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百科全书(彩图精装)
- 俞玉赟
- 255字
- 2024-12-22 17:40:53
生活在陆上
几乎所有的开花植物和大量的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此外还生活着很多种类的微生物。与生活在水中相比,在陆地上生存的艰难程度是令人吃惊的。
由于我们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很容易将陆地想象成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但事实却与之相去甚远:在陆地上的生活是艰辛的,需要生物拥有特殊的适应能力才能存活下来。地表环境变换多样,因此陆地的居住者们得以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
↑ 坚硬的外壳使得甲壳虫可以穿过狭窄的空间,并且其翅膀不受任何伤害。而且因为其外壳是防水的,所以还可以防止甲壳虫因失水而死。
↑非洲象是如今生存在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对于体重如此大的动物来说,躺下去要花费很长时间。浸在泥沼里或者洗澡是它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部分。
承受重力
当宇航员从宇宙返回时,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地球的重力作用。同样情况也发生在远古时代——当生物第一次从海洋中来到陆地上的时候。重力作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很小,却可以使陆上生物垮掉。
动植物为了避免这种厄运,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特殊的“加固”体系。就植物而言,它们利用木质茎——一种坚韧但有弹性的材质,可以支撑起世界上最高的生物。动物则依靠更为坚硬的物质——一套骨架,包括贝壳和骨头来支撑躯体。昆虫骨架就像一个容器裹住身体,但是对于多骨的动物来说,其骨架通常是支撑在身体内部的。一些恐龙骨架曾经支撑起50多吨的体重,可以表明这套系统是多么成功。骨架要强硬,并不意味着骨架一定要大——一来自非洲的盔,脊骨非常强壮,可以容许一人踩在其背上而不断。
干旱时节
重力不是陆生生物需要应对的唯一问题,干旱问题对于它们来说同样严重。解决的方法之一是生活在潮湿的地区——青蛙和蟾蜍,还有一些生活在泥土中的动物采用的策略。但要找到一个潮湿的环境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即使找到了,这些湿地也总会渐渐变得干涸。动植物要在陆地上成功生存的真正要诀在于:需要掌握如何保持自身含有的水分不流失的技巧。
在动物中,鸟类和爬行动物靠皮肤来实现这一目的——皮肤就像是翻过来的雨衣,可以阻止水分逃到外部的空气中去。
每天,我们需要饮用水来保持体内水分,但是很多沙漠动物可以从食物中获取所需的水分。昆虫则更善于此道,因为它们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储水桶,很多昆虫都是食用干粮,一生中从来没有喝过一滴水。
植物是不动的,但它们可以在湿润的时候将水储存起来,在干旱的时候使用。仙人掌中储存的水分足以装满一个浴缸,而在猴面包树中储存的水分甚至可以填满一个小型游泳池。
↑飞行是非常高效的行进方式:在一天之中,这些生活在中非的洋红色食蜂鸟可以飞行100千米去找寻食物。
陆上繁殖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不论植物还是动物都需要繁衍后代,以使种族得以延续。开花植物的种子外有种皮,可以用来抵御严寒、酷暑和干旱。很多陆生动物产下防水的卵,而大多数哺乳动物则有更为特别的繁殖方式——它们的后代生活在母体中满是水的子宫内,从而让其远离来自外部世界的危险。
↑一只小绿树蟒从卵中孵化出来,这是它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爬行动物是最早进化出防水的卵的动物,这使得它们在干旱的地方也能继续存活。
↑一只长颈鹿正在低头喝水。与人类不同的是,长颈鹿所需的水分大部分来自它们的食物,因此它们可以好几天滴水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