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苦与乐,坚持与放下(1)

人的一生中总是充满苦与乐,正是由于苦与乐的交织才构成了完整的人生。那么大家该如何看待人生中的苦与乐,并最终从苦与乐中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古往今来,那些成功者的事例告诉大家,只有承受非同一般的苦楚和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你认为的幸福一定是快乐的吗?你所经历的失败又是否一定是痛苦的呢?只有正确认识人生中的苦与乐,你才能轻松作出取舍,进而获得生命的真谛。

何为苦,何为乐

人的一生如同在海上航行,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尽善尽美的人生并不存在,只有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常常会因为陷入困顿之中而感到痛苦万分。其实,苦难不一定总是带来痛苦,苦与乐相依而存,苦可以向乐转变,它们之间只存在一步的距离。

如何看待苦与乐,是人生哲学中的一大学问。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一定存在着种种困难,拥有正确的苦乐观,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坚定地奋斗下去。

何为人生之苦

有人说生活的困顿便是苦,也有人说生离死别才是苦……苦的范围可谓无穷之大。然而,从本质上来看,苦产生的根源正是一个人的心境。一个人若不能在个人修养和理想追求等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便不能看透人生的真谛。因此,有些人遇到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便呼天抢地,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人生可谓苦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倘若在挫折面前仍然镇定自若,乐观旷达,那么痛苦便会缩减许多。

苦由心生,任何挫折和不幸都可能成为苦;而荣华富贵、一掷千金却也同样可能是苦。

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苦乐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把不能实现目标作为人生最苦的事情,有人则把客观环境的艰难看做是最苦的事情。

其实,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不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苦不等于痛苦,苦同样也是一种奋斗着的状态。对一个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写作的作家来说,创作是辛苦的过程,但这种苦却是值得的,是作家所心甘情愿的;在长征过程中,红军跋山涉水的旅程无比的艰苦,但没有这种艰苦的付出也不会迎来胜利;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可谓苦到极点,但苦功之后便能实现上进之志。

总而言之,人生最苦的事情在于不能苦。

何为人生之乐

有人说有钱有势、吃喝玩乐是快乐,也有人说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才是快乐。其实,快乐的实质并不仅仅意味着生活的安稳、舒适。吃喝玩乐也许能使人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但不能使人获得真实的愉悦。换句话来说,乐亦从心生。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真谛的愉悦才是真正的快乐。升官晋爵、金榜题名固然是快乐之事,殊不知在这荣耀的背后正是艰苦的奋斗。让人真正感到快乐的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那一番奋斗的过程。没有经历吃苦奋斗得到的名利与荣耀,只能徒增人的懈怠和空虚。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有人把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也有人把物质上的享受作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快乐源自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和体会,而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在于能够经历艰苦奋斗之后实现自己的梦想。古有陶渊明,一生穷困却不为五斗米折腰,对他来说“禾锄田头,采菊东篱”便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当代保尔”张海迪克服了身体残疾之苦,以超强的毅力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文小说,对她来说战胜病魔,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是快乐的。

总而言之,人生之乐在于能从苦中品尝到乐。

苦与乐相依而存

苦与乐是相互联系的,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苦也有乐。成功的快乐,必定经历过艰苦的奋斗。

没有苦,又怎么能体会到快乐。人的心境决定着一件事情的苦与乐,有人丰衣足食依旧愁眉苦脸,而对于乞丐来说一碗米饭却足以让其感到快乐。人生的苦与乐不是绝对的,苦可以转化为乐,乐亦可以转化为苦。生命的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去看待苦与乐的内涵,为了梦想而奋斗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当回头之时却能发现不少值得回忆的快乐。

钢琴大师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创作,他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怒转化为音乐创作的灵感与动力,从而创作出了无数闻名世界的作品;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索伦·克尔凯郭尔,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的研究,即使经历无数的阻挠与劫难,他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研究。

很多人都感到命运的不幸和痛苦,但真正能够将痛苦转化为奋斗的力量的人却只有一小部分。当一个人经历过痛苦,最终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时,才能明白苦与乐的意义所在。

正确的苦乐观能帮你选对前进的方向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挫折所引起的痛苦却是可以减少的。人的一生中注定会经历波折与风浪,能够“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才是人生的大智慧。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不能从痛苦中变得坚强乐观。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正确对待苦与乐,才能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经历痛苦的时候,不应该悲观失望,在面对喜事的时候也不能欣喜若狂。

一个人的快乐与否在于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既然人生中的风雨和挫折不能避免,那么能改变的就是我们面对人生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抱着“趋乐避苦”的想法,然而越是想避开困难,就越是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直面那些困苦与艰难,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小和尚总是感到非常的苦闷,总是抱怨这、抱怨那,觉得自己的生活苦不堪言。

一天,老和尚派小和尚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小和尚取回盐后,老和尚让他把盐倒进杯子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小和尚刚将盐水喝到口中便吐了出来,说:“很咸。”

老和尚又笑着让小和尚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到了湖边,老和尚让小和尚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说:“现在你尝一尝这湖水。”

小和尚喝了口湖水后,老和尚问:“有什么味道?”

