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手羊皮卷 右手塔木德 大全集
- 春之霖
- 3459字
- 2022-09-03 00:28:44
第一章 把握人际交往的命脉
“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根基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没有做到“互惠互利”的话,就不可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如果你从别人那里得到了恩惠,反过来自己也应该给予别人报答,这就是互惠互利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
提到“互惠互利”这个词,一般会给人一种事务性的印象和带有功利性的色彩。可是,互惠互利并不只是仅仅指功和利的方面,不是只有在谈到“功”和“利”时才能使用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关照时,例如,在工作上得到他人的帮助或下班后别人请自己吃饭等等,就要以某种方式表达感激的心情,这也是互惠互利。
这里所说的关照是指传递爱心,表达自己感激心情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仅局限于赠送一些礼品。在看到给予自己关照的前辈很忙时,问一声:“我能帮些什么?”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自己感激心情的方式,也是互惠互利的根本精神所在。
总之,关照对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互惠互利精神。如果能具有“为对方做些什么呢?”这种关照对方的精神,那你一定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事业也一定会蒸蒸日上。
相反,认为“一定有谁会帮助我吧!”“别人会主动与我交谈吧!”“周围的人也想和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吧!”如果采取这种被动的姿态,那你永远也不能主动与别人交谈,永远也不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能珍惜每一次与别人的接触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关照别人,那你一定会有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且你的生活和你的一生也会因此而受益。
记住他人的名字
也许你曾经抱怨:“我的记性太差了,刚见过一个人,眨眼就忘了他的名字。”其实,并不是你忘了他人的名字,而是第一次见面时,你根本没有认真听清对方说什么。
记忆名字与辨认面孔是认识人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出现人名与本人对不上号的现象。
卡耐基告诉我们:姓名是最甜蜜的语言,如果你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记住他人的名字,这会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
吉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在46岁时得到4所大学赠予的荣誉学位,并成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负责人,最后爬上了美国邮政部长的宝座。因为他有个专长——一次见面,就能牢记对方的姓名。
吉姆在身居要职之前,是一家石膏公司的推销员,就是在这个职位上时,他发现了赢得他人喜欢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他与别人初见,就将对方的姓名、家庭情况、政治见解等牢记在心,下次再见面时,不论相隔半年或一载,都能问问对方家里人的情况及庭院里的树长得怎么样之类的问题。难怪认识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
吉姆早就发现,一般人都对自己的姓名十分关心,如果有人记得对方的名字,就会使对方产生莫大的好感,这比无聊的奉承话更具说服的魔力。相反,忘记或写错别人的名字,很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麻烦。
对方若是显要人士,就更应用心记住。自己空闲时,就在笔记本上写下别人的名字,集中精神记忆。拿破仑三世记名字的办法是用心、手、眼、耳、嘴,虽然比较麻烦,却很有效果。说出对方的姓名,这会成为他所听到的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无疑也会为你的人际关系增加一个重要的砝码。
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及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了必要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美。那么,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这无疑是在给你的人际交往添加润滑剂。
世界上的人大都爱听好话,没有人打心眼里喜欢别人来指责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评几句,对方往往脸上也有挂不住的时候。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斯金诺通过一项实验研究证明,连动物的大脑,在收到鼓励的刺激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也会开始起劲调动子系统,从而影响它行为的改变。同样的道理,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期望和享受欣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
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地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美。”
人类正是因为有这种渴望与价值的冲动,才会有人在一文不名、目不识丁、帮人打杂的情况下,仍不惜花掉仅有的微薄工资,去买法律书来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个可怜的杂工并非虚构,他就是美国前总统林肯。
人类大部分的成功和失败都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满足。许多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伟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这一点——真诚地赞美他人。罗斯福的才能,就表现在对正直人给予恰当的称赞上。毛泽东也不例外,他赞美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赞美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赞美解放战争中的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我们往往不惜一切,去供给我们的家人、朋友生理所需的养分,但却从未注意到他们的自尊同样需要细心的灌溉、滋养,适度的赞美和鼓励将会像一首优美的乐章一样,在他们心中萦绕不去。
当然,如果赞美并非发自内心,而是流于一种肤浅、做作的巴结或谄媚,将是毫无意义的。那种虚假的并非发自内心的赞美,就像假钞一样,胡乱使用,早晚会惹来一身麻烦。
人一生中,除非碰上了什么重大问题,否则,至少有95%的时间都花在想自己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肯稍歇片刻,试着去想想别人的优点,那么,我们就能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不至于口是心非,只是以外交辞令的话语恭维谄媚了。
只要给予他人由衷的认可和毫不吝惜的赞美,人们自会感怀在心,牢记着你的每一句话,甚至在你早就忘掉自己的赞美之后,他们仍将视同珍宝般反复地在记忆中取出,慢慢地品味、咀嚼。
做一名好听众
人们都喜欢听自己的声音,当他们希望别人能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经验时,就需要听众。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自我陶醉心理:有人愿意听就感到高兴,有人乐意听就觉得感激。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做一名好听众也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方法。
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在企业界也有很大的功效。譬如说,一名推销员向某位顾客推销时,对顾客提出的种种问题表示关切,顾客就会感到很开心。此时,顾客不仅乐意讲,也愿意听你讲,这是一种互惠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商业谈判成功的第一步。无论是哪一种顾客,对于肯听自己讲话的人都特别有好感。
一言以蔽之,成为一名好的听众,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善于倾听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在生意上,因漏听而导致失败的例子相当多,换言之,漏听所造成的失败几率相当大。因为,如果上级有指示下来时,若没有听清楚或有所误解,事情就无法处理得尽善尽美。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当然就不能算是成功。因此,你应当训练自己“听”的能力,努力使自己不致因发生听觉上的错误而导致失败。如果你目前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现在开始培养,还不算太迟。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但会听的确是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缺乏这种能力就容易误解或漏听别人所说的话,也无法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缺乏听话能力会使你在攀登成功阶梯时倍感吃力。
“精神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愈多,就愈表示一个人达到成功的能力愈大。而获得新知最快的方法,就是聆听别人说话。因而我们要用心倾听对方的话。
我们没有必要把技巧想象得那么难。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必需的交流技巧呢?在和不熟悉的人交谈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与人交流的渴求,愿意与对方交谈,并且在交谈时态度真诚自然,不能表现得过分亲热。当对对方所说的内容不了解时,要这样说:“这好像是个挺有趣的话题,我不太了解,你讲给我听听吧!”不能不懂装懂地跟着瞎侃,那样的话,谈话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与人交谈时,作为听者能感兴趣地听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做到感兴趣地听,交谈就会取得90%的成功。在自己作为谈话者时,对方很感兴趣地听你讲话,你当然会愿意继续说下去。所以,使交流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对对方所谈的话题感兴趣并且用心听对方的谈话。
