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响”《广陵散》真的失传了吗?

相传,魏晋时期的音乐家嵇康因反对司马集团的统治而被害。临刑前,他最后一次弹奏心爱的《广陵散》。一曲完毕,嵇康仰天长叹:“我不怕死,只可惜这《广陵散》恐怕要成为绝响了。”说罢摔琴就刑。《世说新语·雅量》中详细的记载了这一段历史:“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那么,《广陵散》真的随着嵇康之死而失传了吗?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是古代扬州的名字,“散”在乐曲中,指代的是操、引乐曲之类的音乐。以《广陵散》为名的乐曲大概成型于汉魏时期。最早关于《广陵散》记载,见于魏《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可见,“广陵散”是一种扬州的古乐。根据史料记载,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实际上是在扬州古乐基础上,经过加工创造出来的一曲琴乐。在嵇康之后,《广陵散》因他的慷慨悲歌,而被更多的人知道。

据蔡邕的《琴操》记载,《广陵散》表现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哀侯铸剑,因误期被韩王杀害。聂政长大后,母亲告诉了他父亲之死的真相,聂政发誓刺杀韩王,为父报仇。聂政习武练剑,入宫行刺未成。于是逃进深山学琴,苦练10年,习得卓绝琴艺。回到韩国后,聂政在街市弹琴,听者围堵,马牛止步。聂政名声鹊起,引得韩王召见。聂政把锋利短剑藏于琴内进宫。在韩王殿上,聂政奏出仙乐般的琴声。韩王、大臣和侍卫们听得如醉如痴。在他们放松警戒的时候,聂政突然抽出短剑,猛扑上去,将韩王刺死。聂政本人也自杀身死。后来,人们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编入《广陵散》中。整部曲子由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组成,表现了聂政刺韩王的全过程。嵇康临刑前,弹奏这首曲子,正是借助《广陵散》的战斗气氛来抒发自己反抗强暴的抗争精神。

事实上,《广陵散》并没有因嵇康的死而绝响后世。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中,收录了《广陵散》的谱曲。全谱共45个乐段,分别表现了“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将这首旷古绝曲复原,使得《广陵散》重现人间。

▲剔红竹林七贤长方盘 明

竹林在河南辉县西南,后建七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