小和尚回答:“不咸了,很清凉。”

老和尚想要告诉小和尚的道理是,人生中所要经历的苦就如同那些盐一样,它们的多与少不会发生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我们承受痛苦的心。

因此,当我们面对苦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应该去避开,而应当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调整自己的心境,认识到苦与乐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认识到苦着坚持才能最终到达人生的目的地。

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

梅花,向来以其不畏严寒,独步早春而为人们所敬仰。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做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不错,当春暖风清,百花争艳,我们看不到梅花的影子;可是,当天寒地冻,万物荒凉时,我们惊讶地看到了那种冲破一切黑暗的绚烂。试想,如果我们是在山花烂漫的春季看到她,还会那么欣喜么?不会了吧。那时的梅花只不过沦为了茫茫花海中最平凡的一枝。所以,我们爱梅花,爱的是她顶着风雪顽强盛开的精神。同样,如果你爱上了梅花,想要去品味、去欣赏,那么你也得做好顶着狂风大雪的准备,在凄寒的冬日中跋涉,正所谓“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

然而,在我们寻梅的路途中,会经历哪些苦呢?

风霜苦

第一个摆在眼前的,同时也是最现实的——风霜苦。

在寻梦的旅途上总是布满了荆棘与坎坷,我们就那样顶着太阳,任风沙从我们稚嫩的脸上划过,任大雨将我们浇得浑身透湿。我们不断重复着跌倒、爬起、再跌倒的过程,衣衫褴褛,满面风尘,气喘吁吁。

打车太贵怎么办?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两个小时披星戴月去赶公交车。食堂物价太高怎么办?每天带上自己简单制作的便当,微波炉一热,足以果腹。下雨天,风沙天,我们撑着几乎起不到多大作用的雨伞在恶劣的天气中艰难地前行着。

这样是苦么?不错,是苦。可是,你再一想想,这苦虽是最现实,但却也正是最容易去承受的。只要咬住牙,不那么娇气,你照样还可以在吃饱穿暖后继续去寻自己的梦。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是我们最容易去承受的。

人言苦

人言可畏。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水晶宫里。亲人、友人、同学、同事,甚至来不及编号的甲乙丙丁之外的路人。于是,我们开始在意,在意别人怎么说,在意什么是别人眼中的成功。如果别人说的不如自己所想,那么痛苦也就开始了。

阮玲玉死前留下的四个字——人言可畏,成为她对世人说的最后一句话。诚然,人言固然可畏,她就是为这样的痛苦付出了生命,可是又能有多少人理解她的痛苦呢?漫天飞舞的假报道,世人的嘻笑怒骂,真相被假相覆盖,有谁能够想象得到那种痛苦呢?而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她?于是,她留下了这四个字,飘然而去,留给世间的只有“绝望”。

其实,人言当真那么可怕吗?当梦想与人言形成了对立,你又将如何选择呢?

心志苦

诚如之前所说,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遇到风霜苦、人言苦,最后便扎根在了心志的痛苦上。

在风沙中,我们身体累了;在人言中,我们灵魂累了。而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之前的梦想更加开始动摇,我们一定要赏梅么?为何不等到春天,风轻云淡,温暖宜人,去赏一赏樱花的烂漫、牡丹的娇艳?

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因为心太苦而放弃了自己寻求多年的梦想。可是,真的就非放弃不可了吗?真的就不能再忍忍,真的就不能再坚持了吗?

的确,心累了,才是最累。可是,如果心累了都还能坚持继续走下去,今后还又有什么事能够阻挠我们前进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一世,实乃不易。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折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终于,当我们忍受了风霜的苦、人言的苦、心志的苦坚强地一路走来,终会闻到幽幽的梅香,看到绝美的景致!

王勃的诗为世人所熟知,可是他的人生当真如大家所想的那么风光、那么显赫吗?其实,对于王勃来说,他的经历也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了,可是面对这样的生活,他却仍然能够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正所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大家可还记得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豪迈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没有沉寂,没有消沉,而是“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当终于成功后,再回味起当年那些苦难,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才是自己成功的缘由,这些才是自己真正应该去珍惜的东西。想必到那时,你也就真的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从古今看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也就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当然,这种理想状态不可能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那么就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只有这样才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也才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

不错,纵横古今,多少名家伟人的经历着实印证了这一规律。

古有勾践卧薪尝胆终伐吴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战死,夫差即位,誓要报仇。公元前494年春,夫差为报父仇而率军攻越,把越国打得一败涂地。眼看越国正将覆灭之际,夫差并未手刃勾践,占领越国,而是应越国之求,与越交和。虽有群臣力谏,但夫差一意孤行,志在北上攻楚,与晋争霸。故只将勾践和范蠡押往吴国,从此开始了勾践的屈辱之旅。妻子侮辱则忍气吞声,士卒辱骂则不加反抗,夫差得疾则亲尝其便。

终于在公元前491年,勾践以他的衣服破烂不堪,脸色布满灰色,身体遍体鳞伤之落魄之态骗过了夫差,回到了越国,从此越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漫漫征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意在一举灭吴。食不加肉,衣不加彩,与民同甘共苦;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与臣艰苦奋斗。十年积聚,十年教化,越国终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公元前473年,勾践举全国之兵伐吴,破吴国之境俘吴国之王终称霸于吴越之地。

试想,遭到战争严重破坏,国力弱小的越国,为何能在短短的十年灭掉强大的吴国?这都是因为越王勾践的坚持不懈,故而成功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