当然,也不能只是听对方的谈话,自己偶尔也要跟着说几句,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对方说:“我对钓鱼很感兴趣。”这时如果能这样说:“我没钓过鱼,但钓鱼一定很有意思吧!”或“您能把钓到的鱼亲手做成菜吗?”这样,对话就可以顺着自己的问话展开,谈话也就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可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人们的交谈还得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交谈时说者和听者双方互相配合才能使谈话进行下去。按照说者和听者互换位置的规则,交谈才能够平稳地进行下去。这种规则如交通规则一般,即使没有警察指挥,大家也都会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否则便会造成交通堵塞。交谈的规则虽然没有交通规则那样明显,但也是被严格遵守着的。
交流是相互的、双向的。在听完对方的谈话后,自己也要说一些自己的话题。比如可以这样说:“我有一个亲戚,他是个钓鱼迷……”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变成说者,对方变成听者。如此不断互换位置的谈话就好像投接球的练习一样,是交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微笑具有神奇的力量
卡耐基对微笑有这样的描述:它在家中产生,它不能买,不能求,不能借,不能偷,因为在人们得到它之前,它是对谁都无用的东西。它在给予人之后,会使你得到别人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失望者的阳光,悲哀者的力量,又是大自然免费赋予人们的一种解除苦难的良药。
纽约一家极具规模的百货公司里的一位人事部主任,在谈到他雇人的标准时说,他宁可雇用一个有着可爱笑容,但只有小学学历的女孩子,也不愿意雇用一个冷若冰霜的哲学博士。
如果你希望别人用一副高兴、欢愉的神情来对待你,那么你自己必须先要用这样的神情去对别人。
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他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你。”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斯坦哈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班,他给我的感觉是那种很严肃的人,在他脸上难得见到一丝笑容。他结婚已有18年了,这么多年来,从他起床到离开家这段时间,他难得对自己的太太露出一丝微笑,也很少说上几句话。家里的生活也很沉闷。有一天,他得到一位成功学大师的指点,这使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早晨他梳头的时候,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那张绷得紧紧的脸孔,他就对自己说:“斯坦哈德,你今天必须要把你那张凝结得像石膏像的脸松开来,你要展出一副笑容来,就从现在开始。”坐下吃早餐的时候,他脸上有了一副轻松的笑意,他向太太打招呼:“亲爱的,早!”太太的反应是惊人的,她完全愣住了。可以想象到,那是出于她意想不到的高兴,斯坦哈德告诉她以后都会这样。从那以后,他的家庭生活完全变样了。
现在斯坦哈德去办公室时,会对电梯员微笑地说:“你早!”去柜台换钱时,面对里面的伙计他脸上也带着笑容;甚至在他去股票交易所时,对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他的脸上也带着一缕笑容。
不久,他就发觉人人都反过来对自己微笑了。斯坦哈德觉得微笑每天都带给自己许多财富。
斯坦哈德也改掉了原来对人直接批评的习惯,他把斥责人家的话换成赞赏和鼓励。他再也不讲我需要什么,而是尽量去接受别人的观点。这些做法真实地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现在斯坦哈德是一个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人了,一个更快乐、更充实的人,因拥有友谊及快乐而更加充实。
看到这里,你也许觉得自己确实该笑了,那怎么去做呢?至少你有两件事可行。要强迫自己微笑。如果你独在一处,可勉强自己吹吹笛子,或哼哼调子,唱唱歌。做出快乐的样子,那就能使你快乐。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说过:“行动好像是跟着感觉走的,可是事实上,行动和感觉是并行的。所以你需要快乐时,就要强迫自己快乐起来。”
每个人都希望和别人友好地相处,但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情绪,使自己努力对别人微笑。那么,别人也会反过来对你微笑,并且会变得愿意和你交往。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那么就应该谨记:将微笑作为你的通行证。
第二章 获取成功大门的钥匙
目标是成功的基石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如此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现实生活表明,的确如卡耐基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你的任何努力都将如竹篮打水,一无所获。
目标是构筑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向高峰挺进。
成功,是每一个追求者的热烈企盼和向往,是每一个奋斗者为之倾心的夙愿。在目标的推动下,人就能够被激励、鞭策,处于一种昂扬、激奋的状态下,积极进取、创造,向着美好的未来挺进。
目标是一种持久的热望,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潜意识。它能长时间调动你的创造激情,调动你的心力。你一旦想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原子能般的动力,就会有一种钢铸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你就会为之奋力拼搏,就会尽力完善自我。在艰难险阻面前,决然不会轻易说“不”字。为了目标的实现,你会勇敢地超越自我,跨越障碍,踏出一条坦途。
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奋斗者一定要有梦想,并敢于做“大梦”,梦想正是步入成功殿堂的动力源泉。许多精英俊杰都是出色的梦想者,他们无一不是笃信大梦能成真的。他们梦想的目标一旦确立,就会万难不屈、坚毅果敢,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才华优势发挥到极致,以百倍的努力攀登、冲刺。一个人能否成功,确定目标是首要的战略问题。目标能够照亮人生,规范人生,是人生成功之第一要义。目标之于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目标定位的人,或是始终确定不了目标的人,他的努力就会失去方向,绝难达到理想的彼岸。确立目标,是人生设计的第一乐章。
没有目标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目标对于成功,犹如地基对于高楼一样,目标是成功的基石。对于成功来说,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而未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要有怎样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行动是成功的捷径
很多人以为只要拥有一部成功的宝典,就可以一夜之间功成名就,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对此,卡耐基一再告诫我们:一张地图,不论它多么详细,比例尺有多么精密,绝不能够带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一寸。一本羊皮纸的法禅,不论它有多么公正,也绝不能够预防罪行。一册卷轴,绝不会赚一分钱或制造一个赚钱的字。只有行动,才是导火线,才能够点燃地图、羊皮纸、卷轴的价值。行动,才是哺育成功的食物和水。因此,我们必须铭记“行动”这个成功准则,绝不拖延和犹豫不决。
我们不能逃避今天的责任而等到明天去做,因为,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让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吧,即使我们的行动不会为我们马上换回财富,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而待毙好。即使财富可能不是行动所摘下来的那个果子,但是,没有行动,任何果子都会在藤上烂掉。
我们要现在采取行动。我们要现在采取行动。我们要现在采取行动。从今以后,我们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时,每一天,都要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成为像我们呼吸的次数一样多,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我们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迅速。有了这句话,我们就能够振作精神,实施使我们成功的每一个行动。有了这句话,我们就能够振作精神,迎接失败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战。
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句话。
当我们醒来,而失败者还要多睡一小时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接着从床上跳下来。
当我们走进市场,而失败者还在考虑是否遭到拒绝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并立刻面对我们第一个可能的顾客。
当我们遇到人家闭着门,而失败者带着惧怕和惶恐的心情在门外等待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并随即敲门。
当我们面临诱惑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朝大路行动,离开邪恶。
当我们想停下来明天再做的时候,我们要说这句话,并立刻行动,完成另一次推销。
只有行动才能决定我们在市场上的价值,要想提高我们的价值,就要加强我们的行动。我们要走到失败者怕走的地方去。
当失败者想休息的时候,我们却要工作。
当失败者仍在沉默的时候,我们要说话。
当失败者在制订庞大的计划去访问一家客户的时候,我们却要访问10家能够买货品的客户。
当失败者说太迟的时候,我们要说已经做好了。
我们只想着现在,明日是为懒人保留的工作日,而我们并不懒惰。明日是使邪恶变好的日子,而我们并不邪恶。明日是衰弱变强壮的日子,而我们并不衰弱。明日是失败者要成功的日子,而我们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狮子饥饿的时候会吃,苍鹰渴的时候会喝,如果它们不采取行动的话,两者都会灭亡。
我们要拥抱成功与富裕,我们渴望幸福和心灵的宁静。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我们就会在失败、贫困和彻夜失眠的生活中灭亡。
成功不会等待,财富也不会从地下冒出来,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她就会许配给别人,永远弃我们而去。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起而行动,为成功、为致富而一往直前地行动。要知道,只有行动才是成功的捷径。
