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应知的国学知识随用随查(彩图精装)
- 思履
- 588字
- 2024-11-01 15:14:22
郑樵与《通志》
郑樵(1103—1162),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高宗时累官至枢密院编修官。郑樵不应科举,深居夹潆山(即东山,在今福建莆田西北)治学三十年,人称夹潆先生。郑樵好为考据伦类之学,极为博学,著述多达八十四种,但多已散佚,其代表作为《通志》。
《通志》是一部综合历代史料的纪传体通史,共有二百卷,包括帝纪十八卷,后妃传两卷,年谱四卷,二十略五十二卷,世家三卷,宗室八卷,列传一百三十卷,载记八卷。《通志》主要记述上古至隋唐的制度,体裁上承继《史记》,改“表”为“谱”,易“志”为“略”,至于纲目体例的统筹安排、史事制度的考订改编、二十略的创作等方面,都别出心裁,有独到见解。
《通志》在史料方面有多大创新,其可取之处体现在《二十略》上。《二十略》包括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罚、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草木昆虫。郑樵对这《二十略》很是自负,他曾说过:“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二十略》大大拓展了专门史的内容,对文献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校雠略》、《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上。在《校雠略》中,他从理论上阐明了图书采访、类例、著录、注释的观点;在《艺文略》中,他创立了新的图书分类体系,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当时的文献存亡情况;《金石略》和《图谱略》则扩大了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
郑樵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