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肿大

肝脏和脾脏均增大。肝脾一般在肋下能触及,当内脏下垂或横膈下降或深吸气时,肝脾才能被触及,但不超过肋下1厘米,且质地较软。肝脾肿大常见于慢性肝炎、血吸虫病、肝硬化早期等。

肝肿大与脾肿大可在同一疾病中出现;有的疾病则单独出现肝或脾的肿大;有的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到晚期,脾脏肿大非常明显而肝脏反见缩小。

引起肝脾肿大的常见疾病

(一)肝脏肿大

以肝脏肿大为主的疾病有肝炎、肝脓肿、肝癌、肝包虫病,以及心力衰竭引起的肝郁血等。

(二)脾脏肿大

以脾脏肿大为主的疾病有疟疾、血吸虫病、伤寒、黑热病、肝硬化等。

诊断

(一)详细询问病史

(1)年龄:一般感染以儿童及青年人较多;肝硬化多见于中年人;肝癌多见于中年以上。

(2)生活地区: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人们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大;长江以北则以黑热病较常见;畜牧区则以包虫病较常见。

(3)心率:心率很快,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常见于心力衰竭引起的肝瘀血。

(4)发热:隔一日或两日发热,伴有寒战、出汗,常见于疟疾;长期不规律发热,体温出现反复升降,常见于黑热病。

(5)黄疸:疟疾、肝炎可出现黄疸;肝癌则黄疸进行性加深。

(6)腹痛:右上腹疼痛可见于肝炎、肝硬化;右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肝癌。

(7)出血:皮肤出血,常见于白血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出血常见于黑热病;食道静脉破裂出血,常见于肝硬化。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肝硬化、肝癌、黑热病患者,常有明显消瘦;疟疾、白血病患者常有贫血;肝硬化病人的皮肤可有蜘蛛痣。

(2)肝脏:要了解肝脏的大小、硬度、边缘、结节以及压痛等。

①大小:肝脏一般向下肿大,肝脏向上肿大,常见于阿米巴肝脓肿和包虫病。

②硬度:传染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肝脏质地柔软;肝硬化、肝癌时肝脏质地坚硬。

③边缘:肝硬化时,肝脏边缘锐利;肝瘀血时则粗钝。

④结节:肝硬化时,肝脏表面呈细颗粒状;肝癌时,肝脏表面呈大小不等圆形突出的结节。

⑤压痛:肝瘀血及肝炎时,肝压痛范围较广;肝包虫病时,肝虽无压痛,但有囊性感觉。

(3)脾脏:要了解脾脏的大小、硬度以及压痛等。

①大小:脾肿大以白血病所引起者最为常见,其次是黑热病、血吸虫病、晚期肝硬化等;疟疾引起的脾肿大则并不太大,经治疗后可以缩小。

②质地:疟疾、白血病、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引起的脾肿大,质地坚硬;黑热病引起的脾肿大,质地较为柔软。

③压痛:急性传染病引起的脾肿大常有压痛,慢性脾肿大常无压痛。

(4)腹壁静脉曲张:可见于肝硬化、肝癌等。

治疗

(一)手术治疗

如果脾脏肿大十分明显,则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二)新针疗法

主穴:内关、足三里、阴陵泉。

备穴:三阴交、太冲、复溜。

治法:内关透支沟,阴陵泉透阳陵泉,中刺激。

(三)草药单方

1. 五灵脂、蒲黄、木馒头各9~15克,水煎服。

2. 石见穿30~60克,水煎服。

3. 外敷方:水红花子15克,朴硝3克,陈石灰50克,大黄6克,山栀15克,酒酵适量,同时捣烂,敷于两肋,隔1~2日换药。

(四)中医辨证施治

(1)气滞:肝脾肿大,质地较软,两肋作痛,苔薄,脉弦,宜理气通络。青陈皮各4.5~9克,制香附9克,藿香9克,枳壳4.5克,丹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血瘀:肝脾肿大,压之疼痛,蜘蛛痣,面色黯黑,毛细血管充血,苔薄舌紫,宜活血化瘀。桃仁9克,杜红花4.5克,五灵脂9克,川芎9克,台乌药9克,延胡索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法:正气已虚,应加入党参9克,当归9克,白术9克。

肝脾肿大鉴别诊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