良好的人际是成功的关键
成功人士共有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行销致富》一书作者史坦利的说法:“答案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他们广结人际网络的能力,这或许便是他们成功的主因。”成功人士不仅晓得有谁蕴藏在他们厚厚的名片簿里,更愿意把这些资源与其他成功人士分享。
魏斯能在他的新书《不上,则下》中指出:“人际网络背后的意义,其实比一般人所能想到的都还深远。”这是他访问了280位企业总裁后所得出的结论。他说:“那些企业总裁们,非常致力于发展‘双赢’互惠关系的基础。虽然每个人都有他们如何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顶端的精彩故事,但大多数人都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身旁人的提拔。”
根据美国作家柯达的说法:“人际网络非一日所成,它是数十年来累积的成果。如果你到了40岁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人际关系,麻烦可就大了。”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这方面最好的典范。在他成功参选的过程中,拥有高知名度的朋友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的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等。
他们为了克林顿能够竞选成功,四处奔走,全力地支持他。所以克林顿在担任总统后,坦言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赢得竞选,与他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
成功源于奋斗
在美国历史上,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便是个人通过奋斗而获得成功的奇迹。许多成功人士均是先确立了伟大的目标,尽管在前进途中曾遇到过种种非常艰难的阻碍,但他们依然忍耐着,以坚忍来面对艰难,最后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获得了成功。更有一些成功人士本来处于十分平庸的地位,依靠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奋斗的精神,结果竟跻身于社会名人之列。
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受制于他的命运。世界上有许多贫穷的孩子,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却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比如富尔顿发明了一个小小的推进机,结果成了美国著名的大工程师;法拉第仅仅凭借药房里几瓶药品,成了英国有名的化学家;惠德尼靠着小店里的几件工具,竟然成了纺织机的发明者。此外,贝尔竟然用最简单的器械发明了对人类文明有巨大贡献的电话。
失败者的借口总是:“我没有机会!”失败者常常说,他们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机会,是因为没有有力者垂青,好位置总被他人捷足先登,等不到他们去竞争。可是有意志的人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奋斗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惟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有人认为,机会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旦有了机会,便能稳操胜券,走向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做什么事情,就是有了机会,也需要不懈努力,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人们往往把希望要做的事业,看得过于高远。其实无论多么伟大的事业,只要从最简单的工作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便能达到事业的顶峰。
如果你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了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他后来的成就,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粗陋的茅舍里,既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仿佛生活在荒郊野外,距离学校非常遥远,既没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更缺乏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天要跑二三十里路,到简陋不堪的学校里去上课;为了自己的进修,要奔跑一二百里路,去借几册书籍,而晚上又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处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竟能努力奋斗,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的事迹向我们表明:机会都是通过自身的奋斗创造出来的。
伟大的成功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奋斗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小小的果实里一样。
第三章 赢得伟大友谊的方法
友谊的力量
关于友谊,爱默生说过一句最经典的话:“一个真挚的朋友胜于数个狐朋狗友。”的确,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力量能像真挚的朋友一样,帮助你去实现成功。
一个思想与你接近、理解你的志趣、了解你的优势和弱点、能鼓励你全力以赴地干每一件正当的事、能消除你做任何坏事的不良意念的好友,不知道会增加你多少的能量、多少的勇气,他们往往使你禁不住下更大的决心——不达成功决不罢休。
那些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与任何人交上朋友、能建立起真挚友谊的人,朋友对他生存竞争的帮助、对他事业发展的巨大价值往往是无可估量的。
我们社会中有许多靠着朋友的力量而成功的人,如果能把他们的成功过程一一研究起来,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现代社会,人们完全靠一个规模庞大的信用组织维持着,而这个信用组织的基础却是建立在对人格的互相尊重之上。”
我们知道有人信任我们,这是一件极快乐的事,这能使我们的自信得到格外地增强。如果那些朋友们——特别是已经成功的朋友们——一点都不怀疑我们,一点都不轻视我们,并能绝对地信任我们,并且认为,凭我们的才能完全是能够成功的,是完全可以创下一番有声有色的事业的,那么,这对于我们来说不啻于一剂激励我们奋发有为的滋补药。
在我们的成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对生活保持高标准的要求。远大的抱负将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但是对于朋友,我们一定不能苛求完美,或者是对他们抱以太高的期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如果观察一下那些实际上没有任何朋友的人,你将在他身上的某个地方发现某些不对劲的东西。的确,如果他值得成为一个朋友的话,他不会至今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真诚的态度可以赢得朋友
朋友,是我们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安慰,是我们生活中的助手与参谋。
但是,朋友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为你提供帮助,只有当你成为一个他们所欣赏赞美的人,他们才能热情地地、无私地对你进行帮助,使你摆脱困境。
有的人号称其朋友无数,可是,一到大难临头,朋友便各自飞散。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种局面呢?
因为他没有用真诚去打动人,而是过于注重形式主义,给别人一种轻浮的感觉。而那些能够抓住朋友的心,赢得别人尊重的人,都是一些以人格的力量,诚挚的态度对待朋友的人。
“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诚,在两个月内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真诚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这是戴尔·卡耐基讲的一种交友秘诀。是的,如果我们只对自己真诚,而对别人不真诚,是不会交到朋友的,这个道理很简单。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阿德勒说:“对别人不真诚的人,他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这种人。”因为这种人没有朋友,他不能给人以关心和帮助,别人也不会关心和帮助他。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朋友众多。他交友,并不以名气为准,不少名气不大或者地道的小人物,也和他成为莫逆之交。在他的朋友中,有政治家、作家、画家、医生、教师,也有老板、经理、工人、警察、拳师、花匠、店员、司机、厨师和家庭妇女等等。
为什么他有这么多的朋友呢?原因就是他对任何人都真诚,“朋友”二字,对他来说至高无上。
在家中,他不爱说话,相当严肃,可在朋友面前时,他的话相当多。只要朋友一来,他便停止自己的写作,一切都围绕朋友转,不管怎么说,他家的客厅、他的时间、他的心永远是向他的朋友们敞开着的。远方的朋友来拜访,海明威都要约至餐馆相聚,这也是他的规矩。
海明威爱画,也就爱和画家来往。虽然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负过伤,腿脚不便,但每次大小美展必到,还要当场掏钱买画,尤其专买还未订出的画或者少有人订的画。他愿意让每个人都不受到冷落,他愿意让每个画家都受到社会尊重。很多画家生活比较窘迫,他们常常拿些自己的作品来让海明威挑选。海明威绝不让他们扫兴而归,总是高高兴兴地留下一两幅。而且立即付稿酬。于是,一时间他家里画家们络绎不绝。正是这样,海明威赢得了众多人的尊敬和信赖。
一个人若老是对别人冷冷淡淡、只顾自己、打自己的算盘,那么他一辈子都很难交到朋友,也没有人愿意请教他;但假使他能够常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的利益着想,那么他就能获得别人的信赖。
你以真诚待人,必能得到他人真诚的回报。
结交诤友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性,对待朋友的态度和原则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每天向你耳边尽吹好听之言,有的人经常给你提个醒,或者提出批评,看到你不对就修理你;有的人热情如火,有的人冷漠似冰;有的人与你交友是因为你对之有利,有的人交友则完全是出于一片衷心……
