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武器:苏联特种装甲力量拾遗
- 邓涛
- 2838字
- 2024-11-28 18:22:44
最成功的装甲战斗雪撬:NKL-26重型装甲自动雪撬
战争往往是技术进步的强烈催化剂。虽然冬季战争的惨痛教训让人们意识到,专门设计的军用自动雪撬,对红军是绝对必要的。然而,由于某种莫名其妙的拖沓,军用自动雪撬的研制却被耽搁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卫国战争的爆发方才出现转机。
众所周知,就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这场战争而言,苏联红军并不是以一种理想状况中投入战斗的。而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苏联西部边境上,德军不宣而战,3周推进1000公里,以势如破竹之势相继占领了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并包围列宁格勒、基辅。
开战不到10天,从边境到莫斯科的路程德军就已经走完了一大半:莫斯科就在三百多公里以外,苏联红军的主力似乎已经被打跨了,在一开始进行的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会战中,德军抓到了30万以上的俘虏,紧接着从7月到8月初又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抓了30万俘虏,在基辅这座乌克兰首府城市,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又有约60万苏联红军被俘虏,这个数字差不多占大肃反前苏联红军总兵力的1/3……对苏联红军来讲,这种战线一再崩溃、重兵集团不断惨遭围歼的悲剧,直到莫斯科城下才算是得到了初步抑制。
艺术家笔下的NKL-26装甲自动雪撬
1941年11月,苏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在季赫温方向和罗斯托夫方向进攻的军队应配合完成这一主要任务。反攻开始于1941年12月5~6日,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尽管天寒雪深,反攻发展却很顺利。在加里宁战役、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战役、图拉战役、卡卢加战役、叶列茨战役中,苏军在最初几天内就从德军手中夺得了主动权。至1942年2月,德军被向西击退100—350公里。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全部以及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各一部宣告解放。
虽然莫斯科战役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苏联红军的战略态势。不过就整体而言,莫斯科战役中的红军的战役组织与实施仍然是极为笨拙的。特别是主要的坦克部队仍然被以坦克旅或坦克营为单位分散配属给各步兵师,用来直接支援步兵突破。结果只有少数用来组成快速集群的基本力量。由于坦克不足,在莫斯科反攻中,红军绝大多数“快速集群”主要是由骑兵与滑雪部队再加上少数空降兵组成,这种部队虽然有一定的机动力,但火力与防御力均不足,面对敌军的反冲击和坚强抵抗往往无能为力,甚至会遭受严重损失。如在突向维亚兹马的战斗中,组成快速集群的红军第33集团军,近卫骑兵第一军,空降4军就由于德军防御严密,无法攻克维亚兹马,合围德军,反而被德军合围,损失惨重。尽管在此后的战役中,红军已经不再使用滑雪部队作为“快速集群”的主要构成,但由于在一些特殊场合下(比如穿插、侦察、雪地丛林渗透),滑雪部队的作用仍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加强红军滑雪部队的火力与机动性、提高机械化程度的问题上,红军高层还是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苏联红军滑雪部队士兵(作为精锐步兵的体现,苏联红军中的滑雪部队完全用SVT半自动步枪取代了莫辛-纳甘步枪)
