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基本内容

学国学,要弄清楚读什么,学什么,练什么。

“国学”一词,有人说指的是“中国学术”、中国传统的学问,有人说指的是中国的“四部三教九流百家”、全部中国传统文化。外国人则称之为“中国学”或“汉学”。胡适先生所作的“国学”定义最为明确:

胡适先生起草的北大《国学季刊·发刊词》把“国故”(即国学)定义为——“研究中国过去历史文化的学问”。

一提到国学,在不少人想来就是面对着很多深奥难懂的古籍,仿佛是那些我们不能扔掉,但是又无法在现实中很好应用的东西。现在有些人说“国学热”,又有些人说实际上国学没真正地热起来,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要让国学真正地热起来,首先要解决的是:国学有什么用?最近,诵读传统经典的风确实很热,尤其是孩子们,学习传统经典之风更火,但是让原典变成我们生活中新的动力,新的起点,还是需要很多时日的。这需要我们剥开原典比较坚硬的古文外壳,真正品尝到它那鲜活的内容。

在文字上,中国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之丰富是举世无匹的,两三千年来的古代圣贤哲人的思想和学说至今还一清二楚、流传有绪。在工艺美术上,各个时代精美的制品琳琅满目,从青铜时代的后母戊大方鼎以至清代的景泰蓝之间都没有留下任何时代的空白。在书法和绘画上,虽然唐代之前的作品存世不多,但整个发展和变化的情况,来龙去脉整理得十分完整,名迹名画流传有绪,所有的文物都是那么完整和丰富。国学要学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是文献。现在,“文献”的含义已经不局限于典籍和历史人物,而扩大到了地上的名胜古迹、金石书画以及地下不断发现的出土文物。

文献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在考察已往的事迹时,或是考证典籍,或是咨询贤达的人物。

有一句成语叫“如数家珍”,家里有什么珍宝,心里总该清楚的吧。我们今天来谈国学,也先来数一数我们的家珍吧!

上图这些只是部分国学内容,简而言之,一切中华文明、文化的精华的沉积都可以纳入国学的范畴。

首先要学习中国的文字,了解汉字的源流,知道汉字本身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中国古代的语文,自从汉朝以后就称为“小学”,而“小学”的最经典的著作就是《说文解字》。从“小学”中还发展出了训诂学,训诂学的经典著作有《尔雅》和《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等。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都可以展现一幅图画,这些美丽的汉字凝聚着中国人的思想。

要学习经学。汉代把儒家的代表著作称为经书,实际上早在《庄子》书中就已经有了“六经”的名称。

所谓经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最基础的、最经典的那些图书和其所包含的思想文化。

《易经》、《书经》、《诗经》、“三礼”、《春秋》、《论语》、《孝经》、《孟子》等都是必须读的经书。当然,还要了解汉代古今文学派相争的历史以及汉以后的经学。

要学习史学。在历代中国学者的眼中,史的地位仅次于经。

官修的正史——《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篇幅浩繁,但也要选读重要的篇章。学习历史,自然还要学习地理、政书、别史、历代笔记、史评及历史哲学。

要学习诸子学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学习国学自然是要从源头开始。

国学还包括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早在中国的春秋时代,就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数学了。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

诸子百家主要的代表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等。还要了解魏晋玄学、宋明理学。自然还要了解佛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要学习古典文学。诗赋词曲、骈文、散文都见于历代文选、文集。

文学就是以前所谓的词章之学。从《诗经》到《楚辞》、汉赋、乐府、汉魏六朝诗、陶渊明诗与南北朝诗都要学习。唐诗、宋词、元曲大家更是非常熟悉。周、秦汉、唐宋的散文,六朝、唐宋的骈文代表了古典文学中散文、骈文的最高成就。古典文学还包括了历代的戏曲、小说等。

要学习金石之学,对文物考古进行古物研究,以开放性的思想了解一切地上和地下历史文化。

了解古代文化,不是仅仅读古书就可以了,还必须研究古物,包括一切先民遗留下来的器物,如雕塑、书画、周鼎商彝、出土文物等。

要学习历代的科学与艺术。

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学的研究、历法的测算。春秋战国至两汉南北朝,中国的数学发展很快。《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都是经典著作。圆周率到南北朝祖冲之算为3.1415927到3.1415926之间,是五世纪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化学、物理学也在周秦时产生。中医更是国学的重要方面。

面对浩如烟海的传写本与刻本,我们要学习版本之学、校雠之学、目录之学,懂得考证,讲究读书法。

我们先来看看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