经常给你提出批评意见的朋友似乎有点令人讨厌,因为他说的都不大中听,你向他道出一些自认得意的事,他却偏偏给你泼来一盆冷水;你热情地向他描绘自己满腹的理想与计划,他却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问题,有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你做人做事的缺点数落一顿。反正,你听到的都是一些不顺耳的话,这种人看来还真有点让人讨厌。但如果你对现实社会冷静思索一番就会发现,其实这种人大有可交的一面。如果你错过了这样的人,那未免有点可惜。
按照现代人的处事原则,一般人都会尽量不去得罪别人,大都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一些让人讨厌却属于实情的真话。当然,那些说好听之言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而且这也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但如果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只说好听的话,就失去了做朋友的义务。明知你有缺点而不说,还偏偏说些动听的话,这算什么朋友?如果他还进而“赞扬”你的缺点,则更是别有居心了。这种朋友就算不害你,对你也没有任何好处。
碰到光说好话的人便乐意得不得了,不知是非;如果他人之言稍有不顺,就觉得别人不怀好意,心术不正,或者有意给自己难堪。这两种交友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如果细加思索,你就不难明白,这两种朋友孰好孰劣了。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这种只说好话的人,也是因为有很多人喜欢他们如此。
如果有人经常给你提出一些意见,你首先应觉得这种人可贵,然后你再对之细加分析。如果他所提逆言都是事实,对你有利,那就是“忠言”。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这种人你就应该与之诚交、深交,因为他值得一交。当然也有不怀好意的逆言,如果他所说的经常与事实不符,甚至无中生有,有时还当众让你难堪,那就要分析一下其真实意图了。
“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父母对待子女的情形,有些父母对孩子责之骂之,子女有什么“雄心壮志”,父母也总是想办法替他踩脚刹车,不让他脱缰而去,他们难道是为了与自己的孩子过不去吗?显然不是。他们是为孩子好,怕他们受到伤害,遭到失败。这是为人父母的至情所在。
因此,碰到那些经常提醒你、在你得意忘形时给你浇点冷水之人,你要好好想想,这种人是否诚心对你?你是否应该好好与之交往?也许你会因此交到一个难得的诤友。
掌握交友的技巧
交友是一项艺术,你若想交到真正的朋友,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友技巧,学会在友谊中记住和忘记一些事情。这样,才能使你的友谊之树常青,并且还能助你赢得更多的友谊。
有一次,阿拉伯名作家阿里和他的朋友吉伯、马沙一起去旅行。三人行至一个山谷时,阿里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阿里就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阿里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与阿里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阿里一耳光,阿里就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阿里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另一位朋友马沙好奇地问阿里:“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阿里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我会忘得一干二净。”
正如另一位阿拉伯著名诗人萨迪所说:“谁想在困厄中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这样我们才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第四章 掌握说服他人的技巧
以友善征服他人
假如你在与人争论的过程中发起脾气来,向对方发作一通,你固然非常痛快地发泄了你的情感,但对方会怎样?接下来,他可能同意你的意见吗?贪图一时的痛快,将会使你说服对方的计划变得异常地艰难。
美国前农业部部长詹姆斯·威尔逊说过:“如果人握紧两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能应付你,我的拳头会握得像你的拳头一样紧;但如果你到我这儿来说:‘让我们坐下一起商议,如果我们的意见不同,我们要了解为什么意见彼此不同,是什么让我们发生了争执。’如果你这样做了,不久就可看出,我们之间相距并不是很远,我们所不同的地方很少,相同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有接近的忍耐、诚意及欲望,我们就可接近。”
没有什么人能比洛克菲勒更欣赏威尔逊这句话中所蕴含的真理了。1915年,洛克菲勒在科罗拉多州是个极受轻视的人。因为从那年开始,美国实业史中流血最多的工潮恐怕也持续了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涌向科罗拉多煤矿公司要求加薪;而这家公司为洛克菲勒所管理。公司的所有建筑物几乎全都被毁坏,军队也被调动出来,罢工者被枪击。
在那个时候,空气中充满了仇恨。洛克菲勒需要罢工者同意他的意见,而且他真的做到了。怎样做的呢?情形是这样的。费了数星期时间交涉以后,洛克菲勒将事故用极友善的态度平息下去,他对工人代表进行了演说。这篇演说整个就是一篇杰作,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使恐吓说要把洛克菲勒吞下肚去的仇恨风浪平静了下去,使他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也使罢工工人开始回去工作。
不要忘记,洛克菲勒演讲的对象正是几天前发誓要将他吊在树上的人;但他的演讲,比一个传道牧师演讲的话更仁慈、更友善。下面是那篇著名演讲的开端,请注意他是如何充满了友善的精神。
“这是我一生中值得纪念的一天,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这样幸运地与这个公司的劳方代表、职员及监督们聚在一起。我可以确实地告诉你们,我以到这里来为荣幸。我活着一天,就一天也不会忘了这次集会。如果两星期前举行这场集会,我站在这里对你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就会是一个陌生人,只认识少数的面孔。上星期我得到机会访问所有在南煤区的住所,并与差不多所有的代表——除去外出的进行个别谈话;我访问过你们的家庭,见过你们中间许多人的妻子和儿子,我们在这里相见,不是陌生人,而是朋友。也就是在这种互相友善的精神中,我觉得幸运的是有这种机会同你们讨论我们共同的利益。
“这次集会是公司职员及工人代表的集会,正是因为你们的厚爱,我才能到这里来,虽然我不幸不是公司职员,也不是工人代表,但我觉得我与你们的关系密切,因为,从另一个方面,我代表股东及董事双方。”
这个实例证明,友善是最能征服人的一件“利器”。如果你能将“友善”运用得炉火纯青,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最有力的说服他人的技巧。
给别人留足面子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退路,不让他人走下台阶,他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卫。因此,当我们遇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给别人留足面子。
一两句体谅的话,或是对他人所犯错误的适度宽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保住他的面子。
在我们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如果能给对方留足面子,那么就会很容易地达到目的。
一家百货公司的一位顾客,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解释说“绝没穿过”,并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儿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会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已经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这是每个说服者都懂得的:让别人保全他们的面子。
即使对方犯错,而我们是对的,如果没有为别人保留面子,也会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因此,你要说服他人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你要帮助别人认识、改正错误,并保全他们的面子。
这样,你的说服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让对方开口说是
一个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当你朝某一个方向思考问题时,你就会倾向于一直朝那个方向考虑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旦沉醉于某些消极的想法之后,就难以自拔的道理。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应懂得运用这一原理。与人讨论某一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将双方的分歧亮出来,而应先讨论一些你们具有共识的东西,让对方不断说“是”,渐渐地,你开始提出你们存在的分歧,这时对方也会习惯性地说“是”,一旦他发现之后,可能已经晚了,只好继续说下去。
促使对方说“是”的方法很多,这里就教给你如何以最简单的方法,促使他人对你说“是”。
当你与别人交谈时,要先讨论对方所同意的事,而且不停地强调。因为你的目的是与对方达成共识,而不是寻找彼此的相异之处。
让对方在一开始就说“是,是的”。假如可能的话,最好让对方没有机会说“不”。
使对方说“是”,其实比想象中的要容易。任何问题的答案只有两种——“是”与“不”。开始时,这两者各占一半的机会,因此只要稍加努力,那么否定的一半也会变成肯定的了。
使对方说“是”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技巧,却为大多数人所忽略。懂得说服技巧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在一开始便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不正好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重要而有主见吗?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是”的反应很有用处。詹姆斯·艾伯森是格林尼治储蓄银行的一名出纳,他就是采用这种办法挽回了一位差一点就失去的顾客。艾伯森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
有个年轻人走进来要开个户头,我递给他几份表格让他填写,但他断然拒绝填写有些方面的资料。
在我没有学习人际关系课程以前,我一定会告诉这个客户,假如他拒绝向银行提供一份完整的个人资料,我们是很难给他开户的。但今天早上,我突然想,最好不要谈及银行需要什么,而是顾客需要什么。所以我决定一开始就先诱使他回答“是,是的”。于是,我先同意他的观点,告诉他,那些他所拒绝回答的资料,其实并不是非写不可。
但是,假定你碰到意外,是不是愿意银行把钱转给你所指定的亲人?