事实上,相关的努力,早在莫斯科战役之前便已经开始了。特殊的部队,需要特殊的装备。新一代的NKL-26装甲自动雪撬,便是在这样种意图下横空出世的:这是一种专门为军事用途而作的特别设计。当然,NKL-26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早在1941年3月,当时的莫斯科汽车厂便试制生产了一种被称为NKL-16的新型自动雪撬,后来经过改良,NKL-16又派生出了NKL-16/41与NKL-16/42两种改进型号。与此前的ANT-IV/OSGA-6两种民用自动雪撬相比,NKL-16/41与NKL-16/42的最大特点在于简化了车体结构,降低了制造中的工艺性要求(主要结构采用木制部件),提高了可生产性。不过,在定位上,NKL-16/41与NKL-16/42依然是一种雪地输送工具,而非一种作战平台,因此对火力与防护性能基本未作任何考虑。
虽然有GAZ与ZiS两个汽车厂的协作,不过由于优先级别不高,到战争爆发时,NKL-16的产量仅有可怜的300余辆。随后由于战争初期的工业东迁,在一片混乱中,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性装备,NKL-16很快便被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Automotive and Armoured Vehicle Administration)下令停产。NKL-16的故事似乎就要在平淡中落幕了。不过,随着莫斯科战役序幕的拉开,NKL-16的命运却发生了转机。1942年9月,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要求莫斯科汽车厂在NKL-16的基础上,为红军滑雪部队提供一种拥有适度火力与装甲防护性能的雪地作战平台,能够执行火力侦察、突击乃至火线运输在内的广泛任务。
这一要求的结果,导致了NKL-26装甲自动雪撬的诞生。这是一辆采用双人车组体制的雪上机动平台,车体为全封闭木制结构设计(杜拉铝制横纵梁框架覆盖胶合板),整体呈箱型,前后分为驾驶舱与车长/载员舱两部分,4具滑撬以弹簧独立悬挂的形式安装于车体4周。滑撬组件由撬体、支撑杆、转轴以及弹簧悬挂装置构成,撬体横截面为独特的T型,由坚固的硬铝制成。虽然前后滑撬组件不能完全互换,但撬体本身却是规格相同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与之前ANT-IV只有前撬能够转向的设计不同,NKL-26的前后两组滑撬可实现差动转向,这就大大提高了自动雪撬的可操纵性。
同ANT-IV/OSGA-6的设计类似,NKL-26采用了外挂机式引擎组件,一台M-11(5缸空冷)活塞航空发动机被安装于车体尾部的发动机机支架,至于油箱则出于安全性考虑,被置于了车体内部(满油状态下,以25-35千米/小时的平均时速,NKL-26最大行程约160千米)。当然,鉴于活塞式发动机只能为飞机提供轴功率,还要通过空气螺旋桨将发动机的轴功率转化为推进力,于是一幅直径2.35m的木制定距螺旋桨与M-11引擎一起,构成了NKL-26的完整动力装置。
撬体悬挂系统结构示意图
考虑到苏联北部地区的严酷气候环境,红军机械与装甲车辆管理局特别要求NKL-26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下随时启动。为此,苏联工程师们特意为NKL-26额外加装了蓄电池、启动机以及低温启动预热器,这样,驾驶员能够像驾驶普通汽车那样,在驾驶室内将点火开关转到起动位置,便能够很容易地将引擎发动起来(所谓低温启动预热器,是在低温环境起动前先预热循环水和机油,使汽车在寒冷的冬季能顺利快速起动的一种电预热器,主要由水加热件、油电热管、电源插座、阀门等组成,预热器本体装置在发动机的机油回路上,利用其余热将管路中的机油加热,从而达到提高低温启动速度的目的)。
NKL-16运输型自动雪撬及其派生型NKL-26装甲自动雪撬
NKL-26装甲自动雪撬操纵装置/仪表盘示意图
作为同普通民用设计区别明显的另外一特点,完全为军事用途设计的NKL-26,全车仅在靠驾驶员的车体左侧,开有唯一的一扇舱门供两名乘员进出。并在车顶装有一挺可作300度环向射击(高低射界60度)的7.62mm DT机枪(带有防盾),车长除了负责操纵车顶的这挺活动机枪外,还兼任着机械师的角色。为了使雪撬能够具备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能够抵御7.92mm以下口径枪弹及炮弹破片),一块10mm厚的装甲钢板被以60度角度置于车体正面(为此,ANT-IV上那种明亮宽敞的挡风玻璃,到了NKL-26上就只能变成了一个狭窄的装甲观察缝),从而为两名乘员提供了有限的防护手段,当然,相对于NKL-26装甲自动雪撬称谓中的“装甲”二字而言,仅此程度的装甲水平多少有些名不符实。
NKL-26结构示意图
NKL-26基本结构示意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