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老子》中的人生智慧
- 王潇
- 772字
- 2016-08-31 12:59:14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于最善的地方,心胸开阔而深不可测,待人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格守信用,为政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发挥所长,行动可以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其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尤。
评析
“上”即最高。在老子眼中,世界上只有水最接近于道。老子用水来描述他心中的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外好像是什么都不做,其实是已经幻化为不同形状,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是水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是有关水德的描述,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这样也就不会招来怨尤了。
典故
六尺巷
清朝时,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
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老家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块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不敢轻易决断。
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于是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也被后人传为美谈。