“是的,当然愿意。”他回答。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应该把这位亲人的名字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届时可以依照你的意思处理,而不致出错或拖延?”
“是的。”他再度回答。
年轻人的态度已经缓和下来,知道这些资料并非仅为银行而留,而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所以,最后他不仅填下了所有资料,而且在我的建议下,开了一个信托账户,指定他母亲为法定受益人。当然,他也回答了所有与他母亲有关的资料。
由于一开始就让他回答“是,是的”,这样反而使他忘了原本存在的问题,而高高兴兴地去做我建议的所有事情。
中国有句格言最能反映东方人的智慧:以柔克刚。所以,如果你要说服他人,就请记住这个原则:设法使对方开口说“是”。
情理劝诫
在沟通中,能够有效地劝诫别人也是一种说服技巧。劝诫的基本方式分两种:以情劝诫和以理劝诫。
以情劝人,重的就是一个情字,要讲情,就要从对方的心理出发,发现对方心理所需,才能做到动之以情。
以情劝诫要以对方的某种情感需要为切入点,然后再进一步扩展思路,向对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劝说,以感情感化对方,从而达到劝诫的目的。
有一位叫诺瑞丝的钢琴教师在教一个叫贝贝蒂的学生练钢琴时,发现贝贝蒂的手指甲特长。很显然,长指甲对弹钢琴肯定有妨碍,所以诺瑞丝便得想办法首先“解除”贝贝蒂的长指甲。可是,贝贝蒂对自己的长指甲却非常珍爱,要想说服她剪掉指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诺瑞丝想了一下,对贝贝蒂说:“蒂丝(贝贝蒂的爱称),你有一双很漂亮的手和美丽的指甲,真让人羡慕。”贝贝蒂得意地看着自己的指甲。“不过蒂丝,如果你要想把钢琴弹得如你所期望的那么好,你的长指甲可能会捣蛋。你要是能把它修得短一些,你就会发现弹钢琴对你来说真是太容易了。好好想一想,好吗?”贝贝蒂听了这几句话,当时并没往心里去,反而给了诺瑞丝一个鬼脸儿,意思是她不可能把指甲修短。但是诺瑞丝知道贝贝蒂会考虑她的话的,所以她并不着急,说完之后便与贝贝蒂告别了。果然,第二个星期贝贝蒂来上钢琴课的时候,她的长指甲不见了。
诺瑞丝想叫贝贝蒂剪指甲,却不直接提出,而是先表扬,再以建议的口气,从对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想得如此周到,岂有劝不成之理?
而以理劝诫则必须先具有充足的理由,然后循循善诱,以理导人,再以理结尾,最后达到使人茅塞顿开的效果。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发现他的学生姜昆写相声段子时,一写就是写唱段,他感到这固然是因为姜昆嗓子好,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只写唱段,不利于全面发展、提高技艺。为此,马季总想找个机会向姜昆指出这一点。
一天晚上,姜昆来到马季家,见马季正在做晚饭,便问道:“你在做什么饭吃呀?”马季答:“炒饼。”姜昆问:“早上吃的什么?”马季答:“炒饼。”姜昆又问:“中午呢?”马季答:“还是炒饼。”姜昆很有感触地说:“呵!你怎么搞的,一天三顿都吃炒饼。”马季朝姜昆一笑,说道:“其实吃饭和你那聊话(即相声段子)一样,总吃一样饭就让人腻,只有隔三差五地变变花样才有新鲜感,因此,要想把饭做好,还得练就蒸花卷、焖米饭的本领……”
这句话听似寻常,但从中引发出来的深刻含义给了姜昆一定的启示,从此他不仅丰富完善了唱段的写作,也不断开拓新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自己的相声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
用讲道理来劝说别人,远比你用高压态度命令别人做事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我们都应该向马季先生学习。
情理劝诫是一种很有效的说服别人的技巧,因此你要想提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必须掌握这一技巧。
第五章 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正确对待自己现有的工作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是认真、负责的,而是抱着一种“混”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每个月将工作“混”过去,将薪水“混”到腰包里,将单位的上司或者公司的老板骗过去就行了,并得意地声称:瞧瞧,我并没有好好上班,可工资一分钱也没少拿。
为了可以不认真地工作,他们费尽了心血,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所花费的精力和“聪明才智”,很可能比真正地工作还要多。
这些人,可能都自以为是聪明人,因为他将别人骗了,还将工资骗到了手。但我们真该为这些人惋惜:因为他们实在算不上真正的聪明人。他们以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其实他们骗的不光是别人的薪水,而且还骗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到最后他们就会发现,原来吃亏最大的是自己,而不是上司或老板,更不会是那些认真工作的人。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显示出他是否有担负更大的责任的可能,这同时也决定了他在事业上的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工作观,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你这么做了,你就会发现,你从这种观念中受益匪浅。
与其绞尽脑汁地想着自己怎样能够“混”下去,还不如简单一点,将这些精力放在工作上,说不定你因此在工作中取得非凡的成绩!
