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曲三百首(彩图精装)
- (元) 关汉卿 思履
- 1207字
- 2020-06-24 16:33:50
◎杨果
小桃红 采莲女(一)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1]。隔三湘[2],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1]若耶:溪名,位于浙江绍兴南。[2]三湘:指湖南的漓湘、蒸湘、潇湘。
【译文】
月亮在遥远的星空照耀着整座城市,全城仿佛笼罩在这一片烟水间,美人倚兰舟吟唱。曾记得我们在若耶溪相遇,水隔三湘,只能望穿碧云蓝空,空自惆怅。美人笑着吟唱道,思慕之心依然未减,相处的日子不多而相思却也是像藕丝那样长。
【赏析】
此曲是元代早期诗人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曲子一开始,就用一句极富画面感的“满城烟水月微茫”将读者的思绪拉入江南水乡的夜晚。而这个夜晚除了有朦胧月色,还有悠扬的歌声。将声注入景中,景便愈发鲜活。
“相逢”一句是写记忆中的场景。传说,若耶为西施浣纱的地方,作者提到此处,一是为了表现与情人相识时的美好,二是为了引起读者对情人美貌的想象。但紧接着,作者又用一个“隔”字将回忆和想象打断,让人重新回到有情人天各一方的现实。“碧云”句中的“空”与“隔”字呼应,说明有情人不止两相分离,还相见无期。
真正相爱的人不会因为相隔两地而淡漠了感情。句的末尾,作者借美人之口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藕断则丝连,“丝”与“思”谐音,虽说古人常用藕丝形容相思,但作者并非简单地援引常法。此曲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藕又是水中常见之物,不仅可传达相思之意,还可与前面的兰舟、水月等意象相映成景。
曲的格律知识
散 曲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单独咏唱的诗歌,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散曲不同于剧本,没有科白。一般散曲的篇幅都不会太长。当散曲配乐演唱时,是一支歌曲或组歌;离开了音乐,就可以成为吟咏朗诵的诗歌。散曲既有大量的小令,也有不少套数,散曲套数又称为“散套”。
⊙作者简介⊙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金正大元年(1224)进士,历官偃师、陕县县令,入元官至参知政事、怀孟路总管。其人英俊聪敏,幽默诙谐,与元好问交好,著有《西庵集》。散曲多以歌咏自然为题材,语言华美,今存小令十一首,套曲五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花柳芳妍”。
小桃红 采莲女(二)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1],司马泪痕多[2]。
【注释】
[1]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2]司马泪痕多:唐诗人白居易作《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此用其意。
【译文】
采莲人唱和着采莲歌,划着一叶小兰舟从杨柳岸边驶过,欢声笑语响彻两岸,全然不顾忌把浓睡中的人从鸳鸯梦中惊醒,这是怎样的一个良宵?原来还有人独自睡卧在江楼上,请别吟唱那些令人伤心的南朝旧曲,失意之人本来就伤心落泪难以自禁。
【赏析】
此曲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采莲人欢乐地乘舟经过,但接下来的“鸳鸯梦惊破”则让全曲的基调突然转向忧郁。中间插入的“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更是分割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一边是欢悦的采莲之景,另一边是“我”闻歌垂泪的伤心之景,用前一空间的明快,凸显后一空间的阴郁。
美妙的歌声加重了作者的羁旅之愁,曲的末尾,作者以白居易自比,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小桃红 采莲女(三)
采莲湖上棹船回[1],风约湘裙翠[2]。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3]。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释】
[1]棹:桨,作动词用,犹“划”。[2]约:束,裹。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3]芙蓉:荷花的别名。谐“夫容”,一语双关。
【译文】
采莲后拨转船头从湖上返回,风儿吹裹着身体翻动着翠绿的湘裙。忽然听人弹奏一曲琵琶,听了竟然泪水涟涟,盼望远方的人归来,可芙蓉花都凋谢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夜晚天气转凉,有多少鸳鸯、白鹭不是处处双飞?
【赏析】
采莲女触景生情,琵琶、芙蓉、红鹭白鹭都成为她思君的引子。作者将人物微妙的内心悸动把握得恰到好处。大凡人心中有所牵挂,随便什么事物便都会让人联想到自己所记挂的人、事上。此曲语言清丽婉约。作者杨果生活在金朝末年,在他生活的时代,散曲颇为流行,但当时的散曲尚沾染着宋词和民歌的色彩,所以和后来的散曲相比,其用词较为典雅。
小桃红 采莲女(四)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1]。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注释】
[1]西风吹断回文锦:以回文锦被西风吹断,暗喻夫妇的离散。回文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名,回环往复读之,都有意义。相传始于晋代的傅咸和温峤,但他们所作的诗皆不传。今所见以苏蕙的《璇玑图诗》最有名。苏蕙是东晋前秦的女诗人。据《晋书·列女传》说:“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吏,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译文】
碧绿的湖面上笼罩着柳阴,人影在澄清的水波中浸晃,经常回想从前双双花前对饮的美好时光。到如今,人各一方,回文锦也无从投寄。只羡慕那成对的鸳鸯比翼双飞,消逝在蓼花深处,徒给人留下零乱不全的春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念之情的曲子。作者在曲子开始通过描绘碧湖、柳阴、澄波等景物,营造了明艳的气象。正是这景致引起了曲中人对美好往昔的怀恋。曲子从景到情,转接得十分自然。其中,“人影澄波浸”一句,既是景语,突出了水之清,又是情语——曲中人正顾影自怜。
古人写文,常用“西风”表现凄凉之情。曲中人并未在回忆中沉浸太久,便回到了无情的现实。回文锦已断,说明曲中人不仅和情人两相分离,还断绝了音信。“西风”一句在意象上和“碧湖湖上柳阴阴”形成鲜明对比。
“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本可以写作“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作者故意将“一对”和“鸳鸯”断开,一是为了突出“一对”,表达对情人的怀念,二则为了制造一句三叹的效果。
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以湖上美景引出回忆与现况的今昔对比,使得曲情愈发凄婉悲怆。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曲的格律知识
小 令
小令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单独填写一只曲子的歌词叫作小令(元人又将小令称为“叶儿”)。小令体制很小,运用自由。
只有一个段落,为民间小调整理而成,一如《曲律》所载“渠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根据《中原音韵》中的统计,元人所用的曲牌有三百三十五调之多,不过常用的小令曲牌只有一百多调。
曲的小令和词的不同之处,是每一首曲都是“单调”,即只有一个段落,不像词那样有双调、三叠、四叠。如果作者对某一主题写完一首曲而意犹未尽,可以用原谱另填一首或数首。这样的作品叫“重头”。作者也可以用“带过曲”进行创作。“带过曲”是就同一主题同时填写两三首曲(最多用三支曲调)。这几支曲必须在同一宫调之内而且音律正好衔接。作曲时还要押同一韵部。这样的曲组,像是有上下两阕或三叠的词。这种创作方式大约是受套数里边曲调衔接规则的启示而形成的。
元人常用的带过曲约有三十多种,如正宫的《脱布衫》带《小梁州》,双调的《水仙子》带《折桂令》,南吕的《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双调的《雁儿落》带《得胜令》,中吕的《十二月》带《尧民歌》等。在标题上,两个曲牌中间的“带”字也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