置瓦煲内,加水4碗,煲出味,去渣,加白糖调味搅匀。适用于口腔溃疡,饮用几次即可治愈。
黄芩汤
黄芩12g。研磨成细末。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清热止血。对于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等症有疗效。
车前黄芩茶
黄芩10g,车前子20g,白糖25g。将车前子、黄芩洗净后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去渣,放入白糖即可。每日2次,适量饮用。止疼痛,止泄泻。适用于慢性肠炎患者。肾虚精滑、无内湿热者慎饮。
黄皮树 学名: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CORTEX PHELLODENDRI Huangbai
【黄 柏】
别名:檗木,檗皮,檗荣。
◎《本草纲目》记载黄柏:“敷小儿头疮。”
【科 属】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者黄檗的干燥的树皮。
【地理分布】1.黄檗 生于山地杂木林中山谷溪流的附近。分布于东北以及华北。2.黄皮树 生于杂木林中。浙江、陕西南部、江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剥取树皮后,除去栓皮,晒干。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兴奋胃肠平滑肌;抗原虫;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肌收缩力;降血糖;抑制中枢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祛痰;镇咳等。
【化学成分】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铝、钙、铁、硅、镁等无机元素。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疗疮,泻火除蒸。对于湿热泻痢,带下,黄疸,脚气,热淋,痿,骨蒸劳热,遗精,盗汗,湿疹瘙痒,疮疡肿毒有疗效。盐黄柏滋阴降火,对于盗汗骨蒸,阴虚火旺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外阴溃疡症。
连翘、丹参、天花粉、黄柏、防风、赤芍、车前子(包煎)、生山栀子各8g,蒲公英15g,金银花、生地黄各12g,生甘草4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天1剂。
2. 主治:汗出色红,染衣被,红汗症。
黄柏、黄芩各10g,黄莲6g,当归、茜草各15g,生地黄、熟地黄、龙骨各20g,黄芪30g。煎服法同1。分服,每天1剂。
3. 主治:血精症。
黄柏、藕节、苍术、蒲黄、山栀子各10g,生地黄、滑石各15g,木通、小蓟、车前草、当归、泽泻各12g,甘草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4. 主治:不射精症。
黄柏6g,柴胡、知母、生地黄、酸枣仁各15g,枳实、山茱萸肉各12g,大黄(后下)、地骨皮各10g,卷柏9g,穿山甲5g,蜈蚣3条。煎服法同1。分服,每天1剂。
药膳养生
黄柏野菊茶
黄柏6g水煎,约10分钟,入野菊花6g,再煎约1分钟,代茶饮。治目赤肿痛,湿疹色红,口舌生疮,风火牙痛。
以上二药加倍煎后,外洗可治湿疹、痈疖、烫伤,含漱可治口疮。其所含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效。
龙胆或条叶龙胆 学名:Gentiana scabra Bge.&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
RADIX GENTIANAE Longdan
【龙 胆】
别名:陵游,草龙胆,龙胆草,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山龙胆,四叶胆。
◎《本草纲目》记载龙胆:“疗咽喉痛,风热盗汗。”
【科 属】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或者坚龙胆的干燥根以及根茎。
【地理分布】1.龙胆 海拔400~1700米的路边、山坡草地、河滩灌丛中以及林下草甸多有生长。东北以及内蒙古、陕西、河北、江苏、新疆、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多有分布。2.条叶龙胆 海拔110~1100米的山坡草地或者潮湿地区。分布于东北以及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3.三花龙胆 生于海拔440~950米的林间空地、草地,灌丛中。分布于东北以及河北、内蒙古。4.坚龙胆 海拔1100~3000米的山坡草地灌丛中、林下及山谷多有生长。分布于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洗净,干燥。
【药理作用】抗肝损伤;抗炎;抗过敏;促进胆汁分泌;抗病原体;降温;增强消化功能;抗惊厥;镇静,降血压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当药苷等,环烯醚萜类:龙胆黄苷四乙酰化物,龙胆苦苷,龙胆三糖,龙胆黄碱,当药苦苷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泻肝胆火,清热燥湿。对于阴肿阴痒,湿热黄疸,强中,带下,胁痛,目赤,耳聋,湿疹瘙痒,口苦,惊风抽搐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湿热型带下症。
龙胆草、山栀子、泽泻、酒黄芩、柴胡、木通、车前子各10g,白花蛇舌草、生地黄、败酱草、当归各15g,甘草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天1剂。兼见脾虚者加山药、薏苡仁各15g;腹痛甚者加香附、元胡各10g。
2. 主治:视物模糊,瞳神紧小。
龙胆草、桑白皮、茺蔚子、牡丹皮、白芍药、黄芩、栀子、蔓荆子各10g,金银花20g,生地黄15g,甘草5g,羚羊角3~5g(锉末,先煎30分钟),蒲公英30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药膳养生