一个对工作热忱、积极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挖土方,还是在经营着一家大公司,他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并对此怀着深切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忱的人,不论他在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难,或者需要多少努力,他都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你抱着这种态度,你就一定会成功,就一定会达到你人生的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热爱我们的工作,对工作态度热心、认真,其实就是对我们的生命热心、认真,是一种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体现。
所以,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与其频繁地改变自己的工作,还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态度。因为改变工作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而改变工作态度,用一种热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使你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可以使你获得成功。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三个砌砖人”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有人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则说:“我正在做一件每小时工资九美元的工作。”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厦。”
过了一些年后,前两个人继续砌砖,因为他们没有远见,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不会去追求更大的成就。而第三个则成了小有名气的建筑师。为什么他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呢?因为他的工作态度使他不断更上一层楼,最后取得成功。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确实能显示出他是否有担负更大责任的可能。有一个经营“职业介绍所”的人曾指出:“我们在分析应聘者能不能适合某个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何。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对下一个工作也可能抱着‘我以工作成就为荣’的态度。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确实有很密切的关系。”
就像你的仪表一样,你的工作态度也会向你的上司、同事、部属以及你所接触的每一个人展现你的内在。
你必须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规律,甚至,也渐渐夺走了生活本身应有的幸福与舒适。因此,要在现代社会这样快节奏的工作缝隙中找寻生活固有的快乐,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认真地权衡把握,改变我们旧有的对待工作的观念,因为我们的工作毕竟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生活。
如果我们只是将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当作是混一碗饭吃的差事,那么我们肯定不会去重视它、喜欢它,进而热爱它。但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将它看作是一种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途径,一种使我们的生存价值能够充分体现的方式的话,那么我们肯定会从心底里重视它、喜欢它、热爱它,从工作本身寻找到许多的乐趣和快乐。因为这样的工作给我们所带来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工作本身的内涵。也就是说,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工作,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方式,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英明选择;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为我们构筑起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
的确,工作观念的改变,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变化并捕捉变化中的机会,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不变应万变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物质的东西在变化,精神的东西也在变化。是变化产生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
只有懦夫才会害怕变化,只有故步自封的人面对变化才会退缩,成功者要在变化中寻找成功的机会。寻找到了机会,你也可能使世界发生变化,而且,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使自己朝着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
所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原来对工作的观念,不再仅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将其视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就会成为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克服不良的工作习惯
卡耐基认为,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都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来讲,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们可能无碍大事,不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则是我们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大敌。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下面是卡耐基建议我们在工作中应克服的几种不良习惯:
1.办公桌上乱七八糟
如果你到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参观,就会看到天花板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那是诗人波普所写的:
“秩序是天国的第一要律。”
秩序也应是商界和生活的第一要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人的桌上老是堆满了文件和资料,可有些东西一连几个星期也不曾看一眼。一位新奥尔良的报刊发行人说,他的秘书有一天为他清理办公桌的时候,终于找到了失踪两年的打字机。
卡耐基认为,当你的办公桌上乱七八糟、堆满了待复信件、报告和备忘录时,就会导致你慌乱、紧张、忧虑和烦恼。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时常担忧万事待办却无暇办理的人,不仅会感到紧张劳累,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2.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白手起家的查理·鲁克曼经过12年的努力后,被提升为派索公司总裁一职,年薪10万美元,另有上百万美元其他收入。他把自己的成功归于两种能力。鲁克曼说:“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因为这一时刻我的思考力最好;我计划当天要做的事,并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
全美最成功的保险推销员之一弗兰克·贝特格,每天早晨还不到5点钟,便把当天要做的事安排好了——是在前一个晚上预备的——他定下每天要做的保险数额,如果没有完成,便加到第二天的数额,以后依此推算。
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预先计划,没有人能永远按照事情的轻重程度去做事。但如果你事先制订好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做事,就比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要好得多。
3.将问题搁置一旁,而不是马上解决或作出决定
赫威尔是卡内基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之一。他告诉卡内基钢铁公司董事会开会时常拖拖拉拉,许多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却很少作什么决定,以致大家得把一大堆报告带回家研究。
后来,赫威尔说服董事长作出一个规定:一次只提一个问题,直到解决为止,决不拖延。表决之前或许需要研究其他资料,但为了让问题真正得以解决,除非前一个问题得到处置,否则不讨论第二个问题。这种办法果然奏效:备忘录上有待处理的事项解决了,行事表上再也不是排满等待处理的事项。大家不必再抱一大堆资料回家,也不用被尚未解决的问题弄得惴惴不安。
这不仅是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的好方法,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适用的有效原则。
4.不会组织、授权与督导的缺憾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人常因不懂得授权他人,因而提早进入失败的坟墓。这些人事必躬亲,结果被那些烦琐细节所淹没,难怪他们常常感到匆忙、忧烦、急躁和紧张。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如果不懂得组织、授权与督导,通常在五六十岁时即死于心脏疾病——这是长期紧张忧烦的结果。
所以,要使自己不至于过度劳累与忧烦,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学会组织、授权与督导,让你的同事或部下帮你完成工作。
卡耐基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获得平安快乐,就一定要克服不良的工作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六章 营造快乐生活的氛围
用心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种生活状况迥然不同的人。一种人是每天风风火火,又忙家务,又忙孩子,又应付工作,又应酬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际,又惦记着股市行情,又盘算寻找一份第二职业,又关注着分房动向和职称评定,又算计着如何赢得领导信任以谋个一官半职,如此等等。总之,他们是行踪不定,难得清静,一副大忙人的样子。但是,他们实则是忙乱不堪,制造混乱,不自觉地干扰他人平静的生活。他们的办事效率是否高,生活是否充实姑且不论,但客观地讲,活得好累,想必是他们想否认也否认不了的人生感受。
而另一种人则与之截然相反。他们非但把家务和孩子料理的十分周到,井井有条,而且工作干得有条不紊,人际关系正常和谐。他们也不是不关心职称、住房什么的,甚至也可能与股票、第二职业之类的东西有关系,但是,他们却以高效的工作成绩、平和的人际关系和高超的生活艺术等,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他们给人一种特别有条理、特别自信、特别轻松愉悦的感觉,其自身的内心感受,想必也大概如此吧。
对比如上两种人的生活,一定会有人感到不解。其实,道理很简单,那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所走出的不同生活轨迹——由于他们处世哲学不同、个人素质不同、生活艺术不同,所以才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之路。正因如此,他们在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收效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或者不甚清楚自己为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于是无聊、迷惘,既不反省昨天,也不憧憬明天,生活失去了目标;或者生活总不得要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有时乱串角色,四处漂流,有时自行设计角色,结果迷失了自我。这都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合理地安排生活所致。
47岁的美国人南希,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她独立、能干,有私人小汽车,在郊区还有一套不错的大房子,经常有机会出入一些重要聚会。很多人都羡慕南希,可是她却有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烦恼。南希说:“虽然我的一些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却想不透大家夸赞我什么。我这一辈子都在努力成就这样或那样的事,可是现在我却怀疑‘成就’究竟是指什么了。我永远在压力下工作,没有时间结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我有时间,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结识朋友了。我一直在用工作来逃避必须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我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不给自己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假如时间可以退回去10年,我会早一些放慢脚步考虑一下,学会用心地生活,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觉匮乏了。”
