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为懦夫

——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个马戏团乘坐火车巡回演出。他们乘坐的车厢坏了,狮子跑了出去。经理召来了他手下身强力壮的人,并说:“入夜之前,你们到林子里去找狮子。我会给你们一些酒,酒会给你们勇气的。”

所有的人都喝了好几口烈酒。夜很冷,又很危险,需要勇气——但约瑟夫·奥布赖恩拒绝了。他说:“我只要苏打水。”

经理反对说:“但你更需要勇气!”

奥布赖恩回答道:“这样的时候我不需要勇气,因为这些时候是危险的——黑夜和狮子。勇敢会有危险,我宁可做个懦夫,而保持清醒。”

分析

英雄不是莽汉,适当的时候要做一个“懦夫”。

其实,历史上可以说明这个道理的事例不胜枚举。韩信甘受跨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罗贯中著就的《三国演义》里面,宁为“懦夫”、审时度势的故事很多。其中曹操杀董卓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

公元189年9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然后,董卓自任相国,已有谋反之心。

司徒王允假借生日之机,秘密联络群臣,意图刺杀董卓。骁骑校尉曹操在宴会上承诺:“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曹操说:“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 王允借给他宝刀,曹操怀揣宝刀离开了宴会。

第二天,曹操带着宝刀,来到相府,意欲行刺董卓。不想被董卓在镜子中看到了曹操手持宝刀,而董卓的第一猛将吕布又在董卓的身边。这时候曹操如果要继续行刺,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曹操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曹操快马加鞭逃出了洛阳城。

曹操是一个高明的刺客。在紧急关头灵活机智,没有认死理,关键时刻装了一把“懦夫”,否则根本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

由此可见,曹操是一个有理智的英雄,而不是一个意气用事的莽汉。试想,如果曹操不随机应变,认死理,哪里能有后来的假皇帝诏,聚集天下群雄把董卓赶出洛阳,与天下群雄争霸;平定北方;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为一统中国做好准备?

夫胸怀大志者不拘小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宁做一时“懦夫”,能屈能伸,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不逞一时之快,彻底丧失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