龙胆草粳米粥
龙胆草、泽泻、柴胡、车前子、栀子、木通、黄芩各6g,甘草2g,粳米150g。前9味分别洗净,装入纱布袋中,水煎20分钟捞出药包,将洗净的粳米放入药汁,再加适量水,煮稀粥。趁热食,每天2次,3~5天为1疗程。适用于副性腺感染。
龙胆草清饮
龙胆草6g,野菊花、苍耳子、白芷各10g,蜂蜜30g。前4味分别洗净,晾干,切碎,同放入砂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滤汁放入容器,待其温热时,兑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早晚2次分服。清热解毒,通窍止痛。对于鼻咽癌疼痛,肝郁火旺者尤为适宜。
苦 参 学名:Sophora flavescens Ait.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Kushen
【苦 参】
别名: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山槐根,地参。
◎《本草纲目》记载苦参:“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科 属】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生于沙地或者向阳山坡草丛中以及溪沟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根头以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者趁鲜切片,干燥后可使用。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炎;平喘;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有正性肌力作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降血压;扩张血管,抑制中枢神经;升高白细胞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异苷类,苦参醇C,脂肪酸类,挥发油等;生物碱类:异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实碱,氧化苦参碱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对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阴肿阴痒,赤白带下,湿疮,湿疹,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有疗效;外治滴虫性阴道炎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发高热,麻疹,流清涕,头面及躯干有少许玫瑰色疹,且面色黯,咳嗽,头昏。
苦参、紫草、枳壳、甘草各3g,金银花10g,木通、牛蒡子、防风、荆芥、蝉蜕各5g。加水煎沸1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1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外阴白色病变症。
苦参、紫草、蒲公英、蛇床子、黄柏各15g,地肤子30g。加水煎汤,每天熏洗坐浴1次,3个月为1疗程。
痒甚加川花椒、枯矾、鹤虱各8g,溃疡加五倍子、狼毒各5g,干涩者加淫羊藿、地骨皮各10g。
3. 主治:外阴白斑病变症。
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百部各30g,蒲公英、雄黄、紫草茸、防风各20g。上药加水煎液,过滤去渣,趁热熏洗患处,每天1剂。
4. 主治:外阴白色病变症。
苦参、透骨草、射干各20g,食盐、龙骨、白矾、枯矾各10g,绿矾5g。加水煎汤,温度适宜,坐浴1小时,每天1次,1月为1疗程。
药膳养生
苦参酒
苦参1200g,露蜂房(锉)200g。用水20升,煮取10升,去滓浸法曲1800g。4天,炊黍米14000g,酿酒常法。酒熟,每食后饮8毫升,每天2次,夜1次,渐加到20毫升,以瘥为度。适用于白癞。
苦参天麻酒
苦参500g,黍米5000g,曲750g,白鲜皮200g,天麻80g,露蜂房75g。上药用水7500g,煮到1半,去渣浸曲,4天,酿酒常法,酒熟压去糟渣,贮存备用。饭后饮1小杯,每天2次,夜1次。渐加至3小杯,以愈为度。对于遍身白屑,搔之则痛有疗效。
白蜡树 学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
CORTEX FRAXINI Qinpi
【秦 皮】
别名:秦白皮,蜡树皮。
◎《本草纲目》记载秦皮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科 属】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苦枥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者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
【地理分布】1.白蜡树 产于中国南北各地。多为栽培,也常见于海拔800~16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2.苦枥白蜡树 山坡、路旁、河岸多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福建、浙江、广东、贵州、广西、云南等地。3.尖叶白蜡树 山地杂木林中多有生长。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区。4.宿柱白蜡树 海拔1300~3200米的山坡杂木林中多有生长。分布于陕西、河南、四川、甘肃。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剥取,晒干。
【药理作用】抗炎;抗菌;利尿;镇痛等。