过一种简单生活,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艺术和哲学。它首先是要外部生活环境的简单化,因为当你不需要为外在的生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时候,才能为你的内在生活提供更大的空间与平静。其次是内在生活的调整和简单化,这时候的你就可以更加深层地认识自我的本质,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人的身体被调整到最佳状态时,人的精神才有可能进入轻松时刻;而当人的身体和精神进入佳境时,人的灵魂,也就是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强,然后才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你是否体验了刚刚从身边溜走的生活?你是否真正明白自己现在的感受?你的时间为什么总是很紧张?有没有更简单一些的生活方式?也许你早已经习惯了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你不必离开它,更不必让生活后退,你只需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态度,改变那些需要改变的、繁杂的、无真实意义的生活,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你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你都可以享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可以感受蓝天、空气、阳光和大自然的魅力,都可以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友谊,进而营造快乐的生活氛围。
把生活琐事抛在一边
有相当一部分人把他们的大好时光浪费在生活琐事上,常常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事。这样并不能使他的生活过得有意义,相反,只能使他为生活所累。当一艘轮船的载重已经威胁到航行的安全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无价值的货物扔向大海。我们应该学会无视那些琐事,让它们顺其自然。否则,只会让自己感到烦躁而没有任何好处。
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就像藏在衣服里面的别针,你拿不掉它,它却不时地戳痛你。
生命短暂,精力有限,我们没有资本供自己挥霍。如果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去做值得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许多人在小事上空耗精力,真正的大事却没有足够精力去做。就像有漏洞的锅炉,蒸汽在驱动活塞,产生能量之前,已泄漏得一干二净。这种人往往是白费力气,于己于人毫无用处,甚至总是帮倒忙。
现在有些追求时髦的青年常常花大半天的时间,在精品店、时装店里挑一些平时根本不穿的衣服,有时逛了大半天却不买一件,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诸如此类的小事上,真是太可惜了。如果能把这样的时间用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上,或者用来帮助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则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选择地抛弃生活中一些琐事,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
微笑可以营造快乐生活
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神奇的力量,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个阳光灿烂的微笑更能打动人的了。同样微笑也是你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标志。
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你在做什么,在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一个微笑是一种最为动人的语言,它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最短距离是一个可以分享的微笑,即使是独自微笑,也可以使你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交流。
一旦你学会了阳光灿烂的微笑,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从此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而人们也喜欢享受你那阳光灿烂的微笑。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一个约4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的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
如果你在生活摄像机前也能像那个贫穷的小男孩一样,穿着破烂的衣服,一无所有,但却能坦然而从容地微笑,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充满快乐。
面对亲人,你的一个微笑,能够使他们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人和他们心心相连;面对朋友,你的微笑,能够使他们体会出世界上除了亲情,还有同样温暖的友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走遍世界,阳光灿烂的微笑是你畅行无阻的通行证。
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神奇的药方,它能医治许多疾病,并具有强身健体的医疗功能。医学家告诉我们,精神病患者很少笑,一个人有疾病或者有其他烦恼的人,也不会从心底发出笑声。
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的诺曼·卡滋斯曾患胶原病,这是一种疑难杂症,康复的可能性仅为五百分之一,而他就成为这个“一”。后来,他把当时的情况写在了《五百分之一的奇迹》这本书里:
“如果,消极情绪引起肉体消极的化学反应的话,那么,可以推测,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引起积极的化学反应。可以推测,爱、希望、信仰、笑、信赖、对生的渴望等等,也具有医疗价值。”
卡滋斯认为,笑具有惊人的医疗效果:“我的体会是,如果能够从心底里发出笑声,并持续10分钟,会产生诸如镇痛剂一样的作用,至少可以解除疼痛两个小时,安安稳稳地睡觉。”
所以,不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身处什么地方;也不论你目前遇到了多么严重的困境,甚至你的人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你都应该用你的微笑去面对它们,那么这一切都会在你的微笑前低头。
微笑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阳光雨露。
第七章 走出孤独忧虑的人生
认识忧虑的面目
对于跋涉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人来说,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相伴而来的焦躁和忧虑等不良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长期生活在忧虑和紧张之中,就会造成心理状况的混乱,并渐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精神和行为,并且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
在谈到忧虑对人的影响时,一位医生说,有70%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好起来。这些病都不是真病,比如胃溃疡,恐惧使你忧虑,忧虑使你紧张,并影响到你胃部的神经,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产生胃溃疡。
忧虑也容易导致神经和精神问题。经临床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患有神经病的人,在强力的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来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都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异常的地方,而是因为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挫败、颓丧等情绪造成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已经大量消除了那些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可是,医学界一直还不能治疗精神和身体上那些不是由细菌所引起,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渐增加,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而跟周围的环境隔断了所有的关系,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
忧虑还容易导致关节炎和其他疾病。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塞西尔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疗关节炎的权威,他列举了4种最容易得关节炎的情况:婚姻破裂、财务上的不幸和难关、寂寞和忧虑、长期的愤怒。
可是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忧虑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为此作出改进,不愿在灾难中尽可能抢救出一点东西,他们不但不愿意重新构筑自己的生活图景,还沉浸于过去失败的记忆中不能自拔。终于,使自己成为忧虑情绪的牺牲品,他们摧毁了自己奠定成功的最后一块基石——健康。
忧虑不仅能够使人得病,而且还是长寿的克星。
曾获得过诺贝医学奖的亚力西斯·柯锐尔博士说:“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商人,都会短命而死。”其实不止商人,家庭主妇、兽医和泥水匠也是如此。
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的脸上产生皱纹,会使我们老是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甚至脱落。忧虑会使你脸上的皮肤生出斑点、粉刺,甚至溃烂。
忧虑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通常会使人因心神烦躁而自杀。
忧虑是我们健康的大敌,而且更是长寿的大敌。
警惕忧虑的侵蚀
忧虑是人在面临不利环境和条件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抑制,它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使人精神沮丧,身心疲惫。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总是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成了一种苦刑。恰如高尔基说的,忧虑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单调而又刺鼻的烟。
忧虑的人是无法专注于工作的。忧虑也使人神思恍惚,反应减慢,智力水平下降。整天为不如意的事忧虑伤神,大脑长期处于低潮状态,工作、劳动自然不会取得成果。忧虑也会使人生病,中医早就指出“忧者伤神”。长期心绪不佳,胃口必然不好,体质必然虚弱。严重的忧虑症,还可能引发轻生的念头。
忧虑的人常常会有这样一些心态:
(1)逃避问题。由于问题难以解决而干脆采取回避态度,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难题成为心头的沉重包袱。
(2)对问题过分执着,将其看得过于严重。这实际上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3)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闭。所谓“烦着呢,别理我”,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映。
无论是逃避问题还是对问题过分执着,实际上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糟,至少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只要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样,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另一种情况是,问题的确是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乐观一些,就像杨柳承受风雨一样,我们也要承受无可避免的事实。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凯勒说:“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能解决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我就干脆把它忘了。我从来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清这些影响都从何而来,所以,何必为它们担心呢?”
忧虑就像无处不在的病菌,它时刻准备着侵入你的体内。因此,我们必须对它提高警惕。
改掉忧虑的习惯
19世纪的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曾说过:“一件事物的代价,也就是我称之为生活的总值,需要在当场或长时期内进行交换。”
换个方式来说,如果我们本来只需要以生活的一部分来付出代价,而付出得太多了的话,我们就是傻子。这也正是美国作词家吉尔伯特和作曲家苏利文的悲哀:他们原先是一对很好的搭档,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快乐的歌词和歌谱,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他们写过很多令世人非常喜欢的轻歌剧,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控制他们的脾气。他们为了一张地毯的价钱而争吵多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苏利文为他们的剧院买了一张新的地毯,当吉尔伯特看到账单有差错时,大为恼火。这件事甚至闹至公堂,从此两个人至死都没有再交谈过。苏利文替新歌剧写完曲子之后,就把它寄给吉尔伯特,而吉尔伯特填上歌词之后,再把它们寄回给苏利文。有一次,他们必须一起到台上谢幕,于是他们站在舞台的两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鞠躬,这样可以不必看见对方。他们就不懂得应该在彼此的不快里定下一个“到此为止”的结束语,而林肯却做到了这一点。
有一次,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的几位朋友攻击他的一些敌人,林肯说:“你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要多,也许我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向来以为这样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必要把他的半辈子都花在争吵上,要是那个人不再攻击我,我就再也不会记他的仇。”
卡耐基告诫人们,要在忧虑毁掉你之前,改掉忧虑的习惯。他为人们列出了以下几条规则:
(1)让自己不停地忙着,忧虑的人一定要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则只有在绝望中挣扎。
(2)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为小事烦恼。”
(3)让我们看看以前的记录,问问自己,我现在担心会发生的事情,可能发生的几率如何?
