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子的坏主意

——学会因时因势

从前,有个商人在镇上买了很多盐。他把盐装进袋子里,然后装载于驴背上。驴子却觉得盐袋太重了,便情不愿地走着。

在渡河时,驴子东倒西歪地跌倒在河里。盐袋里的盐被水溶掉,全流走了。“啊!盐全部流失了。”商人发着牢骚。可是驴子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行李减轻了。

这是个好办法,嗯!把它记牢。驴子想。

第二天,商人又带着驴子到镇上去。这一次不是盐,而是棉花。

“走吧!回家!今天的行李体积虽大,可是并不重。”商人对驴子说,并拉动了缰绳。

驴子一副负担很重的样子,慢吞吞地走着。不久又来到河边,驴子想到昨天的好主意。于是,驴子又故意摔倒在河里。

“顺利极啦!” 驴子心里面暗自得意。

这时驴子想站起来,但使尽了力气也没办法站起来。因为棉花进水之后,变得更重了。

“失算了,真糟糕!”

它实在没有力量负荷起浸满水而变得沉重无比的棉花,最后终于淹死在河里。

分析

上面这则寓言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通过实践得来的经验都是宝贵的,但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要根据时间和形势的不同选择利用不同的策略才能收到效果,否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张绣见曹操大军后撤,马上带精兵追击,贾诩苦劝没有结果。最后大败而归。当张绣回来时,贾诩又对他说:“赶快领兵回去,再战必胜。”张绣说:“我不听先生之言,以致此败,现在既然败了,怎么又要追击?”贾诩说:“兵势有变,快追必有利。”张绣便召集散兵败卒又去追曹操,果然大胜而还。

张绣得胜归来后,问贾诩:“我用精兵追曹操撤退之军,而先生说必败;后来用败兵追击曹操的胜军,而先生说必胜。果然都如先生所说,这是甚么道理呢?”贾诩说:“这很明白,将军虽善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退,曹操必亲自断后,将军追兵虽精,但曹军兵将之精也是天下无敌,所以料定将军必败。曹操与将军战并无失策之处,他军力未衰而无故退军,肯定是国内出了事情,他已经战败将军,必定急于撤退,不会想到将军再次杀回,所以留下断后的一定不是精兵良将,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将军虽用败兵却能取胜。”

《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当你认为绝对可以成功的时候,其实因为环境的变化你可能会遭到失败;当你认为不能成功的时候,事实上,还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你可能会轻松获得胜利。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是不是对环境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与判断。寓言“驴子的坏主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