【化学成分】秦皮素葡萄糖苷,秦皮乙素,七叶素,七叶苷,甘露醇,七叶亭,七叶灵等。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涩,明目,清热燥湿。对于泄泻,热痢,目赤肿痛,赤白带下,目生翳膜均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疔疮。
白蜡50g,乳香120g,制没药、百草霜、铜绿各125g,麻油200g,黄蜡250g,松香500g。
将麻油入锅中煎沸至155℃,入制松香,溶化后,下白、黄蜡,溶后过滤去渣,再倒入锅内,下制乳香120g,候涨潮,落潮后再倒入制没药,又经涨潮落潮后,下铜绿,最后放入百草霜,再经涨潮落潮后,倒入盛器冷却即可。每次用3g,视疔疮大小加减用量。将药膏揉捏成圆形薄饼,中厚边薄,贴敷患处,以纱布覆好,胶布固定。
2. 主治:痉挛性结肠炎,黏液便性结肠炎,结肠过敏,腹痛腹泻,黏液大便。
秦皮、木香各10g,炮姜5g,白术、党参、茯苓各15g。加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两次药液兑后,分服。每天1剂。
3. 主治:巩膜炎病变。
秦皮、防风、细辛、甘草、川黄连各45g,龙脑0.5g。捣成细末,以水一大碗,浸药末3天3夜,煎滤去渣,再放入蜜120g,煎6沸,密封瓷瓶内,每次用吸头吸取2~3点滴眼,每天3次。
药膳养生
秦皮乌梅汤
秦皮12g,乌梅30g。将上2味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临服用时加白糖适量。每天2次,早、晚空腹服,每天1剂,连服5天。清热利湿杀虫,适用于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黄臭,阴痒等症。
还睛神明酒
秦皮15g,石决明、草决明、生姜、石膏、白芍、泽泻、肉桂、芥子、薏苡仁、山萸肉、当归、黄芩、沙参、淡竹叶、柏子仁、防风、制乌头、辛荑、人参、川芎、白芷、瞿麦穗、桃仁、细辛、朴硝、炙甘草、车前子、地肤子各10g,黄连18g,龙脑1.5g,丁香6g,珍珠3颗,醇酒2.5kg。将33味捣碎,用纱布包贮,以酒浸于净器中,封口,春夏7日后开取,秋冬14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后温饮1~2小酒杯。对于眼睛视物昏暗不愈,内外障失明等症。
温中汤
秦皮15g,白芍各12g,党参、白术、茯苓、防风、焦神曲、焦山楂各9g,炙甘草、陈皮各6g,炮姜3g。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服2次。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者服之有效。功能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白 鲜 学名: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CORTEX DICTAMNI Baixianpi
【白鲜皮】
别名:藓皮,北鲜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本草纲目》记载白鲜皮主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科 属】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的根皮。
【地理分布】土坡以及灌木丛中多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以及河南、甘肃、陕西、贵州、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剥取,晒干。
【药理作用】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力,兴奋子宫平滑肌;正性肌力作用;抗肿瘤作用等。
【化学成分】萜类:白鲜二醇等;生物碱类:茵芋碱,白鲜碱,前茵芋碱,崖椒碱,黄柏酮,胡卢巴碱等;其他:β-谷甾醇,孕烯醇酮,脂肪酸,芸苔甾醇,补骨脂内脂,花椒素等。
【性味归经】苦,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清热燥湿。对于湿疹,湿热疮毒,疥癣,风湿热痹,湿热黄疸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肛门湿疹。
白鲜皮、紫草、石榴皮、土槿皮各15g,黄柏、赤石脂各10g,蛇床子、五倍子各30g,生甘草5g。加水煎,趁热熏洗,每天早晚各1次。
2. 主治:黄带质脓稠黏,腥臭味,有阴部瘙痒,溲赤,口干,便结,脉滑数,舌红苔黄腻或弦细。
白鲜皮、银花、蛇床子各9g,白果10g,芡实、怀山药、车前子(包煎)、黄柏、椿根皮、薏苡仁、茯苓各8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早晚两次服,每天1剂。
3. 主治:婴儿湿疹,清热解毒祛湿。
白鲜皮、蛇床子、苍术、苦参、生军、黄柏、地肤子15g,苍耳棵30g(可用苍耳子15g代替)。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l次。
药膳养生
清痘解毒汤
白鲜皮、连翘各15g,银花、赤芍、丹皮各l2g,薄荷、蝉衣各6g,生苡仁、大青叶各30g。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分4次服完。主治风热挟湿、热郁血滞型水痘。适用于水痘一般症状外,根脚红晕,痘疱灌浆清稀、黄稠同见,患处皮肤瘙痒较甚者。
苦参疥疮酒
苦参20g,白鲜皮25g,川楝子、蛇床子、石榴皮、藜芦各10g,皂角刺、硫黄各20g,百部、羊蹄根各30g,白酒1.5kg。将上述各药研磨成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外用,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祛湿,杀虫。对于疥疮有疗效。
地榆祛脂汤
白鲜皮25g,苦参20g,白鲜皮、地榆、黄柏、野菊花、百部、蛇床子、地肤子各18g。加水2升煎至1250毫升左右。置盆内熏洗患处;每天洗4次,每次洗15分钟。祛脂,燥湿,止痒。对于脂溢型婴儿湿疹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