(4)适应不可避免的情况。
(5)任何时候,当我们无法确定自己准备购买的东西能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时,让我们先停下来,用下面三个问题问问自己:
①我现在正在担心的问题,到底和我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该在什么地方放下“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忘掉。
③我到底应该为这个东西付多少钱?我所付出的是不是已经超过它的价值?
走出忧虑的人生
如果你不能坦然面对忧虑,并处理好这个问题的话,它将最终控制你,使你陷入毫无意义的自怨自怜中,甚至还可能陷入绝望。
如果你一直为忧虑所困,但又不知原因所在,那么它就会毁了你的生活。生活中很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恼,而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原因何在。事实是他们为担忧而担忧,或者为莫须有的痛苦而担忧。这种体验一直困扰着他们,甚至他们并没有可忧虑的事情时,仍在担心着什么。
把这些消极的念头抛弃吧!想一想这些忧虑的情绪耗费了你多少精力,如果这些精力被用在实现积极的、对生命有益的事情上该有多好。
偶尔的担心和自我怀疑是正常的。在找到一份新的工作或第一次约会时,一定程度的担心将增加人的警觉性。但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你将得不到这份工作或这次约会将是个悲剧——你就会极度紧张,进而发展成为忧虑。一旦忧虑破坏了你的自信,它就会变成一股有麻醉作用的力量。
实际上我们的忧虑大部分来自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担心,即那些现在还不存在的事。而实践证明这些事情大多不会真的发生,也就是说我们的忧虑大部分都是多余的。
一旦你为某事困扰,自己帮助自己吧,可以读书、寻求建议、找朋友倾诉。这是明白处境并适应它的开始,你会把它抛开的,一次是这样,以后永远都能这样。
驱除忧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理会它。因为如果你老是想着这些忧虑,它们就会阴魂不散地萦绕在你的脑海里。许多人一直想着他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往往这些事情就会发生。
何不把这些不想发生的事情抛诸九霄云外,而把你的心灵空间留给那些你希望发生的事呢?
你应该学会使你的心神集中在你想做的事情上。当你的内心浮现出明确的目标时,就是你开始产生信心的时刻。当你培养出信心时,就能够召唤出无穷智慧来帮助你,实现你的明确目标。
只有善于运用信心,加上明确的目标和百折不挠的行动,才能走向成功。
我们无法做到一产生忧虑就自行好转或消除,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你是难以左右这些事情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所担忧的事情往往不如你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和严重,也许想想办法,或者变换一下环境,某些忧虑就变得毫无必要了。
杰克是一位年近50岁的公司职员,他总是担心自己被老板解雇而无法养家糊口。他整日忧心忡忡,因此体重开始下降,经常失眠,后来经常生病。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心理咨询专家,在心理调适过程中,专家向他明示,忧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来讲是无济于事的,并指导他如何保持心情舒畅。但杰克是个顽固忧虑者,他感到自己有义务为每天可能发生的灾难担忧。到几个月以后,他所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被解雇了,而且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失业。然而,不到三天,他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薪水更高,更加符合自己的兴趣。他不再忧虑了,而是将时间精力全部投之于工作中。由于他的努力和敬业,他很快就取得成功。
因此,你完全没有必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忧虑,你完全有能力走出忧虑人生,只要你能够相信你自己。
第八章 建设幸福家庭的根基
学会体贴对方
现代家庭夫妻矛盾的产生多数是由于一成不变的夫妻模式所导致,矛盾的出现多半是对夫妻生活模式不满的结果。而要解决这种家庭矛盾,冷静、耐心、体贴是最不可缺少的。
夫妻之间产生敌意后,需要双方用关怀体贴之情去化解。当你发现配偶工作很多,没有时间与你接触,忙得不可开交,或者不像往日那样“热情”时,要体谅、同情、关怀对方,并注意把握分寸,最好别开玩笑,不要纠缠不休。这个阶段,遇到对方落泪、忧伤、痛苦,甚至有时对你斥责几句时,不要当面计较。一句话,你要像对待病人一样耐着性子。体谅对方的任性是暂时的,只是一时的“病情”所致。必须懂得,这种感情的低谷是不可避免的,但很快就会结束。
学会体贴对方,必能使你很快化解家庭矛盾,建设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充分理解对方
理解是家庭生活的润滑剂,它可以使家庭成员间有效地避免矛盾,增进感情。聪明的人懂得在家庭中充分运用理解的指挥棒。如果你还不知如何才能做到这点,那么请向恩玛莉学习。
恩玛莉的丈夫是英国伟大的政治家狄斯累利。而狄斯累利是在35岁时,才向比他大15岁且头发花白的恩玛莉求婚的。
这件事听起来有些好笑,也够矛盾的。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恩玛莉的婚姻是婚姻史上最充溢生气的婚姻之一。虽然恩玛莉既不年轻,也不迷人,更不聪敏。她说话时常发生文字或历史的错误,令人发笑。例如,她不知道希腊人和罗马人哪一个在先。她对服装的兴味古怪,她对房屋装饰的兴味奇异。但是恩玛莉在婚姻中最重要的事情——处置男人的艺术上的确是一个天才。
恩玛莉没有用她的智力与狄斯累利对抗。当狄斯累利整个下午与机智的公爵夫人们勾心斗角地谈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时,恩玛莉的轻松闲谈及温存使他日增愉快,成为使他获得心神安宁的最佳良方。那些与他的年长夫人在家度过的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是他的伴侣、亲信和顾问。每天晚上他由众议院匆匆回来,告诉她日间的新闻,而无论他做什么,恩玛莉从不相信他会失败。
30年来,恩玛莉为狄斯累利而生活,但反过来说,她是他的女英雄,在她死后狄斯累利才成为伯爵;而在他还是一个平民时,他就劝说维多利亚女王擢升恩玛莉为贵族。所以,在1868年,她被封为毕根菲尔特女爵。可见,充分理解使恩玛莉获得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戴尔·卡耐基说:“在与人交往中,首要应学的事情就是不要干涉他们自己快乐的特殊方法,如果那些方法不激烈地与我们相冲突的话。”如果你要家庭生活幸福快乐,就不要试图改造配偶,而要充分理解他(她)。
不要把工作带回家
在面对各种工作与生活方式对家庭形成的挑战时,你必须给家庭生活一些空间,一些氛围,尽量让工作与家庭取得一种平衡。当你把家庭也当作一种工作场所后,你便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表达与家人的亲情与爱,更没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空间。这时,你一定要问问自己,家庭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好好想想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如果说家庭是一座避风的港湾,一个生活的空间,一片可以独处而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净土,那么你最好不要把工作带回家。虽然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但是任何一个温馨的家庭都会由于繁重工作的“践踏”而变得不再和谐。
家庭需要的是爱,并不需要工作。当你忙碌了一天后,希望自己回到家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如果整天都让紧张的气氛充斥着自己的家庭,第二天你还会有高涨的工作情绪吗?还会有充沛的精力加班加点吗?不论你的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需要为家庭付出一份真爱,因为除了家庭,永远没有谁会支持着你走得更远、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