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引起高热的原因有很多,下列几种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一)寄生虫病

比如急性血吸虫病、疟疾等。

(二)病毒感染

比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等。

(三)细菌感染

比如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及副伤寒、肾盂肾炎、败血症、细菌性痢疾、急性乳腺炎、产褥热、丹毒等。

(四)其他

比如恶性肿瘤、风湿热及中暑等。

诊断

(一)询问病史

(1)了解起病的缓急,起病的季节,以及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有无接触史,还有发热的高低、热型、发热的长短和经过等。

(2)伴随的主要症状:呼吸系疾病常有咳嗽、咯痰、胸痛等症状。消化系疾病常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泌尿系统疾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腰酸等症状。风湿病常有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各种急性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症状,比如脑膜炎有剧烈头痛和呕吐症状。

(二)体格检查

(1)注意患者的神志意识、呼吸及紫绀等情况,如果病情严重,却找不到感染病灶时,应考虑是否患败血症。

(2)皮肤和黏膜:皮肤感染,常见于丹毒和疖肿。出现皮疹,常见于出疹性的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黄疸常见于肝胆疾病及败血症。皮下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血液病等。

(3)头及颈部:注意口腔咽部有无充血和扁桃体红肿。鼻旁窦有触痛,如副鼻窦炎。外耳道流脓和乳突处触痛,如中耳炎。颈项强直,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4)胸部检查:心脏瓣膜区听到杂音,应考虑心脏疾患;肺部听到干、湿性啰音,要考虑肺部感染。

(三)化验

条件许可时可做血常规(特别注意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大小便常规、穿刺液、放射线、血涂片(找疟原虫、螺旋体)等必要的体格检查。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与病理生理的联系

高热鉴别诊断表

紧急处理

(一)饮食注意

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必要时或不能口服者可给静脉补液。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二)草药单方

鸭跖草、乌蔹莓、白英、忍冬藤等任选50克种,每用15~50克,水煎服。或用金线吊葫芦根3克,研末吞服。

(三)病因治疗

如诊断基本明确,给予特殊治疗(见有关疾病章节)。如诊断不明确,须根据下面原则治疗。

1. 对症处理后,密切观察。

2. 如当时当地正流行某种急性传染病,且病人有可疑情况时可先按该病处理,以免耽误。

3. 长期发热未能确诊,可按最可能的疾病做试验治疗。

4. 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滥用抗菌感染药物,若病情较重,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白细胞计数偏低者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四)体温过高应对症处理

(1)退热

①物理降温:用井水或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50%酒精擦浴。

②针灸:针刺曲池、外关、合谷、大椎,刺少商、十宣出血。

③药物降温:用复方阿司匹林口服,或用柴胡注射液2毫升,立刻肌内注射。小儿还可用50%安乃近液滴鼻。重病人应用药物降温须慎重,一般先给小剂量,以免出大汗而致虚脱。

(2)镇静:高热、烦躁不安(尤其是小孩)应给镇静剂,如冬眠灵或非那根,25毫克口服或肌内注射。

(五)中医辨证施治(若诊断明确后见有关各篇

(1)风寒:以鼻塞流涕、形寒怕冷、骨节酸痛、口淡为主症,苔薄,舌质正常,治宜祛风散寒。荆芥、羌活各9~15克,柴胡4.5~9克,桔梗3~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热毒:以高热、咽痛、口干或有皮疹为主症,苔薄,舌红,治宜清热解毒。大青叶、板蓝根、拳参(上海习惯上称“草河车”)各30~60克,连翘9~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